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

第145章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头一棒,直击得刘璋晕头转向,痛苦的沉吟半晌,刘璋无奈的叹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也只能试一试了。幼宰,此番就有劳你一趟了,只要能说动刘封退兵,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董和怔了一下,似乎有不情愿的意思,但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我尽力而为,但愿能不负主公所托。”

城外的荆州军,并没有刘璋看到的那般浩大,其实只是黄忠所率的五千先锋军而已。

刘封令黄忠率先锋步骑,星夜兼程由广都进军成都,目的只是想造成一种大军突然压城而至的假象,对成都的人心士气造成突然性的一击。

至于那看似无穷无尽,如长蛇般的兵马,不过是刘封向当年的董卓学了一招而已。

当天晚上,黄忠的五千兵马立营城下之后,又悄悄的派兵回往南边,点着火把佯装新军,大摇大摆的入驻大营,如此反覆,便轻而易举的营造出一副干军万马到正来的假象。

事实证明,刘封的计策非常奏效。

一天之后的黄昏,刘封所率的三万大军陆续抵达,在成都四面下寨,将这座益州州治围了个水泄不通。

就在刘封抵达的当天,他才听闻刘璋的使者董和今早已至,已在营中等候了他一整天。

入得中军大帐,一名文质彬彬的中年儒生忙起身施礼,口称:“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镇南。”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刘封赶忙上前一步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无论是态度还是招待的规格,都是热情之至。

刘封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爰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临行之前,庞统曾对他有过提醒,说是益州刘璋手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一定要好好对待。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不同。

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祖先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手下做官,一直做到了成都令。

这也就是说,董和祖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可以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刘封虽然打算改变刘璋和刘备重用东州人的做法,以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的土著士人。

军队上,刘封固然可以用黄忠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庞统刘巴等人分身无暇,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刘封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封心中的不二人选。

便是因此,刘封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封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本为同宗,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1日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

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刘封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补偿。”

刘封冷笑一声,“江阳一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至于东广汉郡,目下还在刘备手中,我麾下大将严颜正率军征讨。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补偿条件,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

刘封的回应也在董和意料之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封要怎么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我主什么条件都能接受。”

“什么都愿意接受?”

刘封嘴角露出一抹诡异,佯装思索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退兵。”

董和神色顿时一变。

蜀郡相对于曹操,形如魏郡,相对于孙权,形如丹阳,相对于荆州,则形同南郡。

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管辖,刘璋若是把蜀郡割与刘封,这与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见得董和此状,刘封哈哈一笑,轻松道:

“我是在开玩笑了,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董和心里边也知刘封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而已。

话到如此地步,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怎样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刘封也不再隐讳,遂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大军自江州而来,一路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当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迎接。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人心尽失,我刘封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空手而还?”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老子受够了

话说到这份上,刘封的态度已经很明朗:

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封最后通碟似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封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淡淡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宗,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我刘封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封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只能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封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刘封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收入麾下。

以董和这般见识,焉能不知刘封心意,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推拒道:“和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将军面前献丑,我还是告辞吧。”

董和转身即走,刘封忙又道:“先生真是自谦。听闻先生是南郡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荆州同乡,就算不讨教学问,他乡遇故知,叙叙1日总可以吧。”

总之刘封是找各种借口,非得将董和留下来不可。

只是,刘封盛情如此,董和却心坚如铁。

“刘将军对我的一番厚爱,我记在心里。

只是我身为使者,若是就此弃刘公而去,岂非被天下从耻笑,还望刘将军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董和这意思,当是暗示他已有归顺之心,只是身负使命,不愿以这样的方式背叛刘璋。

想那许靖虽为当代大名士,刘璋待之不薄,却做出越城而逃之举,相比起来,董和这份尽职之心,倒是着实令刘封为之钦佩。

话说到这份上,刘封纵然有爱才之心,又岂能再做挽留。

当下刘封欣然遵:“幼宰先生高风亮节,实在叫刘某敬佩。好吧,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幸好来日方长,今后有的是机会向先生请教。”

听得此言,董和长松一口气,本是沉峻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句“但愿如此”

之后,便是转身信步而去。

送走了这位儒者,刘封马上又派人将黄忠传来。

未过多时,沉着的脚步声响起,黄忠前脚刚踏入帐中,嘴上便叫道:“主公,我大军围城已毕,就等你一句话,我顷刻间就可攻破威都。”

“呵呵,老将军出马,破城当然不难。”

刘封对黄忠的豪情大加赞赏,却又道:

“只是成都丁口十余万,乃天下富饶之地,我想完好无损的拿到此城,能逼迫刘璋投降最好。“黄忠微徽点头:“主公言之有理,只是那刘璋愿意投降吗?”

曾经历史上的那个刘璋,当雒城被破,刘备的大军兵围成都之后,终究还是选择了开城投降,所以刘封有理由相信,以目前的处境,他一定会帮出同样的选择。

只是,刘封自信的理由,自然无法与黄忠明言。

“刘璋此人向来是个软骨头,如今大兵压境,由不得他不降。”

刘封的语气相当肯定,但神色间又无浮躁得意之色,冷静道:“不过刘璋终究是一方诸侯,轻易归降颜面无光,难保他不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所以请老将军传令下去,备营务必加强戒备,我们绝不能给时手任何侥幸的机会。”

“喏!”黄忠慨然而应,步履带风的告辞而出。

刘封走出帐外,举目遥望着乌云压城的成都,剑眉如锋,口中喃喃道:“刘璋Ⅱ网刘璋,希望你能认清现实,千万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成都南门。

城头上,刘璋抬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空,巨幅的云团如将崩的山岳一般,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压顶而下。

他长叹了一声,心情就如这天空一样压抑难受。

从午时到现在,刘璋已经在这城头吹了整整大半天的风,不知多少次远望城外敌营,试图寻找到董和归来的影子。

一次次的,却只有失望。

从董和离开到现在,其实只过了一天而已,但对刘璋而言,却似度日如年般深受折磨。

焦虑的又何止他一人。

益州的一干士僚,都在焦急的等着董和带消息回来。

是战是和,都在董和的这一次出使当中。

“父亲,董幼宰现在还不回来,莫非他和那许靖一样,借机背叛了父亲不成?”

次子刘阐铁青着脸嚷嚷道,语气之中充满了愤怒。

“休得胡言!”

刘璋厉声斥了刘阐一句,神色坚定道:

“我待幼宰不薄,他必定不会负我。”

刘璋突然间的肃厉,倒是把刘阐给吓了一跳,他搞不清楚自己这软弱的父亲,为何会在这件事上会有如此的信心。

正自纳闷时,城头上有眼尖者大叫:“是董县令,董县令回来啦。”

刘璋急忙手搭凉蓬远望,只见一人一骑正从敌从方向而来,果真就是董和。

大喜之下,刘璋忙下城相迎。

当董和匹马入城时,刘璋赶紧迎了上去,欲待询问出使的结果如何,董生却只淡淡道:

“此地不宜说话,主公,还是回州府中再说吧。”

一听这话,周围不少从僚心里边立刻冷了半截。

董和若是带了好消息回来,自然会选择当众说出,借此来鼓舞低落的人心。

现在他有意回避入耳目,那么多半带回来的就是坏消息了。”好好好,我们回去慢慢讲。“刘璋却毫无一点察觉,满怀着期待与董和一同回府。

入得大殿,众僚齐集,刘璋迫不及待的问道:“幼宰,那刘镇南到底如何回复的,他可愿撤兵?”

董和看着刘璋那双饱含希望的眼睛,心中实是不忍告知他残酷的真相,但迟疑了片刻,还是只有如实道出。

“刘将军说了,此番他不取益州,誓不罢休。”

一语,如千斤之棒,重重的敲击在刘璋的脑门上。

这位狼狈的益州之主,只觉天晕地眩,身子晃了一晃便要倒下。

“主公。”

“父亲。”

刘阐和左右从僚吓了一跳,赶忙拥上前来将刘璋扶住。

刘璋在众人的挽扶下,摇摇晃晃的坐下,一瞬间的眩晕之后,渐渐又恢复了神智,他摆了摆手,无力的将一双双搀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