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官路逍遥 >

第150章

官路逍遥-第150章

小说: 官路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需要知道的就别多问,反正事情就这么摆着。”钟新义道,“不过也还好,再过两个月建设局就有人事变动,到时就把唐志的事给办了。”

    “那也只好等了。”何大龙无奈地点点头,“就让潘宝山再段舒服日子。”

    何大龙说得没错,眼下潘宝山是比较舒服,他正筹划产业园挂省级农业园牌子的事情。

    从参加的领导来看,祁宏益和吕光荣是不用担心的,肯定能到场。关键是徐光放,他能不能到场。潘宝山记得很清楚,产业园申报省级农业园,还是徐光放来调研的时候先提出来的,所以为了显示对他的高度重视,挂牌时最好能把他请过来。

    邀请当然必须的,可以通过正常的程序跟市政府秘书处沟通,让他们排一下计划,然后根据徐光放的日程再来安排挂牌事项。不过,这中间需要有人帮腔提醒,也许徐光放并没有把当初的话搁在心上,不当回事。

    潘宝山想到了欧晓翔,打了个电话给他,把想法说了下。

    因为金“福”的缘故,欧晓翔对潘宝山很客气,也愿意帮忙。

    “潘县长放心,我会尽量在徐市长面前提一提的。”欧晓翔道,“提醒他当初产业园的申报是他倡议,现在有了成果,亲临一下表示祝贺也有必要。”

    “那可真是太好了!”潘宝山立刻笑道,“徐市长一到,在媒体上宣传的时候分量可就要重得多,谢谢欧处!”

    “先别谢,事情还不一定呢。”欧晓翔道,“徐市长最近要出国考察,另外事务也比较繁重,我还真是怕他抽不开身。”

    “要是真没时间那也没办法。”潘宝山道,“话说回来,产业园挂牌也不是什么大事。”

    “尽量争取吧。”欧晓翔道,“反正我会尽力。”

    欧晓翔说会尽力,的确也做到了,不过徐光放并没有到场。因为他开始出国考察了,一去一来要估计要十天半月,潘宝山这边等不及,挂牌要乘势乘机而动,公示刚结束时火头旺,吉利。

    不过欧晓翔的话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争取到了市委组织部部长孙华生到场。欧晓翔对徐光放说了产业园获批省级农业园的事,当初是他调研时所倡导,现在成功挂牌,富祥那边非常恳切地希望他能去看看。另外欧晓翔还多了一句,说富祥那边也想趁此机会宣传一下,他要是去了,就有足够的分量。徐光放听了皱着眉头哦了一声,想了一会说出国考察的事他已经决定了,就这两天,有些事还要准备准备挤不出时间,不过他会跟组织部孙部长打个招呼让其前往。

    欧晓翔给潘宝山去了电话,说徐市长马上要出国考察,没时间去富祥参加挂牌仪式,不过他让组织部孙华生部长过去,也足以看出他对事情的重视。

    这个潘宝山知道,一般这种活动市领导不下来,下来的话也多是副市长,孙华生分量确实不算轻,怎么说也是市委常委之一。

    挂牌当天,潘宝山也把沈欣丽请了过来,问她能不能让报道及时见报。沈欣丽说那当然没问题,一般的领导活动并不一定能当天排上版面次日见报,但到了常委级别,只要没有什么意外情况都能及时刊发。潘宝山说好,看来孙华生过来还是很有价值。

    潘宝山也还没忘问朱桂波截留良种补贴的事,能不能曝光出来。沈欣丽说那还真不一定,因为那种事情报道起来要非常谨慎,记者会多方采访以便掌握充分的证据,所以肯定会有惊动。如此一来,朱桂波那边要是找了关系,就不一定能顺利发稿。

    “这么说还有难度?”潘宝山皱起了眉头。

    “换个高度也不难。”沈欣丽道,“可以找相关省级媒体,他们采访起来快速有力,效率要高得多,没准当天采访第二天就能见报,让朱桂波那边反应不过来就事发了。”

    潘宝山一听宽心不少,找省级媒体也不是难事,可以找刘海燕帮忙,她有同学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托下关系联系个省级媒体的记者并不难。在松阳市,多家省级媒体都设有记者站,而且市委宣传部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以便扎口管理舆论导向,对各家记者站都很重视,在市委市政府大院里免费提供办公场所。

    这事潘宝山没对沈欣丽说,怕她会有不被重视的感觉。不过沈欣丽很主动,所她可以联系下看看,但不一定能成功。潘宝山也不想多麻烦沈欣丽,说不用,到时找找刘海燕,她那边好像有点关系。

    沈欣丽听后点点头也不跟潘宝山过多交流,她现在来富祥比较注意,尽量不和潘宝山多接触,特别是有刘海燕在场的时候。

    今天,刘海燕也来了。

    潘宝山有这默契,给了沈欣丽一个眼神便开始忙自己的,当然他不忘办点私事,给李大炮打了个电话,说时候差不多了,再把采石场开起来,那可是大把的真金白银。

    忙过私事,潘宝山就很规矩地与祁宏益、吕光荣一起,紧跟着孙华生,在挂牌仪式举行之前适时介绍些情况,领导总归是要陪好的。

    挂牌其实没什么事,要的就是个形式,无非就是放个鞭讲几句话,很快就结束。但孙华生也没急着走,来一趟匆来从去显得过于搞形式走过场,这是忌讳的事情,所以,他又对产业园进行了一番“调研”。

    就这么小小一折腾,就中午了。

    午饭没回到县城安排,还是在夹林解决。这两年夹林的发展名声在外,上面来的领导也都愿意留下来到食堂去用餐。

    落座的时候,潘宝山不再和沈欣丽坐一桌,有意避开。而且,他现在级别也上去了,上面领导过来,他在场的话多是也要坐陪。

    潘宝山和刘海燕靠在一起坐,他想谈谈找省级媒体记者的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 反应异常

    刘海燕听潘宝山说要找省级媒体帮忙,当即就表示应该不会有问题,并问潘宝山什么时候需要。

    潘宝山说现时不着急,他还忙着有点事,要利用省级农业园挂牌的机遇召集一个会议,给各乡镇的负责人上上紧,强调一下建农业园的重要性并督促见行动。对这种见政绩的事情,能不放松就要抓紧。

    没想到这一抓紧,事情还都赶上了,大力倡导兴建农业园的行动搞完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串通路刚好建成。

    现代农业示范区可是潘宝山第一关注的工作,他觉得应该把朱桂波的事再朝后放一放,先忙示范区的事。

    示范区是祁宏益点头同意的,串通路建成起码要来个剪彩通车,然后让他转一圈对示范区有个概况了解同时,也调研一下现有招商引资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会办解决,一定要早点争取项目落地生根。

    其实示范区现有招商引资这方面的工作完全不用担心,郑金萍已经做得相当到位,她在向潘宝山汇报的四个签订项目上始终紧盯紧抓,凸见实效。

    剪彩仪式现场放在夹林乡。仪式后,潘宝山按照行程计划,陪祁宏益看看示范区内的几个生产基地,顺便再考察一下几个招商引资项目。

    “几个生产基地我知道。”祁宏益道,“夹林的产业园算一个,还有金银花种植,算是个大头,此外还有曲安的鲜切花、兴阳的葡萄以及石店的紫苏种植,都是不错的项目,我一直关注着。”

    潘宝山一听就知道,祁宏益不想在基地项目上考察上耗费时间,不过之前他对此番上报的行程安排并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否则就会避开调研几个生产基地环节了。

    事发有点突然,潘宝山立刻调整方向,说道:“祁书记,最近一段时间你一直比较忙,几次想汇报一下示范区前段时间参加省农洽会招商引资的情况都没成,接下来主要以考察招商引资效果为主,不重复调研基地项目情况浪费时间。”

    “嗯,任何工作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抓住重点。”祁宏益道,“那就多看看招商引资的情况。”

    “好的祁书记。”潘宝山道,“已经签订协约的四个项目都已落地见实效,产业园内就有一个,先去看看。”

    “嗯,看来这方面的工作抓得不错。”此时祁宏益意兴勃发,“在发展上,内力固然重要,但外力同样不能忽视,招商引资也就显得尤其重要。在不长的时间内,示范区成功签约四个项目并实现破土动工落实到位,做得很好!只有这样一招不让地抓具体、抓落实,才能把示范区的效应放大,真正地起到示范的作用!”

    “取得如此成果,也要归功于夹林郑金萍郑乡长,从赶赴省农洽会招商之前,她就负责了相当一部分工作,到农洽会结束,一直到现在,她都是一抓到底。”潘宝山看看陪在旁边的郑金萍,不忘给她美言几句。

    祁宏益听后看看郑金萍,“嗯,工作很有成效,我们富祥从来都不缺精明能干的女干部!”

    郑金萍猛然一下受宠若惊,不知所言,只是说诺诺地说领导夸奖了。

    “产业园内是什么项目?”祁宏益笑问。

    “屠宰加工厂!”郑金萍应声而答。

    “哦。”祁宏益的笑容瞬间有点僵硬,不过没引起任何人注意。

    “目前一期工程主要是生产冷鲜肉方面的基建项目,二期冷冻储藏规划正在商讨,目标是做成冷鲜、冷冻肉批发基地,效应覆盖松阳市周边地区,并进一步辐射到省内各大城市。”郑金萍有些迫不及待地回答。

    祁宏益听后点下头,只是象征性地讲了几句,并没有多说。到了现场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后,他反应依旧平平。

    这让潘宝山很纳闷,祁宏益怎么一下对招商工作不满了?看来还得想个法子搞搞清楚,不过摸不清具体原因也不好采取什么措施,盲目出手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如此一来,也多少打乱了些步骤,本来潘宝山还想趁机向祁宏益隆重推介一下菌类种植区的美味菇业公司发展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大力扶持举动再一次做些铺垫。但祁宏益的反应异常,让潘宝山觉得还是早点远离产业园,不多言。

    马上,便前往曲安镇鲜切花基地看品种培育研发中心项目。

    十几分钟后到达目的地,面对同样热火的基础工程建设场面,祁宏益又开了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致。

    “这是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一定要抓好抓实。”祁宏益开口便赞,“硬件投入要跟上,要及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投资企业一次性投入两千万。”郑金萍道,“根据发展规划,建成后硬性年利税可达百万以上。

    “是个好项目。”祁宏益道,“地方上要做好跟进,保证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实现共赢。”

    潘宝山听了祁宏益这些话,结合之前他在屠宰加工厂上的具体反应,马上开始揣摩起来:是不是祁宏益只看重科技含量极高的项目?

    要时刻掌握领导的意图,否则出力不讨好,潘宝山深知其要义。

    不过在考察了石店镇的紫苏种植扩大投资和兴阳乡葡萄储藏库工程建设后,潘宝山又否定了之前的推断,祁宏益并非只看重科技含量极高的项目。因为这两个项目同屠宰厂差不多,都是以扩大、延伸销售量为主,科技含量并不高,但祁宏益还是非常看好。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潘宝山暗下决心,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