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龙咒 >

第227章

龙咒-第227章

小说: 龙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战乱灾难的人祈祷和平早日将临,让这个世界恢复和平与安宁!!! 
  今天是周六,一个人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午饭都没吃,一口气读完了《龙咒》,好几次热泪狂涌。不知道作者是哪里人,但他写出了一部堪称精典的军事幻想(预言?)小说。结合目前在国内军网上正在争论的美伊之战中,许多军网战友说美国不敢与中国开战,以此为论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诚然,作为一名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年青人,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不希望有战争,最起码不希望战火在祖国母亲的身躯上燃烧,但我要说,马放南山为时尚早,日美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一步走错,可能会付出上亿人的生命做为代价。 
  《龙咒》、《鹰之时代》这两部小说,与我所看到的其他军文相比,并没有将我军写得出神入化、所向披糜,虽然看起来心里很累、很不舒服、也不过瘾,甚至在看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憋气窝火的感觉,但我却不得不说,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两部小说。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不断与发达国家的军队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以我为主不断进取,才可能将我们的军队建设成为无往不胜的钢铁军队,才可能保护我们的母亲不再受战争的蹂躏。 
  心情很激动,随手涂鸦,还望各位战友不要见笑。 
  最后想说一句: 
  只要太阳还会在开边升起,中华热脉必将生生不息、渊源流长;黄天厚土,佑我中华!





    《龙咒》评论文集 未来战争军事网络小说10大排行榜
    本章节总字数:9207

  
  标题:未来战争军事网络小说十大排行榜详细点评 江湖百晓生 1.《从春秋走向战国》 2.《醒狮》 3.《龙咒》 4.《夜色》 5.《共和国之辉》 6.《汉风》 7.《参谋长日记系列》 8.《决战靖国神社》 9.《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 10. 《鹰狼传》声明:本排行榜选择的军事小说着眼于未来战争,凡是回到过去开天辟地或者指望外星人救中国的玄幻小说皆不在本次排行榜内。在参考了各位网友的意见后,现将本排行榜的小说逐一作详细评点,本排行榜第一至第四位的理由已经列出,后面第五至第十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标准自己排序。网友们如认为有遗漏或者对排序有不同意见,也可按照评价标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无理谩骂或冷嘲热讽无助于军文小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评价标准: 1. 宏观战略构思——场面是否波澜壮阔,作者是否能在小说的架空背景条件下驾驭自如,自圆其说。 
  2. 微观战术创新——是否体现了未来战争的特色,是否对现代战争模式有所突破创新。 
  3. 小说的思想性——小说是否发人深省,是否鼓舞人心,是否对现实有所裨益,能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4. 小说文学描写——文笔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对人物的描写是否鲜明生动。 
  5. 小说的创作进度——是否已经完成。 
  注:第一代军文——以理想主义为宗旨,书中对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作了跨越式的提升,让中国的胜利建立在空想的沙滩上。 
  第二代军文——以写实主义为宗旨,立足于中国现有水平推演未来战争中可能发生的种种结局,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 
  1. 《从春秋走向战国》点评作为未来军事小说的开山鼻祖,《从春秋走向战国》无疑是够资格的。这是中国网络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未来军事小说,具有里程碑的高度,即使是拿目前网上喧嚣热门的军文小说来衡量,能超过它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标准尺度来衡量本次排行榜的其他作品。 
  宏观战略《从春秋走向战国》是一部战略性小说,众所周知,写战略性军文要比写战术性军文难之百倍,这不仅要考验作者的战略眼光和战术素养,还要考察作者的综合知识积累和文笔的驾驭能力。战略眼光差的话,作者在小说中的战略构想就很难自圆其说,漏洞百出,即使是战术上的精彩也很难掩饰其战略上的破绽。相对来说,战术性军文则无此忧虑,在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中,人们很难关注到细节的破绽,即使是存在那也可以解释为双方在紧张搏杀中的失误和漏招,这在情理上是讲得通的,就象朋友之间的聊天可以挥洒自如,但是如果到大庭广众下演讲许多人会张口结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从春秋走向战国》在战略上保持了一种进取态势,看完后让人心潮澎湃,鼓舞士气,可就战略构想而言却很难实现,不论是综合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同盟环境,都不足以支持中国对外作如此巨大的远征。 
  微观战术在战术方面,小说仍沿袭二战以来的坦克集团军大决战的思想,现实证明这种作战方式已经落伍,看了美军在科索沃和伊拉克的战术表演,有理由相信大规模地面决战的时代已经终结,在超视距和飞行器的远程打击下,任何大规模的军事集结都意味着被占据空中优势的敌人更快更利索的消灭掉。不过考虑到小说创作的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局限性,希望他的第二部作品更具有军事前瞻性。 
  思想性《从春秋走向战国》的思想性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一种威武之气,即使钱赚得再多,也不过是一头肥羊,韬光养晦不等于不问世事,而且政府的韬光养晦国策不能变成民间大众的自私自利苟全享乐的精神,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只能是跳蚤。 
  文学描写《从春秋走向战国》在文学描写方面颇见功底,许多人物描写都让人有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某些细节方面虽然大量借鉴了其他军事小说的章节,但暇不掩瑜。本来天下文章一大抄,作者能够很巧妙地融会贯通他人的精华,并能创造性地予以发挥,没有很高的文学写作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尤其是在网络上临屏创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心创作和修改,读者们又催稿催得急,能写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错了。更难得的是,作者能够二次精心修改,如果不是有责任心的人,是很少去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小说创作进度已经完成第一版,第二版在修改中。 
  2.《醒狮》《醒狮》排在第二位相信绝大多数朋友没又异议,从战略构想来看,《醒狮》比《从春秋走向战国》更具可操作性,不管是在国内政务方面的大规模清理还是在国际上四处出击,《醒狮》的作者都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操作步骤,可以说这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华治国方略的一部军文小说。综合比较而言,《醒狮》的前半部要比后半部精彩实用的多,有着目前军事小说中无人能及的亮点。 
  宏观战略就国际国内政治战略而言可以给《醒狮》打90分,但就军事战略而言《醒狮》只能打70分,原因和《从春秋走向战国》一样,战争不可能是中国将军们一厢情愿的事情,不论是在东南亚的红色革命输出还是在印度的大打出手,中国的胜利似乎过于顺利,仿佛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如果中国敢于挑起了一场全面的地区大战或者世界大战,那么站在中国对面的不会是一个接一个任人宰割的蠢猪,敌人是狡猾的,不会任由中国各个击破自己的同盟。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二战时期的地理间距已经不再是问题,美国和日本是不会眼看着中国在亚洲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点,作者现在也许意识到了,所以有些骑虎难下,不知道该如何结束无休止的军事扩张,在与美国和日本的决战中大获全胜,给本书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微观战术《醒狮》在微观战术上乏善可称,除了靠不切实际的军事技术优势大获全胜,就是频频使用特种部队盗取敌人的飞机识别码来欺骗对手,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精彩的军事谋略可言。这一点,《醒狮》远不如《从春秋走向战国》,可以说作者是在偷取了美军军事技术优势基础上,做1+1=2的战术算术题,而且是反复做这种低级的练习题,让人看了以后如同嚼蜡。 
  思想性《醒狮》在思想性方面如同它的人物描写一样,白板一块,平平复平平。该小说像是一本技术实用手册,有价值但没有思想,可以作为工具使用,但用完以后你决不会再去看第二眼。虽然它在鼓舞人心方面具有一大批拥护者,但这种鼓舞多是建立在廉价的军事胜利基础上的,与思想性无关。 
  文学描写在《醒狮》中我们很难看到具有鲜明特色人物和精彩情节,除了例行常事的战争和宏观的策论,就是对技术细节无休止的罗列,这让它几乎不象是一本小说。不过书中对世界各地的景色和军事技术的细节描写倒是颇见功底,这让有理科倾向爱好的军迷们大饱眼福。 
  小说进度第一版已接近最后的总决战阶段,但却迟迟不能下笔。 
  3.《龙咒》在军文小说中,要谈到争议最大的当属《龙咒》,这是第一部描写中国战败的长篇战略军事小说,把它排在第三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不过如果能够抛弃狭隘的中国必胜论从首创性的角度、从军事战略战术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这部书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波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宏观战略《龙咒》在宏观战略上的构架完美程度要远远超过《醒狮》和《从春秋走向战国》,尽管这种架构是以中国战败为结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构思了美国是如何打败中国的,俄罗斯和欧洲如何趁火打劫,而且也设计了日本的非洲复兴和印度的南亚称霸,这些环环相扣,大局套小局,迷局套乱局的宏观战略描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宏观驾驭能力。虽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完此书后压抑郁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据中国目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而言,这是在所有坏的可能性中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一种结局。《龙咒》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正在于此,它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未来面临着两种命运的抉择,是走向复兴还是走向衰落,不是由中国人自己一厢情愿的,在国际大博奕的舞台上,中国人不是最聪明最有实力的选手,而且上帝也不一定会保佑中国。 
  微观战术在战术方面《龙咒》遭到广大网友激烈批评的有两点:一是美国首先动用了作为战略威慑力量的核武器,这破坏了 长期以来形成的世界战略均衡格局。二是日本建造了不可思议的海上平台攻击中国本土。也许正因为如此导致了作者在第二版中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的原因,在第二版中,作者让美国使用了威力不亚于核弹的常规武器“伽马弹”,同时也没有让美军对北京实施惨无人道的导弹饱和攻击,这样的修改应当说比较符合现实而且又没有破坏第一版的战略意图。对于日本人建造的海上平台,作者在第二版中用大量的篇幅作了列举了一些实例和技术作了详尽的解释和阐述,可以看出那些对“海上平台”构想的批评指责是错误的,不是作者不切实际空想,而是某些网友想象力过于狭隘和落伍。应当说海上平台的构想是作者的一个天才创意,是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