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82章

孔氏家族全传-第82章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转来转去还得美国 
  1937年6月16日,孔祥熙一行结束了对德国为期7天的访问,乘英国的“玛丽皇后号”前往美国继续访问。 
  孔祥熙对美国有着特殊感情。他幼时能人华美公学会读书是因为美国人的帮助,后来他能到洛河学院读中学也是因为有美国人帮助。再后来他能出国赴美留学,仍是因为美国人的帮助。可以说,是美国人和美国文化培养了孔祥熙,他也一直把美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孔祥熙进入政界后,和蒋介石、宋子文一样,立即投入了美英的“怀抱”,主张亲美排日。所以,孔祥熙把这次欧美之行的最后一站放在美国,就是希望能使这次访问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当月21日,孔祥熙一行横渡大西洋后到达美国东部的大城市纽约。一到纽约,他就对新闻界发表讲话,阐述访美的目的。当然他说,他这次到美国来,一是向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和摩根财政部长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中国币制改革的支持;二是为解决中国的外债问题;三是考察美国经济及工业发展的经验。 
  其实,孔祥熙所说的三个目的,一头一尾是虚,借钱才是实的。到美国之前,就听到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偿还能力、外债用途等表示怀疑。所以孔祥熙就干脆对新闻界交牌。他说,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发展和上升时期,极有利于国外投资和偿债。中国政府将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当时中国每年的海关收入约为4.5亿银元,可以用其中的四分之一做为外债的担保。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当欧洲列强拼命向外扩张时,美国总统门罗对他的伙伴英、法、德、意等妄图插手美洲事务就发出警告。这位总统说,美国不插手欧洲事务,但也不允许欧洲插手美洲事务。这就是著名的门罗主义。 
  20世纪初,由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除本国市场急外需向海外扩展,美国政府也就不能恪守门罗主义了。他们开始插手别国事务,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处处表现出侵略和霸权。但门罗主义在美国有颇深的影响,所以,尽管罗斯福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但由于不愿触怒日本和因此损害美国所谓“公正”、“中立”的形象,美国国会当时还通过了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的中立法案。 
  孔祥熙抵达美国7天时,在白宫会见了罗斯福总统。这和4年前他在美国的尴尬处境大不相同。 
  罗斯福总统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看好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还因为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使罗斯福隐隐感到了威胁。尽管日本在外交上对美国一直提倡亲善友好。罗斯福觉得,中国在亚洲是一个重要的平衡力量,是最能遏制或牵制日本侵略的战略力量。在反日及维护太平洋地区稳定上,是美国的盟友。所以,罗斯福对和孔祥熙会谈也很有兴趣。 
  孔祥熙虽极为精明,深谋远虑,但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口才上却略逊一筹,特别是在罗斯福面前,更显得笨拙得要命。 
  当时,罗斯福总统说,“今年(193年)是世界走向和平还是走向战争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都力争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中扮演主要角色。他希望中美两个国家能从维护世界和平角度出发,携起手来,为太平洋地区和亚洲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孔祥熙听后答道,中国目前在外交上最主要的困难是和日本的关系。日本不顾中国方面的警告,一而再、再而三挑起事端。为了避免中日开战,希望美国能从中多做工作,并尽可能地给中国提供援助以对日本实行有效的威慑。 
  为了使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完全倒向美国一边,当时罗斯福对孔祥熙要求的援助尽力予以满足。但因美国国会曾在不久前通过了中立法,规定不允许各大公司向交战国提供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所以罗斯福暗自授意有关方面负表人办理此事。 
  当下美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玛斯心领神会,立即和孔祥熙会谈并同意贷款1000万元。随后这笔贷款在美国周游了一圈,又变成了购买美国军队的购货款。 
  孔祥熙对此颇为感慨。他回到宾馆里曾对宋蔼龄说:“你看,前不久美国通过了一个中立法说是不允许向交战国提供武器装备。按他们的说法,中国目前是交战国,就不能提供军事装备。可是我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通过政府帮助买到了军火。” 
  “这有什么奇怪,哪里都是一样,灯下黑。”宋蔼龄不屑一顾地说。 
  “那你说,美国能卖给咱们军火,会不会也卖给日本人军火?” 
  “为什么不会?美国人最讲实用,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干。” 
  “妈的,我还以为他是特别关照咱们呢?”孔祥熙愤愤地骂到。 
  “他的工人要开工,他的工人要吃饭,他的政府要收税。他当然要想办法扩大出口。”宋蔼龄看了看孔祥熙又说,“你最近看报纸了没有,日本军部现在权力大得很,早晚有一天还要占咱们中国的便宜。咱们几时回去呢?” 
  “好不容易来这一趟,还不多挤出点油再走。” 
  孔祥熙其实也能理解美国,因为他太了解这个国家了。正如宋蔼龄说的,美国人是最讲实用的,不触犯他的利益,你就是掉进茅屎坑里他也不见得拉你一把。但你要真和美国叫真,美国人也决不手软。本世纪初的美西战争,就是因为美国客轮“梅因”号被西班牙击沉而爆发的。当然,孔祥熙还没料到,真正把美国推到英国和中国一边的还是日本。是日本突然袭击了珍珠港,造成了美国的直接参战。而美军打破了门罗主义参加到欧亚的反法西斯战场,对二次大战最后战胜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此之前,美国人在中立法的掩护下,正热衷于和日本和德国做生意赚钱。仅1937年至1940年,美国就向日本输出各类物资价值9.8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7亿美元。美国国会的所谓中立法如同一纸空文。 
  孔祥熙当然不会放过美国。在获得1000万美元的贷款并把它变为军火之后,他又向罗斯福请求购买石油。当时中国不能生产石油,汽车、飞机用油完全靠进口。因此当年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说法。 
  对此罗斯福总统亦表示同意。于是购买的汽油由美国轮船公司运往香港。在经过香港时,香港政府所征收的保证金是750万元,可见数量之大。这批汽油后来成为国民党政府的战略储备,为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另外,孔祥熙在访美期间还达成了不少其他协议。如美国进出口银行同意中国购买20个蒸汽机车车头,价值7.5亿美元,可先预付一部分定金,其余5年内还清。 
  中国银行和美国国家银行签定“金银交换协定”,规定中国政府可以用白银向美国购买一批黄金。这批黄金可以暂存于纽约,以备急用。 
  孔祥熙还为中国驻美大使馆选定了新址。孔祥熙曾多次到美国,知道中国驻美大使馆是清朝时留下的老房子,虽已经修缮但房屋老旧,设施落后,而且是在黑人区,极不方便。大使馆人员也希望能换一处好一点的房子,以树立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威信。这次访美孔祥熙决心了却这桩心愿。他和宋蔼龄亲自在纽约双橡园地区为大使馆买了一幢房子,作为使馆新址。老馆旧址也不卖,而作为大使馆职员的宿舍。此举深受大使馆职员欢迎。 
  孔祥熙此次访美,为美中关系发展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美国希望扩大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希望能控制中国,希望能在中国捞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而蒋介石、孔祥熙则希望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只要能得到钱,只要自己能从中取利,哪管子孙后代,哪管是不是丧权辱国呢?! 
  就是这次访问开始,孔祥熙开始大举向美国借债。到了1945年,美国在国民党政府所借的所有外债中占了75.55%。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向国民党政府共贷款1.2亿美元。同时,他们也把军火偷偷卖给日本。在这点上,美国人绝不会考虑蒋介石或孔祥熙的意见。他们从出口中大发横财。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政策才有了改变。因为不希望中国在抗战中失败,他们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仅1942年2月的信用借款,就达太平洋战争前给国民党政府借款的三倍多。 
  当时,美国不仅通过借款来控制中国,还通过掠夺中国的战略物资来影响中国。每次借款,他们都要以桐油、茶叶、生丝和钨、锑、锡等产品做抵押。 
  美国还基本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和海关。孔祥熙当然明白,这样大举向美国借债对国民党政府意味着什么。他这次访美,将国民党政府所有的黄金、外汇的70%存在了美国的银行,总数达9500多万美元。后来,他又两次与美国订协议,希望美国出面收购法币,以“稳定”法币市场。美国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中国金融的目的,一度也同意了孔祥熙的要求,前后两次共收购法币5800万美元。特别是1942年,孔祥熙因滥印钞票引起了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竟饮鸩止渴,又向美国贷款5亿美元,使国民党政府在金融上完全依赖于美国。 
  1943年,由美国人出任国民党政府海关总税务司,于是英国人担任100年之久的这一职务,终于为美国人所代替。美国从此又取代英国,完全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当然,后来孔祥熙也和美国人产生了一些矛盾,以致成为蒋介石决心撤换孔祥熙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孔祥熙和美国的渊源是从小就注定的。尽管为了一些利益和美国人发生了矛盾,但他始终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也是最好的国家,是他最想往的国家。因此,在他下野之后,他把自己的归宿放在了美国,也把子女的归宿放在了美国。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就是孔祥熙访美期间,日军大举向北平进攻,爆发了“七七”事变,中日抗战全面开始。孔祥熙本来想立即回国,但当时蒋介石却打电报让他借这次事变再次与欧美列强会谈,寻求进一步的支持。 
  其实,日中开战之事欧美各国早有预感,所能给中国的支持也都已提供。所以,孔祥熙的再次回访除了平添辛劳,多花一些旅资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蒋介石的命令他又不能不执行。于是,孔祥熙于当年的7月19日又返回英国。在伦敦他再次和英国党政军要人会谈。英国却仍态度暖昧。因为当时他们最头痛的是欧洲事务,是怎么处理德国和苏联的关系。但在英国,孔祥熙亦有点意外的收获,就是他与英国银行家会谈,商定了关于建筑广梅铁路与浦信铁路借款问题。英方答应分两批借出,共计700万英镑。 
  8月5日,孔祥熙又抵巴黎。法国这次也算给了面子,当即同意贷款2亿法郎。 
  8月14日,孔祥熙又抵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轻武器一批。 
  由于急火攻心,连日操劳,孔祥熙患了急性睫膜炎,双眼红肿,一见阳光就流泪。无奈只能遵照医生意见到德国巴德那海滨疗养了一个月。这时在中国国内,在长城内外,宋哲元将军率领的29军正在与日军奋力撕杀,一时间血流成河,废墟遍地。 
  9月24日,孔祥熙和宋蔼龄及孔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