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绝顶 >

第3章

绝顶-第3章

小说: 绝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涤尘沉吟道:“如此明目张胆的杀局怎可能伤得了天下第一高手?何况普天之下习武之人谁不想看着明将军的出手,若是千岁派人通知了明将军,涤尘口中不说,心中必是要怪千岁多事了。”

  要知明将军这些年来被武林中尊为天下第一高手,更贵为朝中大将军,已有许久未曾真正显露过武功。纵然偶有不服声望的挑战者,却连将军府大总管水知寒这一关也过不了。

  泰亲王大笑:“宫先生果然是聪明人。看来本王这份大礼没有送错,这几十万两银子嘛……”他压低声线,字字重若千斤,“买的是让国师弟子亲眼看看,天下第一高手是如何杀人的!”

  宫涤尘刹那间便了然泰亲王的用意,他眼角边的皱纹仿似更深了,缓缓道:“涤尘明白千岁的意思,必如实将战况禀告国师。”泰亲王虽然将事情推得干十净净,但明眼人一望即知行刺明将军的杀手必是他暗中请来的,所谓打探消息花费的十万两银子多半是用于买凶的款项,他设一下这个局可谓用心良苦,如能一举除去明将军最好,就算暗杀失手,他亦可置身事外,反而给明将军引来蒙泊国师这个大敌。

  高德言道:“千岁乍得这消息后立刻命人相请,可谓是极看重宫先生与蒙泊大国师了。”

  宫涤尘淡然点点头,又轻声道:“不过如此大礼,似乎不应该只送给国师一人。”

  泰亲王手捋长须,傲然道:“普天之下,有资格收此礼物的,又有几人?”

  宫涤尘神色凝重:“却不知凌霄公子何其狂与兼葭掌门骆清幽够不够资格?”

  泰亲王嗤笑道:“宫先生何出此言?凌霄公子骄狂过甚,骆掌门女流之辈,如何能与蒙泊大国师相提并论?”

  宫涤尘摇摇头:“何其狂骄狂于外,却有真才实学;骆清幽敛蓄于内,更令人不敢轻视。”他一转话头,“不过千岁自然知道我所指的人是谁,何必在此装糊涂?”

  一旁不语的高德言心中暗惊,这宫涤尘年纪虽轻,心思却极为敏锐,将此局面下的几处关键都看得一清二楚。他见泰亲王脸现尴尬,连忙接上宫涤尘的话题:“不知宫先生心目中还有谁有此资格?”

  宫涤尘缓缓吐出三个字:“暗—器—王!”

  泰亲王哈哈大笑:“与宫先生说话真是痛快,一点儿也不用拐弯抹角。既然如此,本王亦不妨明白告诉宫先生:暗器王林青这些年虽然声名大噪,但在本王心目中,他的武功境界却还是比不上号称西域第一高手的蒙泊大国师。不知如此解释,可否让宫先生满意?

  宫涤尘淡淡一笑,避开泰亲王的目光,眼望山下,喃喃道:“满意与否,只怕与武功高低无关吧?”

  泰亲王轻咳一声:“暗器王杀气太重,难以服众,在名望上比精擅佛法的蒙泊国师自然逊了不止一筹。就算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本王自然也会取国师而远暗器王……”

  高德言嘿然一笑:“何况蒙泊国师只怕早就有入京之愿,八千岁此举不过是投其所好,大家心知肚明罢了。宫先生又怎不体会千岁的一片苦心?”

  宫涤尘闻言一叹,暗自摇头。泰亲王当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纵然嘴上说得好听,所图的只不过是如何扳倒明将军,得以独揽朝政罢了,至于天下百姓的命运,又如何能落在他的眼中?

  他三人眼望远处城中,飞琼大桥下剑拔弩张的战局,口中却各蕴玄机。宫涤尘自然看出了泰亲王以暗杀的方式逼明将军出手,让自己亲眼目睹后,转告蒙泊大国师,乃是希望蒙泊大国师能借此瞧出明将军武功的弱点,伺机入京挑战明将军。若能借助蒙泊大国师的力量以武功击败明将军,才是对这个朝中最大政敌最痛烈的打击。而他方才之所以提到凌霄公子何其狂与兼葭掌门骆清幽,却是从侧面提醒泰亲王,目前最想与明将军一战的人乃是暗器王林青,与其让远在吐蕃的蒙泊大国师搅入中原,倒不若寻暗器王参与其事。而泰亲王自是深知暗器王的桀骜不驯、又曾长驻京师的种种,担忧即便助林青击败了明将军,只怕亦无力控制,反而又多出一个可怕的“政敌”,是以才舍近求远,找上了决不甘心蛰伏西域的蒙泊大国师。

  此刻,飞琼大桥上忽起一阵疾风,辇顶旌旗飘扬,一朵浓墨的乌云由东方移来,遮在京城上空,大有风雨欲来之势。而明将军一直默立不动的身影就像随着这风飘动了起来。

  高德言干咳一声:“宫先生可要着仔细了,我虽在京师近十年,却还从未见过明将军出手。”

  “高神捕尽心,我现在只希望这一场价值六十万两的盛宴不要让人失望才好。”宫涤尘望着远处明将军缓缓前行的身影,悠然道,“看来明将军已想清楚了今晚遇上的一切与他人无关,不过是一场适逢其会的狙杀而已!”泰亲王与高德言对望一眼,一齐不自然地轻笑起来。

  宫涤尘问道:“高神捕可打探到刺客是什么人?

  高德言望一眼泰亲王,待泰亲王不动声色地略略点头后方才回答道:“乃是江湖上名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杀手组织。”

  泰亲王奇道:“这个杀手组织的名字倒风雅,却不知是何来历?”

  宫涤尘将高德言的神情看在眼里,心知泰亲王明知故问,微笑道:“千岁可能对武林人物并不熟悉,像这等杀手组织名字虽然风稚,做的却都是些残忍至极的事情。”

  高德言恭谨道:“‘春花秋月何时了’乃是近年来风头最劲的杀手组织,出手十九次无一失手,被害者身份各异,既有武功极高的帮派掌门、江湖隐士、镖局武师、绿林豪杰,亦有贪赃枉法的朝廷官员、鱼肉百姓的乡绅恶霸,行凶手法各异。经刑部细查,其组织中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袁采春、穆观花、上官仲秋、郑落月与了了大师,每一次刺杀行动无论对手强弱,皆是五人合力出击……”

  宫涤尘叹道:“袁采春的雁翎刀、穆观花的铁流星、上官仲秋的亮银枪、郑落月的暗器各擅胜场,虽然每个人的武功皆算不上江湖一流,但这四人合在一起,再加上了了大师的谋略策划,便组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超级杀手组织。只可惜他们对上的是明将军,从今日起恐怕将在江湖上除名了……”他言下之意,仿佛已认定今日刺杀之局必败无疑。

  高德言动容道:“想不到宫先生对中原武林人物亦如此熟悉。”

  宫涤尘谦然一笑,住口不语。明将军称霸江湖近二十年,虽远在儿里外,却令每个人的心中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紧张,所以才不停用言语来缓解那份沉重的压力。宫涤尘无意间露出锋芒,心头略生悔意。

  泰亲王从望远镜中遥视明将军沉稳如山的身影:“他为何走得如此缓慢?”

  高德言手心沁出汗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春花秋月何时了’毕竟是江湖上超一流的杀手组织,纵然是天下第一高手,亦不敢大意吧。”

  眼见明将军已越过亭边一棵百年古树。

  泰亲王突然问道:“刚才宫先生不是说那树顶上藏有杀手么,为何不见异动?”

  宫涤尘轻声道:“作为一名杀手,未必需要武功高明,杀人靠的是拿捏时机,乘隙一击必中,若找不到好的机会宁可隐忍不发。何况明将军走得虽慢,全身却不见丝毫破绽,对方自不敢贸然出招,以免徒劳无功,反被明将军所趁。”

  高德言喃喃道:“以明将军之能,必定早已觉察到隐伏之人,他为何不先发制人?”

  宫涤尘不答,深吸一口气,暗运起“虚空大法”,全部精神都集中在数里外的飞琼大桥上。“虚空大法”乃是吐蕃黄教秘传的佛门无仁玄功,讲究识因辨果,共分“幕密”、“疏影”、“觅空”、“陵虚”四重境界,修习者若无强大的精神力,终其一生仅“幕密”而止。蒙泊十七年前修至“觅空”,已被吐蕃敬为天人,拜为大国师,而宫涤尘出身武学世家,自幼天赋异禀,虽师从蒙泊不过九年,却是他门下唯一能将“虚空大法”练至“疏影”之境者。

  此刻宫涤尘与明将军虽相隔数里,刹那间却似与桥头上的明将军产生了一丝难以言述的感应,对方的一举一动、微妙的心理变化都感同身受。

  他喉间突然透出一道冷峻的声音:“自然要等到对方全体发动后,才一举破之,这方是天下第一高手的气度!”

  泰亲王与高德言不知功涤尘正运起“虚空大法”,听他这句话不但语音变得低沉,更有一种威凌天下的豪气,大违平时低调谦和的个性。他俩互视一眼,微觉惊诧。

  泰亲王问道:“何处方是刺客最佳的出手时机?”这句话本应是高德言回答,但他却不知不觉被宫涤尘的气势所慑,眼望宫涤尘,想听听他的意见。

  宫涤尘沉声吐出儿个字:“第二个桥洞黄旗处!”

  飞琼大桥共有五孔,第三个桥洞正处于大桥正中,那艘行船亦正停于桥洞中。此处不但风势最大,急湍的水流声亦掩盖了一切响动,那一方八尺宽的黄旗横卷而过,犹如一条在桥面上起伏不休的黄龙。

  明将军步伐虽慢,再踏出五步便将行至第三桥洞的黄旗处。三人不由皆在心底默算:五、四、三、二……这一场杀局虽在数里外,却比亲身经历更令人心底紧张。

  明将军踏出最后一步,黄色大旗蓦然中裂,一道迅疾的刀光从黄旗中飚出,直劈向明将军后颈。这一刀平实无奇,没有任何花巧,既无风雷之势,亦无炫目之光,但无论角度、力量、准确皆是妙到毫巅。更是窥准了黄旗遮掩明将军视线的那一瞬稍纵即逝的时机!刀光虽不明亮,但在三位观战者的心中,却灿然如日。

  与此同时,桥下行船中一条黑影旋转冲天而起:人尚在半空中,已有无数暗器向桥上的明将军射去。那暗器又细又密,在灯火掩映下散发着诡异的黑光,乍看去就似从桥底砰然绽开了一朵死亡之花。

  明将军仍是不疾不徐地走着,对那刀光与暗器视若不见,而更令人惊讶的是,看似必中的刀光与暗器全都落在他身后,刀劈在一柄由桥底船中发出、透桥而上的银枪枪尖上,暗器则全然击向空处。明将军意态从容,头也未回一下,仿佛面对的不是精妙的杀局,而是一场早早排练好的演习罢了。

  泰亲王与高德言齐齐发出一声抑不住的低呼,浑然不解。宫涤尘却是全身一震:只有他看出了在刺客出手的一刹那,明将军的步伐节奏蓦然改变,一掠而过最危险的地方,所以方有如此局面。可怕的不是明将军的行动快捷,而是他竟能提前判断对方的行动,在刺客已然出手无法变招的瞬间方才改变步频。试问若换上自己在桥上,或出招抵挡,或闪避腾挪,却万万不能如明将军这般不露声色地将刺客天衣无缝的行动化于无形。方才那电光石火的一刻,行动稍迟一步不免陷人包围,而稍早一隙却又令对方未出手前留有余力变招,这种集料敌先机与后发制人于一体的武功,莫非就是名动天下的“流转神功”?

  桥头积云亭与桥尾叠翠亭上的四名守卫大呼“有刺客”,两人执短刀厚盾,两人执长枪,由桥两端往桥中会合。而明将军手下那八名护卫却仍是纹丝不动,亦不见丝毫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