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征战天下 >

第447章

征战天下-第447章

小说: 征战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东北方呼兰军团的调动,多少都有些沉重的打击了风雨内心的期望。
  由此看来,就算张仲坚尚未完全控制住整个帝国,至少也拥有着足够的影响和威望,其权力的构基,尚不至于如此的不堪一击。
  摇了摇头,驱散了内心这个自己也知道有些不切实际的妄想,风雨毫无表情的思忖了一下,沉声命令道:「告诉上官明镜老将军,我风雨在此便将这一战的胜负和帝国的兴衰拜托他老人家了!这里没有援兵,有的只是数十万浴血奋战的将士的背脊!」
  「……是!」金岑略一犹豫,眼眶有些湿润的应道。
  他清楚,紧接着对于负责监控外围敌人的上官明镜来说,注定了将是一场梦魇般的恶战。
  「不好,第四防线瓦解了!」
  这时,随着一名长史部军官的惊呼,战场上圣龙军队的形势继续恶化。
  栅栏和绊马索终究没有阻挡住呼兰骑兵气吞山河的步伐。
  无愧于天下无敌军团的美誉,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的呼兰狂骑兵,发挥出惊人的战力,在他们的面前任何抵挡都是那般的脆弱,四周抛洒的都是头颅、身躯和鲜血,纷纷成为了死神镰刀丰盛晚宴上的佳肴。
  一时间,风卷着狂沙,遮掩住了天地的光芒;地淌着雨水,冲洗掉了鲜血的猩红。
  混乱之中,听见的只有兵器的碰撞和厮杀的吶喊。
  生命在这里是如此的脆弱,倒下的是烈士,战斗的是勇士,坚持的是荣誉,留下的是壮烈,在这混乱之中,生与死是如此的贴近,顷刻间便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主公,让黑狼军歇一歇吧!哪怕是片刻,给这些健儿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吧!」
  正在此刻,一个全身的纱布和征伐的战甲都被血水和雨水完全浸透的年轻军官,策马扬鞭滚落在了风雨的面前,近乎于嚎啕大哭的吶喊着。
  也难怪耶律楚振痛哭,黑狼军是以耶律部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很多军官和勇敢的士兵都来自于部族流着同样血液的兄弟,在之前的几场战争中本就已经伤亡惨重,而今天更是拼得血流成河,经过连番的激战,早就不成建制,在阻滞了敌人步伐的同时,自己也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
  如果不能够及时撤下来整编的话,那么那些零星的部队,势必会继续付出更为惨重的伤亡,也必然会有更多的兄弟手足惨死在这沙场之上。
  「不行!」
  然而,风雨的脸上没有半点的表情,有的只是绝情的冷酷,话语简短但是尖锐。
  「我相信这支曾经被耶律明雄、耶律镏铂这样的天地男儿统率过的英雄之旅,不会玷污他们先烈的英名。」
  呆了半晌,那年轻军官突然疯狂的大叫了一声,满脸通红的重新跨上了战马,用手中的兵器,毫不顾惜的策动着坐骑,犹如离弦的利箭一般,驰向了战斗的最前沿,瞬间便淹没在了刀光剑影之中。
  「主公,让近卫军出击吧!」
  不忍看见昔日的好友同袍面临如此的困境,一旁的欧仁忍不住再次请缨。
  风雨没有任何的言语作答。
  并非不知道此刻不成建制的黑狼军继续作战势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然而如果没有黑狼军用生命来阻挡,那么用不了片刻,整个战线便会崩溃,之前所有的牺牲和伤亡,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数字。
  所以,此刻的帝国宰相、西北凉国公,正如同标枪一般的挺立于狂风暴雨之中,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视着战场,内心却如同吝啬的奸商,反复仔细的盘算着,就是不肯轻易甩出自己最后的资本。
  等待!
  风雨冰冷着因为自己的子弟将士正在死亡而滴血痛楚的心,静静的等待。
  「君不见,汉冠军,千里逐寇刻石还;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破河山陷,寇骑欺我百余载!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蛮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
  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歌声,在战场上回响。
  短衣利刃,率先指挥着步兵接替了第四道防线的战友,迎击着呼兰狂骑兵的,是风天华,这个在昌化城一战成名的年轻将领。
  依赖于前方战友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第五防线在防守名将白起的得意弟子的部署之下,显然远比前四道防线更为缜密。
  尽管是步兵对战骑兵,不过凭借着架设好的陷阱、栅栏和绊马索,再加上巧妙的部署,以及前四道防线拼死的抵抗,因此已经有效的阻止了呼兰骑兵利用冲锋的速度和力量来突破缺口的企图。
  时而聚,时而散!
  风天华统率着步兵,死死的和呼兰骑兵咬在了一起,剁马腿、刺马腹,腾身跃起将敌人扑倒于地上……不得不赞叹人类的智慧,以及战争的生死危急对于人类潜能的激发,在这一刻,一切有效而且有用方法,都被淋漓尽致的运用出来。
  「天华果然不错!」
  风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脸色却未见半点的和缓。
  「主公……」
  再次忍不住上前,然而欧仁刚刚开口准备请战,却被风雨挥手制止。
  「可是……天华都尉统率的都是步兵,就算如何骁勇,终究不可能和呼兰狂骑军这样的虎狼之师硬碰,如今尤其是左翼我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而一旦左翼出现缺口,则犹如大堤一溃千里,到时候只怕就要……回天乏术了……」
  欧仁焦急的辩驳,只是说到最后,便自觉的将声音降到最低,毕竟关于失败的预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绝对不会受到欢迎,而如今更是在两军决战的紧要关头,任何这样的言行都可能被视作动摇军心来杀头。
  「还不是时候!」
  对于部下的提醒,风雨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眼睛没有离开战场,神色之间却不显露丝毫的表情。
  事实上,风雨又何尝没有看出,这已经是圣龙联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呼兰人集中了主力将左翼突破的话,到时候恐怕要想全身而退,都将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是,投入近卫军又能够如何?
  三千近卫军绝对是虎狼之师,这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即便是和狂骑军正面交锋,风雨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不遑多让。
  问题是在整个数十万人绞杀的大战场,三千人的部队实在是杯水车薪,如果此刻投入,能够做到的,恐怕也仅仅是拖延住全军溃败的时间而已。
  不,这绝不是他风雨所想要的!
  即便是和呼兰人打平,也绝对违背了风雨当日冒险的初衷,更何况战败?
  江南的大捷,已经让圣龙帝国的局势变得无比复杂,要想遏制住这种不利的变化,让圣龙帝国的车轮顺沿着自己的设想前行并且壮大,那么今天就必须胜利,而且必须是一场绝对辉煌的胜利,一场让朝廷的野心家们无法利用江南大捷,制造出帝国对立分裂和内战机会的伟大胜利。
  风雨自觉,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着这场胜利。
  为了这场胜利,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等待着一个他已经亲手布局、只是目前还没有收获的时机。
  年轻的帝国宰相,就仿佛红了眼的赌徒,目睹着自己的筹码一点一滴的减少,却依旧默默的计算着最后寄予希望的反击的到来。
  可惜,形势似乎一次又一次的重击着风雨的心脏。
  最后的防线开始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利。
  就在中路和右路死死钉在了原地的时候,左路却已经开始缓缓的后退,甚至出现了部分的溃散。
  「啊……」
  身旁的欧仁轻轻的叫了一声。
  左路以联军各路诸侯部队为主,战斗力自然最为薄弱,张仲坚选择以此为突破口,可见其眼光的毒辣和对于战阵的谙熟。
  手微微的抬起,又重重的放下,风雨的心情也万分复杂。
  如果让近卫军投入,则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便就此甩出,不仅无益于战争的结局,而且还会让自己苦心部署的杀手绝招失去作用,但是如果不让近卫军投入,则左路一旦溃散,满盘皆输,也就无从谈起什么反败为胜了。
  「你……」
  终于,咬了咬牙,风雨转首便要对欧仁下令,却在此时,一阵紧密的擂鼓,从左路惊天动地的传来。
  转眼望去,只见一队黑衣黑甲的骑兵,突然从西南方向发起了一次反冲锋,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斜斜的直插呼兰中军。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弓马娴熟,身手矫健,而且进攻的路线也有如灵蛇一般的晃动,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让人难以捉摸。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低沉悲壮的歌声,开始回荡在战场之上。
  歌声中,左路的士气人心重新凝聚了起来;歌声中,对敌人的恐慌变成了战斗的飞扬;歌声中,对战友阵亡的悲哀,变成了对于敌人刻骨的仇恨和愤怒;歌声中,几乎要崩溃的军队,重新拾起了他们的骄傲和荣誉,焕发出视死如归的慷慨激昂。
  「好!好极了!想不到仗打倒这分上,公孙飞扬还有伏兵,果然是能够和逸如争一日长短的少年名将!」
  风雨凝重的神色,终于有了稍微的缓和。
  公孙飞扬的这一次骑兵突击,对于整个战局太重要了,他不仅帮风雨保住了近卫军这支最后的战略预备队,而且还挽救了左路危急的形势,为风雨军争取了时间。
  时间!
  不错,现在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大雨的滂沱,虽然为呼兰人带来了突围的契机,也令圣龙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长时间的战斗,必定让泥泞的道路成为呼兰骑兵最为不利的制约,这恐怕也是张仲坚在大雨开始的刹那、便急不可待发动攻击的原因之一。
  所以,只要能够顶住这一轮猛攻,并且在手中保留一定的预备队,那么就可以巩固防线,就可以拥有反击的主动权,就可以等到最后一招的实现……
  心情大大宽慰的风雨,这才终于有了闲暇,关注起其他的事情。
  「上官老将军那里如何了?」
  年轻的帝国宰相,开始询问起阻击敌人援军的战况。
  相对于主战场的浴血奋战,阻援的战斗似乎开始得有些晚。
  这一方面是因为张仲坚的突击完全是因应着大雨的降临,本身就没有充足的协调,另一方面也多少源于呼兰军队内部的一些杯葛,以至于相当部分的军队,竟然在战斗开始时出现了作壁上观的景象。
  不过,这丝毫不能够因此得出阻援部队轻松的结论。
  由于投入了三分之二的部队围歼张仲坚,所以负责阻援的上官明镜,实际上便是指挥着十三万人的部队和三十多万大军作战。
  尽管有着地形的便利,再加上老将军的巧妙指挥,迫使呼兰大军无法完全发挥出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毕竟众寡悬殊,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待得战罢,与诸君以敌酋头颅盛酒,畅饮谋醉!」
  须发怒张的老人,简短的话语中,透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