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红楼同人)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忘却的影子(起点2012-12-15完结,穿越) >

第75章

(红楼同人)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忘却的影子(起点2012-12-15完结,穿越)-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瑾道:“回太子殿下,那里的百姓见县令亲自监督水利工程,都自愿在农闲的时候,每家每户抽调几个劳力去修水利,女眷们也常常去工地送饭。而且那个盛县令盛大人也是个会事儿的,虽然说为了水利的事儿收了额外的杂税,却在当地招募劳工,按活计隔日计算钱粮,那里的百姓们就踊跃报名,将堤岸水坝什么的都修整了一回,交上去的钱粮虽然大部分买了材料,却还有不少以工钱的方式又回到了百姓们的手里,让那些家境困难的人家也多了一个进项。而且,今年雁影湖粮食丰收,又收留了不少流民,看来,再过几年,雁影湖又会恢复元气,从中等县成为上等县了。”

    太子一愣,这些事情却是自己没有想过的,就道:“虽然这盛县令是个好官,但是,私自下令额外征收杂税,却是不该。”

    贾瑾道:“是的,殿下。这样的事情虽然好,盛县令又会办事,但是这样的事情却不能大肆的提倡,不然,这天下就乱了套了。”

    皇帝突然开口道:“对了,说起来青和不曾去过雁影湖吧,怎么对雁影湖那里的事情知道得这么多呢?就是朕赐给你雁影湖边上的庄子也是不久前的事情呢。”

    贾瑾躬身道:“回皇上的话,早在去年的时候,那位盛县令就亲自来过臣女的庄子,为的就是采买水泥兴修水利。臣女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当时接待盛县令的,却是臣女手下的管家。今年皇上赏赐臣女庄子以后,臣女就派管家亲自去了雁影湖一趟,回来,管家派人将雁影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她的女儿,也就是臣女的大丫头百枝。”

    太子见皇帝又不开口了,自己想了想,又问道:“既然如此,你说这位盛县令的事情不能大肆提倡,又是如何一回事情呢?”

    贾瑾道:“回太子殿下,当然不能大肆提倡了。国家定下的赋税,本来就计算好了,支付各种开支是刚刚好的。但是一旦朝廷大肆夸奖盛县令,那么各级官员就会有样学样,也开始巧立名目,无端地加重百姓的负担。”

    贾瑾见太子不明白,就道:“这样,臣女就这么说好了,若是官员无能,而下面的小吏厉害,就是官员们有心爱民,也会让小吏们牵着鼻子走。就拿纳粮来说吧。若是官员们糊涂一些,那些小吏们就有得折腾了。特制一个大斗,等百姓们来交粮的时候,将官府提供的斗换了,让百姓们无端多交许多粮食,多交的部分,就进了小吏们的腰包。还有,将粮仓里的粮食在要紧的时候变卖了,然后在丰收的时节多收一些便宜的粮食,他们从中赚取差价。”

    太子奇道:“难道下面的官员不时常查看吗?这么就由得那些人做手脚。”

    贾瑾道:“粮仓里的粮食,大多是装在很大的木质的两人高数人合抱的大木桶里的,若是有人动手脚,做一块差不多大的圆形木板,正好卡在粮仓的口子下面不到两尺的的地方,那么只要在木板上面堆些粮食就可以瞒过那些官员了。毕竟不是每个官员每次检查都会想到将粮仓腾空了检查,一来那样不现实,没有那么多是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二来,那些读书上来的官员很多都没有经过事情,也不会想到这个。”

    太子猛地抬头,皇帝笑着道:“那么,青和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贾瑾猛地在眼前划过当年在粮食局参观的时候,那层层叠叠的码得极高的一袋袋的米粮,当下就离座道:“皇上,请恕臣女斗胆,臣女认为应该减少木质的粮仓的应用,最好还是用布袋或者是麻袋装,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臣女计算过,若是装稻米或者是麦子,分成五十斤一袋袋分装,一石正好是三袋,而且,可以将布袋层层叠起,码到两人高,也便于运输,就是检查起来也方便,不会发生像前朝时期那样粮仓里的粮食都发霉病变,只好丢掉了。”

    太子道:“粮仓里的粮食发霉,不好吗?那不是说,国家富庶,是个好兆头啊。”

    贾瑾道:“太子殿下,虽然风调雨顺、各地粮食年年丰收,但是,国家里的粮食是百姓们交上来的赋税,是百姓们的血汗,不是可以随便糟蹋的,让粮食白白地霉烂实在是太可惜了,还不如用修建水利、设立惠民局等等措施为百姓做些事情,让粮食回到百姓的手里,会更加的实在。”

    皇帝道:“你真的不是为了你手里的纺织作坊的前景才这么说的?”

    贾瑾一愣,才道:“皇上,臣女已经上过折子了,纺织作坊的事情,臣女想先依托军备上的单子先扶持一下。至于粮仓的事情,臣女当真没有想过那么多。”

    皇帝哈哈大笑,道:“既然这样,那我先将这粮食用的布袋也给你的庄子上一份单子,你做些出来看看,粮仓的事情,由京畿下先行更换,看看结果再说。”

    贾瑾赶紧俯身谢恩,皇帝转头见太子若有所思,知道贾瑾的话有用了,更是倍感欣慰。在深宫里长大就是这点不好,虽然金尊玉贵,却对百姓的事情知道得太少了,极容易被下面的人给蒙过去,就是有心做些事情出来,也常常适得其反,还好有青和这个丫头,会说这些事情给自己听,不然,自己还被蒙在鼓里呢。可惜青和是个女孩子,不然,朝廷又添一位栋梁。

    皇帝心中想起了宫里的流言,再一次地打量起了贾瑾,心中叹息一声,这丫头怎么就是个女娃子呢?若是男的,自己也就不用这么伤脑筋了。宫里的流言虽然不靠谱,但是,自己的确有过那样的想法,将青和选进后宫。可是,青和在农事上极有天分,若是让她做一个小小的妃子,那绝对是对她的才华的浪费,因为就是贵妃,也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唯一有权力为君王打理事物的女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后。自己的皇后多年来兢兢业业,又有救驾之功,自己自然也不可能断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

    这么想着,皇帝又将眼睛转向了太子。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了,而且他那个太子妃也不是什么贤惠的人儿,若不是太子妃动了手脚,那东宫也不会子嗣如此单薄了。若论年纪太子和青和倒是极相配的,有了青和的指点和辅佐,太子想必会在政务上更加得心应手。皇帝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看看,让太子和青和再相处看看,是将青和许给太子还是再留她几年。

    皇帝压根就不同意皇后的建议将青和许给六皇子,毕竟青和的才能是极出众的,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底,将来青和能成长成什么样子,还不知道。若是将青和给了六皇子,将来不是让太子和老六两个兄弟相疑骨肉相残吗?

正文 第九十一节

    第九十一节

    体顺堂中一时间寂静无声,用了茶果,皇帝又向西侧而来,进了西间,直接席地而坐,坐在了之前的位置上。太子想了想,侧坐在了皇帝的右下方,而贾瑾亦跪坐在了皇帝侧前方的角落里。

    半晌之后,皇帝拿起其中的两张纸,道:“青和,看来你这几张纸上写的很多都是针对边疆的事物呢。就是这几张有关盐政的条子,也大多是为了边疆军民的粮草供给一事提出的设想。如今的女孩子中间,像你这样爱好兵事的却是少有呢,就连朕的那些女儿,也个个对军事上的事情没心思,完全忘记了她们的祖上也是马背上得的天下。”

    贾瑾赶紧道:“看皇上说的,公主们个个品貌出众温柔娴淑,是闺秀们的典范,臣女若是能有公主们的百分之一,就好了。只是,皇上,马背上能得天下,却不能说,马背也能治理天下呀。就是青和自己,也不过是因为怕死,才苦心钻研这些的。”

    太子猛地抬起头,盯着贾瑾,听贾瑾道:“想本朝疆域同前宋一样,从京师北上不足百里就是北狄。这百里之内都是平原,若是北狄南下,不足一日夜便可兵临城下包围京师。青和只是一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若是当年五胡乱华的旧事再次发生,青和很可能如同当年的那些汉家女儿一样,化为黄河里的一具浮尸。青和别无长处,却有几分歪才,既然北狄能威胁到青和的生命,青和就只有想尽一起办法让北狄消失了。”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北狄威胁到了你,你就要让他们消失。那么其他的人或事,若是碍了你,你也会动手除了对方吗?”

    贾瑾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无论如何,北狄都是异族,不穿汉服、不说汉语、不写汉字、不行汉礼,从来都是不事生产、四处劫掠为生,若是他们想在我中原长长久久地风光下去,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彻底汉化,忘记他们在草原上的一切,换上汉服、学说汉语、学写汉字、学习汉礼,放下弓箭,从此做汉人,彻底融入我汉族之中,就像当年的长孙无忌一家一样。不然,他们就只能拿起屠刀,将我汉人杀死大半才行。毕竟在草原上,一个大部族才万余人,最多也就五万人马,而我们汉人却有几千万人,就是这人口的差距就够他们胆战心惊了。”

    “是吗?”皇帝看了贾瑾一眼,低下头不说话了,又过了许久,皇帝才道:“确实是如此,若是北方南下,苦的是我华夏儿女。”

    皇帝扬了扬手里的纸张,道:“看你在这里提到了盐引,难道你对盐政有了什么好办法不成?”

    太子凑过去,得了皇帝的允许,接过那那几页纸,仔细看了看。原来,贾瑾在北疆方略里面提到了盐和茶的用处,还提出了票盐法(雏形),也就是让商人们将粮食运到边疆,才能拿到从璐国公和英国公手里开具的盐引。

    贾瑾拜了一拜,才道:“皇上,臣女听说,朝廷如今使用的是纲盐法,由大盐场大盐商开具盐引,然后那些盐商和盐枭们就拿着盐引缴税进盐。只是如此一来,国家的盐政与其说是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倒不如说成了那几个大盐商的囊中之物。只要他们贿赂了朝廷的官员,就可以将开据盐引的权利拿在手里,若是朝廷委派的官吏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们也可以收买绿林中人,以官员及其家属的安危作为要挟,或者干脆暗中下毒手,让相关的官员们死于非命,也是意料之中的。”

    太子却瞪大了眼睛,皇帝点点头,知道贾瑾说的是实情,其实每朝每代都会有这样的事情。立国一久,对国家威胁最大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腐败和官商勾结。不是每个人都能“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就是官员自己能做得到,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家眷都能做得到,不然自己也不会派林如海这个与自己情分不浅、家中又人丁单薄的伴读做巡盐御史了。

    皇帝道:“本朝立国已久,的确更应当注意这些。只是这样的事情往往盘根错节、牵连甚广,莫说是朝堂上的众位臣工,就是后、宫里的诸位妃嫔和各位皇子公主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关联,若是想将之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与其困坐愁城,还不如积极谋划争取,让事情尽量好转。青和,你若想动手,就必须更加谨慎才行。”

    太子这么一听,就想起了当年先帝和义忠亲王的旧事,如今掌握着国家大盐场的盐商家族有两个,分别是焦家和闻家。焦家就不用说了,他们家本来与先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