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茅盾传 >

第30章

茅盾传-第30章

小说: 茅盾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此时,抗日战争的风暴即将来临。
    蒋介石健忘,通缉令未取消,邀请电已到。文章代枪炮;虽失文章本色,却是时代使然。远走他乡,妻子灯下抱猫
苦等——只缘烽火连天。

第十七章连天烽火

    1937年是个烽火连天的年份!
    上一年 12 月发生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终于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抗日了!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
奉下回到南京。消息像一二八时商务印书馆的纸灰一样满天飞的时候,茅盾他们一些在上海的左翼进步文化人,面对各
种各样的传闻,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消息,惘然了。圣诞节的夜晚,茅盾被街上的鞭炮声所惊醒。孔德沚上街一打听,
原来是上海的党政警宪奉命庆祝蒋介石被放回南京,一些不明真相的小市民,也跟在后面起哄。
    茅盾关上门,拧亮电灯,在灯下写了一篇散文:《鞭炮声中》。把蒋介石被放回南京时的那个圣诞节晚上上海小市
民的面相刻划得入木三分,留下了一个令人捧腹的片断。
    1937年 6月底,江南在酷暑笼罩下,热得似乎比以前更早!从西安回来的蒋介石,似乎比以前更活跃了,并且装出
一副开明君子的样子,他以领袖身份,邀请全国各党各派各方知名人士上庐山“共商国是”。一天,郑振铎送来国民党
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处寄来给茅盾的邀请信,邀请茅盾参加庐山第三期谈话会。茅盾捏着这封邀请信,向郑振铎苦笑道
:“他们给我的通缉令还没有撤销,怎么又来邀请信?”郑振铎也笑了起来,问道:“你准备去不去呢?”
    “我想想再讲。”茅盾把信朝桌子上一扔,说道。
    “我看可以去听听老蒋说些什么。”郑振铎认真地说:“这比报纸上的新闻可靠。”
    茅盾敛起笑容,点点头说:“这倒也是,如果他真能抗日,总也是好事,何况也可乘机摸一摸蒋介石抗战的决心究
竟有几分。”于是茅盾写了一封表示愿意出席庐山谈话会的回信,仍托郑振铎转寄。
    不料,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茅盾收到“鉴三期谈话会因时局关系暂缓举行特此奉闻。”的一纸电报,原先上庐
山的打算也就此告吹。
    此时,全国烽火蔓延,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平津告急,时局十分危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7 月 30 日,北平、天津沦为敌手,日军从山海关外源源不断地向华北增兵。
    8 月 7日,日本的川越大使到了上海,日军陆战队和海军集中在上海,9 日,日本海军武官士兵强闯虹桥机场,枪
击士兵,被中国士兵还击毙命。8 月 13 日,日军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在上海发动大规模侵略进攻,英勇的上海军民
奋起抗战,上海街头号外纷飞,人心激昂。茅盾也为这种民族精神的大检阅而激动而欢呼。
    14日那天是周末,上海进步文化界照例有个聚餐会,这些文化人都被昨天的战争激动着,也有不少人抱着探听消息
和去向而来的,因此,聚餐会比以往多了一桌,气氛仍然十分热烈,探讨文艺家在抗战中的任务以及活动等具体问题。
茅盾在席间也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人人都要有拿起枪来的决心,但是在目前,我们不要求作
家艺术家投笔从戎,在战争中,文艺战线也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我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的笔,我们要用它来描绘抗日战士
的英姿,用它来喊出四万万同胞保卫国土的决心,也用它来揭露汉奸、亲日派的丑恶嘴脸。我们的工作不再在亭子间,
而在前线、慰劳队、流动剧团、工厂等。茅盾越说越激动,最后他说“总之,我们要趁这大时代的洪流,把文艺工作深
入到大众中去,提高大众的抗战觉悟。开创一个抗战文艺的新局面来。”
    茅盾话音刚落,其他朋友纷纷发表意见,希望办一个适应战时的刊物,并推举茅盾担任这个刊物的主编。
    不料,正当大家在炮声中热热闹闹、群情激昂地讨论刊物时,外边进来几个迟到的人,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国空军雄鹰展翅,轰炸出云舰!这一消息不啻给聚餐的文化界战士带来一付兴奋剂,个个仿佛要上战场去似的,一轰
而散,兴奋地离去。
    15日,茅盾约冯雪峰去找巴金,商量办刊物的事。茅盾把昨天聚餐会上大家的意思说过以后,巴金连连说:“这很
好,这很好。”表示赞同。他还对茅盾说:“文化生活出版社已决定《文丛》停刊,听说《中流》、《译文》也已决定
停刊。所以,抗战真正开始了,但文艺阵地上却一片空白,岂不让后人笑话?”
    “对,你讲得对。我们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出个刊物,和这个时代合拍!”茅盾吸了一口烟,接过巴金的话茬说。
    巴金又说:“不过当前书店老板都忙着搬家,顾不上出新书和新刊物,看来这个刊物还是我们自己集资来办,好在
周刊经费也不多,销路估计也可以的。”
    “何不用《文学》、《中流》、《文丛》《译文》四个刊物的同人的名义办起来,资金也由这四个刊物的同人自筹。”
冯雪峰说。
    “冯先生说得对,就这么办,还可以加一条,写稿尽义务,不付稿酬。”茅盾又兴奋地补充着。这样,一个为顺应
抗战形势而诞生的刊物——《呐喊》的雏形初成了。茅盾自告奋勇来写发刊词,又约定由茅盾、巴金、冯雪峰分头去找
《文学》、《中流》、《文丛》、《译文》四个刊物的主编,讨论合力办刊。茅盾热血沸腾地赶写了《呐喊》的创刊献
词《站上各自的岗位》,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写道:“中华民族开始怒吼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赶快从容不迫地站上
各自的岗位罢!向前看!这有炮火,有血,有苦痛,有人类毁灭人类的悲剧;但在这炮火,这血,这苦痛,这悲剧之中,
就有光明和快乐产生,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
    到 8月 25 日,《呐喊》像一个婴儿一样,呱呱坠地了。它的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呐喊,就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的控诉。上海街头一边是炮声隆隆,一边是人们争相购买抗日的报章杂志。但是,这个阵容强大的《呐喊》高知名
度的作者阵容,自然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不久,出现了租界工部局扣留了抗战报纸和杂志,报童被殴打等等情况,
其中就有引人注目的《呐喊》。于是茅盾他们又利用邵力子等老朋友的社会关系,走个形式,到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社会
局补办个手续。这时,茅盾他们也听到不少朋友对《呐喊》这个刊物名称有不同看法,认为和这个时代不协调,仅仅呐
喊是不够的。因此,茅盾趁补办手续的机会,把《呐喊》改为《烽火》,于 9月 5日正式出版。
    从 7月到 9月这三个月里,茅盾以不可遏制的感情,写下了抗战初期的大量檄文,也写下了大量的扩展抗战文艺的
设想和意见。当时《救亡日报》曾有一则令人惊讶的报道,说上海大学留沪同学会战时服务团在静安寺冯存堂药号门口
办个壁报,取名《实弹》,宣传抗日。在第一期的壁报上,茅盾也为它写了文章,可见当时茅盾的热情之高了。
    自八一三以后,战争并没有在上海立即迅速发展,日军和国民党的战场上,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直觉告诉茅盾,
“上海不可能久守!”怎么办?茅盾面临着一个离开硝烟弥漫的上海,向何处去的问题。茅盾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询问
母亲是随茅盾全家逃难呢,还是留在上海租界?此时的租界还是安全的。不料,茅盾母亲托人带信来说,她要留在乌镇,
并说,到内地逃难,老了,走不动了,不拖累你们了。住在上海,费用高,不如住在乌镇清静。
    茅盾接到母亲信,仍不放心,便让妻子孔德沚去乌镇说服母亲,并接到上海租界里来住。不料,孔德沚去乌镇几天
后,仍旧一个人回到上海,茅盾见风尘仆仆的妻子一个人回来,急忙问道:“妈妈呢?”
    “妈妈不肯来上海,她说上海打仗,乱哄哄的,不来添忙乱了。”孔德沚一边洗脸,一边说。洗好脸,她又对茅盾
说,“妈妈让我们走之前,把一些书等带不走的东西,送到乌镇去。”
    茅盾一听,苦笑道:“妈妈一个人在乌镇,我们总归是不放心的。”“也许小鬼子不去那里。”孔德沚自我安慰地
说了一句。
    这时,邮差送来一封长沙来信,是德沚的朋友陈达人写来的,陈达人是孔德沚爱国女校的同学,她现在随丈夫黄子
通在长沙湖南大学。她知道上海已成战场,便邀请茅盾全家去长沙避难。茅盾夫妇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但最好是先将两
个读中学的孩子送到长沙,这样走起来也轻松一些。孔德沚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达人,陈达人也及时回电,表示欢迎。
    于是,茅盾夫妇俩着手准备孩子行装,并由茅盾护送到长沙。孔德沚则把家里东西清理一下,带不走的,或送人或
寄存,并把家里的书装箱后送回乌镇去。
    正在手忙脚乱准备离开上海,送孩子去长沙时,突然收到弟媳张琴秋从南京的来信,茅盾急忙展信,只见上面写道

    “茅哥、沚姐,很久没有和你们见面了,而且很久没有和你们通讯了,我心中时常想念你们,时常打听你们的消息,
问及你们的近状,但是始终没有得着你们真实的情形和探得你们的通讯地址,今天遇见王君烈文——他是我过去的旧同
学,谈到了你们的近况,真使我兴奋万分。拟王君说二月前曾经在沪看见过你们,曾到过你们的家。
    我知道你们一定也在问及我,关心我。你们或许已经从报上看到知道我已被杀的消息。不错,我此次能来南京,确
实是死中逃生。我已于今年四月中旬在甘北被马步芳的军队所俘,当时被俘的男女几千人,杀死者过半,被俘后解送青
海西宁,易名隐匿,帮人煮饭,有三月光景,后觅得同乡一名,才把我设法带至西安。抵西安后,又由行营押送到南京,
由中央党部送我们入反省院,住了两个星期,最近有周先生把我保出来,才得着自由,准备明日起程归家。??母亲在
沪抑在乌?她老人家身体是否强健?阿双阿南等都长得很大,一
    定不认得我了吧?我很记念他们!
    民的消息,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吧!可怜他的一生,为解放人类而奋斗,历尽艰苦,抛弃了私人的利益,日夜工作,
积劳成疾,终于离去我们而长逝了,唉,我没有见他最后的一面,实在使我心痛!!??“
    茅盾孔德沚夫妇已经五六年没有收到琴秋的信了,突然见到弟媳张琴秋署名“凤生”的来信,又悲又喜,又想起胞
弟沈泽民牺牲的事,都唏嘘不已!
    孔德沚看了信,想到泽民的死,琴秋受的苦,心酸泪下,悲从中来。
    10月 5日下午,茅盾领着女儿沈霞、儿子沈霜急匆匆地赶到火车西站,赶乘火车去镇江。因为在战时,火车直到暮
霭降临才开车,以避开敌机骚扰。
    从上海到镇江,本来可以直开苏州、镇江,但因上海到苏州已被军车占道,客车要先到嘉兴,绕道到苏州,才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