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382章

电子重生-第382章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你好,请问你是来接从湖南长沙来的段学春和余飞鸿的吗?”

    “段教授你好,这位是余研究员吧?”这人把牌子往地上一放。大方的伸出手来自我介绍道“二位好,我叫吴浩,是国。家。科。委晶龙计划组织处处长。欢迎你们来到帝都!”

    “吴处长你好!”段学春可不是余飞鸿这样只知道埋头研究的书呆子,不然也做不到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位置。虽然不知道这个晶龙计划是什么来头。但国。家。部。委里做个组。织处处长,怎么说也得是个处级领导吧?

    这却是段学春低估了吴浩的身份。自打他在无。锡配合周硕组织了尼康0。5微米光刻机的技术鉴定工作,转过来现在已经是副厅级高级领导了。

    当然,在帝都这种地方,区区一个副厅真的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组织处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他却以堂堂处长的身份亲自来接站,这也是他的工作风格。

    一旦晶龙计划开始走上正轨,他的工作肯定比现在忙上十倍、百倍,也只有在接站的这个过程先了解一下这些科学家,在后面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段学春在吴浩的盛情相邀之下,只好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余飞鸿仍然有些木讷的坐在面包车的后面,一上车就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段教授,这一路来辛苦了吧?咱们先去招待所安顿一下,然后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火车上的饭谁不知道,贵得要死还难吃。”

    “不用了。”段学春连连摆手,笑道“我们在火车上吃了方便面,现在还饱着呢。我想要不咱们就直接去报道吧,行礼我们可以晚上去招待所的时候再拿过去。”

    “这多不好,您刚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怎么也要休息一天。”

    ……

    最后吴浩还是没有扭的过段学春,只好先把他先带去了华清大学的液晶研究中心,这也是目前国内除了京东方以外,唯二对液晶技术有全面研究的单位了。

    华清大学的环境就不用说了,虽然段学春很为自家中南工大自豪,但却也不得不对这所全国最高学府低头。看着宁静的校园里莘莘求学的学生们,他都不由的有些眼热了起来。

    金杯面包车在一栋三层红砖楼前停了下来,这里应该是华清大学里比较偏僻的一个角落,周围不论是学生还是车辆、行人都比较少。但水泥路两旁的行道树却都粗壮茂盛,显然这一片建筑已经有些年头了。

    吴浩利用路上的时间和他简单的聊了聊,看得出来段学春还算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说话神情彬彬有礼,也没有那种知识分子的孤傲劲儿,两人的交谈应该说是宾主尽欢。

    “段教授,咱们到地方了。您可以把行礼先放在车上,办完了事儿我带您去招待所的时候再拿走一准丢不了。”

    吴浩把汽车关闭发动机跳下车来,一马当先在前面向楼前走去。

    段学春跟在吴浩的后面,站在了这栋红砖楼前。红砖楼的外墙看起来有些斑驳,但门口挂着的牌子显然是新换的。白色的油漆看不出来一丝尘土,白底黑字的写着晶龙计划液晶研究基地,十个大字。

    真的是要研究液晶技术啊!段学春有短短一瞬间的晃神,没想到国家竟然真的下了这么大的心气,但愿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吧。

    段学春迈步走进了红砖楼,里面和八月酷热的天气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凉爽的气温,显然是多亏了大厅角落里的那台柜式空调。这年代空调可是稀罕玩意,一台上万元的价格就放在经常出入人的大厅里,当真算是大手笔了。

    “胡教授!”段学春刚进大厅,就忍不住惊喜的喊了一声,快步走向了大厅待客沙发上的胡勇。

    “路上我就想着这次说不定能遇到您,自打93年一别,真是让人怀念啊!”

    “老段,这几年不见,你还是这么年轻,我可是老咯!”胡勇也兴奋的从沙发上站起身来,上下打量着段学春,不停的感叹道。

    “不过我听说这次项目是国。家。科。委牵头,你们奉天真空所不是机械部的研究所,怎么也掺了一脚过来?”

    吴浩在大厅前台吩咐了一声,然后探头过来插话道“段教授误会了,这次是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国。家。科。委的联合工程,可不光是咱们国。家。科。委剃头挑子一头热。”

    “哦!原来是这样。”段学春这下心里可就有底了,国。家。科。委是穷衙门,如果只有他们一家张罗,估计最后也就变成了一次务虚会。但既然有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这两家实权部。委参与,这说明是真的要在系统内铺开,他的心里倒是因此有了不少信心。

    过不多时,得了吴浩吩咐的前台找出一张通行证,将上面条形码的数字输入电脑,打开权限之后交给了段学春和余飞鸿两个人。

    “这是你们在晶龙基地的通行证,千万不要弄丢了。一旦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备。”吴浩千叮咛万嘱咐,向段学春和余飞鸿道“咱们这次晶龙计划是有密级的,所以安全措施比较严密,二位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儿。”

    “好了,ito项目组今天的成员到的差不多了。”吴浩看了看手腕上的老上。海手表,想了想说道“正好咱们晶龙计划的几个领导在偏光膜项目组座谈,先去见见计划的负责人吧。”

    段学春、胡勇和余飞鸿三个人点了点头,胸前都挂着各自的通行证,就跟着吴浩向着小红楼的楼上,忐忑而去了。

    要按照他们各自的想法,晶龙计划的总负责起码也得是个厅。级。领。导,至少也要四五十岁了吧?只是当他们跟着吴浩身后上了楼,推开会议室大门的时候,却猛然愣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 任务分配

    不大的会议室里,这时已经挤下了十多个人。他们有的三十多岁,有的四五十岁,还有一两个看起来已经头发全白了。不大的房间里虽然做了不少的人,这时却一点也不吵闹。当一个人发言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安静的听着。

    在段学春眼里,他的注意力却全部集中在这些人围拢的中心点上——那里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应该是久居上位。在他的身上,虽然平和和谦随随处可见,但骨子里却仍然散发出一种尽在掌握的气势。

    他手上拿着一个记事本,安静的听着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发言。间或用笔记录一下一言两语,多数时候都是在凝神静听。

    刘洪磊坐在周硕的身边,皱眉说道“我们盛博偏光器件公司是深纺集团的下属企业,集团去年拿出1。2亿人民币支持我们引进了一条美国人的生产线。本来我们的想法是从日本引入湿法拉伸技术,可是国际上这种技术对我们国家是封锁的,最后才不得已在美国引入了干法拉伸设备。”

    说着,他深深的叹了口气,摇头道“谁知道美国人也不安好心,这套设备本身就是淘汰的技术,生产上有严重缺陷。再加上我们技术掌握的不成熟,今年开始的试生产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就算完成试生产,也只能生产低端的tn和stn偏光膜,没办法生产tftlcd的高端偏光膜。”

    周硕从记事本上抬起头,平静的问道“也就是说。想要生产tftlcd偏光膜,就必须使用湿法拉伸技术是不是?”

    刘洪磊沉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湿法拉伸生产的偏光膜在均匀度和伸展性上都更优秀。不过周总如果想生产tftlcd用的高端偏光片。光是有湿法拉伸的pva膜是不够的,还要开发更先进的二向性染料和染色工艺。”

    “这样,二向性染料和染色工艺,在座的各位谁有把握接下这个任务?一千万人民币的贷款,或者三千万的技术收购价。”

    周硕说完这句话,会议室里十多个人就开始嗡嗡嗡的交头接耳起来。过不多一会儿,就有一个穿着破旧西服的国字脸干瘦中年人举起手说道“我们浙大光学系可以接受这个项目,我们……选一千万的贷款。”

    “好,顾教授愿意做这个项目。我就放心了。浙大光学系有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任务相信一定能做的出来。只是还得请顾教授做个计划,另外既然是专项贷款,我们肯定要派出财务人员进行监督,这个还请您理解。”

    “这个请周总放心,我们也是憋着劲儿打个翻身仗呢。”顾培夫教授用力的点了点头。

    顾教授只要了一千万的贷款,在一千万和三千万之间选择了钱少的那边,这恰恰说明他图谋的更远。这一千万贷款由泛翰集团注资之后的京东方拨出,在研究成功之后就会从技术使用费里慢慢扣除。如果是三千万的技术收购。浙大光学系反而没有太大的风险,反正就是拿钱干活而已。

    用一千万研究出这项技术,还完了钱之后,后面的收益自然就是浙大光学系的了。顾教授赌的。就是技术使用费收益会比三千万更多。

    “顾教授,您是顾教授吧!”

    段学春眼前一亮,惊喜的走了两步。在吸引到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之后。这才恍然感觉到一丝压力,停住脚尴尬的说道“我是长沙中南工大非平衡所的段学春啊!”

    “老段!”顾培夫愣了一下。猛的站起身来和他拥抱了一下,激动的说道“好多年不见了。可想死我了!你在去年八月份《稀有金属与硬质金属》期刊上的那篇ito论文我看了,很有启发啊!”

    ……

    周硕耐心的等着俩人叙了一会儿旧,这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顾培夫也是偶然见到多年老友激动,这才有些失态。听到正主的提示,连忙结束和寒暄,尴尬的坐了回来。

    “段教授你好,我是晶龙计划的总负责人周硕,欢迎你加入我们。”

    周硕见俩人坐下之后也还是眉来眼去的,知道这一时半会儿是做不来什么工作了,只好先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

    偏光组本身也有好多是搞光学研究的,和ito组学科上其实有不少交叉。段学春和胡勇俩人还真的在会议室里认识不少人,一群人互相介绍了一圈,当即纷纷恍然大悟。

    国内这时候又没有互联网,就算长途电话这些人都不一定打的起。平常也就是通过期刊,能“神交”一番。往往都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这一见面,有的就是报个名号,当即就能惺惺相惜的那种。

    会议室里热闹了十多分钟,这才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周硕转回头来找到刘洪磊,接着问道“如果能够解决二向性染料的问题,干法拉伸向湿法拉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经过我们对目前这个干法拉伸设备的研究,认为湿法拉伸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拉伸控制的技术。pva膜在液体中延伸的稳定控制难度较大,因此使用这种工艺加工时pva膜容易断膜,且pva膜的幅宽受到限制……”

    周硕听了几句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问题,干法拉伸只要根据pva膜的特性设定一个匀速就行了,所以控制起来非常容易。但湿法拉伸由于pva膜是在液体中进行拉伸,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的控制技术就非常复杂。日本人应该是用了数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了湿法拉伸的生产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