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44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
阶段
时间
概念
争霸人物主要活动兼并概况争霸作用





公公
元元
前前
齐桓公葵丘会盟兼并山东诸国
1。 加快统一步伐
2。 促进民族融合
3。加速奴隶制度的瓦解
宋襄公不成而死
晋文公城濮之战兼并河北、山西诸国
秦穆公向西发展兼并西戎诸国
解770 476 楚庄王饮马黄河兼并江淮、汉水诸国


| 年吴王阖闾攻破楚郁
越王勾践立志灭吴

5。作业
(1)填空: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奴隶社会_____
的时期。

(2)选择:
①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
A。 齐桓公B。 晋文公
C。 楚庄王D。越王勾践
其中: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②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日益衰微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齐是东方一个大国
d。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A。ab B。 cd
C。 ac D。 bd
(3)名词解释
葵丘会盟(要求答出时间、地点、人物、评价,会盟的具体内容不作要
求。)

(4)问答
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为什么?
三教法建议

1。本教案是介于提纲式教案和讲稿式教案之间的线索式教案,可适用于
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鉴于本课内容丰富,头绪纷繁,施教时应以讲述法为主,
兼用谈话、讨论、图示等法。
2。本课小字所述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接受能力斟酌取舍,决定
详略。一般简要介绍即可,不必过多发挥,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3。本课的图画较多,除“齐桓公和管仲”一图外,其余不必一一讲解,

不作记忆、理解要求,讲到相应内容时,让学生看看即可。

4。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先准备好两幅挂图。一幅是《春秋列国形势
图》,在讲到诸侯争霸局面出现时挂出(为突出齐桓公称霸这一重点,本教
案将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放到第一个子目下讲授)。另一幅是《城濮决战示
意图》,在讲述城濮之战第三阶段时使用(可自己绘制)。
5。《春秋五霸简表》,可以板书的形式边讲边绘,也可预先绘制在纸上
或小黑板上。预先绘制的表,最好用纸条将具体内容盖住,随讲随揭,最后
呈现全貌。
历史教学思想探索三题

○沈湘泉
沈湘泉 1929 年2 月生,浙江嵊县人。1960 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
分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65 年底调嵊县中学任教,直至1989
年退休。1986 年8 月评为中学特级教师。次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参加
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浙江省历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
会等。是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历史审查委员。1987 至1988 年
任绍兴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委会委员。近几年先后参加浙江省省编教材和
浙江师范大学一套丛书的有关历史部分的审稿工作。先后在北京、天津、上
海、杭州、苏州等全国和省级刊物和专书中发表文章10 余篇。其中《伟大的
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等3 篇论文分别获浙江省教委、浙江省教育学会优
秀论文奖,另有2 篇论文由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刊物复印刊出,有6 篇文章
收编在浙江省《中学各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


历史教学思想探索三题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和品质,是历史上一切有作为的进步人物的
思想出发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今
时代,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爱国主义教育可以
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去进行,而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历
史教学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如果说,通过历史教
学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不起任何作用的话,应该说这是历史教学的一
个大失败。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可以从多方面去进行。诸如历
史上一切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反
抗外来侵略、保卫民族独立等所进行的斗争和活动,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内容,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我还特别重视在中外历史的比较
中,深刻地阐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是一个有着强
大生命力的民族,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过极为
重大的作用。也就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总体上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民族自尊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①如何去阐述中华民族的强大的生机和活
力呢?这可以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持久延续性、中华民族的融合力和
凝聚力、中华民族顽强的革命反抗力(反对压迫、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和
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不只是科学文化上的光辉成就,还有政治上、经济
上的许多杰出成就)等几方面去进行。这种教育可贯串于中国史教学的全过
程(各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还可适当贯串于世界史教学的全过程。下
面分别就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四部分加以阐述。

在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过,其延续时间之久,是世界
历史上所独有的

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
拿中国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相比,人们不难发现:

古代埃及文化是由塞姆人创立的,历史较久,但在公元前6 世纪和公元

前4 世纪,埃及先后被波斯和马其顿所征服。到公元7 世纪,被阿拉伯所征

服,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以后就演化成为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国家了。

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化,先由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后由阿摩利伊
人等所创立,汉谟拉比国王在位时,是它的辉煌时代。但其后不久,巴比伦
就走向衰落,先后被赫梯人、加喜特人、亚述人等所征服。其后再被波斯和
马其顿所征服。公元7 世纪后,两河流域也演化成为阿拉伯国家了。

古代印度文化,最早是由达罗毗荼人创立的。到公元前2000 年中期,雅

利安人侵入并征服了印度,早期古代印度文化几乎被湮没了。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则从来不曾中断过,

① 见《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一文,天律《历史教学》1982 年第8 期。

其延续时间之久,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二)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融合力和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出现过的古代民族,比
之现在的民族可能更多。这些民族在长达4000 年的历史中,相互间不断融
合,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具有极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融合
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在黄河流域有所谓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与华夏族杂居。
到战国时期,这些民族大体上都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一个更大的华夏族了。
到了汉朝,华夏族发展成为汉族。

2。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以后,原来居住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的匈奴、羯、氏、羌、
鲜卑、乌桓等族迁到内地或边境上,西南地区还有西南夷。西晋灭亡后,内
迁到黄河流域的匈奴、羯、氏、羌、鲜卑(历史上称做五胡)相继建立政权,
互相混战。到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隋朝统一
中国时,黄河流域终于完成了民族大融合。例如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鲜卑族
(北朝),也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隋文帝的皇后(隋炀帝的生母)和唐太
宗的祖母都是鲜卑族独孤信的女儿,和北周明帝的皇后是姊妹。唐太宗的母
亲窦太后和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也都是鲜卑人。隋和唐初很多文武大臣都
是鲜卑人。这时已分不清鲜卑人和汉人,它们已完全合为一体了。

3。唐朝
唐朝时又有一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唐朝的疆域曾经到达咸海,在中亚
一带设立了许多羁縻州。唐政府对来自羁縻州的各族人民,都看作是唐朝人,
可以自由出入内地,从事各种职业不受限制。塞外各族人可以自由迁居内地。
唐朝先后击溃东西突厥后,对突厥族也采取了鼓励归附和内迁的政策,对归
附的上层更给以优厚的待遇。当时突厥首领被任为五品以上官员的“殆与朝
士相半”;被封为将军、郎将者五百余人。入居塞内和河北的突厥人民,由
于长期和汉族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久而久之,也就互相融合在一起了。除了
突厥人外,回纥人、西域各族人内迁的也很多。在安史之乱后,保护唐朝中
央政权的很多并非汉族人,如有名的大将军李光弼就是契丹人。突厥中的一
支沙陀兵,曾被唐朝廷用来镇压黄巢起义。五代时,沙陀人先后建立了后唐、
后晋、后汉三个小朝代,最后也都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

4。辽、宋、夏、金、元时期
两宋时,我国北方出现过由契丹、党项、女真人建立的辽、夏、金等几
个少数民族政权。宋与辽、夏、金虽然长期进行着激烈的政治和军事的对抗,
但彼此间又不能不建立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日益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契
丹人、女真人在入居中原后,迅速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在加速封建化的过程
中,逐渐同汉族互相融合起来。到元朝时,在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
汉族已差别不大,被元朝政府统称为“汉人”了。另外,唐宋以来(特别是
13 世纪后)定居在我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称为“回回人”,他们同汉、
蒙古、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到元朝时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新
的民族——回族。

5。明清时期
元朝崩溃后,大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留居中原广大地区。他们长期和汉

人一起从事各项工作和劳动,互遁婚姻,逐渐同汉族融合了。清朝时,我们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
在人关之后散居全国各地,尽管清朝前期的最高统治者想极力防止满人汉
化,但是,为了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政权,他们又不能不努力学习汉文化,
而顺应了满、汉与其他各族人民的融合趋势。

以上史实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巨大融合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汉族之
所以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族,是由于几千年来不断吸收附近各民族的缘故”(范
文澜语)。

(三)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革命反抗力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富于顽强的革命反抗精
神。这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