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征战天下 >

第318章

征战天下-第318章

小说: 征战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命运的判断。
  「风侯,燕家大军传来欢呼声,似乎燕南天因为坠马重伤,而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少壮派领袖燕耳!」
  正在风雨低头沉思之际,一名军官匆匆掀开大帐走了进来,向风雨会报了燕家军的最新动向:「燕家军的前锋目前继续向北扩大侦骑的搜索范围,但是主阵仍旧停止行动,而且开始安营扎寨、就地休整。」
  「看来燕家军将会改变原先的战略部署!」
  金岑吃了一惊,虽然他不懂军事,却也看出来如今既然燕耳这个和风雨军交手多次,一向喜欢正面交锋的将领主掌燕家军的指挥权,那么燕家军的强硬派无疑占据了上风,接下来的部署必定会有很大程度的调整。
  「大家的意见如何?」
  面对这个消息,风雨反而沉住了气,缓缓的坐回自己的位置,扫视了一遍大帐之内的将领们,不动声色的询问道。
  只是风雨没有想到,在自己话音落地之后,大营之内一反往日的活跃,竟然出人意料的沉默起来。
  隔了半晌,在看见自己名义上的上司金岑对自己使了眼色,无形中成为长史部骨干的桓炎无可奈何的清清了嗓子,作了自己的分析。
  「由于燕家军补给匮乏,所以如今停止步伐,无疑是想故布疑兵之计,迫我军与其对岸相持以乘机休养,待得入夜之后,则藉助天色掩护再行行动。
  「其选择不外有二,一是甩开我军向北突进,尽早返回锦州,则凭借锦州为屏蔽,稳定西线,全力以赴平定东面诸侯。
  「二是出其不意向南突袭,寻机重创我军尾随兵团乃至火炮部队,甚至可能兵锋直指凉城,与我军决一生死,一举解决西北。」
  然而话也仅仅到此为止。
  年轻的军官话说到了这里之后,挪动了一下自己的嘴唇,然后看了看自己的表兄雅龙,又悄悄的瞥了瞥风雨的神色,而后面建议风雨军回撤的建议,却终究还是硬生生的吞了回去。
  不仅是桓炎,其实长史部的很多军官都有这样的想法,当初就为了是否分兵而形成了对立的意见,在发现如今燕家军大有可能改变战略部署之后,主张力保凉城逼退燕南天的意见更是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谁也不愿意首先开这个口。
  这倒不是为了顾全提出分兵过河追击建议的同僚雅龙的面子,主要还是因为揣摸着风雨的想法。
  毕竟,正是在风雨的大力支持下,雅龙的分兵渡河、合围聚歼燕家军的主张方才得以通过,也导致了目前风雨军进退两难的现状,因此此刻贸然提出撤返凉城,无异就是在直接指责风雨的战略决定,尽管长史部的年轻军官在风雨刻意的放纵之下,形成了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风气。
  因此即便桓炎这样的中下层军官,在面对风雨这位全军最高统帅的时候也能够畅所欲言,然而风雨在全军的威望和影响实在无与伦比,任何否定和怀疑风雨的行为,实在不是这些年纪尚轻、资历尚浅的军官们所敢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桓炎的发言之后,紧随而来的依旧是一阵难堪的沉默,让风雨也不由略略皱起了眉,脸上一现而过怒意,正待发言,却听见有人匆匆的从大帐之外进入,并且大声的说道:「末将以为,我军还是后撤,确保凉城安全吧!」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白虎军统领朱大寿。
  实际上朱大寿也道出了在场很多军官们的心声,但也只有这位目前风雨身边唯一的一位风雨军统领,才有资格和胆量说出这样直言不讳的建议。
  素来以耿直敢言闻名的圣龙帝国前任兵部员外郎,对于眼下的战局忧心忡忡,无疑站在了保守一派的立场上,认为燕家军的补给处于绝对的劣势,只需要守住凉城,则风雨军必定能够不战而胜。
  「退守?」
  风雨苦笑,手指不禁习惯性的敲击着帐内的案几,心中却剧烈的犹豫着。
  「如果我军只求守住凉城逼退燕南天的话,当初就大可不必进行追击,任凭燕家军扬长而去,则我军就已经获取了至少名义上的胜利和足够的颜面!然而这真的算是胜利吗?所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燕家虎踞幽燕,已有百年基业;纵横中原,得天子以令天下,甲兵达七十余万,外抗呼兰不敢南下,内压诸侯权重一方,圣龙疆域十之五、六尽在其手,试言神州,谁与争锋?
  「现今燕家军自陷绝境,攻城不克、进退失据、补给困难,又遭我军重重包围,如不乘此机会痛击猛打,一旦其撤回中原,恢复元气,来日我军再与之决战,姑且不论胜负如何,即便获胜也必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更不利于风侯的雄图霸业!」
  起而反对的是雅龙,虽然由于断臂而显得脸色苍白,原本微微发福的身材如今也变得消瘦淡薄,仿佛随时都会在风中摇摇欲坠,但是双眼却格外炯炯有神,泛着逼人的光芒,以至于举手投足之间都令人感受到了一种绝不气馁的坚韧。
  「重重包围?是兵力分散吧?」
  在战略决策方面,桓炎显然和雅龙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在雅龙起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便立刻冷笑着做出了反驳:「燕家军乃虎狼之师,名将辈出,兵卒凶悍、作战骁勇,向来镇守东北,令呼兰亦望之却步,战斗力与风雨军不相上下,急切之间不可妄图,应小心其情急拼命而反噬我军。
  「如今有赖风侯英明,侥幸击退,风侯威名更着,凉州亦得以保全,可谓作战目的基本达到。然而我军也损失惨重,青龙军折损过半,黑狼军险遭覆没,此时此刻实已无力再战,理当步步为营,巩固战果,方为上策!」
  「自古争天下,争的便是一个先机,一个气势!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燕南天当日在凉城外正是畏首畏尾,引军撤返方才有今日之狼狈!
  「而如今幡然醒悟,任用燕耳为帅,也恰是弥补其失策之处,我军目前士气正旺、气势如虹,正当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怎可反而重蹈燕家军之覆辙?」雅龙不以为然的回击道。
  「放眼神州,唯有燕家军能与我军抗衡,若乘此机会加以歼灭,则无论东征中原,还是南下印月,天下无人能挡我军锋芒。
  「若草率回师,固然可以确保一个不败之局,然而劳师往返,将令我军士气消沉,且东线受到燕家军逼迫的战略格局依旧,东进受阻、南下羁束,困于一隅之地而难有大作为!」
  一时之间,再次像昨晚雨夜那样,锐意进取的激进派和稳重谨慎的保守派,对于风雨军目前何去何从进行着非常激烈的辩论。
  而风雨默默的聆听着这些部下的意见,不发一言,谁也不清楚这位风雨军的缔造者,目前心中究竟有何打算。
  不过在场的所有将领包括风雨在内,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集体讨论最后由风雨定夺的军事战略决策体制,便是从此确立了起来。
  「风侯,夫人来信!」
  正当风雨静静的倾听着麾下将领们各抒己见的时候,血衣卫统领魏廖悄悄的走到风雨的身边,递上了刚刚收到的一封密函──
  近日,有欧谷主辅佐,又得云济、司马渊等贤良襄助,凉城运行照常,城门基本修复完毕,火炮妥善安置,城中凡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男女青壮,或耕运,或执戈,同仇敌忾,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倾尽绵薄之力,一心期盼大军凯旋!
  妾身居于后方,深以不能侍奉夫君左右为憾,每每思念夫君辗转难眠,为夫君及将士之艰苦处境而揪心,唯有日夜督促,加紧后勤以助夫君霸业!
  闲余,偶翻军师遗作,曰:『天下逐鹿,以勇者胜;四方贤才,唯明主投!』妾身深以为然。
  夫君崛起危难之际,以布衣之身、百余残兵,数载辛苦却扩地万里、扬名天下,仗三尺青锋,快意恩仇;拥百万甲兵,纵横天下,古今将相豪杰不过如此,奇迹也!
  而令狐、皇甫百年世家,根深柢固、盘根错节,却困守一隅,外不能保家卫国,内不能将士用命,唯有苟延残喘,以度时日,可悲也!
  两者相差如此巨大,究其根柢,盖夫君坚韧卓绝、不畏艰难,抗呼兰、复西北、征印月、剿叛逆,无不与强者争生存,与霸者夺空间,故大军百战而锐,夫君百战而威,豪杰英雄因此心折,竞相归顺,将士军民因此倾服,纷纷效命,风雨军之威愈显,岂是令狐、皇甫之鼠辈可比?
  ……
  今日如是!
  夫凉燕之战决定两军之兴衰存亡,关系圣龙之千秋命脉,切不可等闲视之。
  妾身愚见,燕南天虽凉城受挫,然数十万大军主力犹存,夫君又紧追其后,令其无法喘息,以此枭雄生性,多半不会就此俯首,必作困兽之斗,掉头南返,甚至是直逼凉城之可能极大。
  届时,妾身蒙夫君厚爱,自当与城共进退,城墙在则战于樵楼,城墙破则斗于瓦巷,三十万凉城军民,无论男女,不分老幼,誓御强敌卫我家园!
  望夫君以天下为重,勿以妾身为念,勿以一城一池得失为念,歼灭燕氏主力,则放眼中原无人敢挡夫君锋芒。
  纵或凉城有失,我军尚有圣龙河之北广袤土壤,尚有延城、伦玉关、玉门关诸险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妾身愿伴随夫君奔走于四方天涯,号召各地将士民众,以期来日!
  ……
  匹夫用命,可为勇士;将帅用命,可成功业,君王用命则必能定天下!
  今日夫君以西北之地万千甲兵,力抗强寇,进而击之则顺天应命,天下英才响应;退而守之则锐气消沉,将士百姓离心,成败之数在此一举,夫君慎之!
  「好!太好了!」
  风雨阅读之后,不由击案而起,一股知己之感也从心底油然而发。
  的确,以风雨的眼光并非没有想到过燕家军可能会施展「回马枪」,重新杀回凉城,但是他依旧不顾军事上的重大风险,实施了四面合围的战术,除了考虑到燕家军在凉城受挫之后的士气消沉,因而造就在军事上的可乘之机外,更多的也是考虑到和燕南天之间决战涉及的更为深远的圣龙乃至整个天下的战略格局。
  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而更少有人能够像李中慧那样一针见血的指出风雨这几年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未来争霸天下的关键:「天下逐鹿,以勇者胜;四方贤才,唯明主投!」
  身逢乱世,每一个有才学的人都希望寻找到奋发有为的名君,唯有如此方才能够施展平生所学,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一般的百姓虽然没有这样的野心,却也同样希望能够依靠在强者的羽翼之下,唯有如此方才能够安身立命,在乱世中为自己的性命和家人多增添几重安全的系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方诸侯没有进取之心、尚武用兵,则即便他有很大的实力也不会被人所看重,甚至反而成为群狼窥视的肥肉。
  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唯有能征善战的英雄方是真正的豪杰,风雨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如此迅速的崛起,恰如同李中慧所说的「抗呼兰、复西北、征印月、剿叛逆,无不与强者争生存,与霸者夺空间,故大军百战而锐,夫君百战而威,豪杰英雄因此心折,竞相归顺,将士军民因此倾服,纷纷效命,风雨军之威愈显。」
  也正因为如此,风雨面对燕南天入侵,绝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击退敌军这个层面,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