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73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发展了智能,受到了思想薰陶,同时,还能从中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美的享受。

历史课堂教学的美,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她可以体现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也可以从课堂结构的整体上折射出
艺术之光;更可以从古代文物、历史伟人的身上散发出艺术美、行为美和心
灵美的缤纷光彩,使学生置身课堂,于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于手书、眼观、
耳听、心思之中,感受到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洋溢在课堂之间、师生之间以
及古今之间的愉悦之情。

(一)亲切的教态,副洽的课堂气氛——创造出一个美的教学环境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几十双眼睛众目睽睽,集中在教师身上。这
时候,教师适体大方的服饰,微带笑意的面容,爱抚的眼光,落落大方,端
庄而不呆板,潇洒而不轻率的举止,可以给一堂课奠定下一个轻松的安详的
基调,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每一堂课,学生第一眼看见的是教师的衣着打扮。衣着打扮脏乱不洁,
不能为人表率;奇装异服,过于修饰,追赶新潮,会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辅之以手势,表之以动作。要善于“以姿势助说
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姿势必须恰到好处,举止适度。手势与动作,不
宜过于频繁,过于活泼,失之轻率,失之矫柔造作;过多的故作姿态,过分
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破坏了讲台的庄严,有损于教师的威信。

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呆板,摆出一付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学生敬而远之,
不敢亲近,必然会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对学生总是冷若冰霜,
拉长着铁青的脸,圆瞪着虎视眈眈的双眼,不时的再加上几句损人的话语,
带刺的批评,学生稍一不慎,教师便面对全班大发雷霆,学生心里怀着一个
“怕”字,战战兢兢,唯恐有失。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的教学,水平
再高,内容再重要,语言再美,学生那紧张恐惧的心田里,恐怕也很难客得
下想像思维展翅翱翔吧!?

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候,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
首肯的点头,都会化作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激励起学生巨大的学习意志。
而有人讲课,两眼朝天,嘴里念念有词,认真地为完成任务而照本宣科;有
人讲课,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为炫耀他那“渊博”的学问,“高深”的知
识,而忘记了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不容你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这样做,教
师和学生虽然同在一个教室里,却完全是陌路人,你不爱你的学生,学生也
不会爱你,并且,也不爱你教的那门课!

课堂中,教师以温和亲切的态度,关注学生,爱护学生,以多表扬少批
评的方法激励学生,诱导学生,自会给一堂课45 分钟创造出爱的氛围,美的
环境。

(二)处理好几对矛盾——编织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究一个美字,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种关系,编织
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1。始与终
上课伊始,教师的开场锣鼓要一炮打响。开场锣鼓打响了,学生的注意

力吸引住了,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了,学生就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兴味盎
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开场锣鼓打响了,教师讲顺了,思绪如汩汩泉涌,语
言能脱口而出,整堂课就有可能讲出自己的高水平来。几分钟的导言,直接
关系着45 分钟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历史课的开场锣鼓不能老一套,千篇一律,缺乏变化的教法激不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历史课导入新课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因人因课而
异: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承前启后,复习旧课;或设疑置问,勾起悬
念;或交待目的,介绍概要;或吟诵诗词,评说故事;或浸谈时事,由近及
远;或从偶发事件,即兴导入。。

开场锣鼓,导入新课,话不必多,时间不必长,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了悬念,产生了求知欲,进入了情境,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兴趣,锣鼓便
算打响。接下来,一幕幕精彩的好戏便可以上场表演了。

一场精采的演出,心须有好戏来压轴;一堂成功的好课,善始还需善终。
压轴好戏能够赢来满堂喝采,留下余音绕梁;精美的结尾能够探微见源,画
龙点睛,为一堂成功的好课锦上添花。

课堂结尾的做法也不能千课一面,可以是总括大意;可以是列表、划书;
可以是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也可以是探微寻源,更上层楼;或者是意犹未
尽,留下一串悬念。。

开场和结尾,一始一终。如能做到善始善终,一幅成功的课堂结构图便
已经依稀可见。

2。张与弛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时,心中便要有一个总体布局。45 分钟绝
不能匀速前进。重点与难点,高潮与低谷,务要详略有别,错落有致,呈现
出课堂结构中的节奏感与旋律美。

是重点,是高潮,便要使出你浑身解数,搬出你十八般武艺,或引经据
典,介绍文献;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或条分缕析,逻辑严密,或课堂讨
论,各抒己见,或采用电化教学,音像毕具。。。

重点和高潮,是一堂课中触动学生兴奋点的高峰。一堂课只能有一两处
重点或高潮。都是重点就不是重点,都是高潮就不是高潮,重点之后有轻音,
高潮之外是低谷。教师勇于攀登高峰,也要善于在低谷中细步缓行。紧张与
松弛,兴奋与抑制,教师要把握住转换规律。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张弛
得法,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能在教师的“微调”中得到适当调整。

3。讲与练
课堂教学是师和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要主导,学生是
主体。主导与主体,必须各得其所,讲与练,必须巧作安排。
“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法之为害,
早已经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不练,使学生失去了“主
体”的身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但也不能只练不讲,教师放弃
了“主导”的作用。放任自流,或者形似设问启发,实质徒令学生照书答问,
谈不上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的失职!如果为了纠“只讲不练”
之偏而“只练不讲”,则过犹不及!

(三)捕捉历史自身美的因素——再现出一个美的世界

历史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珍品,名胜古迹;历朝历代杰出人物灿烂的人


生,闪光的思想;各种各样超时代的科技成就,发明创造。。犹如无数个光
点,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把一条历史的长河映照得绚丽多姿,光彩照人。

捕捉住历史自身美的因素,把蕴含在历史自身内部的引入魅力融汇到教
学中去,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可以撞击学生的心
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岂不正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功能吗?

自从有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我们的祖先便在与天斗、与地斗的劳动过程
中,不断地追求美,创造美。他们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
无数精美绝伦的精品。中学历史教材里,文化史是政治、经济史以外最主要
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正在全国使用的新教材,更大大增加了文化史的篇幅;
造型雄奇的司母戊大方鼎,绚丽动人的敦煌壁画,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
俑,宏伟庄丽的明清故宫,更有那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利用教科
书的文字和插图,辅之以各种挂图、模型或实物,安排几次文物古迹的参观,
世界公园的游览,几乎可以把古往今来世界上绝美的艺术珍品尽收眼底,可
以唤起学生对审美对象种种感受,诱导出追求真理追求美的高尚情操!

在中外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他们中有为国捐躯的爱国志
士,有壮志凌云的革命英雄;有的是扭转乾坤、雄才大略的栋梁之才,有的
是钻研科学、繁荣文化的伟大天才。他们的嘉言懿行,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献
身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行美、心灵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谭嗣同“我自
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狱中题壁,就义途中“意气洋洋,颜色不
少变”的从容神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志;于谦“粉身碎
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风亮节;法国贞德姑娘在祖国危亡的紧急
关头,披甲跨马,高擎战旗,昂首挺胸的飒爽英姿;司马迁宁忍肉体伤残之
苦,坚持把不朽巨著《史记》完成;李时珍上山岭,守蛇洞,甘冒生命之险,
终于研究药草献成果。。风流人物、民族精英闪光的思想,震撼人心的事迹,
是天地人间心灵美的化身,捕捉住这些蕴含在历史自身内部的美的因素,充
实其情节,展示其伟业,在课堂里再现出一个美的世界,以情动人,以美感
人,这是历史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我们切莫小看了历史课美育的功能。在
那小小三尺讲台,45 分钟有限的时空范围里,却能使学生遨游在上下几千
年,纵横几万里之间,领悟做人之道,为国为民之责,萌发出追求真理、追
求美的向上之心!

历史课的美的教育,关系到一代跨世纪接班人的茁壮成长!

七、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

语言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又是教师传道
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尽管教师在课堂里还可以借助于板书、图片、实物、
幻灯、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表述仍旧是最主要的。我们听优秀
教师讲课,有人幽默风趣,有人简练有力,有人委婉动情,腔调虽然各异,
而表情达意都有一套功夫。有的教师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由于语言表达能
力不高明,课堂上词不达意,言不达情,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一个合
格的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一)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有人说话慢,似乎
并不需要划一。但是,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连珠炮的发


射,总嫌攻势太猛,学生的听力能跟得上吗?能捉住你每个字每个词的发音,
并且把这些声音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象吗?教学不同于茶余
饭后的讲故事,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
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接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要么使人疲于理
解,要么使图象重迭,造成混乱,什么也没有听懂,教学的效果受到损失。

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讲课声音太高,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
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
有的教师整堂课都是高八度和惊叹号,也许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学
生。可悲的是,他那里满头大汗,声嘶力竭,可学生这里却只是替他吃力,
笑他无能。相比之下,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慢慢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