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38章

孔氏家族全传-第38章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宋蔼龄这样一个小女子如此令人怦然心惊的高论,孔祥熙当下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宋蔼龄自顾在那里继续说道:“后来我去了美国,最初的时候美国人一听说我是中国人,便自然把穷联系到我的身上,并且都不爱理我,不同我交朋友。但后来,我让父亲给我寄钱,寄我们中国的火腿、腊肉还有丝绸……我只用了一点小钱就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以致当时许多人都来恭维我。后来当我毕业时,她们还在美国的报纸上吹捧我……”讲到这时,宋蔼龄忽然停下不讲了。沉默半响,她才接着总结式地说: 
  “现在我逐渐明白了,有些事情太理想化了不行。有些人整天空喊革命,好像志向远大的很,其实他们的理想和革命,不过都是糕饼上的糖霜。而糕饼只有靠钱才能买到。所以我说,一个不懂得怎样赚钱的人,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 
  讲到最后来蔼龄表示,她眼下最渴望的,就是掌握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有了这样一笔财富,父亲和孙中山先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修筑铁路和再造共和,就可以帮助天下的穷人摆脱贫困。当即听得孔祥熙是目瞪口呆,竖起拇指连称高论高论,真是与君一席语,胜读10年书哇! 
  后来,孔宋夫妇果真济命抓钱,并且真的成了“四大家族”的首富。而所以如此,关键恐怕还是宋蔼龄当初对钱的这一番深刻认识的指导吧。 
  宋蔼龄尽管身处优越环境,自身的条件也很好,但要想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也并非易事。和孔祥熙接触以后,她渐渐地发现孔祥熙正是她想要找的理想男子。 
  前面我们已经不止一次讲过,宋蔼龄是个讲实际的人。她认为“理想主义是蛋糕上的糖霜,蛋糕用动力才能烤熟,而且动力却是要钱的”。在长期的生活中宋蔼龄认识到,人们崇拜卡尔将军,是因为卡尔有钱。父亲从一个极普通的巡回牧师变成上海商界的实力人物,也是因为有钱。而孔祥熙“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本领”,并且“赚钱赚得很得法”。 
  恋情往往需要一个契机才能拨动双方心中的和弦,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孔祥熙和宋蔼龄两个讲求实际的人相遇后,即产生了这种共鸣,于是他们的恋情迅速发展了。 
  1913年秋季的一天,宋蔼龄喜形于色地对全家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惊人的消息!”全家人都注视着她。这时宋蔼龄以幸福的口吻向全家宣布:“我们准备到横滨去举行婚礼!” 
  听到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消息,全家人顿时欢呼起来。倪桂珍高兴地合手念道:“上帝祝福你们。” 
  宋耀如半开玩笑地说道:“怎么这么快呀!” 
  宋蔼龄娇嗔道:“还不是你嘛爸爸!” 
  宋耀如想了想,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1914年春季的一天,孔祥熙和宋蔼龄按照基督教礼仪,在横滨一所坐落在山丘上的小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婚礼规模不大,只有宋家的人和孔祥熙的堂兄及几位好友前来参加。那天新娘打扮得高雅而艳丽,粉红色缎子上衣配着长裙子,衣服上绣着深红色的梅花图案,象征着大吉大利,头上还扎着一朵梅花绸结。新郎则穿着一身西装,白衬衫的领子上扎有黑绸花结。 
  那天由于气候的原因,使这场婚礼增加了一份特殊难忘的记忆,甚至也是一种象征和寓意。举行婚礼的那天早晨,横滨大雨滂沦。4月正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雨水把粉红色的樱花打落得遍地都是,真可谓“雨打残红”。空气里洋溢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但是当新郎新娘动身去教堂时,天空却突然放晴了。大家极目远眺横滨市区,只见蓝天、白天、绿树、红花、青山和大地都像用水洗过一样,清爽洁净,如诗如画。等到大家用过婚餐,蔼龄且又换上绣有金色飞鸟的苹果绿缎装,夫妇乘车到游览胜地镰仓度蜜月时,有趣的是当他们走下车刚刚踏进旅馆大门后,大雨又倾盆而下。如此成人之美的天气,不由得使孔祥熙连声赞叹道:“这是大吉大利之兆!” 
  后人还为此作过一副对子盛赞当时景况: 
  “风调雨顺,乃为天公作美助兴; 
  金玉良缘,原是泰山牵线穿针。” 
  从此,孔祥熙和宋蔼龄正式结为夫妇。 
  孔祥熙与宋氏家族联姻,又有了能干的贤内助,此后不仅官运亨通青云直上,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也产生了当时人们尚意想不到的重大影响。 
  自1926年开始,孔祥熙在国民党的政坛上活跃了20余年,曾身兼国民党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宋蔼龄虽没有什么名义上的官衔,但其活动能力、才干和智谋心计均为中外人士所称道。当年宋庆龄曾说:“倘若大姐是个男人……她在15年前就会统治中国。” 
  还是在婚前,宋耀如曾对孔祥熙和宋蔼龄二人提出要求:“你们婚后能去做一个时期的传教工作吗?或者从事相当于传教的崇高事业?”二人同时回答说:“能!” 
  宋蔼龄接着说:“爸爸,我考虑过了,打算到中国的穷乡僻壤去办一所大学。” 
  宋耀如问:“哪里?” 
  孔祥熙回答:“山西太谷,我们想尽快回去。” 
  接着宋蔼龄又向父亲说明了她已建议由妹妹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只等国内形势有所好转,就马上回国。宋耀如听后点头应允。 
  婚后孔祥熙和宋蔼龄住进了东京的新家。除了每天看报读书和偶尔的社交活动外,宋蔼龄白天几乎无事可做。好在孔祥熙全力帮助孙中山处理党务,一些白天没干完的工作,晚上回到家里由妻子帮助处理。同时宋蔼龄也通过孔祥熙了解了外面的一些情况,就这样他们在日本东京又度过了一年的美满幸福时光。 
  1915年袁世凯在篡夺了总统宝座之后,又在北京紧锣密鼓,积极筹备洪宪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密切注视着国内政局的变化,并决定派人回国,策动和组织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 
  2.夫妻双双荣归故里 
  1915年,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先生命孔祥熙夫妇作为中华革命党的特派员,先行一步返回山西太谷从事秘密活动。但他们回国的公开理由,是回太谷老家,增设铭贤学校大学预科。所以临行前孔祥熙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在东京参观了几所大学,购买了一大批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1915年秋天,孔宋伉俪先宋耀如一家一步回到上海。孔祥熙回到上海后并没有急于启程回太谷办学,而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意见,积极联络上海军政要人中的革命党人,策动反袁起义。当时国内的云南、广东、贵州及广西各省先后宣布独立,讨袁声势浩大。但是孔祥熙在上海却出师不利,他的行踪很快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注意,并准备将孔给予拘留。幸有上海都督陈其美暗中传递消息,通知孔祥熙火速离沪。 
  于是孔祥熙夫妇只得暂时放弃策动武装起义和军事讨袁的使命,离开上海前往太谷。 
  从上海启程前,宋夫人(这时宋耀如已回到上海)担心女儿过不惯山西太谷那种穷乡僻壤的苦日子(后来的情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一边帮女儿收拾行装,一边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以鼓励女儿。宋蔼龄完全理解母亲的苦心,她安慰母亲说: 
  “妈咪,你是怕我中途返回对不对?你放心好了,什么样的精神准备我都有了。爸爸当年十来岁出海还闯出了名堂,我去内地有什么可怕?何况,还有他呢!” 
  宋蔼龄说完深情地看了一眼孔祥熙。 
  女儿的话使母亲好不欣慰,当然还有孔祥熙。 
  回山西太谷继续办学,既是孙中山的主意,也是孔祥熙本人的愿望。孔祥熙当时曾表示说: 
  “革命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武力推翻或许在一夜之间结束,但是然后呢?你到哪里去找接下来的建设人才?治国是需要训练有素的人才的,而教育正是革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正是出于重视教育,孙中山才让孔祥熙夫妇归返故里办学校,这也是他对革命的通盘考虑。孙中山还指示孔祥熙回到太谷以后,要利用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威望,加紧联络北方军政要人。 
  对于第一次到内地的宋蔼龄来说,从上海到孔祥熙的家乡山西太谷,可谓是一次漫长而又充满乐趣的旅行。火车到达山西榆次后,铁路钱中止,榆次距太谷虽说只有20公里的路程,可一路上全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跟一些有钱人一样,宋蔼龄坐进了八抬大轿,孔祥熙则骑马相陪,走完了余下的路程。宋蔼龄坐在轿子里不时地拉开小窗上的布帘极目远望,就见远近都是一色的黄土高原,当时庄稼已经收割过了,茫茫的原野上只有衰草随风向她点头,远处偶尔出现牧羊人赶着羊群唱着小调在漫游,如此可谓是满目苍凉。宋蔼龄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情绪跌落,她已做好了迎接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是当她来到太谷,看到家家户户优越的住房条件,当下不免大吃一惊。孔家的家具都是质地坚硬的袖木制成,房屋也是规模宏大,这是宋蔼龄做梦都想不到的。孔祥熙夫妇拜见过族中的长辈后,直接搬到铭贤学校的校长公馆居住。铭贤学校的全体师生早在翘首以待,为了迎接他们一别数年的校长回校主持校务,他们特意把学校整修一番,楼台亭阁雕梁画栋,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就连生在南国长在异邦的宋“师母”,也对铭贤能有如此幽雅的环境,特别是室内拥有的洗澡、盥漱、电灯、电话、壁炉和暖气等应有尽有的先进设备而颇感惊奇。她怎么都想不到在山西太谷,在偏远的内地小县竟有如此之环境。这不禁使她想起了在日本与孔祥熙那天晚上的彻夜长谈。当时听到孔祥熙夸耀自己的家乡太谷,她还不信,以为是孔祥熙夜郎自大的胡乱吹牛呢。 
  当时,两个人谈起美国纽约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时,孔祥熙禁不住脱口说道,纽约某些方面还不如俄太谷呢。当即讲得宋蔼龄震惊不已。她绝不相信,堂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的纽约,居然会赶不上你山西一个山沟沟里裹着的太谷,这简直是开玩笑。所以当时宋蔼龄也半开玩笑地逗孔祥熙说:“你该不是刚刚从夜郎国来的吧!” 
  见宋蔼龄不相信,孔祥熙只好给她讲起太谷的沿革由来:俄太谷在清代中叶就已经是商贾云集的热闹地场了。当年江南的茶叶、丝绸以及蒙俄的羊毛、皮货,还有全国各地的山货、药材,都在太谷做着大宗的批发交易。而太谷的当地人则不去费那个事地捣来捣去,他们只做票号生意,就是开钱庄、当铺等。太谷的这些金融生意专门给各地的商贾提供汇兑或者现银担保,因而也是一本万利,收入十分的丰厚。当年的一句民谚就讲,“银祁县,金太谷……”见宋蔼龄依旧不肯相信,当下孔祥熙便不免有些着急地跟她数起了指头发誓般地说:“俄有事实为证,俄有事实为证。俄太谷现在有经商的人家两千多户,比全城的一半还多。你在什么地方见着有这么多做买卖的人家?俄小的时候,在太谷城里家藏几百万两银子的,就有十几家。七八层楼的高宅大院,你去太谷到处可见。到太谷街头你会发现,来来往往人们穿的尽是绫罗绸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