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47章

孔氏家族全传-第47章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总理三民主义救国方法,更认识不甚清楚。我受了总理的命,在北方秘密工作,这几年来很注意军人中有革命思想的人。冯先生要算一位。他既是我的好朋友,又在北方,他的军队纪律亦好,战斗力也强。不过,他对革命虽具热心,但常说没有好办法拿了。我去跟他研究研究,也许能够得到他的同情,不就可以增进他的奋斗精神吗!” 
  一听孔祥熙说得满有道理,孙中山先生当即点头应允。 
  于是孔祥熙又束装上路。他先到上海在中华书局印了3万本《建国大纲》,然后即带着《建国大纲》转赴北京。在北京南苑,孔祥熙与冯玉祥亦即冯焕章将军进行了会晤。 
  冯玉祥将军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也是当时北方军界中一位实力派人物。他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竹柯村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兴集镇。其父名冯有茂,家境清贫,初以泥瓦匠兼为人打工为生,后因平素喜爱习武而径投淮军,走了吃粮当兵的道路。直至升为下级军官始复员回家。冯玉祥父母一共生了7个孩子,但只有冯玉祥及其哥哥冯其道幸存下来。1892年冯玉祥11岁时,其母游氏不幸病故。其后冯玉祥即为其长嫂代为抚养,直到4年后他15岁时入伍为止。冯玉祥人伍不久,其父便被裁复员。因当时复员在保定难有川资为生,其父便只好留玉祥于营中而独自归还故里。当时军队中,每哨里都有一个喊口令的教习,专代替官长喊操。教习的待遇比一般士兵高,其至可以高出一倍。冯玉祥为了当上教习,刻苦自学并练习喊操,每天早晨天未明即到教场学习喊操,一直苦练了4年。 
  冯玉祥自小失学,仅入过私塾1年零3个月。在军营中他发奋自学,读过《论语》、《孟子》、《左传》、《古文观止》《曾胡治兵语录》等,由此文化和历史知识有了很大长进。 
  1902年3月,冯玉祥到袁世凯所练的新军卫队第三营左队左哨六棚当了一名士兵。由于他勤学苦练所以升迁很快,秋天升为副目,次年升为正目,同年12月又升为第二营左哨哨长,1905年7月升为第三营后队排长。这时的标统(团长)王化东对冯甚为赏识,时值陆建章任协统。陆有内侄女刘德贞在家寄养意欲择配。王化东要介绍与冯玉祥。冯玉祥初以地位低、晌俸薄为辞,但因王力促后乃与刘成婚。因此冯玉祥与陆建章成为姻眷,以后提拔很快。至1910年冯玉祥已是第二十镇八十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这时的冯玉祥还抱着“忠君即爱国”的思想,读一些俗文正家书》之类的书,想封侯拜相。后来受工兵营排长孙谏声的影响,他开始读《嘉定屠城记》、《扬州十日记》等书籍,知道了清军入关时虐杀汉人的骇人史实,才把爱国思想与“忠君”分离开来。此后他正以一种为种族雪恨的复仇观念参加了辛亥革命中的滦州起义。 
  但当与冯玉祥约定一同起义的同仁王金铭、施从云仓淬起义于滦州时,冯玉祥尚未获得已经起义的消息,犹在海阳镇期待烟台民军。后来起义失败,冯玉祥被拘4天后递解回籍交地方官看管。对冯这样的从轻发落,主要因为陆建章已成为袁世凯的亲信’,陆对冯玉祥非常器重又有烟亲关系,所以冯玉祥得以保全。 
  1912年陆建章奉命编练左路备补军五营,委冯玉祥为第二营营长,令其自行招募。次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任左翼第一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 
  冯玉祥任团长时,曾由刘芳牧师介绍人基督教。他以为信基督教的人都放足、识字、讲卫生、不吸大烟、教人平等博爱,这些总是好事,便把基督教引人军中作为练兵的辅助方法。直到“五卅”惨案发生以后,冯玉祥才认识到传教士的真面目,乃通电同他们决裂。 
  冯玉祥在南北混战期间,力主议和。当时他只简单地认为和比战好。至于和是怎么样的和,战是怎么样的战?同谁和又同谁战,战与和的幕后又有什么背景、搞些什么名堂?对这些问题,他是全然不知。 
  以后冯玉祥曾驻守信阳,督军陕西、河南,当过十一师师长和陆军检阅使等。尤其是在1917年讨伐张勋复辟中,冯玉祥所部立有大功。 
  早在冯玉祥在驻常德的两年时间里,他已和孙中山方面的人士有所往来,初步读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且对孙中山先生十分佩服。在孙中山的革命影响下,冯玉祥的部队与广东方面的军队结为友军,互不攻击。 
  1920年夏天,当冯玉祥的部队由常德北撤驻于武汉附近的湛家矾时,冯玉样曾致信孙中山表述了自己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事业的景仰之情。冯在信中说:“中国已濒于危亡,真正救国,只先生一人。”并在信中表示“今欲追随,乞多指示”。 
  孙中山接到冯玉祥来信后,当即派徐谦、钮永建携带他的亲笔信专赴汉口拜见冯玉祥,希望冯玉祥“能够一致从事革命工作”,当时令冯玉祥十分的兴奋和感激。1923年2月,马伯援又奉孙中山之命赴北京拜访冯玉祥,当时冯玉祥亦表示要与孙中山先生及其他革命党人建立往来。 
  面孔祥熙与冯玉祥之间则早有交往。因为两人同是北方人又都笃信基督教,所以在交往中逐渐默契以至互为密友。所以,后来当孙中山先生分析当时形势并认为联络冯玉祥的工作势在必行时,自然想到由孔祥熙出头去办更为合适一些。 
  此次赴京孔祥熙在南苑约见冯玉祥将军时,考虑到冯氏早有倾向广东革命政府的初步思想基础,便在冯玉祥为他准备的接风宴上,开门见山地问冯玉祥道:“焕章兄,你在北方怎么样?” 
  冯玉祥苦笑着说:“我不说,你还不明白吗!” 
  孔祥熙又问一句:“你有没有办法?” 
  冯玉祥摇摇头答道:“在这样局势之下,如何能有好办法呢?” 
  孔祥熙马上接过话说:“你没有办法,我这里却有很好的办法。”说着他拉起冯玉祥走进宴会厅侧旁的一间密室,打开口袋取出孙中山手书的那份《建国大纲》递给冯玉祥说: 
  “总理把他手定的这份《建国大纲》送给你,并问你有何意见,有何需要增减补充的地方。” 
  冯玉祥当即双手接过孙中山先生的那份手书《建国大纲》,激动地紧紧握住孔祥熙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孔祥熙走后,冯玉祥摒去左右,一个人在屋子里将那份《建国大纲》打开仔细研读了两遍,不禁击掌叫绝,连连称道:“太好了!太完全了!”冯玉祥当时感到,这实在太难得了。不仅难得在中国终于有了救国的办法,而且难得在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革命党对他冯玉祥这份信赖和看重。自1920年以来,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事业对冯玉祥的影响逐日加深,到了眼下孔祥熙给他捎来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建国大纲》,使得冯玉祥倾向广东革命政府的决心终于坚定了。于是不久之后,他发动了著名的“北京政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当时吴佩孚自任讨逆军总司令,率20万大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大战于山海关。一时间“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冀辽一带遍处硝烟弥漫,四下炮声隆隆。战争爆发后,吴佩孚即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并率部开赴前线。同年10月19日当冯玉祥在滦平得知前线失利的消息后,认为举事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即他下令全军班师回返,并于10月23日未鸣一枪即率部占领北京城。占领北京之后冯玉祥即囚禁了当时有名的“贿选总统”曹锟,并迫曹下令前方全线停战,同时下令免去北洋反动军阀吴佩率的本兼各职。这便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就把所部统统改称为国民军,并成立了以冯系为中心的临时混合内阁。是年11月初曹锟被迫辞去总统职务,至此,为直系军阀控制多年的北京政府宣告结束。其后不久,冯玉祥即下令所部进宫将当时一直赖在皇宫里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驱逐出宫,并废除了自民国成立后又延续了13年的所谓“帝号”。当时,冯玉祥将军的这些革命行动,受到了国内各阶层人民的拥护,也得到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的赞同与支持。 
  “北京政变”后在中国北方出现了以冯玉祥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棋瑞共同支配且由段棋瑞为临时政府总执政的所谓中央政权,于是三方之间又形成了既联合又争斗的新的复杂局面。由于当时在北京的三个方面依旧各怀心腹事勉强合作,致使许多事情无法协调并且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最后,三方竟各怀不同的政治目的,一齐电邀广东革命政府领袖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 
  接到北京政权三方邀请后,孙中山先生为求得全国的真正统一,亦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应邀北上。 
  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女士是于1924年门月13日自广州出发北上的,一路经由香港、上海且取道日本转赴天津,辗转达一月有余方才于是年的12月31日风尘仆仆地抵达北京。当时,由于多年来艰苦的革命生涯消磨,致使孙中山先生已然积劳成疾,身体十分的虚弱。此次北上又一路辛劳奔波,加之途中因段棋瑞等人公然的卖国谬论所致的一度怒不可遏,待孙中山先生抵达北京后,竟突然病情恶化以致一病不起。当即送他到协和医院诊治,即被确诊为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本来已先期到达北京的孔祥熙立即与孙中山先生的随同人士宋子文等四下焦急奔波,延医问药,并协助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悉心照料已身患绝症的孙中山先生。当时众人心下一直默默祈祷,企望能有奇迹的突然出现。但至1925年2月以后,孙中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当时协和医院的代院长刘瑞恒先生以英文函告孔祥熙,中山先生之病已经不治,其函曰:孔庸之先生转孙先生家属暨国民党员诸君览: 
  孙先生人本院即发觉所患癌最末时期,为不治之症。经于剖割及将癌之外皮用显微镜考察,证明诊断正确,病自不好而至极不好。余等以孙先生之生存,为无希望矣。 
  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 
  2月17日下午1时 
  1925年2月24日午后3时许,医护人员出来吩咐准备后事。当时在场的人在征得孙夫人宋庆龄同意后,一致公推孔祥熙、宋子文、孙科和汪精卫等4人进入病房,拟征询中山先生的最后遗嘱。 
  当时见几位一齐进来,孙中山先生就问:“诸同志何为?”然后就又闭上眼睛,稍过一会又睁开眼睛继续问道:“汝等前来,将有何言耶?不妨直陈。” 
  孔祥熙等人一见中山先生如此模样,不禁心酸,犹豫半晌尚无人开口。又过片刻,还是汪精卫按捺不住,上至近前对孙中山先生试探着说:“当1月26日先生进入医院,诸同志皆责备我等,要请先生留下些许教诲之言,俾资遵循。如先生之病即痊愈,固无说矣。如或不痊愈,吾等仍可永听教诲也。” 
  尽管当时汪精卫讲得较为婉转,但孙中山先生还是听明白了。他沉默良久,然后缓缓说道:“我何言哉!我病如若痊愈,则所言甚多,惟先至温泉休养,费数日之思索,然后分别言之。设使不幸而死,由汝等任意去做可矣,复何言哉!” 
  当即孔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