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镜子的历史 >

第24章

镜子的历史-第24章

小说: 镜子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挡怀鍪裁疵览龅拇试澹钡撬M馨桓觥按永床幌不犊淳底永锶魏味鞯募一铩以诙阅阏飧銎胀ㄊ勘不啊!薄   
    镜子不仅仅是个比喻,有时候还成为舞台上的主题。理查二世被废黜之后要求照一下镜子。他照镜子时惊奇地发现他和从前一模一样。“还没有深深的皱纹?难道痛苦/这么多次地打击我的脸庞,/竟然没有造成深深的伤害?噢阿谀奉承的镜子,/你真能骗我!……是这张脸/像太阳一样,让人们眨眼吗?……这张脸上闪着短暂的光辉,/和那种光辉一样短暂的就是这张脸。” 说完这番话之后,理查国王就把镜子摔了个粉碎。    
    在莎士比亚戏剧的其他场面,镜子告诉了人们铁的事实。哈姆雷特用他母亲卧室里的镜子迫使她面对现实。“你坐下,一动不要动;/等着我给你倒一杯水/从水中你可以看到你的内心深处。” 这种直白的镜子比喻经常反映人类的死亡。“能记住死亡就如同你有了面镜子,/它告诉我们生命就是一口气,如信赖它那就错了,”佩里克里斯强调说。    
    最后,莎士比亚将镜子与大自然作对比,正如哈姆雷特告诉那些江湖艺人要做的那样。这其中大部分的意思就是与人性作对比。在《一报还一报》里最耐人寻味的一段话里,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剧中人厉声说道:    
    但是男人啊,骄傲的男人,    
    穿着有丁点权威标记的服饰,    
    对确信的东西却又最无知,    
    (他的玻璃似的本质),像一个愤怒的猿人    
    在苍天面前耍着如此绝妙的把戏    
    竟使得天使们黯然啜泣。    
    男人的“玻璃似的本质”就是他在镜子里看到的貌似勇敢但却虚幻和脆弱的形象,那个在舞台上趾高气扬却又焦虑不安的人物。他照的是一面不完美的镜子,他认为自己最了解的东西也就是他最无知的东西,那就是他自己的本质特性。他的自知之明还不如猿类,因为猿类在照镜子时,看到里面有一个同类的摆着姿势的猿,就愤怒地摆上了姿势。    
    同时代的其他英国诗人如埃德蒙·斯潘塞、菲利普·锡德尼、塞缪尔·丹尼尔、约翰·戴维斯、麦克尔·德雷顿、约翰·萨克林、亨利·康斯特布尔、约瑟夫·博蒙特、乔治·查普曼、富尔克·格雷维尔和约翰·多恩等,用镜子这个比喻来反映人类的状况,尤其在爱情诗更为普遍,比如在约翰·戴维斯的《爱的挽歌》中:    
    在你的眼中(我头脑的镜子)    
    我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犹如在玻璃镜里一样,    
    看到了我在灵魂中发现的东西;    
    因此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灵魂的真正形状。    
    镜子的比喻不仅在英国文学中有。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将这个比喻颠倒了过来。他说他的爱人如此地美丽,她的脸颊就是一面完美的镜子。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将他的理想的淑女比作“明镜光亮的水晶石镜子,在上面哈一点口气就会玷污其表面。应该把她视为圣物,只许赞美不许摸碰。” 塞万提斯当然是在模仿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态度;堂吉诃德理想的爱人实际上是个妓女。    
    亚伯拉罕·考利扭曲了主题以讽刺浮华的作风:“当一位窈窕淑女向镜子求爱时,/能把那当作真正的爱情么?” 詹姆斯·雪利提醒美丽的女人用镜子来反映她们内在的价值:    
    不能容许这些镜子    
    让她们感到骄傲    
    但是要将    
    内在的美与外在的典雅作比较,    
    让她们的心灵和脸庞一样美丽。    
    因为昂贵的威尼斯镜子很容易打碎,因此,这些镜子有时候就成了诸如约瑟夫·博蒙特等诗人的“易坏的腐败标志。”    
    不过,同一个诗人可以在完全不同的上下文里改变自己对镜子比喻的用法。例如,博蒙特也写了“永远不出错的镜子……真实的镜子。”    
    这种真实的镜子和那种“恭维的镜子”迥然不同。所谓“恭维的镜子”就是那种照起来比人们实际上好看的镜子。这种镜子也许有些凸形,照起来比人们实际上要瘦些,但是可能的是,这种镜子只不过是质量差的镜子,照镜子时人们看不见皱纹或者其它的缺点。脸上经常涂抹浓浓的白粉妆的伊丽莎白女王是为了起掩盖作用,很显然,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用了这种恭维镜子。根据一位传记作家所言,伊丽莎白在临终前“希望照一照真正的镜子,而真镜子她二十年来从来没有照过,照的只是为了欺骗她而特制的镜子。镜子拿给她之后,她立即申斥起那些曾大肆奉承过她的人。”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3节 精神界的光学和尿壶镜子

    当伽利略的望远镜于1610年对科学界进行了一场革命之后,作家们也很快地将这门新技术用在了他们的书名中。约翰·维卡斯(John Vicars)的《未来观测天空的镜子》(1618)尽管提到了望远镜,写的却不是关于天文学,而是关于宗教。1628年,《未来战争之镜》详细地讲解了兵法问题。主题的变化并不大,有的也只是反映清教徒越来越大的影响。1646年出版的《赌徒的未来之镜;或曰反对赌博的檄文》是对赌博的攻击。1651年出版的《精神界的光学:或曰探索基督教徒此生知识之弱点和瑕疵的镜子》写得风趣轻快。    
    17世纪文学中镜子的比喻往往反映了强烈的宗派观点。随着克伦威尔的掌权和查理二世的复辟,就出现了支持君主和反对君主的书籍,比如《叛徒的镜子…是他阴谋策划杀害了神圣的查理一世国王陛下》(1660)。还有的带有镜子比喻的书籍无情地讽刺了酒鬼、叛军、守财奴、天主教徒、贵格会教徒、犹太人、再洗礼派教徒、已婚夫妇、女人、腐败的律师、肥皂制造商、爱尔兰人、议会、狂热者和新英格兰殖民者。    
    耸人听闻的书名立即被好色之徒和清教徒所喜爱。《少男少女的镜子》(1655)讲的引以为戒的故事是一对恋人“在为接吻问题争执时”双双掉进了酒缸里。最令人感到刺激的书名是《淫妇赎罪之镜:玛丽·希格斯因为与她的狗犯了可憎的兽奸罪行于1677年7月8日星期三被处以死刑,她的狗同一天也被吊在树上绞死》。    
    到17世纪末时,镜子的世俗化很明显已经完成。在英格兰,夜里装满了尿的夜壶被幽默、委婉地称作镜子。内科医生约翰·科洛普用一首打油诗来解释如何通过检验人的粪便来写诊断书:“因此说就用了我们称之为镜子的尿壶,/因为在你的尿里我们可以发现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