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可夫 >

第30章

朱可夫-第30章

小说: 朱可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朱可夫在其记载中巧妙地提醒读者注意,只有三个人(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本人)了解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的详细情况,其目的是要驳斥那些后来声称在这次制订计划过程中起过主要作用的回忆录作者。 
  朱可夫指出,叶廖缅科曾到他那里去讨论局势,〃由于斯大林要我对这次设想的大规模反攻计划严加保密,谈话时主要谈了加强东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的问题。〃朱可夫说这番话时,心里无疑想的是,战后包括叶廖缅科在内的一批野战司令员企图贬低派到现场去的最高统帅部代表。①下面可以看到,朱可夫一再谈起谁是斯大林格勒胜利的主要设计者的问题。 
  ①华西列夫斯基也给了叶廖缅科一记耳光。他写道,最高统帅部指示他,直到11月以前不要让叶廖缅科参与准备这次攻势的〃实际工作〃,〃以便让他专心致志地从事他担负的工作——保卫斯大林格勒。〃见华西列夫斯基著《难忘的日子》,《军事史杂志》1965年10月号,第20页。 
  为给野战司令员们说句公平活,这里应当指出,最高统帅都代表常常就某一作战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所以看来很自然的是,野战司令员对总的计划工作是有一定贡献的。许多身居高位的人利用朱可夫两次失意的机会,想把他的名字从苏联战史中抹掉,只有明了这一点,才能充分了解朱可夫为什么要挖苦叶廖缅科和其他一些人。朱可夫是在想方没法重新取得他在苏联的一些最伟大的胜利中应有的位置。——原书注 
  朱可夫写道: 
  9月底,斯大林又把我叫到莫斯科讨论反攻计划。这时,前去研究东南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实施反攻的条件的华西列夫斯基,也回到了莫斯科。去见斯大林以前,我和华百列夫斯基见了面,讨论了他研究实施反攻的条件所得出的结论。 
  在同斯大林会见时,最高统帅问朱可夫对戈尔多夫将军的看法怎样。朱可夫回答说,他在作战方面是一个将才,可是他同他的司令部人员关系处不好。斯大林说,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任命一个新的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提名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也同意这个人选。当时还决定将所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则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详细讨论了反攻计划以后,斯大林转过脸来对朱可夫说; 
  为飞回前线去,要采取各种措施,更多地消耗和疲惫敌人。要再去看一看计划规定的预备队集中地域和西南方面军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右翼出发地域,尤其在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次卡亚地域。华西列夫斯基也要为了同样目的再去一次东南方面军的左翼,在那是研究计划中规定的所有问题。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到现场进行了研究之后,再次回到最高统帅部,他们的计划随即得到了批准。反攻计划图由他们两人签署,然后斯大林在上面批了〃我批准实施〃,并签上了他的名宇。斯大林接着指示华西列夫斯基去征求各方面军司令员对于未来的战役的意见,但要注意,不能泄漏这个严加保密的计划。 
  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已更名为顿何方面军。朱可夫奉命亲自去给顿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阐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某些方面。朱可夫的这次汇报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的一个小山沟里的掩蔽部中进行的,这里是莫斯卡连科的指挥所。 
  朱可夫写道: 
  我命令顿河方面军绝不可减少对敌的积极行动,以免敌军从顿河方面军地段抽调兵力和兵器去攻击斯大林格勒。已经接管了方面军指挥权的罗科索夫斯基①回答说,方面军的兵力和兵器极少,因而我们在这里也不会取得什么重大战果。当然,他的意见是对的,我也有同样看法,但如果不积极帮助东南方面军(这时已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他们就不可能守住斯大林格勒。 
  ①1968年,罗科索夫斯基谈到了他被任命为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的一些情况。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一起飞到斯大林格功地域。朱可夫告诉戈尔多夫关于最高统帅任命罗科索夫还基来代替他的决定。过一会儿,罗科索夫斯基找朱可夫说:〃我要求你给我机会来指挥,全面地亲自指挥我的部队,这就是说,让我根据战斗的实际发展,来执行最高统帅部分配的各项任务。〃 
  〃简单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在这里无事可做了吗!〃朱可夫问道。 
  罗科索夫斯基微笑着点点头,于是朱可夫便说:〃我今天就飞回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对朱可夫表示了敬意,说:〃朱可夫和我是老战友了。我们曾经肩并肩地一起经受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严峻考验。〃见《文学报》,1968年1月31日,第1页…第2页。——原书注 
  10月1日,朱可夫回到莫斯科,进一步拟制反攻计划。 
  朱可夫坐在由A·E·戈诺瓦洛夫亲自驾驶的飞机的座舱里。在返回首都的途中,飞机突然转弯并开始下降。朱可夫以为飞机在改变航向。几分钟以后,戈诺瓦洛夫将军把飞机降落在一个朱可夫不认识的机场上。他问这位飞行员: 
  〃为什么你把飞机降落在这个地方?〃 
  〃算我们走运,离飞机场很近,不然的话,飞机可能已经坠毁了。〃 
  〃怎么回事?〃 
  〃飞机结冰了。〃 
  正在说话的时候,跟在后面的朱可夫自己的飞机也着陆了。朱可夫立即改乘这架飞机飞往莫斯科中央机场。 
  朱可夫说,在复杂条件下急着飞行当然不能总是不出事故的。还有一次他差一点儿送了命。 
  那是几天以后,我从斯大林格勒飞往莫斯科。那天我们没遇上适合飞行的好天气,天正下雨。莫斯科通知说。城市上空雾层很低,能见度有限。但必须起飞——斯大林叫我去。 
  在飞向莫斯科的途中飞得并不坏。可是接近莫斯科时,能见度不超过一百一十码。空军航行处通过电台给飞行员发来命令,要他飞往预备机场。那样的话;我们肯定就不能准时到达克里姆林宫了。可是斯大林正在等着我们。 
  我承担全部贵任,命令飞行员在中央机场降落,而且我也留在座舱里。我们在莫斯科上空盘旋,突然看见在离飞机左翼十到十五码有一座大烟囱一我瞧了飞行员一眼,他镇定自若,把飞机稍稍拉高了一点儿,过了两三分钟就着陆了,飞机着陆后,我说: 
  〃好险。看来我们幸运地避免了一次事故。〃 
  他微笑了一下,回答说:〃如果飞行员无视气候条件,在飞行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我紧紧握着飞行员的手回答说:〃这是我的过错。〃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惜我把这位飞行员的名字忘记了。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可能就是别利亚耶夫这位可爱的人,一位很有经验的飞行员。我坐别利亚耶夫同志的飞机,同他一起飞行了一百三十小时以上。可惜他在一次飞行事故中牺牲了。 
  与此同时,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从9月中旬起就具有阵地战,或者说是〃堡垒战〃的性质。德国将军汉斯·德尔在他写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书中写道: 
  实施大规模作战的时节终于过去了。战争从开阔的草原转入沟壑纵横的伏尔加高地,转入斯大林格勒工业区。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崎岖不平的地带,建筑物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或是用石头砌成的。推进的距离不再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计算,总参谋部的作战地图乃是一张城市平面图。为了争夺每一幢房屋、每一个车问、每一座水塔、每一段铁路路基、每一面墙壁、每一间地窖,甚至每一块废墟,都要经过激烈战斗,战斗的激烈程度,甚至是大量消耗弹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无法比拟的。我军和敌军之间的距离几乎是无法计量的。〃 
  德尔写道,德国航空兵和炮兵企图扩大这种〃近战〃地区双方的距离,但毫无结果。他还说,〃俄国人在利用地形地物和使用伪装方面胜过德国人,而且他们在街垒战斗和争夺单个建筑物的战斗中更有经验。他们的防御是坚不可摧的。〃① 
  ①汉斯·德尔著《斯大林格勒战役》,第56页。——原书注 
  10月份,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六个满员的师渡过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以加强第62集团军,因为,用朱可夫的话说,这个集团军编成内,〃除后勤部队和司令部外,实际上什么部队也没有了〃。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也得到了一些加强。 
  也是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命令其〃B〃集团军群和鲍留斯的第6集团军占领斯大林格勒。为了向斯大林格勒突击,德军指挥部把德军从两翼的防御阵地调来,派罗马尼亚军队接替他们,从而大大削弱了轴心国部队在谢拉菲莫维奇和斯大林格勒以南地域的防御。 
  10月中旬,德军对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发动了猛烈进攻,把部署在三英里正面上的三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投入战斗。10月14日这一天,德国飞机出动了约三千架次,对苏军的轰炸和扫射,几乎没有间断过。 
  当天午夜,德军包围了捷尔仁斯基拖拉机厂,并在工厂的各个车间展开了战斗,仅在工厂的围墙前面就有三千名德军被击毙。 
  苏军也遭到重大伤亡,轰炸造成的伤亡尤为严重。有些部队损失惨重,以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例如,10月15日这一天,B·N·崔可夫指挥的第62集团军的两个师兵员损失达百分之七十五。 
  就是在这个时候,斯大林直接插手处理了一些问题。 
  他通知华西列夫斯基说,他对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的行动不满意。据斯大林掌握的情况,叶廖缅科没有充分注意援助第62集团军的部队,而是——显然由于担心敌人可能渡过伏尔加河——继续去加强河左岸的防御地段。斯大林说,叶廖缅科为了加强这个地段,使用了最高统帅部专门拨给第62集团军的部队。 
  华西列夫斯基奉命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指示叶廖缅科到祖可夫那里去,详细了解真实情况,并就必须采取哪些步骤有效地援助第62集团军提出报告。仍在红军手中的那一部分城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守住。 
  叶廖缅科立即渡过伏尔加河(他的司令部的一些人员在途中被击毙),来到崔可夫的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司令部。翌日拂晓,当这位方面军司令员同径可夫告别时,答应给崔可夫提供他所需要的补给。可是,一天以后,崔可夫获悉,他将得到的不是一个月的补给,而是一天的补给。他提出了意见,数量才稍有增加。 
  尽管市内的一些房屋、建筑物,以及整个整个的街区都多次易手,但苏军仍拼死坚守。他们很快召集起后方地区的公民——裁缝、鞋匠以及车间工人和马房里的人手,组成了一些连队,并立即让他们投入残酷的战斗。这些训练很差的人,一到斯大林格勒,有的很快变成了巷战能手,有的则牺牲了。 
  最后,双方都已精疲力尽,战斗的激烈程度才有所减弱。 
  10月29日傍晚,战斗缓和下来,第二天只有零星的交火。鲍留斯的第6集团军显然已没有能力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这时,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沃罗诺夫来到斯大林格勒,继续从事反攻的现场计划工作。在他们动身去前线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