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茅盾传 >

第38章

茅盾传-第38章

小说: 茅盾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免得惦记。
    怎么去,我们正在组织车队,安全是有保证的。“
    茅盾接着表态道:“我没有意见。德沚的事,等我回去问问她,让她自己拿主意。”
    这时,在一旁的徐冰对茅盾说:“你恐怕几天之内就要离开家,先搬到郊区一个地方去。戴笠手下的人对你的行踪
很注意,为防你突然‘自行失踪’,我们还是早点行动,你在郊区先隐藏一段时间,再离开重庆。这段时间,孔大姐仍
旧住在枣子岚垭良庄,照常活动,以迷惑特务们。”
    茅盾回家,与夫人孔德沚商量之后,孔德沚决定和茅盾一起去香港。徐冰也同意了。
    隔了一天,一个小伙子来到茅盾家,秘密送茅盾到离重庆约 20 公里的南温泉,住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的房子里,
等待出发。茅盾一个人住在那里,面对幽静的环境,清闲的日子便决定继续写“见闻录。”由于酝酿已久,一静下来,
立刻文思汹涌,一口气写了 6篇,即《兰州杂碎》、《风雪华家岭》、《白杨礼赞》、《西京插曲》、《市场》、《
“雾重庆”拾零》。其中《白杨礼赞》成为茅盾文学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在南温泉住了
20多天以后,于 3月中旬在生活书店程浩飞的护送下,乘汽车离开南温泉,经贵阳、桂林,直奔香港。夫人孔德沚则迟
半个月动身去香港。
    在赴桂林途中,茅盾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写下了《渝桂道中口占》一诗:
    存亡关头逆流多,森严文网意如何?驱车我走天南道,万里江山一放歌。
    假托拾到一束日记,制出一部《腐蚀》,倾倒战时男女;办《笔谈》,七期留下雪泥鸿爪;史沫特莱的预言;在战
火纷飞中,中共费尽心血,文化人大转移。

第二十三章再到香港

    1941年 3月底,茅盾到达香港的第二天,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陆续到旅馆来看望他。第一个来到茅盾下榻的旅馆的
是正在香港大学教书的许地山。
    这位身材魁梧的学者兼作家,见到茅盾十分高兴,他向茅盾了解了重庆的一些情况之后,告诉茅盾说:现在正在主
持香港文协的工作,请沈先生多加指导。许地山刚走,萧红和端木蕻良双双来了,萧红是茅盾在上海时的老朋友,此时
因患肺结核,正在休养。茅盾关切地询问了萧红的生活和病情,关照端木蕻良和萧红,要抓紧治疗和休养。端木蕻良此
时正和周鲸文一起主编《时代文学》,他希望茅盾给他稿子,支持他的工作。茅盾点点头,笑道:“这次恐怕要呆上一
段时间了,有稿子自然会给你的。”端木满意地笑了。
    隔了一天,正在筹备《华商报》的范长江和夏衍来看望茅盾,并向茅盾约稿。茅盾一听夏衍他们办《华商报》,十
分高兴,夏衍告诉说,《华商报》有个副刊“灯塔”,沈先生是否给个稿子,夏衍并把一份“灯塔”的宗旨递给茅盾。
茅盾接过那份宗旨一看,上面写道:“内容力求真实与公道,素材力求丰富而隽趣,特别注重正确而生动地反映并批判
社会上变动不息的日常事故的短小精悍的短篇杂文,绝对避免一些无关现实的长篇大论。”茅盾把“宗旨”还给夏衍,
说:“这个宗旨不错,很有现实性,那么‘灯塔,多少天一期呢?”
    夏衍忙接上去说:“每个星期出 5期。现在我们这里还缺一个长篇小说,你能否给我们一个连载。”“是啊,有沈
先生支持《华商报》,我们有再大的困难也不难了。”范长江也附和道。
    茅盾笑了,“莫非你们以为我筐中有一部长篇小说打着埋伏?”
    “我们听说沈先生在南温泉时,天天伏案疾书,想来总有可以发表的东西。”夏衍也笑了起来,承认自己已探得情
报。
    “是写了一点东西,但不是小说,是杂感式的散文,记录这两年在内地的见闻,而且没有写完,只写了一两万字。”
茅盾笑过以后,也承认道。
    “够了够了。”夏衍一听茅盾手头有这批文章,忙说道:“没有写完也不要紧,可以先登起来,你一边继续往下写。”
    茅盾觉得支持《华商报》也是分内事,便说道:“好罢,你后天派人来取稿,我要从头至尾看一遍,再写一个前言。
这样,你们就可以用了。”
    这时,范长江说:“好,现在我们有两个连载了,邹先生也答应给我们一个连载,题目叫《抗战以来》,《华商报
》有了你们两位的鼎力支撑,一定开张大吉,声势夺人!”
    茅盾一听邹韬奋也已答应给连载稿子,便问道:“韬奋到香港多久了?”范长江答道:“比你早到半个月,住在九
龙,正在筹办《大众生活》。”
    夏衍,范长江都满意而归。望着他们的背影,茅盾感慨万端,觉得现在的香港已不同于往日了,变得热闹和活跃起
来了。抗战已经成为全民共同的认识。回到房间,茅盾把已在重庆南温泉时写的几篇,重新看了一遍,又改了几个字。
然后又写了一个“弁言”,作为连载时的开头话,在“弁言”中,茅盾感情激愤地揭露国民党文网森严的罪行,又对自
己这组《如是我见我闻》文章作了解释和“自嘲”,他说:“这不是什么游记。”“然则到底是什么呢?说来很简单,
就是七零八落的杂记。也许描几笔花草鸟鲁,也许画个把人脸,也许讲点不登大雅之堂的‘人事’,讲点人们如何‘穿
’,如何‘吃’,又如何发昏作梦,或者如何傻头傻脑卖力气,——总之;好比是制片厂剪下仍掉的废片,有的一二尺,
有的七八尺,没头没脑,毫无联贯,这边几棵树半个窗洞,那边一个人头,或半身或一条腿,只有太天真的孩子才会当
一件事去赏鉴猜详。”
    “因此,作者的我,未便在此自吹这些七零八落的记述,是什么‘观察’,或什么‘印象’,老实一句话,只是所
见所闻的流水帐;不过我自信,闻时既未重听,见时也没有戴眼镜,形诸笔墨,意在存真,故曰《如是我见我闻》。”
    1941年 4月 8日,《华商报》副刊创刊,茅盾的《如是我见我闻》开始连载,开场除了他写“弁言”外,编者也作
了广告:“名作家茅盾先生,年来漫游大西北及新新疆,长征万里,深入民间。??《如是我见我闻》长篇笔记,以其
年来随时精密而正确的观察,用充满着爱与力的能笔,作深刻而隽永的叙述。尤其注意的是抗战中旧的势力和新的运动
的斗争与消长,暴露着黑暗社会孕育着危机与没落,指示出新中华民族的生长与出路。”
    这一组共 18 篇的《如是我见我闻》,一直连载到 5月 16 日。后来结集出版时,改题为《见闻杂记》。因为 5月
份茅盾又碰到另外一个任务,因而这个《如是我见我闻》只好中断。许多如昆明见闻、新疆见闻、延安见闻等都未能及
时写出。
    4 月的一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茅盾夫人孔德沚也在茅盾到香港半个月后,风尘仆仆地赶到香港,和茅盾团聚。
于是,茅盾便从旅馆换到香港半山的坚尼地道寓所。一天,邹韬奋来看望茅盾,并告诉茅盾,他准备办一个像《生活》
周刊那样的刊物,亲自主编。并正式来邀请茅盾参加编委会。
    茅盾一听邹韬奋的打算,十分高兴,忙说:“邹先生气魄很大,这个刊物一定能办好。哎,邹先生办的这个杂志叫
什么名字?”
    “嗨,你看,我糊涂得连刊物名字都没有向你讲了。”邹韬奋也笑起来。
    “刊物名称就叫《大众生活》,算是对原来的《生活》周刊的复刊。”
    “编委会还有那些人呢?”茅盾点点头问。
    “除你之外,还有你的老乡金仲华,有夏衍、千家驹、胡绳、乔冠华。”邹韬奋又说。“今后,我设想,编委会每
周开一次会,检讨上一期的得失和确定下一期的主要内容,编委除了自己要写稿外,还要拉稿。不知沈先生以为行否?”
    “好的,好的。”茅盾说,“到时开会时,通知一下就行。”后来,邹韬奋把这些编委全部请去开会,商量《大众
生活》出版事宜。
    会后,邹韬奋向茅盾约稿,希望茅盾给《大众生活》一个可以连载的长篇小说。茅盾答应了邹韬奋的要求。
    写什么题材呢?茅盾想到了在重庆听到的一些人和事,也考虑到香港和南洋读者的口味,决定采用日记体来写特务
机关的内幕,把在重庆听到的故事放进小说。后来,小说取名《腐蚀》,写一个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在第二次反共高潮
中的经历与所见所闻,刻画了赵惠明这个青年女特务的复杂性格,写出了人性中爱与恨、人性与兽性、正义与邪恶、光
明与黑暗的斗争的复杂性。
    1941年 5月,经邹韬奋催促的《腐蚀》开始在新创刊的《大众生活》上连载。茅盾在小说开始时,别出心裁,假托
在重庆某公共防空洞的岩壁上发现了“一束断续不全的日记”,日记主人不知为谁,日记中夹有一男一女的两张照片。
这个虚构说明,把读者吸引住了,许多读者都信以为真,写信给茅盾:“《腐蚀》当真是你从防空洞中得到的一册日记
吗?赵惠明何以如此粗心,竟把日记遗在防空洞?赵惠明后来下落如何?”小说连载后,还有不少读者给《大众生活》
写信,希望茅盾给女特务赵惠明一条自新之路。后来茅盾觉得读者的要求也有道理,就给她一条出路。不过,解放后,
有些读者又批评茅盾:为什么给赵惠明一条自新之路?责问得茅盾啼笑皆非。
    1941年 10 月,上海华夏书店出版了《腐蚀》的单行本,不久传到延安,中共翻印后曾供干部阅读,作为干部的一
种必读书,成为茅盾在国内版本最多的一本书!
    当《腐蚀》写得差不多时,茅盾又根据中共组织的要求,开始筹办一个小品文刊物——《笔谈》,因港府对刊物登
记要求,必须是港绅,所以茅盾和邹韬奋他们一样,也请了曹克安担任名誉社长和督印人,这样,总算办妥了办刊物的
手续。到 8月中旬《笔谈》创刊号的稿件已齐,茅盾决定在 9月1 日创刊。为此,茅盾还写了“征稿简约”,把《笔谈
》宗旨和内容要求体现在里面,开宗明义地说:“一,这是个文艺性的综合刊物,半月出版一次,每期约四万字;经常
供给的,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文字,庄谐并收,辛甘兼备,也谈天说地,也画龙画狗。也有创作,也有翻译。不敢自诩多
么富于营养,但敢保证没有麻醉也没有毒。二,内容如果要分类,则第一,关于游记或地方印象;第二,人物志,以及
逸闻轶事;第三,杂感随笔,上下古今,政治社会,各从所好;第四,读书摘论,书报春秋;第五,文艺作品,诗歌,
小说,戏曲,报告;第六,时论拔萃。??。”同时,茅盾又找到柳亚子,向柳亚子约稿,柳亚子答应为《笔谈》提供
一个专栏文章,连载。于是,《笔谈》专门开了一个以柳亚子居所命名的“羿楼日札”的栏目,由柳亚子先生介绍辛亥
革命时的掌故。发表后,大受读者欢迎。同时,茅盾又编又写,受亚子先生的启发,在《笔谈》杂志上开了自己的一个
栏目,叫“客座杂忆”,专门介绍 1927 年大革命时的掌故,十分新鲜有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