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75章

正说清朝三百年-第75章

小说: 正说清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眨ど虾4硗凭倩菩宋笤В柙槲弊芡场6呷眨12月27日),会议推翻这个决议,选举黎元洪为临时政府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溥仪出宫时的养心殿寝宫原状黄兴不愿就职。十一月六日(12月25日)孙中山回国。十日(12月29日),17个独立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致电袁世凯,重申十月十二日决定,希望他早定大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1月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同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所提各部总长名单,5日孙中山简任各部次长: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1912年元旦,孙中山发表就职宣言,提出建国方针:“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宣言还规定了内政外交方针:内政方面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政和财政五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外交上“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代表会议授总统印,决定用阳历纪年,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同盟会成员林森为议长,议员43名,同盟会会员30多人。   
  袁世凯为革除封建专制政治,实现三民主义,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法令。外交上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终于诞生。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为清王朝开缺回籍的袁世凯,得到清政府重新重用,于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三日(1911年11月13日)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载沣辞职。袁世凯一面利用革命力量要清帝退位,一面以重兵攻占汉口、汉阳,威逼武昌,要革命政权让出政权。   
  临时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困难和袁世凯的武力威胁。孙中山受到政府内部压力,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等人提出要“拥袁反清”。1912年1月22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让位5条件,再次表示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愿意辞职。袁世凯为篡夺革命果实,逼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王朝终于灭亡。袁世凯向南京临时政府表示接受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3日,孙中山按协议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荐袁世凯以代。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全国铁路督办。·               
后记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在《加强对清史的研究》一文中说:清史的研究“从纵的方面说,应该包括清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从横的方面说,应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的起止时间,从1644年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经过康雍乾盛世以及鸦片战争后的衰落,直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为止,共268年。如果上溯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的历史,则长达三百多年之久。”该文主张“把清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这样做,“有助于我们从清王朝盛衰兴替的全过程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清代各种制度、政策、机构以及历史事件、思想潮流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因此,把三百年的清代历史当作完整的研究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本书就是依照这一思想尝试编写的一部简明清朝综合史。   
  本书14个专题,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帝王”部分不仅仅反映各帝性格、功过,更企图通过叙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的轨迹。“后宫”、“皇宫和皇家园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科举”、“文化”这些专题既横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纵向性地逐阶段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发展。“灭亡”专题则专门叙述其灭亡过程。   
  专题除个别外都是以概论性的文章开头,续以若干短篇,或对首文要点内容进行详释,或作补充,充实内容。   
  本书在参考前贤时俊大量著作的基础上写成。文献资料存在一些分歧,本书处理原则是:一、以正史和第一手史料为准。例如洪承畴松山被俘后降清的原因,《清朝野史大观·多尔衮》说:“洪承畴之降于清也,以世祖之母博尔济吉特氏劝降之功居多。”今人所著,也有博尔济吉特氏的献媚和所献人参汤起作用之说。而据《清史稿·洪承畴传》和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所载,关键是皇太极脱下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感动了他。本书从《清史稿》。二、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问题,以权威论证为准。如孝庄文皇太后下嫁之说,从孟森先生考证不采。三、从众。例如尼堪征楚、粤的时间,《圣武记》说是顺治十年:“十年命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偕贝勒屯齐进征楚、粤”。《清史稿·李定国传》载,顺治“九年”李定国杀尼堪于衡州。据《东华录》卷七顺治帝谕尼堪“从湖南进取宝庆,入广西,搜剿余孽”,是在顺治九年八月,而十一月“敬谨亲王殁于阵,追封庄亲王。”《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尼堪“(顺治)八年封为敬谨亲王,次年任定远大将军。”该辞典指明其卒年是1652,就是顺治九年。显然,当以“九年”为是。四、尚未确定孰是孰非者,两说并存。五、对历史人物评价,运用新时期史学界人物评价原则。《清史稿》的人物评价多误,“文化大革命”前一段时期的一些看法偏激。   
  有的小题目是借用的,而内容来源多处,例如《双料曹操》即借用《清朝野史大观》的题目,内容融合了该篇与《清史列传·朱勋》、昭槤《啸亭杂录》的《陕西冤案》、《朱勋》,还有魏源《圣武记》与《清史稿·疆臣年表》的内容。   
  本书多种体裁综合运用,内容经纬相贯,纵横结合,网络交叉,意在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历史。有的人和事,在不同文章都需交代,因而有重现现象。为尽量减少文字重复,或详此而略彼,或彼详而此简。   
  拙作为广西大学科研项目,得到了广西大学科研处资助。   
  感谢广西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大量资料。   
  责任编辑何宗思先生给予了指导,并对拙稿录入等方面的文字错漏予以订正,还精心为此书选配了267幅历史图片,使本书增色不少,谨致谢忱!   
  欢迎专家、读者对本书批评、指正!   
  林涛   
  2003年12月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