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周公主传 作者:岚月夜(晋江vip2013-01-14完结,青梅竹马、温馨) >

第42章

大周公主传 作者:岚月夜(晋江vip2013-01-14完结,青梅竹马、温馨)-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佩就笑着说:“先生请但讲无妨。”心里琢磨,这人有点眼熟,好像哪里见过。

“胡先生是个厚道人,这租金想来在这东市街面上也是极低的,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胡先生提的要李郎君继续做书肆生意,还用原先的抄书人,只怕是正中李郎君下怀的,接过来就能开门做生意,什么都是现成的。”说完停下来看锦佩。

锦佩一挑眉:“按先生的话说,接过来直接就能开门做生意,不知为何胡掌柜还要把店转租出去?”
胡掌柜更羞愧了。
卢诠反驳:“胡先生只是家底薄,无以为继罢了。”

“谁家也不是有万贯家财来填的,恕我直言,胡掌柜铺子开不下去,恐怕也有不堪抄书人薪金重负的缘故。我愿意接下来这一摊,是觉得胡掌柜实在是个好心人,另一则,也是想把胡掌柜的善心承继下去。先生此言,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边说还一边打开折扇摇了摇。

卢诠故作惊讶之态:“竟是如此吗?那倒是怪我一贯把人想的坏了,既如此不如李郎君好人做到底,就把胡掌柜和这铺子里原来的伙计都一并留下可好?”

锦佩无语,刚才不把话说的那么漂亮好了。转头问胡掌柜:“胡掌柜可也有这个意思?”
胡掌柜有点窘迫:“这,若是李郎君缺人手,某倒愿意留下来帮个忙的。”
宇文达这时有点好笑的接话,“倒没有听过店主给租客做掌柜的。”
卢诠皱起了眉,在胡掌柜开口之前抢先说道:“我有几句话想说与李郎君。”说完左右看看。
锦佩正中下怀,对宇文达说:“表哥,劳烦你和胡掌柜先去点点店里的东西。”
宇文达有些犹豫,但此时也不好反驳,只得应了,和胡掌柜一起出去。
室内只剩下锦佩和卢诠两人,锦佩轻摇折扇:“先生请讲,某洗耳恭听。”

“不敢。我是个不耐烦弯弯绕绕的人,如今就直说了吧。胡掌柜如今除了家里还剩的一点薄田,就剩这个铺面了,租金又收的低,他们一家人要吃饭,仅靠这些只怕难以维持。李郎君要经营书肆,也正需要懂行的人,用生不如就熟,为何不能用胡掌柜?”

“既然卢先生都有话直说了,那我也就实话实说,胡掌柜自己的店尚且没有经营好,难不成替旁人来照管铺子,就能经营好了?”

“这个李郎君无须担心,某虽不才,愿留在书肆助胡掌柜一臂之力。咱们可以三月为限,若是三个月过去,不能使李郎君满意,我们二人二话不说,卷铺盖走路。”

“先生大才,如何愿意屈就在一个小小书肆?”

“李郎君客气了,我哪敢当先生二字,也并无什么真才实学。想来李郎君也知道我的事情,如今我确是无处可去,胡掌柜又于我有雪中送炭之情,为人为己,留在这都是最好的选择,只不知李郎君意下如何?”

锦佩略略思考了一下,问道:“先生懂得这书肆经营之道么?”
卢诠摇头:“不懂。”
锦佩汗。
“但某愿勉力一试。”
“可我为何要拿那三个月去让你试?”
卢诠盯着锦佩问道:“我想问问李郎君,为何要开这间书肆?还肯亲自来面见胡掌柜和我。”
“甄虚先生大名,试问有谁不想见见本人是如何模样?”

卢诠自嘲的笑了笑:“如今见了我这副德性,李郎君居然没有拂袖即走,还肯坐下来听我大放厥词,我想李郎君总归还是对这间书肆和我有那么一些兴趣的。咱们有话不妨都放到明面说吧,李郎君所求为何?”

锦佩右手拿着折扇轻敲左手掌心:“老实说,我对你和胡掌柜经营书肆的能力都不看好,但胡掌柜是个厚道人,又熟悉这个行当,再派个精明能干的人来一起管着,也未为不可。至于甄虚先生你么,《石林传》、《秭归记》两部书,实在让我大为叹服,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应去做他擅长做的事情。”

“写书不是抄书,随随便便就几本拿出来的。”
“这个我自然明白,我不会急于求成,也不会逼你一定要在多少时间写几本出来。”
“李郎君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还请明示。”
“我只要求,写什么听我的。”


第46章 有喜了

卢诠皱眉不语。锦佩笑了笑:“只要先生同意这一点,旁的都好谈,我不会只开这么一间小书肆,不妨告诉先生,我真正想做到的是,在大周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有我卖出去的书。而我卖出去的书,都必须是我真正认同的书。”

“阁下如此大的口气,却一直不以真面目示人,叫人如何信服?”
“现下我只能告诉你,我就是真正的东家,其他的,还要看先生最后的选择。若先生愿意了,我自然请先生到舍下详谈。”
卢诠失笑:“阁下什么都不肯说,却要卢某为你效力,既无诚意,又异想天开,恕卢某难以从命。”
锦佩也笑了笑,慢慢站起,活动活动腿脚,走出去之前说道:“先生刚刚已经自陈无处可去,何不再好好考虑一下,就当是小赌一局也好。”

外间宇文达和胡掌柜正坐在条凳上说话,见她出来,都站了起来。
锦佩对胡掌柜道:“胡掌柜和卢先生不妨再想想,三日后,我会派人来问消息。”又转头对宇文达说:“咱们先回去吧。”
卢诠一直没出来,胡掌柜把锦佩等人送了出去。

这会天开始热了,锦佩也就没在外面耽搁,直接回了家。刚到了竹院门口,菊影亲自迎了上来,曲膝一福说道:“公主,大喜事。”
锦佩一愣:“什么喜事?”
“宫里刚来人送信,成德公主那边来信,说成德公主有了身孕。”
“当真?什么时候来的信?几个月了?”锦佩一惊之下,也是大喜。无论在哪,女人有了孩子才能站稳脚跟啊。
菊影扶着锦佩进院:“说是使者昨天才到的长安城,今儿一早就去给圣人报喜。使者出发的时候已经有五个月了。”
“阿弥陀佛,谢天谢地!”锦佩虽然平日并不信佛,此刻却真的是诚心诚意感谢满天神佛。
“宫里来人说,成德公主还有信给您和五公主的,五公主捎口信请你进宫去。”
“好好,即刻叫人递帖子,我下午就去。”
菊影就应了退下,阿娟几个人来服侍锦佩更衣。

锦佩换了衣服,坐下来喝了解暑汤,消了消汗,就出门坐车往宫里去。进了宫自然先去见皇后,结果元华和悦兰都在这里,正陪着皇后说话,皇后这时正满心欣慰,看见锦佩来了,竟是少有的温柔慈爱:“好孩子,这大热天的,你怎么也跑来了。知道了就好了。”

“这样天大的好消息,儿听了如何坐得住,听说三姐还有信来的。”

皇后点头:“嗯,不外是报平安,叫放心。你三姐总是这样,报喜不报忧的。她越这样,我却越不放心。”

元华接话:“我们正在这商量呢,是不是再派两个御医过去。”谨言走的时候,是有带了大夫随行的。

“也好,总是稳妥些好。”锦佩答话。

几人又商量了半天,该再送什么东西什么人过去,皇后就立时要去收拾,打发锦佩回去见淑妃。锦佩和悦兰就一起辞了出来。

“你说咱们送些什么礼物去给三姐和小外甥好。”悦兰拉着锦佩的手,一起上了车。
“我这还没缓过神来呢,三姐有信来?拿来我看看。”
悦兰把信递给锦佩。果然如皇后所说,这位三姐真的是一贯报喜不报忧。整封信只说自己过得很好,可汗对她也好,已经教会了一些牧人种荞麦和青稞,只是,还在起始阶段,看不出成果。

锦佩看完不由沉默,看起来谨言那里不太顺利,改变一个部族的生活方式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好在如今有了身孕,生下了孩子,和登力的关系也能更亲密些,无论如何,谨言都需要登力的支持。



千里之外的谨言,此时的想法和锦佩一样,现在所有事情都可以放一放,最要紧的是腹中的孩子。嫁过来两年多,她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艰难的融入进来。

刚来时,不说别人,就连登力对她都是生疏有礼。登力的长子的生母是登力第一个妻子,整日里用冷冰冰的目光看谨言,登力次子的生母则更直接些,一看到谨言就说中原的公主就是和我们不一样之类的话,话里话外只把谨言说成个来做客的客人似的。

部族里的人对跟着谨言从中原来的人也是一样的远观态度。谨言对这一切都默然接受,对登力温文体贴,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就是了,对那两个阏氏,谨言维持着始终如一的有礼温和,对部族里的人也是以亲和的态度为主。

第一年根本没有提任何宣传中原文化的事情,只是努力融入和学习突厥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渐渐的,大伙都觉得这中原公主真的是如中原吹来的风一样,温和柔软,待人亲切有礼,丝毫没有上国公主的架子。又从不表示出轻视的意思,渐渐的在部族里都开始称赞起谨言。

登力本来是心里窝着一股火的,当初求娶的时候,是何等低声下气,连两个儿子都送去做了质子。只是现在西面的几个部族还在骚动,并没有收服,他只能对谨言尊重礼敬。可这一两年下来,对谨言,就是存着挑剔的心思,他也挑不出谨言的不是来。

之前和温博部接战,谨言更是把她带来的所有通医术的人都派去了战场帮忙,不知挽救了多少勇士的性命,而且还命所有人等不得藏私,细心教给部族里的人医术。

每次去见她,总是一副温软笑容,从没有一点上国公主的傲气和委屈,事事处处以他为先。渐渐的,登力再也生不出对谨言挑剔的心思,而谨言又是一个标致的美人,有着突厥女人没有的娇柔温婉,登力往谨言的帐篷去的次数就越来越多。

谨言有了身孕,登力也很是高兴,本来立刻就要遣人来大周报喜,还是谨言拦住了,说等胎儿稳住了再去也不迟。谨言的高兴处在于不枉这两年的努力,终于能在登力心里有了一席之地,有了孩子,站稳脚跟。登力的高兴处则在于跟大周的关系越来越稳固,他能无后顾之忧的去统一后方。

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一个纽带,一个桥梁,能把一切牵系在一起。



从宫里回家后,锦佩就着手挑了好多东西要送去给谨言,什么小孩子的衣服被子等,都叫人连夜赶做,还有金锁金项圈等,请高僧持诵过的念珠等,林林总总收拾了一大包,想了想,又把近来好看的一些传奇类的书包了一些。都装好了,叫人送去宫里,一块送去给谨言。

杜澈在一旁看着,也给了些意见。等都收拾好了送走了,锦佩还在嘀咕:“总觉得好像还忘了什么似的。”
杜澈就笑:“我看你就差把大黄和小黄一起送去了。”大黄是长毛君,小黄是短毛君,这没内涵的名字是锦佩取的。

锦佩白了他一眼:“难得送一次,自然要把能想到的都送去,三姐又不像是大姐和二姐,隔得不远,什么时候想送东西都能送的。”说到这又觉黯然,谨言一去两年多,收到的信不过三两封,当初说要一日一封信的写给她,可相隔极远,又是两国,通信都多有不便。连她有孕,都是好几个月了才知道。

杜澈看她刚还兴致高昂,忽然却又这样低落下去,也知道怕是又为谨言和亲远嫁难过,伸手去扶她的肩:“都是骨肉至亲,原也不在送多少东西离得远近上,只要时时记在心上,不忘日日为她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