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镜子的历史 >

第22章

镜子的历史-第22章

小说: 镜子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俏易约喝衔揖褪且桓龊⒆印N艺驹诖蠛1咄嫠#辈皇闭业揭桓龉饣氖雍推恋谋纯牵胬淼拇蠛H丛谖颐媲熬簿驳赜慷耆挥斜皇廊怂诰蚝吞剿鳌!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39节 凝结的空气

    迄今为止,玻璃比世界上任何金属都更加柔软、优美和高贵,在使用时,玻璃比世界上任何材料都更令人愉快、更加文雅、更加方便。    
    ——安东尼奥·内里,《维多拉利亚艺术》,1612     
    牛顿认为,从理论上讲,镜子可以使望远镜达到“任何等级的完美程度,” 但是他玩具般大小的望远镜上的金属镜却很快失去光泽,而他每次擦磨时又将其变了形。并且,“金属在反射光线时比玻璃折射光线所丢失的光线要多。”    
    牛顿建议未来的望远镜使用玻璃镜,因为玻璃更容易研磨抛光。他要求一位光学专家研磨一块相同厚度的玻璃片,前面是完美的凹形,背面是完美的凸形。背面应该有能高度反射的汞,外面再涂上一层油漆。不幸的是,在伦敦他找不到这种手艺高超的工匠。牛顿并没有解决光从玻璃前面折射及从镜子中来回穿过这一问题,金属锡汞合金只是用在背面时才有反射良好的效果。牛顿的这一想法也就自消自灭了。    
    1664年,当牛顿在斯陶尔布里奇集市上买了第一个棱镜时,威尼斯以北三海里的小岛穆拉诺岛制作了当时最好的镜子,所用的原料是极大的明亮玻璃,后面反射效果极好。制作这种镜子的秘密只有意大利的工匠们知道。到1704年,当牛顿建议望远镜使用玻璃镜片时,世界最早的一次工业间谍案打破了当时的垄断。在下一章里描述的那次事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将镜子从稀有的金属器具变成了家里日常的装饰物。玻璃镜子也改变了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凝结的空气    
    玻璃几乎与光本身一样具有魔力。它主要由沙子制成,可以让你视而不见,像水或者空气那样清晰。因为它混乱的分子并不是以严密的晶体形式被固定在一起,所以玻璃是一种固态流体。然而,它又十分坚硬,可以制成模型、用砂纸打擦、吹制、磨碎、抛光、熔化、打色、做成各种形状。在光亮适度条件下,玻璃本身就可以当镜子用,如果镀上一层漆用于反射,玻璃可以成为绝妙的镜子。简直妙不可言。    
    在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描述了一个关于创造的神话故事。在腓尼基,缓慢的贝卢斯河流入大海,而河水所留下的淤泥最终被海浪冲洗得干干净净。普林尼写道,“故事是这样的,一艘贩卖碳酸钠的商船曾在这里停泊,商人们都来到海边准备埋锅造饭。岸边没有石头来支撑锅灶,所以他们就从船上搬下来一块块的碳酸钠来代用。当这些碳酸钠块变热并与沙滩上的沙子镕在一起时,就出现了一条条前所未见过的流动的透明液体。这就是玻璃的来源。”    
    这个故事听起来貌似可信,因为腓尼基人很善于经商,而泡碱(一种天然碳酸钠)作为防腐剂需求量很大。仅是沙子本身,或者叫二氧硅(SiO2),就可以做上等的玻璃,但条件是必须要加热到极高的温度。像碳酸钠这样的碱性物质(氧化钠或者碳酸钠)起着熔剂的作用,熔化温度较低。还有,一种碱性土比如石灰(氧化钙、白垩)可使玻璃不至于太粘,并能免于水的侵蚀。也许沙滩上的贝壳为普林尼的故事提供了素材。    
    但是,人造玻璃很可能早在这些商人之前就有了。最初的发现可能是在苏美尔的瓷窑或者铜炉里一种令人好奇的副产品。到公元前2500年时,古埃及人已经开始制作十分漂亮的玻璃珠子。也许最早的工匠的手艺是从大自然学来的,而大自然创造的玻璃并不完美。当雷电击中沙滩或者沙漠时,沙粒被熔为闪电熔岩,即一种薄薄的玻璃管。陨石撞击山岩会造成分散的玻璃陨石,即一种黑色的小玻璃块。最普通的天然玻璃就是黑曜岩,是火山中心熔化的黑亮物质,被早期人类用来做工具、武器和镜子。    
    约公元前100年,西顿附近的叙利亚工匠发现,他们可以将一支长长的空心金属管插进一块熔化的玻璃中,在末端多出一团,并将其吹成形状。造型优美的空心器皿制作起来既快又容易,用模子吹玻璃甚至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在组织完善的罗马帝国里,这一具有革命性的新方法迅速得以普及。市场上到处都是用玻璃制作的盘子、瓶子、杯子、马赛克和仿造珠宝。最后,有人试图制作带有金属后背的镜子。普林尼说,“西顿曾一度以其玻璃工厂闻名四方。除了其它的东西之外,在那里发明的还有玻璃镜子。”    
    当时上等的玻璃反射镜却做得很少,因为罗马人所制作的玻璃都是退了色的、有波浪纹的,而且尽是气泡和纹线。用银和铜制作的镜子又风光了一千年,而欧洲玻璃的质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也在下降。    
    就像在光学领域一样,伊斯兰国家向欧洲学习并改进了玻璃制作方法。从公元8世纪起,他们就在巴格达和其它地方制作出精美的带有图案和上了漆釉的玻璃制品。在西班牙的伊斯兰地区,到公元11世纪,手工艺者们已经制作出玻璃镜子。    
    与此同时,在欧洲,高大的哥特式教堂建筑需要华美的彩色玻璃,而这种玻璃大都是由与寺院有关系的玻璃制品厂生产的。在北欧的森林中,手艺粗糙的工匠用本地的木材作燃料,用木灰做出的碳酸碱作为碳酸钠加以搅拌,制出了森林玻璃。一位来访者惊叹道,“在寒冷的冬天,工人们半裸着躯体一直站在火热的炉子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火和熔化的玻璃。” 当地的孩子妈妈如果要吓唬淘气的孩子,就说浑身乌黑的玻璃工人要来了。    
    工匠们利用当地含铁量很高的沙子制作出宽厚的绿色缸子。他们吹出大大的圆球然后将熔化的铅或者锡倒进仍然很热的容器中,开始制作镜子。之后将其切割,就成了小型的凸镜,名字叫“牛眼睛。” 这种镜子在中世纪晚期的北欧很是普遍。不过,许多镜子的质量却很差,被人们称作“阴影脸,” 而且直径都不超过几英寸。    
    到了15世纪初,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玻璃制造者们可以吹出较大型的玻璃圆筒,然后把两端打开,再从旁边切割开,这样可以做出大到30乘以45英寸的玻璃。最后在上面镀上一层铅锑。佛罗伦萨的工匠们学会了将不加热的铅或者锡用于玻璃中,这样既避免了危险又减少了损坏。佛罗伦萨制镜行业会的狂欢节歌曲这样炫耀道,“我们的行业需要经验和手艺才能制成精美的玻璃…但是比一切都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物质的秘密,我们使用精湛的手艺将其涂在玻璃的背面。”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0节 镜子之岛穆拉诺

    佛罗伦萨也许制作了上好的镜子,但是使玻璃艺术得以完美的地方却是威尼斯,而现代的镜子工业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从11世纪开始,威尼斯就处在东西方商船业的垄断地位。这里的工匠们也许是从伊斯兰国家的出口商或者是从德国人那里学会了玻璃制作艺术。威尼斯的进口商们将海外的奢侈品在当地出售,其中包括棉花、丝绸、桔子、无花果、地毯、珠宝、药品、辣椒、香、香水、大马士革的纯钢剑、陶瓷器、玻璃器皿和镜子。在宽广的圣马克广场,新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希腊东正教教徒、穆斯林教教徒和犹太教教徒融为一体。所有的人都崇拜万能的金币,而且保证经济稳定的法律也十分严厉。造假者可被砍掉一只手。行业秘密保守得非常严密,随处可见官方侦探警惕的眼睛。    
    13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者组成了一个行业会。1291年,城市当局强迫将危险的锅炉搬迁到附近的穆拉诺岛上。在岛上,如发生火灾将不会殃及城市建筑,而且更重要的是,玻璃制造业者可免受间谍的侵害,也不可随意离开小岛。尽管这些玻璃专家挣着最高的薪水,而且也可以娶贵族的女儿为妻,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形同犯人一样。对于逃走的惩罚就是死刑。因此,玻璃制造业出现了世世代代的名家:巴比尼、贝罗维埃罗、布里亚蒂、博托里尼、拉蒙塔、戴尔加洛。这些人从小就学习玻璃制造艺术。他们对小岛上的每一条道路和每一个港湾都了如指掌。    
    月1450年,穆拉诺岛上的玻璃制造专家安杰洛·贝罗维埃罗(Angelo Beroviero)使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海草灰制作了一种极其清亮的玻璃,并将其取名为“水晶玻璃,” 因为它很像最清洁的水晶石。1507年,安德里亚(Andrea)和多米尼克·丹索罗·戴尔加洛(Domenico d’Anzolo del Gallo)向威尼斯十人议会申请获得某种银箔专利。该方法是将锡敲打成平均薄厚的薄片,在上面糅进汞,形成发光的汞合金。然后用纸盖住。一位工人用一只手在上面盖上一张纸,然后用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纸抽出。在玻璃上镇有一定的重量可保证玻璃表面光滑闪亮、没有气泡,上面再涂上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清漆。威尼斯当局给戴尔加洛兄弟颁发了20年的专利许可。    
    之后,人们对精美、昂贵的穆拉诺镜子产生了极度的热情,疯狂采购风长达两个世纪之久。16世纪初,一面镶有精美银框的威尼斯镜子价格为8,000英镑,几乎是当时拉菲尔绘画作品的三倍。热爱奢侈品和意大利艺术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对镜子的抢购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532年,他订购了一面镶嵌有黄金和宝石的穆拉诺镜子,第二年订购了13面镜子,1538年又订购了11面镜子。    
    1547年,弗朗索瓦驾崩时,他的儿子亨利国王二世为他的意大利籍妻子凯瑟琳·德·梅迪契不断地购买威尼斯镜子。1559年亨利国王死后,梅迪契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间镜子屋。在壁炉上方挂着已故君主的肖像,屋子里镶嵌的119面威尼斯镜子反射着他的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1节 神圣的和世俗的镜子

    在六个世纪的进程中,玻璃镜子逐渐取代了金属镜子,其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人类总是对镜子怀有敬畏的心理。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之一圣奥古斯丁将完美的镜子看作是神圣智慧的一种比喻,因此,很自然,一些圣书的书名里也含有镜子,比如《教会镜子》(约1100年)。    
    圣维克多的于格(1100…1141)在他对圣奥古斯丁统治的评论中解释说:“(该书)被称作一面镜子再恰如不过;因为我们在里面就像在镜子里面一样看到了我们的状态,我们是美还是丑,是正还是邪。” 于格的同时代人彼得·隆巴德说,“灵魂就是一面镜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镜子里了解上帝。” 几年之后,阿拉努斯·德辛苏里斯对镜子作了更为复杂的比喻:“噢,伙计,你照一照这面三重的镜子吧……这是《圣经》的镜子,大自然的镜子,是万物的镜子。” 当然,令人幸福的只有《圣经》的反射。照到皮肉的虚假镜子是凹面的,将事实颠倒了过来。在13世纪,圣方济各会修士圣波拿文都拉写了关于“创造之镜”和“上帝之镜。”    
    波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