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未解之谜 >

第12章

二战未解之谜-第12章

小说: 二战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讶的英国人这才知道,原来身边的是德国人,于是一梭子弹射向了所谓的“战友”。 
  到天亮的时候,作战双方已经结束了“纠缠”,各自整理队伍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了。毫无疑问,双方都在纳闷,德国和英国的指挥官在决定空降地点及时间的时候,怎么会选中同一地点并且在同一时间呢?而且,双方都是经过了几百英里的长途跋涉?   
萨勒诺海滩的两个美国兵 
  1943年9月8日早上,在意大利南部的亚平宁山区,天还没有亮,山上的石灰岩和花岗岩还笼罩在黑暗中。在萨勒诺海湾的海滩上,由少将弗雷德·威克(Fred Walker)率领的美国第36步兵师正在与守卫海湾的德军进行激战。就在一小时前,威克的军队占领了滩头阵地,这是盟军进攻希特勒欧洲堡垒的第一步。 
  一个美国中士带领几个士兵冲到了一个沙丘的后面。不远处,德国的机枪不停地发射照 明弹,以看清楚沙丘后挤成一团的美国士兵。 
  “呆在这儿,我去干掉那个杂种!”中士命令道。 
  于是,中士拎上来复枪,开始顽强地朝敌人的机枪掩体爬去。德国人马上发现了他,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这边。子弹在他的身边呼啸而过,但他还是坚强地、一步一步地朝目标前进。突然,一颗手榴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了,炙热的弹片飞进了他的身体。 
  鲜血流个不停,而机枪子弹还在身边飞舞,中士聚集了全身的力量,一丁点一丁点地朝机枪掩体爬去。终于,爬到了离目标只有15码的地方。他侧过身,从身上的口袋里摘下一枚手雷,用尽全身的力气投了出去。一声巨响,一大团火焰从敌人的掩体里冒了出来,他感觉到了巨大的震颤。 
  敌人的四个机枪手的尸体成了一堆,中士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但他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知觉。 
  在不远处,另外一个美国士兵正朝一辆德国坦克爬过去,这辆坦克朝他和他的战友开了过来。就在他寻找进攻的最佳位置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射进了他的双腿,他无助地躺在那里,敌人的坦克碾过了他的身体朝前驶去。 
  美国的医务人员后来发现,那个身受重伤冒着生命危险去炸掉敌人机枪掩体的中士和那个与敌人坦克搏斗的士兵的名字居然相同,都是马鲁·高斯拿。   
黑暗中的一脚远射 
  盟军在萨勒诺的抢滩行动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数以千计的盟军士兵聚集在了海滩。这些累得半死的美国和英国士兵最害怕在天破晓后登陆,因为那时候登陆会引来德军的疯狂进攻。就在3天前,由中将马克·克拉克率领的美国第五军在抢滩时,遭到了德国人猛烈的袭击。在狭长的海滩,德国人差点儿将他们的对手赶回到伊特鲁里亚海。 
  美国第82空降师降落在萨勒诺海滩凯斯·罗斯 
  此刻,也就是1943年9月14日的凌晨1∶10,克拉克将军的空降兵参谋梅杰·威廉·杨巴罗正站在空降区中央,准备迎接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由“高个吉姆”盖卫率领的第505空降团,该团共由2100名空降兵组成。505空降团紧随504空降团降落,他们将巩固美军在海滩的立足点,以加强盟军抵抗敌人进攻的能力。 
  梅杰·杨巴罗是此次增援萨勒诺海滩行动的策划者,该行动需要从350英里外的地方调集第82空降师过来。现在,他突然接到克拉克将军的命令,马上找到并护送盖卫上校到他的指挥所听候命令。因为时间太紧迫,克拉克将军想让这些空降兵尽可能快地到前线作战。 
  这是一个棘手的任务,盖卫可能降落在降落区的任何一个角落,而降落区长达800码,宽达半英里;他也有可能降落在这个区域以外,甚至降落在海中。更要命的是,盖卫的降落伞与其他2100人的降落伞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现在是漆黑的夜晚。杨巴罗暗自想,这件事可能要花费他两到三个小时,甚至花这么多时间他还是徒劳无功。 
  几分钟后,运载505空降团的131架C…47运输机中的第一架飞过来了,顷刻间,几百个降落伞开始降落。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差点儿落在了杨巴罗的头上,当他跳到地上卷完降落伞走过来的时候,杨巴罗几乎惊呆了,这个高个正是他要寻找的“高个吉姆”盖卫!   
第二个比尔·普迪获得了胜利 
  1943年,家在纽约伊萨克的二等兵比尔·普迪就有了一个已经相恋7年的女朋友,她的家在巴夫罗。后来,比尔应征参军了。当他在南加州的克罗夫特营地训练的时候,他的女友每周都要写几封情书,同时还会给他寄包裹,里面是她亲手为他烤制的甜点。 
  后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被分配到了这个训练营地。第二个比尔·普迪开始经常收到从巴夫罗来的信件和包裹。终于,比尔·普迪二号写信给那位姑娘,说她 搞混了。但是,这俩人很快就发展成了笔友。 
  几个月后,第一个比尔·普迪利用休假的机会到了巴夫罗,在那儿,他获悉他的女友已经嫁给了第二个比尔·普迪。 
  “我并不介意他抢走了我的女友,”第一个比尔·普迪对新闻记者说,“我生气的是他居然吃掉了我的甜点!”   
鸽子传递了重大新闻 
  1944年5月下旬,英伦三岛到处流传着盟军即将反攻的消息,甚至连希特勒和他的部下都非常清楚,强大的英美联军正在英国蓄势待发,准备跨过英吉利海峡,进攻德军控制下的欧洲西北部。对德国情报机构来说,现在惟一不能确定的就是盟军进攻的确切时间和地点。 
  在英格兰那些焦急地等待出发命令的人中,有58位美国战地记者,他们在想,谁会被分配到首轮进攻中。这些人都是民间人士,他们将会描写并记录发生在诺曼底的这场人类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现在,这群记者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让他们到伦敦克内特桥附近的艾治顿花园公寓区的38号院。38号院的主人对所有的美国记者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他就是巴内·奥德费德少校、美国第一军的新闻官员,第一军将参加诺曼底战役。 
  奥德费德的任务是管理这帮在英国的美国记者。一旦他们到了欧洲大陆,奥德费德将建立并保证他们与设在伦敦的新闻机构的联系。他同时也向他们提供一些新闻素材,并且邀请一些记者们感兴趣的军界要人给这些记者吹风,以使他们能够写出想写的东西,并且能够通过新闻检查。 
  今天,记者们一到38号院,就被要求提供住址和联系电话,然后被告知,他们将被派遣参加某一支部队的进攻。 
  奥德费德少校是空降兵出身,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新闻记者。他现在有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战斗一打响,这些记者如何才能尽快地把他们的新闻稿传回伦敦。他们现在拥有的设备是无线电发报机、电传打字机和商业电台等。 
  用来传送信件的快艇线路已经在诺曼底和英格兰之间建立了起来,从英格兰南部海边到伦敦将由摩托车来传送这些重要文件。另外,在欧洲大陆上,将有一个专用跑道用来起降往伦敦传送新闻资料的飞机。 
  尽管有这么多措施,但还是不能确保新闻稿和新闻图片能够迅速地从诺曼底海滩传到伦敦。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奥德费德少校和同僚都着急得睡不着觉。 
  在D…日即6月6日(从6月4日延迟到6月6日)的前几天,一个美国记者罗伯特·卢本来找奥德费德少校。卢本将在进攻前6小时随美国第101空降师进入诺曼底,他担心自己的新闻稿将难以传回到伦敦,那样的话,他就和与世隔绝没什么两样。 
  “你带一对鸽子怎么样?”奥德费德随意问道。卢本以为这位新闻官员在跟自己开玩笑。 
  “鸽子?”他几乎喊了出来。 
  少校解释说,英国军方已经进行了试验,发现鸽子的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45英里,它们能够在24小时内飞行700英里后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家。卢本对此并不感兴趣,不管怎么说,鸽子都无法与在诺曼底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的电子通信工具相提并论,这些设备每天能发送1亿个字。 
  6月5日午夜前夕,也就是D…日前一天晚上,罗伯特·卢本正心情紧张地随101空降师的官兵们坐在运输机上,朝预定的空降地点飞去。这位记者最终采纳了奥德费德的建议,随身带了两只鸽子作为他的通信工具,它们正静静地伏在他腿上的笼子里。 
  D…日的早上9∶31分,英美法军队对诺曼底海滩发动了进攻。3个小时后,Shaef的公共关系官员恩斯特上校对大批记者宣布,“战争已经开始了。” 
  宣战12小时后,在英国南部海边靠近普特矛斯Shaef的司令部,一个军官匆匆忙忙地跑进一个帐篷。 
  “我们终于有了诺曼底的消息!”他兴奋地朝奥德费德少校喊道,“它来自多佛!”“多佛?”另外一个官员问道,“为什么是多佛?” 
  “因为它是鸽子送来的,而且有罗伯特·卢本的签名。” 
  突然,奥德费德意识到这是一个巧合。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保罗·冯·路透创建了路透社,并为其发展成全球性的新闻机构打下了基础。他利用马车、灯光信号以及电报等手段向德国的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提供前一天英国伦敦交易所的信息。 
  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在路透社繁杂的交通系统中有一段是空白的,那就是从比利时的维卫到德国的亚琛。于是,路透决定让鸽子来跨越这段距离,他发现,鸽子比马车快得多。 
  而现在,93年后,罗伯特·卢本也用鸽子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让人称奇的是,卢本也是路透社的记者。   
万里挑一的降落伞 
  在英格兰中部的一个机场,大量飞机的马达在轰鸣,整个大地都在颤抖。飞机旁挤满了由麦克思维·泰劳(Maxwell Taylor)少将率领的美国第101空降师的士兵。他们坚强,有献身精神,但参加的战斗并不多。所有的人都很紧张,有些人甚至差点儿将早上吃的饭都呕吐出来。 
  现在,这些人背着重达80磅的辎重,摇摇晃晃地走向C…47运输机的大门。没有唱歌声, 也没有欢叫声。时间是1944年5月5日早上9∶30(英国夏令时)。 
  在肩膀挤肩膀的座位旁,脸色苍白的空降兵还不忘伸长脖子去看一眼飞机驾驶员。这是他们的标准程序。如果驾驶员是一个超过25岁的“老兵”,每个人都会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驾驶员可能经历过高射炮火的洗礼。如果驾驶员是一个20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这帮人就会嘟囔说:“上帝啊,我们的命只能由一个唱诗班的小孩来决定了!” 
  在好几个机场,一架接一架的飞机开始在跑道上加速。到中午11∶30,101空降师所有的6638个空降兵都朝他们的目的地——诺曼底德军防线的后方飞去。 
  在机舱里,有一个二等兵叫罗伯特·海曼,他来自康涅迪格州的曼彻斯特,隶属于罗伯特·考勒中校率领的空降营。他将手紧紧地放在他的降落伞上。 
  空降兵的生命是系在降落伞上的,如果伞有问题,他就会像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一样坠下。所以,机舱里的所有人都小心地检查他们的“救命稻草”。海曼注意到他的降落伞是在先锋降落伞公司检验的,这家公司就坐落在康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