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真假慈禧 >

第33章

真假慈禧-第33章

小说: 真假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嗓子的人回答:“不知道,听说车毅斋家里有暗穴,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侠客巨盗想得到这武林秘笈,但望尘莫及,有的人空落个残疾。”
  这边,尹福心想:马贵来到此地,八卦门还有哪些弟兄来了呢?
  中午,住店的人都来到大厅吃饭,尹福拣了一个边角坐了下来。他冷眼细看来的客人,有的风流倜傥,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相貌堂堂,有的丑陋无比,共有五十多位,就是未见那个形意拳名家刘奇兰露面,而来客中没有一个是尹福认识的人。
  尹福要了半斤老白干、三两花生米、半斤小笼包子,独斟独食,两只眼睛却不时瞟着窗外和厅内的客人。
  这时,只听厅内一个年轻人嚷道:“这酒不行,给我换山西杏花村的汾酒!”说着将手中酒杯扔向空中,那杯酒滴酒未洒,稳稳地落在一个后生手中。
  尹福见那扔酒的年轻人个子不高,身子骨挺粗壮,脸上透出古铜颜色,紫黝黝的,乍蓬着胡子,扎煞着两个宽肩膀,穿着破蓝马褂,显得挺憨厚。那个接酒的后生颀长身材,瘦削的面孔露出一股冷峻的气质,有一副红海棠般的面孔,穿着一件旧了的鸡血红的马褂,下面是蓝布长衫。
  “哟,原来是车大师的高门弟子李复贞,久违了!”扔酒的年轻人淡淡地说,眼神不屑一顾。
  那个被称做李复贞的后生说:“在俺山西地界,规矩点!”
  这时,挤上来一个壮士,凑在李复贞耳边小声说:“他就是郭云深的弟子李魁元。”
  声音虽小,但尹福听得一清二楚。
  这时,店主拎着一壶酒挤了进来,对李魁元鞠躬道:“我给您换杏花村的酒来了。”说着,端来一只酒杯,放在李魁元的桌上,举壶倒酒。
  只见李复贞轻轻吹一口气,那酒壶口对着杯口,可是酒却洒向一边。店主倒了几次,杯中未见一滴酒,酒洒在桌上。
  李魁元有点按捺不住了,刷的一掌,削掉了壶嘴,那壶嘴撞在墙上嵌了进去。
  “好功夫!”围观的人齐声喝彩。
  李复贞见了,有些沉不住气了,用袖子一拂,桌面上的酒水扬起来,淌进杯中,一忽儿,只见杯中已有一指高的酒水。
  “绝妙!”又有一些人为李复贞喝彩。李复贞听了,面露得意之色。




西遁风云录37(2)



  李魁元见此情景,微微一笑,用手轻轻一按,酒杯陷进桌面,慢慢凹下去,渐渐没了杯口。
  众人又是一片喝彩。
  李复贞见了,一伸右脚,酒杯弹了起来,他一掌将酒杯击得粉碎,随手接了碎片,轻轻一碾,粉末纷纷扬扬。
  李魁元叫道:“你要不服气,咱们比试比试?”
  李复贞冷冷道:“比什么?”
  围拢的人群中有个人叫道:“快看哟,师父还没动手,徒弟先打起来了!”
  李魁元、李复贞两个人摩拳擦掌,正欲比个雌雄,只见刘奇兰分开众人挤了过来。
  “两位徒弟,都是形意门人,何必动气?有首诗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叔。”李魁元憨里憨气地叫道。
  “师叔,您也来了。”李复贞赶快拉过一把椅子让刘奇兰坐下。
  刘奇兰拉着两个人的手,也让他们分别坐下。他语重心长地说:“两位徒弟都长这般高了,真是光荫似箭啊!我当年到太谷时,复贞还淌鼻涕呢,那年我到深州,还是魁元上树给我摘深州大蜜桃呢!”他拉着李魁元的手说:“你想换杏花村的汾酒,你知道有关这个酒的故事吗?”
  李魁元摇摇头,有点茫然地望着刘奇兰。
  刘奇兰和蔼地对李复贞说:“你是本地人,你说说看。”
  李复贞说:“晚唐诗人杜牧有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地民谣唱:‘汾州府,汾阳城,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贤人。’杏花村在吕梁地区汾阳县城东北三十里,这是名闻遐迩的酒乡。还没进村,远远便见红杏探头,绿枝掩映……”
  “噢,大冬天还红杏探头呀!”李魁元气呼呼地说。
  “我说的是阳春三月,子夏山耸立村北,汾河水曲折村南,真是风光绮丽的好去处。《汾阳县志》说那里自古‘直松万株’、‘溪泉四出’。据传,子夏山便是因孔子的学生子夏曾在山上设馆教书而得名的。至今,子夏下棋的石盘和后人修建的子夏庙仍在山中。早在公元六世纪,杏花村的汾酒就是宫廷的珍品,享有极高的声名。到了唐代,杏花村烧锅酒坊达七十二家之多,出现‘长街恰付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以至于杜甫前来游览,李白前来醉古碑。明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自陕渡河,率师北进,路经杏花村,也曾驻饮汾酒,并倚马立书‘尽善尽美’四字,因此杏花村一度更名为尽善村。杏花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井亭,亭内幽幽井水深不可测,亭壁有清初大诗人傅山手书‘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这口古井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杏花村有个酒店,叫醉仙居,有一天,一个衣着褴褛的穷老道进店喝酒,一喝一大碗,喝罢分文不付,扬长而去。第二天老道又来喝酒,连喝两大碗,仍不付钱。如此三天,终于醉倒。店主毫不嫌弃,殷勤招待。老道酒醒后,跌跌撞撞。店主双手搀扶他出门。经过门前水井时,老道问:‘这就是你造酒的水井吗?’店主刚刚回答一声‘是’,不料那老道‘哇’的一声,将腹中之酒吐了出来,不偏不斜,正吐在井里。说也奇怪,从此,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井也成为神井,杏花村从此名声大噪。现在杏花村里的人,从这口井里汲出的水,仍清澈透明,没有邪味,用它煮饭不溢锅,盛到容器里不起锈,甚至用来洗衣服也格外柔软干净。《汾阳县志》有‘汾酒曲’赞扬这口井:‘神品真成九酝浆,居然迁地弗能良。申明亭畔新淘米,水重依稀亚蟹黄。’”
  这时,只听门外有人大喝:“快给我端杏花村汾酒来!”




西遁风云录38(1)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一个瞎乞丐,脸色枯槁,腰背佝偻,穿着一身破旧的毛蓝布对襟褂儿,腰里扎一条变成灰色的白汤布;裤管儿卷到膝盖上,露出爬满手指头粗的青筋的腿肚子,手里拄着一根旧竹竿。大概是多走了路,浑身冒着汗。
  尹福一看,原来就是方才在吉安堂前叩门的那个瞎乞丐。
  店主见他来者不善,不敢怠慢,连忙把他迎到一张桌前。
  瞎乞丐慢悠悠坐下,店主到后面端了一壶杏花村汾酒出来,给瞎乞丐倒了一杯。瞎乞丐问:“这是什么酒?”
  “杏花村的汾酒,货真价实。”店主小心地回答。
  “你叫我喝这个马尿!”瞎乞丐用手一指酒杯,杯中呼呼冒出泡沫,泛成马尿似的橙黄颜色。
  店主凑过来闻了闻,觉得有一股腥臊气,脸上登时变色。连忙又端来一个干净杯子,又倒上一杯酒。
  “来,老先生,您尝尝这杯,上等的好酒啊!”店主颤巍巍地说。
  “还是马尿!”瞎乞丐不动声色地说。
  尹福已看出瞎乞丐有博大内功,他悄悄运气,每当说话时,口中便有强大的气流贯出,原来是瞎乞丐在捣鬼。
  刘奇兰等人也看出了名堂。
  瞎乞丐对店主道:“你把这两杯全喝了。”
  店主拿起一杯酒,一仰脖子,喝了下去,只觉得腥骚无比,咽在肚中,直想向上翻,胃里翻江倒海,非常难受。
  “你把这杯也喝了。”瞎乞丐指着剩下的一杯酒。
  店主眼泪汪汪地哀求说:“老先生,您究竟使了什么魔法把我的酒变了味?”
  “把那杯酒也吞掉。”瞎乞丐一字一顿地说,声音里充满了严厉。
  店主退了几步,面露恐慌之色。
  刘奇兰道:“这位老先生,请问尊姓大名?”
  瞎乞丐回答:“不要问我从何处来,也不要问我向何处去,我乃江湖茫茫大士。”
  刘奇兰道:“你的功夫固然不错,可是你可知道‘武德’二字?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众,丰财。你可知道尊师重道、孝悌仁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屈己待人、戒骄奢淫逸、戒采花盗木的道理?”
  瞎乞丐摇晃着脑袋,唾沫星子乱溅,说:“我只知道喝酒,喝上等好酒,山西杏花村汾酒。”
  刘奇兰指着酒杯道:“你看,这不是杏花村汾酒吗?”
  瞎乞丐瞧了瞧酒杯,酒香袭人。原来对方用了功力,又使酒恢复了原样。瞎乞丐暗暗吃惊,叫道:“那么这杯酒就请你喝了吧。”说着,一拳击中酒杯,朝刘奇兰掼来。
  刘奇兰矫捷地将身形一闪,酒杯碎片乱溅,却被刘奇兰身后的众多壮士纷纷接住,看来前来观看车毅斋和郭云深比武的多是热血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刘奇兰朝瞎乞丐作了一揖:“老先生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如此无礼,我刘奇兰也就失礼了。”说着一拳朝瞎乞丐当胸击来,这拳头出手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瞎乞丐只觉一股劲风袭来,他一纵身,上了桌子;又一纵身,攀住了屋柱。人们只知他双目失明,没想到他的功夫如此神奇。
  刘奇兰一招“白猿攀枝”,一跃身,双拳朝瞎乞丐掼来。瞎乞丐呼地闪过,用左脚朝刘奇兰小腹踢来。
  “师叔,小心!”李复贞惊得叫了一声。
  刘奇兰不慌不忙,用右掌去削对方的左腿,掌力极猛,正削在瞎乞丐的腿上。若是平常人恐怕早已骨折,可是刘奇兰却觉得手掌生疼,好像打在了铁板上。
  莫非他的腿中藏有铁板?刘奇兰暗暗想。
  瞎乞丐狞笑一声,稳稳地落在地上。
  李魁元手一扬,连珠镖朝瞎乞丐击去。瞎乞丐不慌不忙,挥动竹竿,东挑一下,西戳一下,把飞镖拨飞了。
  李复贞手一抖,一把“天女散花针”朝瞎乞丐撒去。瞎乞丐手舞竹竿如风轮,竹竿停下,只见竿上钉满了花针。
  众人看了目瞪口呆。
  刘奇兰问道:“你是哪路妖孽?竟敢到此地逞狂?!”
  瞎乞丐笑道:“刘大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着,将竹竿一竖,朝刘奇兰心窝戳来。刘奇兰将身一闪,那竹竿点中他身后一个后生,后生来不及躲避,当即身亡。刘奇兰见瞎乞丐杀死—个无辜后生,不由火起,抽出水磨太师鞭,抽向瞎乞丐。那鞭梢劲卷如雨,刷刷有声。瞎乞丐劲挺竹竿,左右抡动,似人舞金狮。
  李复贞、李魁元也各持兵器扑向瞎乞丐,瞎乞丐毫不怯弱,愈战愈勇。
  这时,猛听一声大喝:“满天星,原来你在这里!”但见一个俊美的青年,穿一身夜行的黑色紧身短靠,头上缠一条黄布包巾,背后斜插一柄单刀,足穿布袜麻鞋。他,一张清秀的脸庞,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闪闪发光。
  瞎乞丐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为之一怔,忽地睁开双眼,那黑色的眸子运转自如,充满了狡黠,原来他不是瞎子!
  那俊美的青年飞起一脚朝乞丐踢去,乞丐一躲,没提防正蹭着下巴,一卷白胡须飘然而落,原来乞丐是个青年。
  乞丐恼羞成怒,大叫:“杜心武,你不去刺杀皇上、太后,跑到这太谷干什么?”
  尹福一听乞丐叫出“杜心武”这个名字,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