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也疯狂 >

第49章

皇帝也疯狂-第49章

小说: 皇帝也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想想以前和成妃感情不错,还生过两个女儿,也不由地伤心起来,就向客氏求情,成妃才被放了出来,但客氏不解恨,把她贬斥为宫人。就这样,后宫嫔妃的生命,全都操纵在了客氏手里。 
  不但是嫔妃,就是熹宗的皇后,客氏都不肯放过。熹宗皇后是张氏,她入宫之时十五岁。这位皇后体态颀秀,知书达理,对客氏那一副妖艳的样子特别看不惯。客氏喜欢广袖低髻的江南妆,皇后就命令自己宫中的女子一律窄袖高髻,以示对抗。有一次她还把客氏召入宫中,告诫她要好好做人。客氏感到害怕,就想借机报复。令手下散布谣言,说皇后本是一个盗犯的女儿,根本没有母仪天下的资格,还买通了几个大臣给皇帝上奏章弹劾。不过,熹宗虽然糊涂,却对皇后始终存有一份夫妇之情,下旨谴责了那些大臣,客氏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但客氏并不甘心,她还在寻找机会。这时,张皇后怀孕,客氏便买通了皇后宫中的宫女,趁皇后腰痛的时候给她捶腰,暗中下了重手,将胎孕伤损,过了一天,张皇后便小产了。对于其他妃子,客氏也用各种办法不让她们怀孕,或者暗地损伤腹中胎儿,甚至于害死皇子,所以,虽然熹宗妃嫔众多,最后却弄到绝嗣的下场。 
  客氏不但和皇帝关系暧昧,还让太监为她醋海生波。当时宫中的规矩,太监不能在宫中起火做饭,宫女却可以。于是,太监就经常找一个宫女搭伙,久而久之,彼此之间产生感情,就像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了,叫做“对食”。“对食”原来属于非法,不过后来渐渐流行,就成为一种宫中的风气了。如果谁没有“对食”,还要受到大家的嘲笑。客氏的“对食”原来是个叫魏朝的太监。但后来客氏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太监。魏朝大为吃醋,就和那个太监扭打起来,一直闹到了皇帝那里。皇帝得知,也不生气,对客氏说:“客奶你心里看上谁,说出来朕替你做主。” 
  于是,客氏毫不犹豫地向那个新欢一指,那个太监就成了她的“对食”。这个人,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文盲皇帝有一手好木工活(1)   
  熹宗的父亲光宗在作皇子的时候,一直不受自己父亲神宗皇帝的喜爱。神宗因为不想立他做太子,竟很久都不让他出阁念书,使得这个未来的皇帝差点成了文盲。而光宗处于忧惧之中,也无暇关心自己儿子的学业,所以朱由校竟然是个文盲。光宗即位,大臣们劝他赶紧给太子找个老师读书,他却说不着急,过两天再说吧。结果,还没过几天,他就死了,朱由校这个文盲就当了皇帝。 
  不过皇帝虽然文盲,却有一门鼎鼎大名的好手艺,那就是做木工活儿。 
  要说皇帝在这上头还真有天才。当时工匠们造出来的床都极为笨重,要十几个人才能搬动,还很费原料,样式也极普通。皇上就自己琢磨开了,亲自设计图样,动手锯木钉板,立刻就作出一张新床。这床及其精巧,床架上镂刻着各种花纹,床板还能折叠,便于移动携带。皇帝的新设计一出,连那些老工匠都赞叹不已。他还喜欢用木头做出各式各样的小玩具。他曾经雕刻过很多栩栩如生的小木头人,五官四肢,无不备具,男女老少,神态各异。他还能做漆工的活儿,就给这些木头人涂上五色油漆,更是显得彩画如生了。他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更令皇帝兴奋不已,信心十足,从此干得更欢了。 
  皇帝对木工活儿精益求精,还有更加精巧的“作品”。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建造了一座小宫殿,高不过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夺天工。又曾做沉香假山一座,其中池台林馆无不俱备,雕琢细致,堪称一绝。他不光做模型,还把这份天分用在真正的宫殿建造上, 
  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朝廷对中极殿、皇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皇帝都亲临现场,对宫殿的修建提出了不少意见。他的雕镂技术也不差,曾经做过十座灯屏,上面雕刻着“寒雀争梅图”,细致精巧,形象逼真。他还会刻印,曾经给奶妈客氏和她的“对食”魏忠贤各做过重三百两的金印,一个的印文是“钦赐奉圣夫人客氏印”,一个的是“钦赐顾命元臣忠贤印”。看来他真是时刻也离不开这两个人,彼此之间感情深厚,连做点东西都想着他们。 
  离不开奶妈的 
  小皇帝当然很喜欢玩。不过他的很多游戏都显得十分孩子气。比如,他曾经在大殿上悬挂一枚银铃铛,然后让宫女们蒙着头在殿里随便乱跑,谁要是碰到那个铃铛了,就把铃铛赐给她,再挂一枚接着玩。他还很喜欢捉迷藏,经常藏起来让宫女们找他。他又喜欢花,袖子里常常揣着很多花花草草,老远就能闻到香气。所以,尽管他藏得隐蔽,宫女们也早就从香气里判断出他在什么地方了。不过为了不让他扫兴,就故意装作找了好半天才找到,逗得小皇帝十分高兴。到了冬天,皇宫花园西苑的池子就冻住了,冰冻得十分坚硬。皇帝就让一群太监和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设计了一个小拖床,上面小巧玲珑,只能坐一人,再涂上红漆,安一个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皇帝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牵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拉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一起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一会儿工夫就能往返数里,皇帝玩得十分高兴。 
  后来,他把自己的精巧手艺也运用到各种游戏中来。他曾经设计过一个精致的喷泉。用大铜缸盛满水,在缸底凿洞并设置机关。机关一开动,水就喷了出来。先是倾泻如瀑布,接着散落似飞雪,最后则拥起一股高高的水流,笔直而上,有如一股玉柱。这时,事先藏在缸底的许多镀金木球也翻滚而出,拥上水柱的顶端,盘旋上下,好长时间都不落下。皇帝经常和嫔妃们一起欣赏,到了精妙之处就喝彩不已。 
  他还设计过精巧的“水傀儡”。其实就是由艺人直接操纵木偶在水面上表演故事的木偶戏。当时这些偶人已经雕刻的十分精巧细致,表演也十分繁复,但皇帝还要精益求精,又对之加以改进。他亲自雕刻大约二尺高的彩画木像男女,神态不一,都是只有双臂而无腿足,在木人底部安置一个机关,用长约三尺的竹板作支撑。有了“演员”,就要设计“舞台”。他又用大木头凿钉成一个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的水灌到七分满,还在水中放上鱼、虾、蟹,让它们游来游去。又放进水草,使之浮在水面上。接着在这个木头池子下面放上凳子支起来,周围用纱围成屏幕,就成了水傀儡的戏台。 
  于是表演开始,艺人们随剧情将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让它们进行各种表演,皇帝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观看,不停地喝彩。据记载,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听着名目,就知道都是一些“热闹戏”,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忽而妖魔毕露,忽而神鬼乱出,正对了小皇帝的胃口,他就更加如醉如痴了。 
  不但是这种“水傀儡”戏,小皇帝对真正的戏剧表演也兴趣不浅。他这种兴趣是从对军事的爱好上来的。他本性好武,在魏忠贤的撺掇下,就在宫内设立内操,挑选年轻的太监排兵布阵,玩打仗游戏。而且还玩得像模像样,规模越来越大,后来竟凑到了上万“勇士”,个个身批铠甲,服饰鲜明,整天操练不休,喊杀声不绝于耳,锣鼓之声响彻宫内外。皇帝自己还骑马亲自上阵,作“大军”的统帅,顾盼神飞,得意洋洋。看到皇帝把好好的皇宫弄成了大练兵场,大臣们都觉得太荒唐了,纷纷上奏请皇上结束内操。可皇帝正玩得高兴,才不肯听他们的呢。 
  不过如此闹腾,毕竟上不了战场,也就和做戏一般。所以皇帝看到关于打仗的戏也就特别兴奋,热切地希望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皇帝很有专业精神,演起戏来也一丝不苟。他曾经排演过一个戏。其中有一场是“雪夜访普”,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大雪之夜拜访宰相赵普,商议如何统一全国的事。既然叫“雪夜”,可见是冬天,剧中的人物都要穿冬装。可皇帝拍戏那会儿正是初夏,天气热得要命。不过小皇帝一定要演得像,所以冒着酷暑,披上厚厚的大氅,又戴上了棉帽子,尽管汗流浃背,依然坚持演了下来。 
  “万岁”在这里投入地玩,国家大事是不管的。不过这也不用他管,因为有一个“九千岁”,已经都替他料理了。   
  倚重宦官,惊吓而死(1)   
  明熹宗特别宠爱奶妈客氏,她的“对食”魏忠贤也就跟着鸡犬升天,做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个职位权力极大,不但是宫中的太监头儿,还因为对大臣们的上奏有批答的权力,甚至于相当半个皇帝,要是皇帝是个不管事的,如熹宗这样的,那就几乎是整个皇上了。不过既然叫“秉笔”,可见从事这个职位的太监魏忠贤得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才行,否则也看不懂那些写给皇帝的奏章是什么,更不要说批答。熹宗又是个文盲,这秉笔太监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但是,巧得很,他这个秉笔太监魏忠贤,竟也是一个文盲。 
  魏忠贤原来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因为借钱不还,让人逼债逼急了,就愤而自宫,入宫做了太监。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狡黠多智,记性特别好,还善于逢迎拍马,所以不久就在宫中混得不错。后来又勾搭上极受皇帝宠爱的奶妈客氏,做了客氏的“对食”,成了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他善于揣摩皇帝心意,知道 
  小皇帝爱玩,就想出各种新鲜有趣的玩法让小皇帝开心不已,因此得到了小皇帝的极大信任,就让他做了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而不识字,怎么批答奏折呢。这倒也难不倒魏忠贤,他自有办法。他让亲信把奏章上晦涩的文言给他用口语讲出来。然后他发号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给他用朱笔写在奏折上。这么一番折腾,倒也弄得有模有样。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涂涂地爱忘事,自然不会和他计较这些。魏忠贤还和他的前辈刘瑾公公学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兴,比如说正在拿着刨子锯子大作木工活的时候,就拿上公文奏折请皇帝批示,皇帝兴致正高,哪里想看这些玩意,总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去自行处理。于是,魏忠贤就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魏忠贤胡作非为,朝中大臣们自然不干。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说:“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忠贤专擅”,一时间百官响应,弹劾魏忠贤的呼声甚高,连魏忠贤都有点害怕,对皇帝说自己要出宫避祸。皇帝哪里肯放,温言劝谕,百般挽留,还为此辍朝三日;后来又传下圣旨,敕诸臣不得擅出奏事。于是群臣大哗,又开始纷纷上奏。可皇帝就是铁了心要留魏忠贤,大臣们也没有办法,首辅叶向高还因此辞职。而魏忠贤看到皇帝对他如此支持,胆子就越来越大了。他总揽朝内外一切大权,人称“九千岁”,还有人称他“九千九百九十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