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官路逍遥 >

第122章

官路逍遥-第122章

小说: 官路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潘宝山一下轻松了,本来还怕钱给少了拿不出上,给多了又怕烫着徐光放的手。而且到哪里筹钱也是个问题,现在一切好了,不用操那心犯那愁,只管把的事筹划好就行。

    对生态观光农业一事,潘宝山并不担心,因为他自春节后一直都没放松过,已经了然于心。不过为了确保好上加好,国庆长假期间,潘宝山又反复踩点,对现场进行了安排。

    在紧密的安排中,七天假期一晃而过。

    很快,在秋实送香秋风送爽的日子,徐光放再次来到夹林调研。

    陪同人员与上次无异,富祥四套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依旧全部上阵。本来祁宏益还安排了警车开道,被徐光放拒绝掉了。

    调研组一行首站是产业园菌类养殖区。

    欧晓祥把徐光放的题字交给潘宝山,潘宝山立刻让人把准备好的画框拿过来,现场快速装裱。

    这需要一小段时间。

    潘宝山有安排,他走到徐光放面前说,刚好利用这个机会,汇报一下产业园秸秆利用的情况。徐光放心情不错,显得很有兴致,说别干站着说,正好转一转,把上次没看的肉畜肉禽养殖区再看一看。

    这事徐光放竟然还记得。潘宝山不禁感慨起来,同时也很庆幸,亏得当时很重视,把肉畜肉禽养殖区也抓了上来,要不今天可要出大丑。

    很快,在潘宝山的引领下,徐光放他们来到了养牛大户曹兴柱家的大棚前。

    曹兴柱因为牛群被投毒获得补偿的事,很感激园区服务中心,对中心的工作非常支持。事前潘宝山对他培训过,所以他介绍起情况来特别实在,特别带劲。

    “大道理俺不会讲,就会算个小账。”曹兴柱笑得很开心,“一头牛养两年,大概能增重六百斤,现在一斤牛肉十八块钱,一头牛的毛利就是一万零八百块。因为饲料主要是用园区里的免费蔬菜余料和附近的秸秆,所以很节省,两年周期的其他耗料加上各种消耗还不到五千块钱,也就是说一头牛两年出栏,俺就能赚到六千块钱。一次出栏大概一百头,就能赚六十万。”

    “一年收入三十万,嗯,不错。”徐光放点头道,“刚才你说蔬菜余料和秸秆免费?”

    “说到底也不免费。”曹兴柱笑道,“俺养殖大棚里的牛屎也免费给他们种菜、种地呢,园区不是搞循环的嘛,俺们就这么一循环,省事省力又省钱。”

    徐光放一听,呵呵笑了起来。

    曹兴柱看了看潘宝山,下面还有一段话没讲。潘宝山一使眼色,让他继续。

    “说到赚钱,这要多亏了园区服务中心,在技术方面给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跟踪指导,让俺们养殖户特别踏实。”曹兴柱又说,“所以俺决定,把赚到的钱再投到规模扩大上,那样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看来当初将服务中心提前成立,是很正确的嘛。”徐光放听后看了看潘宝山,“及时发挥了作用,很好。”

    “那是徐市长决断得好,前瞻性强。”潘宝山立刻说道,“要不服务中心到现在也还不会有影子,更别谈发挥什么作用了。”

    潘宝山边说边对郑金萍打了个手势,有些安排得抓紧时间,不能耽搁太久。

    郑金萍向后退了退,开始打电话,不一会,一辆小货车就鸣着喇叭进了养殖区,直奔范少华的火鸡养殖大棚。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表现

    已经准备好的范少华,立刻令工人抬了几笼火鸡出来装上车子。

    “那是什么品种鸡?个头还真是大!”有人问了一句。

    “火鸡!”潘宝山立刻接话,“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饮食上更注重口味和营养,像珍珠鸡、火鸡等一些洋鸡也都逐渐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产业园抓住市场契机扶持火鸡养殖,现在已见成效,如今一些饭店老板纷纷前来订购,批发商贩也不断打电话询问,想搞长期批发,前景很好。”

    “火鸡火鸡,还真是要火了!”市农业局局长吕光荣插了一句,“不过这个项目也在循环大农业内?”

    “在!”潘宝山回答很响亮,“火鸡产生的粪便同样供种植肥料,而且它们吃的都是菜叶、青草和玉米等谷物,也还没出产业园效应范围。”

    “经济效益具体怎样,园内现有规模的养殖户一年能赚多少?”吕光荣又问。

    “目前一只火鸡的纯利润,大概在五十块钱左右。”潘宝山指指范少华的养殖场,说道:“目前的这家火鸡养殖场,存栏数已经达到四千多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而且靠的是自身力量。因为这里火鸡全是自然绿色养殖,产的蛋也很健康,完全可以当种蛋孵化。成年雌火鸡,平均一天半能产一枚蛋,养殖场全部用来孵化火鸡苗,将来产量多了还要带动更多的乡户搞火鸡养殖。”

    “眼光是很重要的,这个项目抓的不错。”徐光放听到这里,赞赏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充分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放出最大效应。”

    “是的徐市长,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就是走出去开眼界,引进来助发展,在规模上树品牌,在品牌上见效益。”潘宝山扬手一指远处的蛋禽养殖区,“蛋禽养殖区那边,引进的省内农业龙头企业立春公司,投资兴建的养鸭基地已具规模,我们正引导当地养殖户学习借鉴经验,争取创出具有当地品牌效应的养殖企业。”

    徐光放点点头,环视了下产业园的四个养殖区,说道:“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园的事情进展如何?”

    “已经按照徐市长指示做了,材料早就报到了省里,就等明年初出结果!”郑金萍不失时机跟上来,兴奋地作了回答。她一直陪在冯德锦左右,但也时刻关注着徐光放的动向,尽量能说上句话露露脸。

    “徐市长,问题应该不大。”吕光荣趁机汇报下扶持工作,“今年来,我局按照徐市长当初的指示,批复了夹林产业园三个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还协助开展了两项有机AA认证,极大提高了产业园的竞争力。”

    “夹林产业园能抱回省级农业产业园的招牌,也是市里的荣誉,要积极争取,如果今年不行,明年还要继续。”徐光放给予勉励。

    潘宝山在一旁听了话题有点岔头,得赶紧掰回来转到自己身上,这种表现机会不能谦让,“徐市长,时间差不多了,您看现在是不是去菌类种植区看看字匾?”

    “好,是该抓紧点时间,呆会还要看生态观光农业项目!”提到题字的事,徐光放很精神。

    邓如美那边已经准备妥当,红花、鞭炮和一群烘托气氛的员工。

    这个环节需要烘托,只是放鞭扯花太单调直白,没有厚实度,应该加上点工作性的汇报。

    “邓总,徐市长这么关照美味菇业公司,你把公司的发展情况汇报一下吧。”潘宝山对邓如美说,“也不辜负徐市长一番心意!”

    邓如美微笑有度,身子一偏指着旁边的一片蘑菇房道:“在县农业局和夹林乡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公司蘑菇种植运行稳健,目前已投资八十万元,建成蘑菇房三十栋,高架菇棚六十栋,保鲜库两座,烘干车间一个,预计今年产值可超百万。”

    “菌类种植这个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首要的一个问题是要从产品质量入手。”徐光放满意地看着大片蘑菇房道,“有质量才有稳固的市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当然,同时也要注重打出自己品牌来。”

    “徐市长,公司正是以质量求发展为主旨,一开始就制定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规程》,从生产环境、生产流程、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上乘。另外在市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已成功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下一步将朝省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目标努力。”邓如美道,“在品种推广上,公司采取多头并进的模式,但有个共同品牌,就是徐市长赐字的‘七仙姑’。”

    说到这里,算是回到了正题。潘宝山不由地暗暗对邓如美竖起大拇指,时间把握和话题切入准确、自然。

    “徐市长,既然提到‘七仙姑’了,现在就过去进行个简单仪式?”潘宝山上前半步说。

    徐光放点点头。

    很快,在鞭炮声和鼓掌声中,徐光放揭开了牌匾。

    到此就够了,欧晓翔对祁宏益说,徐光放下午还有个活动,要抓紧点时间。

    祁宏益一听忙对潘宝山道,“潘局长抓点紧,把生态观光农业的项目向徐市长汇报一下!”

    潘宝山立刻说就看三个点,时间不会长。

    第一站是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

    现在已经是第三期采摘,抬眼望去漫坡遍野的金银花美不胜收,碧绿的株叶和泛白而黄的条状花瓣分层铺开,中间又点缀透顶红活蓝头巾的采摘村妇,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宛如巨幅油墨。

    “金银花种植基地已经初现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实现了他们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一年三期采摘就可收入过万。”潘宝山道,“种植户的获利更是可观,产品全由健达药业公司稳价回收,很有保障。”

    “这样的基地好!”徐光放称赞道,“环境和经济双重效应兼具,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传统农业要向生态农业转变。”

    “是的徐市长,我们已经从中总结出了经验,今年又跟健达药业公司合作,开辟了一个综合中药基地,等会就过去。”潘宝山不想逗留太多时间,有些东西就是看不足才觉得好。

    去综合中药基地,正好路过特色山坡林果种植区域。

    特色山坡林果种植项目在王三奎的卖力推进下,效果显著。远远望去,大片林果层叠有秩,已是十月季节,有些果叶已开始泛黄。但因为之前有安排,些许已经挂果的果树被保护起来,果实一直留着。黄梨、红桃、黄苹果各色不一,分布其间煞是好看。

    “大陡岭村干部组织干群近百人,奋战近半年时间,修建了万余米环山路还有几条进山路,让三千余亩林果地大体成片,如今仍在进一步完善中。”潘宝山指着山坡上部分忙着为小果苗浇水、施肥还有拓荒的村民道,“在生态观光农业规划的激发下,农民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往日十块钱一亩都没人租种的荒山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开荒种果树。”

    “这就是思路问题,思路一变天地宽嘛。”徐光放笑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转换思路,拓宽视野,唯此才能不断开创出工作新局面。”

    “我们正是抓住生态观光这一新思路,充分把夹林的特色资源利用起来,打造‘游生态夹林、观田园风光、尝时令果鲜、住亲水楼阁’新型农业格局,为全乡人民开辟新‘钱’景。”潘宝山说得很有激情。

    徐光放听了连说两声好,强调夹林的新型农业路子一定要稳健地走下去,争取走出夹林发展模式,富祥其他的乡镇发展,要善于借鉴夹林的思路,当然不一定搞同质竞争发展,但观念要一定要激活。

    祁宏益听后,点头称是。

    看完特色山坡林果种植,已经快十一点,即便此时不看综合中药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赶回市里也要错过饭时。

    “还是吃过午饭走!”徐光放当即做了决定,“夹林是个好地方,是要好好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