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周公主传 作者:岚月夜(晋江vip2013-01-14完结,青梅竹马、温馨) >

第2章

大周公主传 作者:岚月夜(晋江vip2013-01-14完结,青梅竹马、温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悦兰和李曜虽然跑得快,到底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知道他俩也有份,属于从犯,都挨罚了,鉴于李曜过往劣迹斑斑,要重罚,惩罚和“主犯”锦佩一样的,而悦兰呢就只禁足十天,稍事惩戒。锦佩一边拿着毛笔站在椅子上写大字,没办法小字可不会写,一边在心里咬牙切齿:李悦兰,咱们这梁子结大了!

后面的这一年里,两个小姑娘在大人面前都表现的没什么的样子,私底下的时候你整我一次我整你一次就没消停,最惨的是李曜,他不长记性的还和这两姐妹玩,所以每次无论被整的是谁,他都是陪着的那一个。另一个遭受池鱼之殃的就是他的伴读,谏议大夫关越之子关琦,关越为人方正,家教甚严,关琦小小年纪就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皇帝给李曜选这个伴读就是希望关琦能多多规劝李曜,潜移默化一下也好。可惜事与愿违,他们李家的基因只有潜移默化别人的份。关琦比李曜大一岁,是很懂事的孩子,可是遇到那两个最会装蒜的公主也是无法,这两位公主摸熟了关琦的脾气,知道他秉性正直,所以有了什么鬼点子的时候就先花言巧语的哄了关琦去做些不相干的事,等到出了事,认错顶缸的都是李曜,皇子挨罚,伴读就只有陪着的份,最惨的是回到家里还要挨他老爹的手板。几年伴读生涯让关琦牢牢树立了一个座右铭:珍爱生命,远离公主!

言归正传,三公主谨言今年九岁,从三年前卢大家入宫教习以来就和大公主元华、二公主庭媛一起在卢大家门下学习。只是在那之前大公主和二公主都是跟皇子们一起在皇家小学上学,谨言和两位姐姐明显不是一个进度,卢大家就把谨言的课程安排在上午,另两位上午依旧去上皇家小学的课,下午来上卢大家的课程。现在锦佩和悦兰过来上课,自是与谨言一起学上午的课程。
坐了一会,小宫女来禀告,说卢大家到了。淑妃和昭仪都站起身来,锦佩赶快过去扶着她母妃,一起到门口去迎老师。就见前面徐徐走来一行人,当先的一个身着石青色衫裙,行的不快不慢,裙摆丝毫不动,腰间缀着的香囊等物都服服帖帖,锦佩心中暗叹:这家伙是特种部队出来的吧!正打量间,那一行人已经走到了跟前,就有紫薇阁伺候的宫女上前来引荐,那人果然就是卢大家,于是见礼过后就进到阁内,锦佩与悦兰行了拜师礼,从此后就称卢师傅了。近了看这卢师傅三十许年纪,细眉细眼,肤色白皙,只是不苟言笑,看起来似是不好相处。




第3章 新同学
待淑妃与昭仪走后,这边就开始上课了,锦佩这才发现卢师傅还带了个小女孩来,卢师傅就叫这女孩来给锦佩和悦兰见礼,原来这却是卢师傅婆家的侄女,闺名唤作王嬛,是卢师傅荐给谨言的陪读。上课之前卢师傅先问了问两个女孩识字的情况,托悦兰捣蛋之福,锦佩整篇千字文会写会背了,悦兰识字情况比锦佩差一点,可以理解嘛,之前的时光大多用来捣蛋了。又叫一人写两个字看看,锦佩和悦兰写字都是皇帝手把手教过的,字虽然歪七扭八的难看,姿势下笔倒无可挑剔之处,卢师傅就把《急救篇》给锦佩和悦兰一人一本,令先抄写姓氏人名部分。然后就不管她们俩,只专心给谨言上课。

谨言已经开始学《论语》了,锦佩一边写大字一边耳听卢师傅给谨言讲解,卢师傅的声音不似一般女子的清脆,而是略有些低沉,只听她低低吟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谨言和王嬛跟着诵读,然后卢师傅开始讲解。锦佩听得无趣,只能闷头写字。这些字以前没大写过,她开始怀念“上大人孔乙己”了……

一个上午,两个时辰,除了中间休息,她和悦兰一直在抄写,下了课,手都酸了,呜呜,我是公主,做个文盲也不会饿死,不学行不行啊!?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人,好容易大学毕业了,一穿越又重新从小学认字开始学起,怎一个苦字了得。谨言还在和卢师傅请教问题,她和悦兰就先走了。

从紫薇阁出来,累的惨兮兮的锦佩和悦兰都不想搭理对方,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刚走没多远,淑妃身边的掌事宦官赵全安来接她了。赵全安行了个礼:“公主这么早就下学了,老奴来晚了,可累了吧?老奴背您回去?”

“不用了,累的是手不是腿,坐了一个上午了,走着松散松散吧。”锦佩顿了顿又说:“怎么倒要你跑这一趟,我身边也不是没带着人,阿娘怎样?今儿还舒坦么?”

“这不是您第一天上学,娘娘惦记您吗?就叫老奴亲来看看。娘娘今儿倒好,小郎君也乖的很,没像前几天那么折腾。”

“现在如何就能知道是郎君了?”

“稳婆都说是郎君呢!”

两人一问一答着往回走,这紫薇阁在太液池东北方向,离着淑妃的寝宫含露殿倒不远,走了不到一刻钟就到了。进了门,却发现人不少,赵全安就低声说:“是圣人来了。”锦佩点了点头,放慢脚步,殿门口守着的人早进去通报,不一会儿皇帝身边的小内侍叫进宝的出来,笑着说:“公主下学了,圣人和娘娘正等着呢。”

锦佩进到殿里就看到皇帝和淑妃两个盘腿坐在靠窗的软榻边,皇帝一手握着淑妃的手,一手对她招了招:“佩儿下学了?第一天师傅教了什么?”

锦佩草草行了个礼,就跑过去爬到皇帝腿上坐了,不要怪她装萝莉,这年头皇帝是她最大最坚实的靠山。“今天师傅叫我和五妹抄写《急就篇》姓氏和人名。”

“哦,抄了多少,拿来我看看。”

跟着锦佩上学的人就把锦佩写的字拿来给皇帝看,锦佩有点不好意思,不常写的字都丑的很,扭过头不看。皇帝拿过来翻了翻看看,“你这丫头,是不是很久没练大字了?你阿娘身子重,顾不上你,你就偷懒了。”

锦佩嗫嚅了一会,“阿爹,我再不会偷懒了,我一定好好练字。”还是赶快认错吧。

淑妃就笑着对皇帝说:“妾这一向精神短了,她就跟脱了僵的马似的,好歹这要上学了,有师傅管着,想能好些。”

皇帝点头:“卢大家虽是闺阁女子,却有才女之名,这几年教下来,连皇后都说学问好,你可要好好学。”锦佩乖乖点头。“今儿说起你们姐妹开始上学,皇后倒提醒了我一件事,几个王府里的王女也有到上学年龄的,我已经下旨,叫各王府可各送一名王女入宫学习,等初一就一齐入宫拜师,你可要有姑母的样子才是。至于伴读,你们刚入学,还是过一阵再看。”锦佩只是点头。皇帝看她乖巧的样子,也就不多说了,只叫传午膳。

吃过午膳,睡过午觉,前边就来请皇帝,说中书令求见。淑妃已经怀孕六个多月,这时候还没睡醒,皇帝走后,她就又接着睡了。锦佩虽说了要好好练字,可是手还酸着,想起太液池边桃花开得正好,如今已经快三月末,再过段时间恐怕就谢了,这会睡醒了无事,就去剪几只回来插瓶。

锦佩带着一个宫女一个小内侍就去了太液池边的桃林,远远的就看见桃花开得甚好,粉红的一簇簇,倒像是粉色的层云铺展开来,煞是好看。锦佩指挥着小内侍去挑半开的剪,她穿越之前看见路边开得好的桃花,总是特想折一枝回去,可是又不敢,怕人骂,现在好了,这是自己园子,想怎么剪就怎么剪,想剪几枝就剪几枝,哼哼,多年夙愿一朝得偿(好深的怨念……)。正得意着,听见左边亭子里传来说话声,她探头看去,见有三四个人从亭子里往这边看,有一个身量略高的身着湖色袍服的少年扬声问道:“是四妹还是五妹?”

锦佩对这个问法很不满,她跟那个小丫头有哪里相像了,只有年龄差不多而已,却也得答话:“是三哥吗?我是小四。”一边说一边走了过去。

走到近前,却见是她三哥李昱和他的伴读杜泽,另有两个小男孩站在一旁。杜泽和另外两个男孩向锦佩见了礼,又介绍:“…这一位是靖国公府的小郎君秦焕,这是舍弟杜澈。”锦佩点了点头,这两个男孩都是八九岁的年纪,秦焕长的高一些壮一些,皮肤是晒过的麦色,颇有乃祖之风锦佩在她父皇身边见过靖国公;那杜澈却是个唇红齿白的小男孩,有杜家人特有的书卷气。她这样的打量,那两个男孩就有点不自在了,她三哥笑了笑,问她:“四妹在折桃花?是要插瓶么?”

锦佩配合的转头看了看桃林,“是啊,这时候正是开的好,再过几日却要谢了。”

“这花不是开在枝头更好一些么?插在瓶里,总是少些韵味。”杜泽插话,这人锦佩常见,总跟着三哥一同出入,听了这话,锦佩不由一阵气闷:怎么我都到了古代,还是有人这样说教。

忍不住回话:“开在枝头好是好,可我又不能日夜得见,插在瓶里,自是我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想什么时候看就能什么时候看了。且插了瓶,照料得好还能多开几天。”

杜泽听了一笑,不再言语,李昱只好再来打圆场:“听说你今儿上学了,师傅严不严厉?”

“师傅很好,第一天上学就是写大字,对了,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练字了,三哥你们下晌不上课了吗?”

“我们正要去。你快回去吧,别让王母妃来找你。”

锦佩告辞回去,淑妃也睡醒了,正打发人问她在哪。她回去叫人把花插上,换了衣服就开始写师傅留得功课。写了一个时辰,觉得有点头昏眼花了,淑妃也叫她歇歇,洗了手吃点心。锦佩想起下午的事就跟淑妃说:“阿娘,今儿我在桃林那边看见三哥带着杜家两位郎君和秦家的小郎君不知在做什么,也没去上课。”

“唔,听圣人说,因着你五哥六哥也上学了,正在挑伴读,这两家的孩子年龄合适,想是叫进宫来看看。”

这皇室的皇子公主也像韭菜似的,一茬一茬的。现在当朝的太子殿下李旭已经十六岁,是皇帝长子,皇后所出,已选了中书侍郎陈宗兴之女为太子妃,今年秋天就要大婚;二皇子李冒十四岁,是故去的肖贤妃所生;三皇子李昱十三岁,生母是吴德妃,和四皇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再加上十三岁的大公主元华、十一岁的二公主庭媛,这是十岁以上帮。

十岁以下帮是三公主谨言、四皇子李曜、五皇子李昂、六皇子李昊,李昂和李昊是双胞胎,比锦佩大一岁,生母是贵妃齐氏,因是双生子,身体稍弱,就晚了一年开蒙,也才入学不久,这次就是给这两个选伴读;再后面就是锦佩和悦兰,以及不满周岁连大名都还没取的七皇子。

鉴于目前三位年长的皇子启蒙教育已经差不多了,尤其是太子,虽然有蔡太傅的专门储君教导课程,皇帝觉得还是不够,决定在门下省设立弘文馆,供十四岁以上、十九岁以下的皇室子孙学习,按锦佩的理解,就是皇家私立中学,要开始高等教育了。这一批学生转移到弘文馆之后,正好几个小皇子也开始上学了,再选几个伴读,皇家小学的生源还是可以保证滴,这是锦佩同学的想法。

她实没想到这件事最后还会和她扯上关系。弘文馆一事皇帝命侍中黄邺牵头负责,从教职人员推荐开始,吵吵嚷嚷、纷纷乱乱了两个月才定下来,然后才将三位年长皇子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