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真假慈禧 >

第53章

真假慈禧-第53章

小说: 真假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尹福拱手道:“看样子,您是这里的住持,少林为何要劫太后?”
  寂聚法师把前因后果叙了一遍,然后对悟慧和尚怒道:“悟慧,还不退下!”
  悟慧气愤而退。
  寂聚把另外两位法师也介绍给尹福,一位是寂炮法师,另一位法师尹福见过,正是潼关道上与尹福酣战的寂亭法师。
  寂聚法师道:“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是三大内家拳,如今八卦掌掌门人尹老先生荣临此地,是少林寺的大幸。我曾见过八卦掌祖师董海川老英雄,那时他正在北京肃王府当教头,我曾到肃王府专门拜访他,并与他磋谈武术,他是个蔼然可敬、谦逊严谨的武圣人。他老人家还给我表演了轻功和缩骨法,他躲在一个筛子里,挂在墙上,硬是让我找了一个时辰。”
  寂炮法师道:“少林拳、八卦掌、鸳鸯腿、螳螂臂,皆是世人称赞的奇术,尹老先生今日就宿在寺中,明日一早再带慈禧启程不迟。”
  尹福见他们热情相留,望望唐昀,唐昀点了点头。尹福道:“既然太后答应了,我们明天一早再赶路吧。”
  寂聚法师喝散众僧,然后与寂炮、寂亭法师一同带唐昀、尹福游历少林寺和东西两马道,立有碑碣数十通,几个人在碑林中转了一遭,又来到天王殿。天王殿内有三通石碑,其中一碑上刻有印度僧人达摩“一苇渡江”的画像,背面为钟馗画像。
  寂聚法师介绍道:“孝明帝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达摩来我少林寺,传授佛教神宗。他主张静坐修心,在寺后一个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寂坐参悟。由于他长年静坐,精神和肉体都不免困倦,而且他居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受到毒蛇禽兽的威胁,于是他根据山林中虎跃、猿攀、鸟飞、虫爬之动作,并效法我国人生产和锻炼身体的各种活动,伸筋舒骨,使气血畅通,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初创了少林拳。他有时也练几手方便铲、棍、棒、手杖护身,后人称为达摩铲、达摩杖等。”
  几人经过藏经阁、达摩亭、白衣殿,来到了千佛殿。这座佛殿阔七间,深三间,正面有一尊铜制毗卢佛;东边神台上有一尊玉雕南无阿弥陀佛。




东归喋血记16(2)



  尹福发现地面上有一个个小陷坑,唐昀不注意绊了一跤。
  寂亭法师指着这些陷坑道:“这是僧人们练拳时的站桩脚窝。”
  墙壁上有《五百罗汉朝毗卢》的彩色壁画,上面有滔滔碧水、冉冉风云、寂寥山林,栩栩如生。
  几个人又来到塔林,几个小和尚正在这里舞枪弄棒,他们见到法师,都拱手作揖,法师们也作揖还礼。
  寂聚法师道:“这里有自唐贞元七年至清嘉庆八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清各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二十余座,高四十五尺之下,这里埋葬着无数法师、僧人的尸身,真是精灵荟萃之地啊!”
  转过塔林,忽闻一片喝彩之声。原来是几个僧人正在练打飞镖,树上挂着一个个葫芦和一串串铜钱,百尺之外,几个僧人已在轮番甩镖。那些击法有迎面打、左侧打、右侧打、背后打,有单手发打,也有双手发打。
  尹福见一个年轻僧人右手从镖囊取出飞镖,托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道:“小小飞镖妙无双,双手发打似飞蝗。若有盗贼来袭我,中上飞镖必受伤。轻者疼痛流鲜血,重者危急一命亡。未曾用法先高喊,强敌害怕败回乡。”他的手指由下向前微翘,手腕、小臂、肘、大臂同时用力向前送劲,猛力一抖手,镖从手中射出,射落一个葫芦。
  寂炮法师一张口,树上挂的那些铜钱,纷纷扬落。
  尹福有些纳闷,问道:“那些铜钱被谁打掉了?”
  寂聚法师道:“是寂炮法师,他是少林截木针的高手,他使用气功发针法,将针放在口唇当中,针尖向外,用丹田气喷出。”
  尹福看着寂炮法师的嘴,寂炮法师笑着张嘴,舌面果然卷动着几根银光闪闪的针,有一指半长,细如丝。
  寂聚法师道:“这种少林截木针是唐代女侠聂隐娘所创,后宋初时少林女弟子穆春秋把针传入少林寺,以后又历经历代高僧惠深、智安、觉训、可政、悟雷、洪荣、广顺、同随、祖月、清莲等研练,相传至今。它可用于防身护体,镇宅护院;云游在外,募化四方,可以用它惩治拦路贼人和恶霸,是携带方便的暗器。”
  因唐昀有些疲乏,几个人回到寺院,寂聚法师将唐昀和尹福安顿在龙庭歇息。
  这个龙庭原为方丈室,乾隆皇帝当年游历嵩岳时曾在这里居住,后人便易名“龙庭”。这是一个大宽展院落,两棵古槐,不差什么就遮了半个院子,也堆着点高高矮矮不成文理的山石;种着几丛疏疏密密不合点缀的竹子,南屋墙壁镶嵌有宋代书法家蔡京面壁之塔的刻石和其他石刻画像。
  正屋内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摆着各种名人字帖,并数方宝砚,各色笔筒,笔筒内插的笔如小树林一般。屋角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一囊野花。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玉盘,盘内盛着数颗玉佛手、石榴、荔枝和翡翠白菜。右边漆架上悬着一个小金钟。左屋是一间卧房,满屋喷鼻香。窗前花梨桌上供着一尊玉观音,两边放着四张水磨楠木椅子。中间有张桃花心木架子床,挂着大红绸帐子,床上被褥有三尺多高,枕头边摆着熏笼,床前面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房中间放着一个大铜盆,盆内有毛巾等物。
  右屋书香横溢,尹福、唐昀看得眼花缭乱,屋内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青瓦瓶,瓶内供着数枝白菊,旁有茶奁茶杯和两部佛书,屋角有一张小床,吊着青纱帐幔,衾褥十分朴素。三壁墙上悬着字幅,古宣托裱,界画朱丝,写着寸来大的四角方的颜字和文字。尹福细看那些字幅,其中有明许完登五乳峰诗:“少室山前五乳峰,振衣千纫许谁从。黄河淼淼舒晴练,洛邑微微见蚁封。……”
  有明文人文翔凤《嵩高游记》云:“寺当少室之阴,三十六峰之外,有峰曰五乳,自少室拖一臂而北抱寺。”
  尹福看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诗云:“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踏翠弄潺源。九龙潭月落椒酒,三品松风飘管弦。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鹤架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
  有沈佺期游少林寺诗云:“长歌游室地,徒绮封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有戴叔伦游少林寺诗云:“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苍藓积,香径白云深。双树含秋色,孤峰起夕阳。屐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有韦应物经少林寺精舍寄都邑诸亲友诗云:“息架依崧岭,高阁一攀缘。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出献听万籁,入林濯幽泉。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独往虽暂适,多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唐昀叫道:“尹爷,你看这对联。”




东归喋血记17(1)



  尹福侧头一看,原来门廊左右墙壁上有一联语,分别左右写着:东山寂历道心生虚谷逍遥野鸟声,禅室从来云外尝香台岂是世中情。
  唐昀赞道:“这一联语还真有点味道。”
  尹福道:“到底是佛家世界啊。”
  二人进了左屋,一同叙话。
  不多时,寂聚法师走了进来,说道:“我们备了一桌晚肴,请你们入席。”
  晚肴还算丰富,皆是素食,唐昀与尹福吃得十分舒服,二人回到龙庭后又叙了一会儿话,便各自歇息了。
  尹福睡在右屋,唐昀睡在左屋,尹福因有些疲乏,不久便睡着了。唐昀可能是劳累过度,反而睡不安稳,左躺右卧,就是不能入睡,她有些烦躁,索性穿衣下地,出了龙庭,朝寺后走来。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是那么幽暗,茂密无边的树林里,此呼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吟叫声,阴影罩着佛殿、僧房和碑刻。
  唐昀想起白日寂聚法师说的达摩洞以及达摩高僧面壁的故事,沿着蜿蜒的山路寻觅着那个神秘的石洞。
  庵后五乳峰的中峰上部果然有一孔石洞,黑不见内,洞额书“达摩洞”三个字,洞宽三米之余,洞外有一座双柱单孔石坊。
  唐昀来到洞口,猛觉气浪袭人,逼得她不能上前,只好后退。
  唐昀接连后退了七八尺,身体仍不能自持。
  “来的是何人?为何深夜闯达摩洞?”洞内传出一个苍老而遒劲的声音。
  唐昀听到这声音,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那声音的余声仍回荡着,颤颤的。
  “为何不说话?”那声音又升腾起来。
  “我……我是慈禧太后……”唐昀用颤抖的声调说,双眼盯着黑幽幽的洞口,生怕有什么暗器打出来。
  “你为何不在京城做太后梦,却跑到这穷山僻寺来?”
  唐昀简单地叙了一遍前因后果。
  “进洞来吧。”
  唐昀战战兢兢进了达摩洞,气浪消失了,一片漆黑,十几尺外,有两颗宝石烁烁发光。
  “您一定是道法极高的法师,我怎么看不到您?”
  “那是因为你在光明中待久了,熟悉一下黑暗吧。”
  唐昀在潮湿的空气中闻到一种奇香,这种香味她从未闻过。
  渐渐地唐昀看清了洞内的东西,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默默地盘坐在那里,注视着灰色的石壁,一动不动,一身银白色的佛袍飒飒而动。
  “您一定是这里德高望重的法师?”唐昀问。
  “我是静云法师,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乾隆爷来少林寺时,我给他敬过香茶,那时你还没来到人世呢。”
  “您为何坐在这里,不怕受凉吗?”
  “我有气功护身,不畏凉气,我在这里已整整面壁二十年了。”
  “真了不起!”唐昀赞叹道。
  “你也了不起呀!”静云法师的话有一股嘲讽味。
  “你骗得咸丰帝的欢心,登上了贵妃的宝座,设计害死了慈安,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将皇上囚瀛台。在八国联军入侵之时,你弃城而逃,西遁西安,如今卖国条约签订,又要荣归京城做你的太后梦了。”
  唐昀听了,吃了一惊,心想:这位老法师已在洞内面壁二十年,真是高僧不出寺,全知天下事,幸好我不是真慈禧,您老也不用来数落我。
  唐昀道:“老法师,看来您是佛法高深的隐者,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法师笑道:“你如此奉承我,必是有求于我。言之过甚,必有所图,人世间人与人之间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君用臣,无非是保住江山,一劳永逸;臣用君,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君君臣臣,互有所图。”
  “法师对我有什么指教?”唐昀洗耳恭听。
  “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世。清白上通,巧佞下塞。东周时期,晋平公问师旷:‘做君主的方法是什么?’师旷回答说:‘做君主的方法,要清净无为,专注于博爱,致力于用贤。’而你未免过于残忍,只信用荣禄、李莲英一班人,迟早要有大祸。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兴隆也;亲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