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

第196章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封笑了一笑:“那依子翼之计,我若不用士人治天下,又能用谁?”

蒋干忙道:“治天下要用贤才,而贤才又多出于士人,这一点是回避不了的,我的意思是,大司马可以换一种用人的手段。”

“什么手段?”刘封顿生好奇。

蒋干不紧不慢道:”中原土人势力庞大,根基深厚,若用他们这些人治理朝政,将来必会为祸,我以为,大司马当重用荆扬士人来治天下。”

拐来拐去,终于拐到了这里。

刘封呷了口酒,问道:“子翼此言又有何道理?”

蒋干兴致勃勃道:“大司马崛起于荆楚,荆楚士人对大司马自然更要忠心。而大司马又曾与孙氏有联姻的关系,这一节,又令扬州士人对大司马倾心归附。再者,荆扬地处南方,土族们的实力远不如中原土族强大,大司马重用荆扬士人,便不用担心大权旁落。有此两大好处,不知大司马以为如何?”

蒋干这计策倒也不无道理,但刘封很快就看出,蒋干此语,可并非全是为他刘封所设想,恐怕这其中也颇有些私心。

蒋干此人,乃是九江人氏,他本身就是扬州名士。而今他又建议刘封重用扬州士人,很明显,他这是在为自己家乡的士人们争取利益。

刘封不傻,蒋干的这份私心,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子翼所言固然有理,但我倒要问一句,若是我重用荆扬士人以治天下,百年之后,荆扬土族的势力膨胀到无可制约的地步,那岂不是与今日所面临的局面一模一样吗,子冀所顾虑之事,依然无解。”

蒋干怔了一怔,欣然道:“天下之事,周而复始,此乃常道。大司马能定下百年之计已属不易,至于百年之后的事,谁又能预料呢。”

百年之后的事,谁又能预料……沉吟许久,刘封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卓≠####撑####三天之后。

根据刘封的命令,司马懿如约解散了朝歌一线的一万多杂牌军,顺利的将汉帝移交给了陈到等将的手中。

司马懿、蒋济、王朗等参与洛阳之变的一千名±大臣们,同样乖乖的先行赶到了刘封的大营,以向新主展现他们的效忠之心。

同样在中军大帐中,刘封盛情的招见,并摆下大宴招待了这一千“有功之臣”。

刘封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人生赢家”司马懿。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并不怎么出众的普通男人。

司马懿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恭谦,从这个人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半点的锋芒。

而且,司马懿在与刘封的对话中,由始至终都在盛赞着刘封的英明神武,全然不提自己半点功劳,俨其在刘封灭曹操,得汉帝的过程中,根本没起过半点的影响力。

一个谦逊、低调的人,这就是刘封对司马懿的最初印象。

不过,刘封却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表面的伪装,在那张恭谦的脸下,隐藏着的则是一颗谁也揣测不透的城府之心。

刘封自从见到司马懿的第一刻起,他就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绝不能被这个人的表面假象所欺骗。

几番客套之后,刘封笑着问道:“久闻仲达足智多谋,眼下天下一统在即,负隅顽抗者,只余下一个刘备,我很想听听仲达有何高见。”

司马懿忙拱手道:“大司马过奖了,下官哪有什么高见,一些愚见倒是有的,只怕说出来让大司马见笑。”

刘封摆手笑道:“仲达过谦了,但说无妨。”

司马懿这才道:“下官以为,大司马现在当做的,应是一面迎奉陛下还都洛阳,一面派兵北上,收取冀、幽二州,北慑胡虏,南抚夷越,内安士民。休养个一年半载,待将士斗志恢复,粮草聚足已足,再出兵七路讨伐刘备,必可一举攘定天下。”

“七路讨伐刘备?”刘封的兴致忽然大起,“不知是哪五路?”

司马懿站了起来,走到悬挂的地图之前抬手指点。

“这第一路,当由幽州发兵,南下雁门,从北面对并州发起进攻。第二路,则当由冀州发兵,由井陉一线直插并州心脏太原郡。第三路,当由河内西进,攻取河东郡,此三路大军夺取并州之后,再会于河东,由蒲坂津从北面向关中挺进。”

司马懿顿了一顿,接着道:“第四路兵马,应由弘农攻打潼关,从大道向关中发进正面进攻。第五路从宛城而发,由武关攻打关中。这两路兵马是为中路军,应是灭刘的主力军。”

他洋洋洒洒一番,渐渐说得兴奋起来。

缓过一口气,又道:”至于这第六路兵马,则由汉中而发,或经斜谷,或走陈仓故道,北攻关中。第七路军,则走祁山大道,攻取陇右,切断关中与凉州的联系,令其首尾不得相顾。这两路兵马是为南路军,因是蜀地山势险恶,攻之不易,当属牵制敌军兵力的偏师。这七路大军,从北中南三面,以弧形之阵对刘备发动进攻,相信以刘备区区三州之兵,根本无法抵抗,大司马一统天下,当不在话下。”

刘封被他这一番战略所感染,忍不住也站了起来,在地图面前端倪半晌,不禁拍手叫好:“好一个七路伐刘备,实乃绝妙之计,仲达你这哪里是什么愚见,分明是不可多得的高见才是。“司马懿淡淡笑道:“下官只是信口妄言,其中必有疏漏之处,让大司马和诸位同仁见笑了。”

司马懿虽然谦逊,但却又不失时机的在刘封面前“秀”了一把,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也难怪,做臣子可是低调,但你不能表现的没用,倘若司马懿闭口不言,一味的装愚卖傻,非但不会让刘封时他安心,反而会让刘封认为他是在故意隐藏。

毕竟,倘若是一个愚鲁之辈,又怎会在那么关键的时刻,做出背叛曹操,劫持汉帝之事呢。

司马懿的七路出兵之计,刘封记在了心里,于是,当场便许诺委以司马懿光禄卿之职。

这光禄卿乃九卿之一,原则上是掌握着京城的守备部队,刘封这一委任,允分的表明了他对司马懿的器重。

除了司马懿之外,诸如蒋济等“有功之臣”,刘封同样也大行封赏,当天便派人草拟了圣旨,飞骑送去给汉帝刘协盖章。

司马懿等人投奔刘封,为的自然利益,刘封的这番封赏,自是令他们心满意足。

尽管这帮人先是谦逊的推辞,但在刘封坚辞之下,众人还是“恭敬不如从命”的谢恩接受。

大宴两日之后,刘封亲自送司马懿等人出营,令他们先行回洛阳,与庞统准备迎接汉帝还都的诸般事宜。

临别之时,诸臣均已上路,蒋干也欲上路,却被人暗中留了下来,说是刘封尚有话要与他讲。

蒋干止步于营门,驻马片刻之后,刘封策马徐徐而归,蒋干迎上前去,问道:“不知大司马还有何吩咐?”

刘封冲他诡秘一笑,淡淡道:“子翼,你莫非忘了前日你我的那番谈话了吗?”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为什么

“这个……”蒋干怔了一下,”我当然记得,其实我见大司马对那些人大肆封赏,心中还有些奇怪,只是不知该开口。

蒋干先前提醒刘封要提防着司马懿等一干中原士人,而刘封却对这些人大加重用,无不委以高官,故是蒋干误以为刘封把自己的那番话当作了“耳旁风”。

刘封笑道:“子翼的真知灼见,我岂能忘记。我把你留下,正是为了奖励你的那番直言进谏。”

刘封话中似有玄机,但任凭蒋干如何聪明,却总是悟不透其中含义。

“大司马,恕我愚鲁,我有点听不明……”

未等蒋干说完,刘封摆手道:”子翼无需多问,就当是多留几日,我们再好好叙一叙1日吧。”

蒋干深深的感觉到,眼前这刘封的城府,已与当年大不相比,他摸不透刘封的想法,只得拱手道:“但凭大司马吩咐便是。”

##########当蒋干被不引入注意的留下来时,司马懿等一干名士大臣,却已意气风发的上路。

几天之后,这一行几十号人,在刘封亲军的护送上,浩浩荡荡的抵达了孟津。

大河的对岸,即是洛阳北郊的小平津渡口。

司马懿驻足于河岸,不由得想起了不久之前发生的旧事。

就在几个月前,他和一班“志同道合”之土,凭借着天衣无缝的计谋,给予了老谋深算的曹操沉重一击。

司马懿很清楚,正是自己这一击,才提前了曹操的灭亡。

他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为刘封立下的功劳,当今之世无人可比。

当初离开洛阳时,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相府主簿,而今回归,却已是九卿之一的光禄卿。

如此年轻便威为九9即,我也算是给司马家族争光了吧。

码头上,来自于江南的战舰井然有序的进出,司马懿等人被安排乘坐两艘斗舰渡河。

今日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船行滚滚的黄河之上,颇为的平稳。

斗舰上只有几十名士卒,都在忙着操船过河,司马懿便和蒋济“不经意”的在船头碰面。

二人驻足于船头,望着涛涛的河水,均是一副春风满面之状。

蒋济捋须道:“仲达,看来你这一步险棋是走对了,我等中原土族,果真是获益匪浅呀。”

司马懿目光中流露着几分得意,微微笑道:“我早说过,无论是效忠于曹,还是效忠于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土人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

蒋济跟着点头道:“说起来这位刘大司马对咱们还真是不薄,你我等人,尽皆身列权势显赫的位置,我等士人所受到的重用,远远要超过曹操。嗯,这笔买卖做得划算之极。”

司马懿笑而不语。

兴奋的蒋济从旁又道:“当年的曹操有夏侯和曹氏宗族依靠,而今这刘大司马家族人丁单薄,相信在其有生之年,难以形威势力,这样的话,这天下,早晚都将是我们士人的天下。”

蒋济的雄心勃勃,并没有将司马懿感染,他敏感的向后望了一眼,确认没有什么耳目,方才谨慎道:“这种话,我们心知肚明便是,以后还是少说为妙。那位刘大司马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不是一位容易对付的人。”

司马懿这般一警告,蒋济忙是噤声,二人只是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之间,斗舰已过河心。不知不觉中,另一艘斗舰已经快抵南岸,本舰的速度似乎慢了一些。

忽然之间,司马懿觉察到有些不对劲。

船上的士卒,水手等人,像是得到了什么命令似的,皆是匆匆忙忙的赶往了船侧,一个个默不做声的上了挂靠着的走舸。

司马懿快步来至船侧,大声向迎面而来的一名军官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为什么忽然换船,发生了什么事?”

那军官也不答应,只是沿着绳索向走舸爬去。

司马懿有点生气,一把将之扯住,欲待再问,却被那人很无礼的甩脱。

片刻之间,所有的军人都已下船,他们砍断了绳索,那一艘走舸很快便漂离了大舰。

“仲达,怎么回事,好像军卒们都不见了。”蒋济闻讯而来,满脸疑惑的问道。

与此同时,其他的名土大臣们也觉察到了异状,纷纷的从船舱中汇集到了甲板上来。

司马懿指着远去的走舸,沉声道:“我也不清楚,这些军卒们忽然就走了,似乎是……”

司马懿话未说完,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他二话不说,一把推开身后众人,风急火燎的便奔走了船船舱。

一入舱内,司马懿便听到咕咕的水声,神色愈发的紧张,而当他下至最底一层时,整张脸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此时的底舱内已是汪洋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