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可汗时代 >

第20章

天可汗时代-第20章

小说: 天可汗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NFDD0有过两次全军覆没的惨痛经历,其中一次做了人家的俘虏,当然后来是逃回来了。只是这两次惨败实在有些不幸兼不光彩。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他成为唐朝大大的名将。    
    李世NFDD0在并州类似于流放一样一呆就是十几年,但这可不是流放或者皇帝的疏远,相反正是因为皇帝的信任才会这样,不然在一个地方呆十几年,除非是后来的藩镇军阀。    
    为了给太子多找几个托孤的人,李世民便把李世NFDD0调到了中央,就是在培养托孤的骨干力量了,所以着手拉拢他——之所以说是拉拢,是因为李世民最后一次动用心机暴露了他的真实态度。一次李世NFDD0生病,大夫开出“须灰”这种药引。收买人心的机会不是很多,一定要抓住,而且丝毫不能犹豫,如果李世民顾虑剪了胡子之后不好看的话,那么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而且还不能用替代物,伪劣假冒的不行,货真价实才能打动人,而且最好还是让他看出来……也不知李世民当初有没有想过这些,不过他行动是很果断的,一看到这个药方,便立即动手剪胡子。还有一次李世NFDD0居然在皇上面前喝醉了酒。不该啊不该,还好,酒后的表现不是撒酒风,只是睡个觉而已。于是机会又来了——说句题外话,李世民大概是最会抓住机会的人了,看他收降尉迟恭时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时机——解下自己的衣服,披在徐的身上。只是李世民要是得知后世另有个叫赵匡胤的小伙子就是因为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不知还会不会这么草率地把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而第三次,则撕下了罩在人际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利用关系——“如果他不听令,就杀了他”。印象中,唐太宗还真没这么阴沉着说过话。因此,李世NFDD0本来是很值得我们同情的。然而,李世NFDD0的反应也是超常,接到圣旨就立刻走掉了……    
    武则天时期的名相狄仁杰像    
    李世NFDD0后来在立武后的问题上表现不如其他几位,于是难免遭到后人讥讽,又有人认为是对李世民的报复。李世NFDD0在此事上的表现是不尽如人意,但只怕他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是那样子。而另外几人反对也未必是看到武后将会怎么怎么不利于李唐,多半还是因为她身份的关系。这也未必有多高尚。    
    忽然间想起徐的好兄弟单雄信。事实上单雄信最后死时可不像锁五龙那样的戏里或是演义里那样死得多惊天动地,不但李世民没求他归顺,反而不同意徐为单的求情。不同意把此事归为李世民记仇,因为薛万彻、冯立、魏征、王珪这些当初的敌人他都可以不计前嫌,没理由认为他因为这件事而一定非杀单雄信不可。其实,单雄信轻于去就,翟让死则投李密,李密败则归王世充,王世充降又想求老朋友求情到大唐,的确不是个很值得信任的人。因此李世民杀单雄信是可以理解的,不然很可能武德年间看到秦王势弱的单雄信会成为秦王府中的第一个叛徒。而李世NFDD0与单雄信的不同是,尽管他在窦建德那里受的待遇十分好,但他仍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回来,而如果是单雄信,还会那样逃回唐朝吗?    
    李世NFDD0其实是有些别人说的圆滑,但这也可以解释为他不想参与政治斗争。李世NFDD0对名节倒是真的在乎,他的弟弟李感被王世充抓到的时候就拒绝为之招降李世NFDD0,当时他说:“家兄立身,不亏名节……”    
    最后死的时候李世NFDD0还是很达观的,除了朝廷赐的药,其他的药全都不喝——似有些求死的意思。他不想自己的子孙像房遗爱那样败家,所以定下不肖子孙就要打死的规矩。李世NFDD0说他不需要什么贵重宝物陪葬,只要一件朝服就够了,因为他还可以穿着它去见先帝,可见是十分地忠心了。但是他的孙儿徐敬业正是因为忠于李唐才会使全家遭殃。九泉之下,李世NFDD0也只有摇头叹息了吧。    
    其实唐初大臣人数众多,很多还没有写,比如武后时期的名相狄仁杰等等,而且很多都很有说说的价值。但限于篇幅,也只能写到这里。    
    有了唐初大臣们丰富多彩的众生相,唐朝的凌烟阁从来都不会冷清。


第二部分唐代的绝代双“娇”长孙皇后和则天皇帝

    唐代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朝代,那个时期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是最解放的。因此,唐代不但男子英才辈出,而且还出了绝世双“娇”——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和历史上的“千古一后”。    
    有人曾经评过,说如果对应千古一帝的评选(当然事实上不可能有个全民投票选哪个是千古一帝),再来个千古一后的评选,那么长孙皇后当选的概率是很大的。纵览中国古代的皇后们,像有名的吕雉、窦太后、卫子夫、贾南风、独孤皇后、长孙皇后、马皇后乃至慈禧太后(皇后是没当成,但太后好歹也是个“后”)……太多了,但真正以贤德著称的却没几个,而且很多当皇后时没什么名气,但当了太后却颐指气使起来。像窦太后,当皇后时倒没见怎么样,而当了太后之后,便有了“资本”,连皇帝也不敢管她。看现在电视上把她渲染得多厉害,可事实上,窦太后也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和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没什么区别,若说心计城府,其实她还不如王娡(也就是汉武帝的母亲),和吕后更没法比。吕后虽然狠,但是政治才干、手腕都是有的。把窦太后捧起来,纯粹有点偶然。卫子夫可惜最后不得善终。贾南风,一个著名的丑皇后,败家误国,西晋之所以灭亡得比较快,不能不说她出了很大的力。另外,独孤皇后固然有些才干,只是她的善妒却更出名,尤其是她还曾把皇帝杨坚气得独自一个人跑到野外生闷气,大臣们好说歹说才劝回来。马皇后倒是不错,只是她所能起到的作用却着实太微薄了,比方说她曾劝过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可事实上,朱元璋杀人比谁都多。慈禧就不多说什么了,如果她要是能选为“千古一后”,那真是I服了you……    
    唔呀,废话不再多说,该咱们的主角闪亮登场了。    
    古时历史不大注重记录女子的名字,像《汉书》里有很多“姬”也并不是本人真名,当然不排除真有叫“姬”的。但像吕雉、王娡的名字记得这么清楚,毕竟不多。长孙皇后的名字也没有记下来,比较可惜,那么下文为称呼简便,就以姓代名了,称之为“长孙”。    
    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两兄妹小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就去世了,于是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哥哥高士廉的家中居住。而长孙晟在世的时候,就基本上把女儿的婚事定了。《新唐书》写他哥哥长孙炽因为知道窦夫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猜测她一定会生出了不起的孩子,所以劝他弟弟要与李家联姻。《旧唐书》没有这段,而是说高士廉因看到李世民,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会很了不起,于是便把外甥女许配过去了。——只是长孙炽和高士廉既然都能看出来李世民将来有出息,但都是把别人的孩子嫁了过去……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才十三岁,大概也就是初一初二的意思吧,不过当时李世民也不大,是十六岁,最多高一。在现在来说可以算是“早恋”,不过在当时却是很正常的。只是有个问题,李世民的母亲窦夫人去世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十六岁。两件事哪个在先已经无法考证了,推测应该婚事在前,否则不符合守孝的规矩。不过这一年李世民可真够忙的,据说雁门那次炀帝被围,十六岁的他就去雁门从军小露了一手……然而这件事的可信度却不高,但作为写小说的素材倒是可以参考。后来长孙有一次归宁,结果舅舅的一个妾居然看到她的门后有匹二丈高的大马,吓得不轻。于是占卦,占出来遇坤之泰,“女处尊位,履中而居顺,后妃象也”。要说准,的确够准,不过现代人对此类事物抱的态度大多认为是迷信,是后人写史时神化的。很多时候是这样,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像武德九年那次太白经天,应该是确有发生的,一来天文志上也这么写,二来后来太宗也曾有些埋怨地对奏此事的傅奕说:“你老兄前面奏的这事,差点把我干掉……”长孙所遇到的这件事,可能是真的,反正天下大乱,凡是贵族都可能会遇到几个占卜者说他们是大贵之相,只不过没应验罢了。像李密,他和那个“桃李子”的歌谣可以说贴得最近,但也是大的反王当中最早被拉下来的。    
    后来到了唐朝时,长孙首先是成为了秦王妃,这一时期她的作用主要就是“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然而平日这么温柔恭谨的一个女性,玄武门之变时还亲自慰勉众将士。有一说认为李世民政变时是把她带到了玄武门的,当然这可不是把她当作女将军来用,也很难想像长孙拿着刀剑在众军中挥舞厮杀。不过那种场面一般女子多半是看不到的,一旦看到不知道要怎么大呼小叫——不晓得长孙当时什么反应,但联系她亲自慰勉将士的镇定,应该不会很失态,长孙的确够坚强。从记载来看,秦王府后来遭到冯立等人的围困陷入危机,反倒是在玄武门的李世民相对安全一些,也就是说,看起来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反而安全。另外,如果事败,也方便两个人一起死——不用我说,估计你也能想起来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谓夫妻情深就是如此。想像一下如果事败,两人双双自尽的情形,可不亚于项羽和虞姬。不过当时乱糟糟的,长孙纵然不会披挂上阵厮杀,但也得穿得利落安全一点,所以多半还是得穿上铠甲,至少是细铠,也就是说,我们亲爱的皇后此时一定是非常英姿飒爽的……    
    再后来,随着李世民短时间内由秦王到太子再到皇帝,长孙自然也是步步高升,由秦王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终于应了那个“遇坤之泰”的卦。


第二部分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像

    当政的李世民有些事情想和妻子商量,但长孙主动放弃了参政的机会。也不用给长孙扣什么封建道德的帽子,把现代的说法扣在古人的身上是不现实的。长孙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地什么都不管,像魏征有一次惹得唐太宗生气到恨不得杀了他的地步,要不是长孙皇后“上有贤君,下有贤臣”的这么劝,虽说多半也会自己消气,但还真不会那么快。此外,看到历史上外戚最后多无好的结局,长孙也非常明智地劝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辞职,同时也劝李世民不要给长孙无忌高官。似乎是为了印证长孙皇后的正确,后来长孙无忌最终还是被迫自杀了。不过这与他是外戚的表面现象关系还不大,主要原因是长孙无忌是托孤重臣,难免有些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又与武后不和,这样当然危险了。    
    章怀太子李坚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长孙皇后是一流贤后,而且也非常有才,写过《女则》。后宫中有了长孙皇后,李世民省了不少的心,而且有时他发火,长孙皇后都能婉转地劝止,于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而且,她待人又是非常的仁善,对后宫姐妹颇有照顾,很受爱戴。所谓标准的母仪天下,就是这样了。    
    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