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龙咒 >

第194章

龙咒-第194章

小说: 龙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子在网络论坛上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所谓“政府开发援助”一词是译自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使用的英文概念: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简称ODA,中文通常译为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对华ODA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元贷款;二是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其中,日元贷款占70%以上,中方称之为中日两国政府间资金合作,日方称之为“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协力(合作)”。但由于日元贷款和无偿援助均被列入日本政府的ODA财政支出项下,所以日方有时也笼统地称日元贷款为“对华ODA”。 
  日本对华援助,包括有偿援助、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3个部分。有偿援助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元贷款,无偿援助部分是日本对中国的赠款,技术援助则是日方为中方免费提供人员培训等技术合作。1980年的对华ODA中,低息贷款是660亿日元,无偿援助是6。82亿日元,技术援助是5。64亿日元。2001年这三个部分分别是1613。66亿日元,63。33亿日元,77。77亿日元。总体来讲,需要偿还的低息贷款都占了ODA总额的90%以上。这些贷款的利息率在0。75%到2。2%之间,期限为30年,近年来来日本实行“零利率”,而对华贷款则可没有风险地享受0。75%至2。2%的年利率,日本政府的“跨国存款”并不亏。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也刚刚经历了石油危机,也迫切需要从中国进口石油和煤炭,并向中国扩大出口。更何况原则上不允许附加条件的ODA,而在实际操作中是限定性的。在日元贷款中,近30%的资金带有“捆绑”条件。2001年度日元贷款概要表上,15个贷款项目,有10个项目附加条件为“限定两国间采购”。
  这样要求中国向日本企业购买机械设备或技术,在中国发展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日本给中国的日元贷款起到了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铺路的作用,又使日本的企业赚了一大笔钱。实际上,对华日元贷款也给日方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经济利益。在日本经济泡沫崩溃之后的十多年中,日中资金合作使许多濒于破产的日本企业起死回生。正是中国市场,才使日本经济获得了生机,乃至出现了当前令人欣慰的恢复局面。对这一点,就连日本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于是,网上有人提出:《日元贷款是政治毒药》、《日本休要拿日元贷款说事》。说中国已有四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何还要让日本灌政治毒药?
  另一些人则认为还是应该承认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的。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急需外汇资金配套。当时,钢铁、煤炭、石油、电站、铁路、港口等120个大项目等待上马,引进先进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需要66亿美元资金,而当时中国外汇储备有限,一些合同难以落实。这就需要引进外资。在这时日本提供了数额不菲的政府贷款,这笔钱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经济已进入腾飞阶段,在此情况下,日本停止对华ODA项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对待。 
  甚至有人担心中日两国政府间的资金合作,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几年中日关系已经呈现出“政治冷,经济热”的现象,如今“对华ODA”一停,那就真的连经济也“凉”了。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
  '思维教练'已经注意到:从1999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援助。现在看来,日本停止对华援助已经不可避免。实际上,在此之前日本的ODA政策也是有过波折的。2003年度对华日元贷款更是比上年减少20%,比2000年减少一半,为966。9亿日元。网上的争论归争论,对现实国际政治的影响并不大,最终只能是归于平静。
  之后便是中国政府希望对华日元贷款能够善始善终;日本安排对华日元贷款“软着陆”。不久,日本政府计划在2008年度后停止向中国提供新的日元贷款。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回应日本政府有意终止对华援助的说法时表示:“没有日本援助,中国也行。”
  这几天,国东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在新加坡持有的中国航油股票正一路下跌。实际上他的股份很少,主要是当初为了捧场,支持陈久霖一把。经济上的损失可以不在乎,但是他已经预感到陈久霖有麻烦了。11月9日这一天,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了对中航油的追债行列。而此前一天的11月8日,恰是中航油第二次有合约被逼平仓;国东强在商场上与陈久霖有一些交往,但不是很熟,也没有业务往来。他只是知道陈久霖参与了原油期货买卖,但是他不知道10月底,中航油就因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损失惨重。
  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
  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
  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亏损已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
  11月29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国航油的股票被停牌。从10月4日以来,中国航油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0%左右。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当日夜,中国航油正式披露,从10月26日至今,公司的累计亏损大约是3。9亿美元。公司也正在结束其余交易盘口,估计这方面的亏损约为1。6亿美元。亏损合计约为40多亿元人民币。一切恍如一场噩梦,一个突然爆出的中国版“巴林事件”,把前几天还在云端飞翔的中国航油打入了地狱。
  12月1日,中国航油的控股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多位高层齐赴新加坡“救火”。
  12月8日,陈久霖返回新加坡后,被商业事务调查局逮捕,并在证券与期货法令下,协助当局的调查工作。傍晚获保释。
  “陈久霖有今天,油圈里的人并不觉得特别意外。如果外界知道陈是怎么发迹的,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圈里很多认识陈久霖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政治明星。”“非常通晓政治,也很有政治企图心,跑关系的能耐非常了得”。听到这话,国东强难免有些物伤其类。因为他与陈久霖有着类似的“发迹”经历。执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8年来,陈久霖缔造了一个神话。2002年,在新加坡挂牌的中资企业当中,陈久霖以49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600万元)的薪酬高居榜首,被誉为“打工皇帝”。2003年,他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对他充满溢美之词,中航油的运作还入选了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的教学案例。然而今天……
  1997年,陈久霖被委任为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子公司的总裁,带着集团公司给他的16。8万美元和一名助理前往新加坡重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司。在那之前,他连一个副处长都没有当过。一般来说,一家贸易企业是不可能做成上市公司的,因为贸易公司既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稳定的收益,投资者不会买他的股票。但陈久霖打破了这种“不可能”。陈“发家”的第一把“金钥匙”是进口航油权。1997年,中航油在中国进口航油领域的市场份额不到3%,陈久霖掌印的第二年,这一份额激增到84%。此后中航油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1999年达到90%,2000年达到92%,2001年达到了100%。实质上的进口航油垄断权,使当时并无多少油品贸易和企业管理经验的陈久霖,迅速给中航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并成为后来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的最大筹码之一。
  国东强也是对期货、期权十分熟悉的,但是他仍然对中国航油的崩盘十分纳闷。大家现在都已知道,中国航油是由于预测原油价格将走低而卖空(并非买空)导致崩盘的。中国航油主营业务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飞机燃油,从合理的对冲交易策略上看,应该是卖出看跌期权而不是看涨期权才能冲减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业务风险。陈却相反看准油价将会在下半年开始下跌,决定冒双重风险将大量现金押宝。对原油价格走势判断错误并不致命。如果中航油真的看空油价,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期权产品——“买入看跌期权”。但不知为什么,陈竟会选择“卖出看涨期权”。在期权市场上,“卖出看涨期权”的收益是固定的,即期权合约卖出时的期权价格,但风险却无限大,因为从理论上讲,价格可以无限拉升;而同样看空的“买入看跌期权”,其风险却是固定的,为期权价格。如果说中航油为了博取高额利润而冒巨亏5。5亿美元的风险尚可理解的话,那么这次只是为了这么一个并不高的收益——固定的期权价格,确实令人感到蹊跷。
  国东强知道:卖出期权、充当期权做市商(option writer)的一般多为国外经纪商所为,一般的投资和保值客户都愿意购买期权,风险相对小一些。而且还也会相应在期货市场上再做一个反向操作,用来对冲风险——而中航油此次“卖出看涨期权”未作任何对冲操作规避风险。像中航油这种不做对冲的‘赤膊’投资在国际市场上真的很少见。
  中航油的国际操盘老手为何这次会违反常理?似乎唯一的解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诱惑——无成本。卖出期权根本就无需任何成本,并且在卖出时,买方还会再给你一笔期权费,这是最大的诱惑。这一无成本投机还可以绕过国内对国有企业境外期货投资严格的监管体系。自从1998年株洲冶炼厂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投资巨亏后,证监会对国有企业期货交易监管非常严格。但是这次还是没能防止陈久霖的投机。
  好像是与陈久霖故意作对,受伊拉克危机、俄罗斯尤科斯震荡、阿拉伯恐怖袭击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直到2004年10月,国际油价仍然涨势如潮。而陈久霖的对手们——国际对冲基金也利用每个事件的放大效应哄抬油价,国际油价暴涨约40%。中航油所持有的作空期货合约如果不想出现亏损,就必须将交易时间一再后拖(转仓),同时还需要付出相当于交易额5%的保证金;如果无法补足保证金,将被交易所强行平仓。10月份,国际石油价格达到55。67美元时,为了转仓及应付保证金追缴,中航油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并购的1。6亿美元联贷及6800万美元应收款项几乎全部用完。
  10月20日,母公司决定通过德意志银行以比市价低了14%的价格出售子公司15%股权,这笔交易是在4个小时内完成,并将这笔钱迅速转为救命贷款。但是,卖股所得的1。08亿美元仍不足以支付保证金,债权人开始迫使中航油结清交易,……中航油的损失共计5。5亿美元。
  市场硝烟散尽,原油期货价格出现回落,在12月3日创下3个月来的新低,而此时,中国航油已经暴仓出局。这正是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中航油事件的另一大疑团。为什么国际投机力量推动的原油期货最高价,与中航油爆仓的价位这么接近?且最高价出现的时间点,与中航油爆仓的时间点几乎同步?从这些迹象看,很可能此次中航油中了国际炒家的圈套,故意逼空中航油。
  最让国东强物伤其类的,还是他与陈久霖同属“走出去”大战略的一部分。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