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194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194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色已经不错了。 
  大山不敢对他们抱有多大的期望值。 
  遇到事情,害怕是最没必要的情绪。回避也没有用,要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地去争取,聪明地去筹划。 
  东方元素服装公司先期准备充分,加大投入并迅速占领市场,国内方面,同高质量地面料供应厂家签订供货合同。 
  他们给出的价位高,迫使后期从业的人,也不得不加大成本投入。如此,某种程度上讲。等于是抬高了从业门槛,多少也限制了跟风而至地商人们,在低价竞争中压低价钱的底限。 
  “刚才小洁说到了一点,我重复一次:眼下,相当一部分外国人,认可了我们的真丝服装,他们自动把它自动定位成高档。我想,这不但是我们公司地成就,也是我们国家丝绸制品的成就!” 
  大山做了强调说明,“我们公司一直关注国内市场对此的反应。针对一些商人想趁机低价进入国际市场的想法和做法。我和小洁觉得,有必要说说我们的看法。 
  首先,是质量。来自中国的真丝服装,不能一下水就发生很明显的缩水问题甚至掉色,这是最基本的。其次。有一个合理的底价。价格战可以打。但不能没有限制,不能打到最后。我们自己把高档商品卖到低档商品的价格。 
  我不能肯定,这种定质和定价地做法,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我唯一能肯定的是,如果我们放任不管,目前这种热销不过是悬花一现。而如果我们努力了,至少,这是一个机会,重新竖起我们国家的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定位! 
  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多明显的效果,但,这毕竟是一个机会。过去,现在,和将来,整个世界,对丝绸制品的需求量都很大,以后只会更大。 
  如果我们国家的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有所提高,生丝和蚕茧出口的价位,就有可能提高,就可以为国家换取更多地外汇。一个丝绸大国,占据了世界丝绸出口量百分之八十的中国没有定价权,这种现况,如果不得到改善,像我们这样做这个市场的个人,都觉得——” 
  大山垂下眼,顿了一会,“有的领导可能会觉得,我的这个提议,完全是为了我自己地利益在考虑。在这里,我不怕说句大话,就算国内有更多低价和低质量地真丝服装流入国际市场,它们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销售。国内其实从来就不缺乏我们公司地仿制品,可结果呢? 
  这次,我们公司的真丝衬衫,在国际市场上行情一路看涨,卖的红火,这我不否认。我没想着,要做独门生意,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产品可以出口到国外,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可是不能用牺牲质量和自相残杀式的压价的方式! 
  咱们自己竞相压低价钱,让外国人看热闹,最后会怎么样呢?人家就会认为,中国的丝绸制品是廉价货,一旦这个观念被我们成功灌输给了外国人,谁瞧得起廉价货?有品味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就是想用,也不会买廉价货!” 
  与会的几个人交头接耳,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一位人到中年的领导皱眉道:“能出口到国外的服装,大概的质量总是能保证的,这点基本上不存在多大的问题。至于价格方面,我倒觉得降低价格,也是个可行的办法。” 
  他探身跟身侧一位同事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清清嗓子,接着道:“买东西,最讲究一个物美价廉。现在丝绸市场不是正红火吗?我看哪,咱们就该趁着这个机会,价格低一些无所谓,主要是趁机占领市场,让外国人认识到咱们中国丝绸的好。只要咱们站住了脚,价钱以后再想办法慢慢提高上去,这样,国家每年就可以消化更多的蚕茧和生丝,这也是一笔稳中有升的巨大利润,你们说呢?” 
  “买东西,谁不想物美价廉?可是,物美价廉并非百战不殆。当价廉到让人看不起时,就是美物的末日!” 
  会议到最后,形成两派观点不同的意见。 
  一方赞同大山的观点。 
  认为在外贸出口方面,应该根据市场现况,试着定一个行业内比较统一的标准质量和标准价钱。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大家把质量做的更好,把价钱卖的更高,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点个人一时的私利,低价倾销,毁了大多数人以后的财路,和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的定位。 
  一方持相反意见。 
  认为八仙过海,各有手段,如此才能活跃市场,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物美价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一条真理。 
  已经尽力而为,接下来静等结果就好。 
  此时已是七月末,无论如何,今年的真丝市场,占得先机的东方元素服装公司是最大的赢家,这一点已经注定。 
  陈老爷子和丁老爷子从沈阳赶了过来,同行的还有一身军装的丁睿。 
  丁睿倒是利索,几乎是空着手过来。 
  “自打上了军校,这几年几乎就没怎么买衣服,以前的都过时了,再说,尺寸也不合适啦。大山,你可是开服装公司的,最不缺的就是衣服,所以嘛……” 
  两位老人家年纪大了,长途坐车有些疲累,大山安排他们休息后,拉着丁睿到自己的屋里讲话。 
  两个好朋友经年少有机会见面,平时倒是常通电话和信,一点也不觉得会有陌生感横在其中。 
  丁睿摊着手跟大山揩油,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你这是强盗行为,都是党员了,这些年,怎么就没见你有丁点长进呢?” 
  大山笑着指责道。 
  “我是两袖清风的共和国卫士,你是大老板,我呀,这叫做劫富济贫,缩小贫富差距。再说,这么久没见面了,你还不意思一下?自打知道我要来,还不得给我把里里外外的衣服准备齐全了?没有吗?真的没有?” 
  董洁微笑着看两个人你来我往的玩闹。 
  这些年,哥哥一直被要求做一个懂事的人,肩上担负着越来越多的责任,没有任性的权利。 
  除了私下里,兄妹俩个偶尔玩耍的时候,他会有一些童心流露,也只有在与他一起长大的丁睿面前,可以毫无保留的轻松的说笑了,不需要考虑得体与否。     
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外   
  不管想与不想,人总要长大。 
  一起话当年,从前的初中生活,包括大山插班进入小学六年级的点点滴滴,在记忆深处仍然十分鲜活,可两个人,已经长成英姿飒爽的大小伙子了。 
  “明年这个时候,咱们也该毕业了。” 
  大山关心的问起丁睿的毕业去向。 
  “我的情况也就这样了,离开学校,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注到公司里。你呢?有没有可能分到北京这边的部队?真希望咱们能离的近一些,有更多机会可以坐到一起聚聚。” 
  唐援朝在总参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他,前途十分看好。唐家和丁家在部队上的关系比较多,丁睿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材生。 
  “唐叔的单位就不错,丁爷爷的意见呢?” 
  丁睿笑道:“大山,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进不去唐叔他们那里。” 
  在无特殊规定或定向培养的情况下,新毕业的军校生一般先分配到普通干部岗位任职。然后根据部队需要、个人素质等综合情况,再进行必要的调整。 
  “我服从学校分配,爷爷也是这个意思,不准备干预我的分配去向。既然打算要献身国防了,根据需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几年也无妨,真要讲究好单位,当初也没必要考军校了,是不是?” 
  “呵呵,也对,反正咱们年轻,来日方长。” 
  大山摸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单单是我自己,也没多大感觉,总以为自己对人对事,做的还算不错了,听你这么一说。突然觉得,我还差的远着呢。” 
  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里呆着,有时候出国,去的是更繁华的地方,他所见所闻所想,已经慢慢偏离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有时都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成天为各种各样的算计绞尽脑汁。有时候也算是乐在其中,觉得蛮有挑战性地。有时候却又无端觉得厌烦。” 
  他稍微犹豫了一下,“哎,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呀,有时候真想抛开一切,把现在的成绩兑成现金,领着小洁,找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买一栋大房子,种种地养养花。闲来招待三五好友小聚说说话,过一过神仙也羡慕的小日子。” 
  “哎唷,您老人家今年高寿哇?” 
  丁睿斜眼瞅他,“这么早就计划着退休养老的生活了?小日子规划的倒是不错,就是暮气太重!” 
  大山笑着摇头。 
  暮气太重?这么说也没错。他虽然仅仅是双十年华,正是男人一生中最该逸气风扬的时期,可他偶尔会有种错觉,恍若有一种阅尽风雨后地沧桑心境。 
  “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大,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也越大,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这么简单的事。再说。我还不知道你?你是扎扎实实想做事的人,真让你做了甩手掌柜,也过不稳安然逍遥地好日子。” 
  丁睿扬眉道:“咱们是男人,男人活着,总要担起一份责任,不单单是对自己和家人,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是有人从来不去想这些,眼里永远只瞅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永远只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可咱们不能做这样的人!” 
  大山拱手道:“到底是解放军叔叔。这思想素质,硬是要得。” 
  “去你的!” 
  丁睿笑着捶他一拳,“你可别忘了,你还欠着我一辆车呐。我可是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来我沾光。得一辆世界上最贵的名车。” 
  大山抚额长叹,“这人怎么这么不经夸呢?这么快就暴露了自己的小算盘?哎呀呀。连最好地朋友都只惦记着自己的快乐,这世界上,还有没有人值得信任啊?” 
  “李悠然同志,这是党对你的要求,你可不要辜负这份光荣的期望哪……” 
  丁睿努力板起脸说教,说到一半,自己先忍不住笑了场。 
  陈老爷子和丁老爷子来了,董洁特别高兴。 
  去年去青岛,她找机会拜访了一次从前的家。 
  家乡的朴素和熟悉一如从前,妈妈还是妈妈,只是,家里另有一个女孩子,取代了她的地位。 
  爸爸妈妈的人生,不会因为她有所缺憾,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董洁心头涌动的感觉,更多地是失落和心酸。 
  偏偏这种难过,连对最亲的哥哥也没办法倾诉。 
  她于是更加珍惜现在能够拥有的亲情,这其中,陈老爷子和丁老爷子两位老人,占了极重要的一环。 
  家里有帮厨的李阿姨,李阿姨做一手好吃又地道的川菜。 
  但,董洁决定亲自下厨,为两位长辈做一桌丰盛的接风酒席。 
  从前董洁最喜欢吃川菜。川菜的香和辣,的确开胃,让人大块朵颐。 
  现在她习惯了清淡口,倒有另一种心得。川菜与湘菜,重口味之外,食材本身的特有口感,都被掩盖住了。到现在,董洁已经不再为自己必须忌口觉得遗憾了。 
  食材嘛,就该最大程度开发食材本身地原味。肉要做出肉的香醇,鱼要做出鱼的鲜香,青菜要有青菜的清淡。这样既符合养生之道,也会最大程度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小睡一觉醒来地两位老人家,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