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 >

第14章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第14章

小说: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噢!这个问题就先搁这儿,不再提了。我们再回到装箱这个焦点上来。您得到装箱的通知后,有没有告诉裴文中呢? 
  胡:当然我要告诉裴文中啦!息式白走后,我感到事关重大,于当天下午就跑到了兵马司裴文中的办公室,把装箱的事告诉了他,还问怎么办?裴说:“你赶紧装吧!”好像他早已知道了。当天,我和另一个人便开始装箱了。 
  岳:装箱不是只有您一个人吗?怎么这半路上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此人姓甚名谁? 
  胡:这个人叫吉延卿,是协和医院解剖科的一个技术员,中国人。是我请他帮的忙,因为我一个人无法从三楼把大木箱抬到一楼来。 
  岳:吉延卿此人现在还在世吗? 
  胡:早不在了,大概在1945年前就生病死了。 
  岳:哦!死得太早了,要不可以找他回忆一下,现在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您一个中国人了? 
  胡:是的,只有我一个了。我让吉延卿帮我把早已准备好的两只大木箱抬到办公室后,我们先将房门锁住,然后开始秘密装箱。要装的两个木箱均为白木箱,一大一小,小的为120厘米长,30厘米高,70厘米宽;大的为130厘米长,30厘米高,70厘米宽。由于这次装的不是模型,而全是真家伙,所以我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比模型更加小心谨慎。我将“北京人”化石从原来的保险柜中一件件取出,每一件都包了六层:第一层包的是擦显微镜头用的细棉纸;第二层用的是稍厚的白棉纸;第三层包的是洁白的医用棉花;第四层包的是医用细纱布;第五层包的是白色粉莲纸;第六层再用厚厚的白纸和医用布紧紧裹住,就像穿了六层衣服似的。包好后,我才小心翼翼地将它装入四方形的小木盒,并用汲水棉花将小木盒剩下的空间填满,然后再将这些小木盒一一装进大木箱里,最后再用木丝填实,使化石和小盒、小盒和大木箱形成一个牢固不动的整体。因为不这样的话,在动输途中就容易碰撞破碎。至于那些牙齿化石,由于最零碎,最容易遗失,所以我就用小纸盒来装。这些小纸盒内填有棉花,上面压有玻璃,玻璃上贴有镶着红边的标志,标明牙齿部位的符号。小纸盒装好后,先放入小木箱,再装进大木箱。“北京人”化石主要装在较大的一个木箱里,另一个较小的木箱内,则主要装的是“山顶洞人”化石。化石全部装完后,再严密封盖,在外边加锁,并在两个木箱的外面分别标有“CadⅠ和CadⅡ”的字样。 
  岳:您装完这两个箱子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胡:大约两个多小时。 
  岳:才两个多小时,怎么会这么快? 
  胡:因为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也就是1937年的6月间,魏敦瑞怕日本人进城后,“北京人”放在协和医学院有危险,就让我先把化石用箱子装起来,我就装过一次箱了,箱子是我找新生代研究室的木工张寿山做的。装完箱后,就送到了美国花旗银行的保险库里。后来见协和医学院还算平静,又从美国花旗银行的保险库里取了回来,重新放到了协和医学院的B楼魏敦瑞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因为魏敦瑞不断研究,我也做模型,化石就从箱子里重新拿出来了,有时放回去也没有包装,想不到两个箱子后来又派上了用场。   
  第五章 转移北京人(8)   
  岳:原来“北京人”化石装过两次箱,并且几年前就曾经转移过一次了。 
  胡:是的,正因为我装过一次箱,所以第二次装箱对我来说,就是一件轻车熟路的事情了。 
  岳:“北京人”装完箱后,您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胡:两个箱子装好后,我和吉延卿就找来一辆平板小轮车,然后分别将两个箱子运到了总务长博文的办公室。 
  岳:确实是您亲自将这个箱子送到博文办公室的吗? 
  胡:这么大的事还能说瞎话?这可不是乱说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岳:送到博文办公室后,您和博文又是怎么交接的? 
  胡:两个箱子我并没有亲自交到博文手上。 
  岳:没交给博文?那您交给谁了? 
  胡:博文的一位女秘书。我们一进去简单一说,她迎上来说博文交代过,她知道这事儿,说放这儿吧,我们就放那儿了。 
  岳:此人姓甚名谁? 
  胡:唉呀,现在记不清了。 
  岳:您在五十年代的报告中说的是亲手交给博文了。 
  胡:当时我想是交给博文了,不过现在又一想,好像没有交给博文而是他办公室的一位秘书。 
  岳:您交给这个秘书时,办公室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胡:还有两个秘书,或者是职员。 
  岳:这两个人的名字知道吗? 
  胡:弄不清楚了,当时乱得很,谁还去想这些。 
  岳:您将箱子交给这位女秘书时,有没有签个字什么的呢? 
  胡:没有。 
  岳:这么大的事,您怎么没有亲自交到博文手上,交给他的秘书怎么也没留个字据什么的呢? 
  胡:我送箱子去博文办公室时,博文不在,或者是在,正要出门,打个照面就走了。再说,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在协和医学院就是个打杂的,根本没有人看得起你,就像现在中国人到了美国一样,或者说就像你们山东老家那个村的农民到了北京一样,根本没有人瞧得起你。既然人家不把你当回事儿,你还要自己“跳出来”,要立个什么字据。这就如同一个打扫卫生的小民工,对北京市市长陈锡同还是什么人说:你这个小卧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我也有份,当然可以坐坐。我现在跟你立个字据,看什么时候你坐,什么时候我坐?要是这样的话,我想这个小民工可能要在三个地方呆着:一个是在他租住的小平房里或在街头呆着;一个是在东郊精神病医院呆着;一个是在监狱里呆着。那时中国人在协和的地位与这个小民工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情况就是这样。 
  再说,当时谁也不知道“北京人”后来会出事,所以也就没想那么多。也没把问题想得那么复杂,那么严重。一个人吃几碗干饭要心中有数,不知天高地厚是不能在世上生存的,在那种环境下,你让我装箱,我就装箱;让我送去,我就送去,这就行了,其他的事就不是我要过问的了。不过,装完箱后,我还是多了一个心眼,把两个箱子里装的所有化石都列了一份清单,并在清单上写上A和B两个字,然后将这份清单交到了裴文中手上。 
  岳:你一说,我明白和理解了一点,做个中国人是够可悲的,做个中国农民就更可悲了,想到我们山东那个村里人的生活与社会地位,心里感到酸酸的。由此想到你们当初在美国人手下做事,真让人想到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看来要活在中国有两个不可缺,一是个岳飞、文天祥不能缺,一个是陈胜、吴广不能缺,至少在精神层面上是这样……这些伤心的事暂且打住,等以后再讨论,“北京人”后来的情况又怎么发展的呢? 
  胡:听说博文将这两个箱子转移到了协和医学院F楼4号地下室的保险库里。因为大家知道协和医学院的保险库是一个最保险的地方,即使是失火了,保险柜也不会受到损伤。协和医学院所有的重要档案历来都存放在里面,孙中山在那里治病的案例现在还保存得好好的。不过,博文转移化石之事,我不在场,是后来听裴文中说的。就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我见到了裴文中。他告诉我说,他碰到了王锡炽(南按:王锡炽为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长),王锡炽对他说,博文到办公室看见两个箱子后,当天就将那两个箱子亲自押送到了F楼4号地下室的保险库里。两个箱子在那儿只呆了一夜,就又送走了。到底送到哪儿去了不知道,估计是送到美国公使馆去了。   
  第五章 转移北京人(9)   
  岳:既然您是听裴文中说的,而裴文中又是听王锡炽说的,而王锡炽也没有亲自参与其事,那么用什么来证明,博文确实是把两个箱子从他的办公室押送到了保险库呢?博文有没有可能将箱子弄到别的地方去了呢? 
  胡:这个不太可能。因为还有一个叫常文学的人用小车帮博文将两个箱子推到保险库的,常是博文办公室的勤杂工,当时他并不知道里面是“北京人”,只是稀里糊涂地押送就是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为“北京人”丢失的事,常文学被日本宪兵给抓去了,一顿鞭子加老虎凳什么的伺候,常文学才从日本宪兵的审问和提示中知道,他那天送的东西是“北京人”头盖骨。所以说我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的人并没不错。日本占领协和医学院后,我又听说博文被日本宪兵抓去审问时,也是这么讲的。 
  岳:可惜我们现在无法证明博文是这么讲的?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也无法证实。 
  胡:因为当时与博文同时受审的还有美国公使馆的人,他们也被抓去了,知道博文是怎么说的。 
  岳:这个博文从日本宪兵队被放出来后,你问过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胡:抗战胜利后,我见到过博文并问起过“北京人”的事,可我一提起新生代,一提起“北京人”,他就神经质,全身打哆嗦,我也就不便多问了。 
  岳:那么究竟有没有谁证明过那两个箱子确实是送到了美国公使馆,并和美国公使馆相关人员办了一些相关的手续? 
  胡: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久我就逃走了,后面的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岳:您逃走仅仅是出于个人的安全考虑呢,还是怕“北京人”的事受到牵连? 
  胡:主要是怕“北京人”的事受到牵连。其实,日本人还没打进北平时,也就是说,我还在装箱的时候,就想着要逃走了。 
  岳:为什么您在那个时候就会想到要逃走呢? 
  胡:这“北京人”一装箱,就意味着要运走。如果真的运到了美国,日本人打进北平后,找不着“北京人”,又知道是我装的箱,肯定要找我的麻烦。要是“北京人”没有运到美国,途中被人劫走了或者搞丢了,日本人要找我,美国人也同样会找我,我怎么说得清楚。所以我只有一走了之,先逃过日本人这一关。费了一些周折,我就跑到南京去了,在那儿提心吊胆地躲了整整三年。 
  岳:在这三年中,为什么日本人要找的人全都找到了,单单就没找着您呢? 
  胡: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自从我将两个装有“北京人”化石的箱子亲自送到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办公室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过“北京人”化石。而有关“北京人”化石下落的情况,我就更不知道了。不只是我,恐怕也再没有一个中国人知道了。 
  胡承志的回忆与早些年他亲自写就的“报告”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细节上稍有出入。尽管这些不同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了。——这就是,当装有“北京人”化石的两个箱子被胡承志送到博文的办公室后,或者说,当胡承志转身离开这间办公室,就再也没有一个中国人知道它的踪迹了。 
  从此,“北京人”紧紧地攥在了美国人手中。   
  第六章 战争状态下的北平(1)   
  偷袭珍珠港 
  就在“北京人”秘密转移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已在雾气茫茫的太平洋海面上向夏威夷群岛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