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 >

第17章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将领都这么说,小兵的心里更没底了,更不想再去厮杀拼命了。这分明是在动摇军心,曹翰的怯战和避战心理,就是太原城下刘遇的延续。
  曹翰虽然对在土里发现螃蟹解说得荒唐,可有一件事让他说准了,那就是辽国的援兵真的要来了。但赵光义丝毫没有察觉,仍驱疲兵攻坚城,幻想能快速解决幽州,根本没准备打援那回事。
  辽景宗耶律贤是在六月三十日得到宋军合围幽州、耶律希达等战败的消息的,辽朝廷顿时陷入惊恐之中,有的大臣主张放弃幽州,但辽景宗不为所动,立即派南京宰相耶律沙火速增援幽州。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见形势危机,主动请缨求战,辽景宗又派他统率五院兵赶赴前线。
  日夜兼程的辽援兵在七月初六赶到了幽州,这时赵光义还指挥宋军攻城呢,见到辽兵,忙抽调攻城将士迎战。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畔与耶律沙的援军展开激战,一直打到日落西山,辽军落了下风,被迫后撤。
  也许宋朝注定要多灾多难,如果战局就这么发展下去,即使宋军占不到什么太大的便宜,最起码也会赢得喘息的机会,稳住阵脚之后缓缓退回宋境也不是没有可能。可偏偏这时耶律休哥率领的援军到达了,耶律休哥智勇双全,他下令每名辽兵都手持两只火炬,在朦胧的夜色里,宋军只见一片火炬的海洋席卷而来,辨不出有多少辽兵,顿时军心惶恐,斗志全无。
  等待战机已久的耶律斜轸岂能放过这大好时机,他马上传令出击。契丹铁骑发挥了快速机动的优势,在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率领下,分左右两翼夹击宋军,困守城内半月之久的耶律学古也趁机整队杀出城外。
  耶律休哥一心要捉住宋朝皇帝,破阵之后就挥刀直取赵光义,宋将辅超和呼延赞双骑并出才抵挡住他,给赵光义的逃跑争取了时间。在数路辽军的猛烈攻击下,宋军彻底崩溃,纷纷夺路南逃。
  混战到天亮,宋军被彻底击溃,赵光义大腿被射中两箭,箭头深入到骨,他没法骑马,只好换上便服,坐着驴车狂奔逃命。耶律休哥也多处负伤,坐在车上指挥追击。
  双方主帅,一个坐在驴车上没命逃,一个坐在马车上拼命追,形成了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观。读史到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当时,哭的肯定是不久前还踌躇满志的赵光义。耶律休哥一直撵到涿州,也没有抓住发动这场大战的“战争贩子”赵光义,只好悻悻而回。
  幽州城下一场大战,数十万宋军溃不成军,帐幕、兵器、辎重,乃至赵光义的仪仗、宝器、御物和随从的妃嫔、宫女,都成了辽军的战利品,说是杀师辱国一点儿也不过分。
  其实,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一个被胜利冲昏头脑轻敌的皇帝,带领着怯敌厌战的将军们,指挥一群疲惫不堪的士兵,在炎热的季节里屯兵边城,没有战略上的分割配合,没有战术上的攻城与打援的分工安排,不失败还能会是什么?

  复仇之战(1)

  萧太后高粱河的一场血战,阻挡住了赵光义收复幽云地区的步伐,继位以来“所向披靡”的太宗引为奇耻,他心里很不服气,准备再次北伐。
  辽对赵光义撕毁宋太祖赵匡胤和自己建立的和约、发兵攻打幽州也十分不满,便屡次兴兵攻入宋境,这一期间较大的战役有满城之战、瓦桥关之战、唐兴口之战、雁门之战等,辽宋互有胜负,双方谁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但总体来看,宋朝是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太平兴国七年(982),辽景宗去世,他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小皇帝才十二岁,便由太后萧绰摄国事,因需稳定国内政局,辽才停止向宋的进攻。
  被辽国不断进攻压得喘不过气的赵光义,终于缓了一口气,他加紧备战,在北边边境加紧调兵遣将、开通漕运,以便于运输军粮。
  雍熙三年(986)正月,赵光义下令北伐,他要报高粱河战败之仇。
  一开始他准备亲征,参知政事李至劝阻,说:“幽州是契丹的重地,我军去攻打,契丹一定会拼死顽抗,攻城需要使用数万大军,粮草消费不是个小数目。”他接着列出实际困难:“想要攻克幽州,就以一百天为期限,粮食的准备是否足够呢?幽州那一带都是平原,寻找攻城的炮石也很难啊。”
  “所以,上策是皇上您坐镇京城,守住天下的根本,安抚天下的百姓;中策是陛下驻守在要冲之地大名,以亲征为号召,振奋军威;至于以万金之躯深入边荒、亲冒锋镝,实在是下策。”这是他最后得出的结论。
  赵光义仔细琢磨琢磨副宰相的话,不知道是认同了他说的道理,还是忽然胆怯起来,就采取了上策。
  这次他吸取了第一次北伐的教训,决定兵分三路,委任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做他的副手,率军从雄州(今河北雄县)北上攻涿州,这是东路;定州路都部署田重进为主帅,谭延美为副将,出飞狐(今河北涞源)攻蔚州(今河北蔚县),这是中路;云、应、朔等州都部署潘美为主帅,杨业(刘继业归宋后,赵光义让他恢复了原姓)为副将,率军出雁门(今山西代县),攻山后诸州,这是西路。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山前山后,是当时人们对幽云十六州的一种习惯称谓,位于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七州被称为“山前”,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代九州则是“山后”。
  赵光义的计划盘算得很好:即先让东路主力步步为营,缓缓而行,佯动吸引辽军大军注意力,而西路采取大迂回的战略,攻取山后再会合中路大军东进,对幽州成对进夹击之势,一战夺取幽州。
  可计划只是计划,战争瞬息万变,一个判断失误,就可能输掉全盘。
  一开始,战争的步调似乎是按照设想的发展。西路军潘美率军出雁门关后,以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为先锋,先在寰州击败辽军,次取朔州,再取应州、云州,一路捷报频传。
  中路的田重进在进攻飞狐时,与辽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激战,他先令宋军多设旌旗,使用疑兵计动摇辽兵军心,然后派太原之战时中箭中炮的那位勇将荆嗣打头阵,率宋军短兵突击,击破敌阵后主力一拥而上,辽军被打败,主帅大鹏翼被生擒。宋军先后占灵狐北、灵丘、蔚州。辽援军试图夺回蔚州,宋军奋勇迎战,战斗十分激烈,田重进手下的五员勇将战死四位,只有荆嗣在阵中跃马扬刀,纵横斩杀,人不能近。
  在这次战斗里,边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依仗熟悉地形不停地骚扰辽军,甚至半夜摸进辽营行刺,搅得辽军日夜不安。辽军在宋军和边民的打击下,不得不败退逃走。
  东路主力宋军在曹彬的统率下,进展也十分顺利,三月初五攻克固安,十三日攻占涿州。
  当初在出征之前,赵光义就对曹彬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持重缓行”,当赵光义得知曹彬进展过快时,就十分担心宋军的粮道被断。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辽幽州留守耶律休哥真的深沟坚垒和曹彬相持,只派精锐的小股部队日夜不停地袭击骚扰,使宋军不得休息,同时派兵绕至宋军后方,截断宋军粮道。曹彬的东路军主力有十万人,相持十余天粮草就接济不上了,只好放弃涿州退回雄州。
  战局就在这一退之间逆转。
  都说在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这话再次得到了验证。原来辽在三月初六才得到宋军又一次大举进攻的消息,萧太后忙调兵遣将,以耶律斜轸率山西兵马进援山后,阻击中西路宋军,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支援幽州,她和辽圣宗亲率大军随后进援,寻求战机击败宋东路主力。
  契丹铁骑扬起满天黄尘,昼夜驰往幽州,宋军在人数上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本来曹彬回师雄州,不再轻进而保持威逼态势,在强大的压力下,幽州的辽军也不敢轻易离开,好歹也算达到了吸引辽军主力的战略目的。可一听到中西路宋军捷报频传,东路的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到主帅曹彬那请战,结果老好人曹彬耳朵软了(其实他又何尝不想争功),带上一些粮食又向涿州攻击前进。
  但是他没有机会了,十万大军走上了不归路!
  进军路上,耶律休哥指挥辽军用游击战不停歇地骚扰,此时已是农历五月,天气炎热,宋军缺水干渴,又整天提心吊胆地防备辽军的“游击队”,到涿州一百多里的路,宋军走了二十多天。
  被辽军拖得疲惫不堪的宋军好不容易到了涿州,却得知萧太后、辽圣宗率辽军已到涿州东不远的驼罗口,这下都慌了:中西路未至,孤军深入粮草将尽的东路,有被辽军主力包围合击的危险!
  杨业怎么办?撤!疲惫的宋军打起精神,向西南方向退去。得到生力军补充的耶律休哥挥军猛追,五月初三在岐沟关追上宋军,宋军以粮车环绕成堡垒,艰难地抵挡着。
  夜里,曹彬率军突围,辽军乘势追杀,宋军无心恋战,战斗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宋军慌忙抢渡拒马河,淹死了无数,连杀带淹,十万大军没了一多半,若没有先锋李继隆部的拼死掩护,损失将会更大。
  辽在岐沟关击败宋军主力后,立即挥师向西支援耶律斜轸,先破田重进部于蔚州之东,又在飞狐之北击败潘美部,夺回丢失的山后诸州,西路宋军的副帅杨业重伤被俘,拒不投降,绝食三日而死。至此,三路大军只有中路全师退回宋境。
  这次失败,原因众多,首先对辽国形势判断不明,武断认为是主少国疑、太后专权、人心不稳;其次是以步对骑,机动上就吃了大亏(这个问题,终宋一朝也没有得到解决);再就是分兵太过,三路大军难以呼应。
  最主要的,还是在太原之战中表现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军纪仍然不严。东路众将拿军令当儿戏,争功贪利,轻敌冒进,结果导致全局崩溃。
  将领不和。杨业之死,实际上就是因为他降宋不久,就在雁门之战中立下大功,深得赵光义的宠信,惹得其他将领嫉妒,监军王就对主张稳健撤退的杨业说:“您老人家平时叫杨无敌,现在怎么见到敌人却不敢出战,不是心里有什么别的想法吧?”这话里面隐含的骨头很硬,挤对得杨业不得不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监军如此,就连主帅潘美也没有听从杨业的请求,在撤退的咽喉要地陈家谷口没安排接应的人马,斩断了杨业最后的生路。
  前有郭进,后有杨业,两员能打、敢打、会打的将领,居然都是死在自己人手里的!
  另外,赵光义的运气实在不好,他面对的萧太后是女中豪杰,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都是当时最明亮的将星,宋将鲜有敌手。
  岐沟关一战之后,耶律休哥威震宋朝,据说当时夜里小孩啼哭,只要大人说上一句:“耶律休哥来了!”小孩马上就不敢哭了。反观宋朝的将领,对辽的威慑力从来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由武到文的彻底转变(1)

  千秋功业,这几乎是所有皇帝的追求(除了少数混蛋到极点的皇帝),但是又有几个能够做到?
  宋太宗赵光义虽有追求这个目标的愿望,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