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龙咒 >

第56章

龙咒-第56章

小说: 龙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视为超出人体生理承受极限的禁地上,127师的全体官兵已经坚守了近半个多月了。每天敌人的轰炸机和远程炮火都会对曲海的防线进行猛烈轰炸,不过却很少发起地面进攻,在曲海的记忆里也不过有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好像是在检验战果一样,一旦遇到中国军队的强烈的抵抗就立即撤退,就在这种试探——轰炸——再试探——再轰炸的奇怪战斗过程中,127师弹药物资消耗殆尽,人员伤亡惨重,还能够坚持战斗的官兵已所剩无几,最后的坚守几乎全靠顽强的意志和精神来支撑早已疲惫不堪的血肉之躯了。
  127师序属第54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 
  1937年8月,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40年挺进华中,先后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5纵队1支队、教导1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4军3师7旅,转战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19团4连顽强抗击3000余日军的进攻,最后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1946年2月和1师(即112师)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全歼国民党13军89师266团和265团一部,这是东北我军首次歼灭美械敌军,开创东北我军歼灭美械国民党军的先河。10月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 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然后随第4野战军南下。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后调往河南。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 127师是从南昌起义一直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存最完整的部队,历史上的一些顶级名将都是出自该师或在该师任职,如林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等。127师除了朝鲜、印度之外几乎无役不与,可以说该师的团史都比人民解放军军史更长。战功赫赫、猛将如云,从建师起获得的功勋多不胜数,终生未打过败仗,可以说127师打过的仗比一般的师去过的地方还多,战斗经验之丰富、战斗素质之高、战斗作风之英勇都是冠盖全军。从该师出来将军不下180人,若以历史和功绩论可谓中国第一师。
  中美战争爆发后,第54军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主动出兵朝鲜,希望能够从地面打击美军,但是没想到驻守在鸭绿江边的美军摆了一个空城计,大量的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都是伪装的假目标,让54军扑了个空。而且在小巴顿的指挥下美军的撤退速度可以说是破纪录的,一天之内后退三百多公里才建立稳固的战线,不给中国军队近战的机会。当54军推进到距美军大约100多公里的警戒红线时,美军开始动用其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和远程炮火对54军实施远程阻击,每天大量的空中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行进中的中国军队实施猛烈轰炸,在顽强挺进了一段时间后遭受重大伤亡的54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态势,幸好中央军委在54军入朝作战时已经考虑到敌军空中力量的巨大威胁,不论是在空中支援还是在地面物资供应方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才让54军能够在朝鲜坚持下来并建立了稳固的防御战线。但是,中央期望通过地面战打击美军的战略部署却落空了,那条约100多公里的战略隔离带成为54军难以横跨的天堑,虽然中美都互派出小股特种部队彼此接触作战,不过大的战役一直没有爆发,双方陷入一种僵局状态,作战的主角更多是彼此的空军和导弹部队。美军每天的主要作战内容就是侦察中国军队的动向,然后派飞机大规模袭击军事集结地或交通枢纽,企图通过远程打击来消耗54军的战斗力。
  127师作为54军的前沿主力部队最能感受到美军这种不接触作战的毒辣。在第一次朝鲜战争中,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制空权,中国军队发挥灵活的战术,充分利用近战夜战抵消美军的火力优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基本上,解放军的原则就是,利用敌侦察系统的漏洞,深入敌后,大胆穿插,攻其不备,再加上勇猛顽强的单兵作战风格,尽力将战争方式引向原始的短距离肉搏。此后的越南战争也证明,基本上,作战手段越原始,美军表现越差。
  美军显然也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当前苏联军队大力发展装甲集群大纵深突击战术时,美军却潜心研究非接触战和战场信息系统,甚至提出步兵和地面部队只负责发现敌力量存在,一旦确认敌位置后,即脱离接触,由空中打击和地面炮兵根据情报加以歼灭的战术原则。不过在一开始,这个原则的实施还存在着严重问题。首先,由于战场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发现和实施打击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往往会有一定时间的迟滞,而战场瞬息万变,哪怕五分钟的延迟也会导致贻误战机,尤其是在对方有意采取游击战或运动战方式的时候,几乎就是步步落空,甚至导致误击友军的状况;其次,战场侦察手段还不足以覆盖整个作战区域,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精心安排的作战部署仍可以逃过美军的眼睛,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装置就经常可以躲过美军的侦察,发射后溜之大吉。
  但是,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战术信息网络已经日渐完善,几乎可以作到对作战目标的实时发现,实时通报,实时打击。而且,由预警机,战场监视机和侦察卫星组成的战场监视系统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战场(恶劣天气下除外),伊军任何调动都无法逃过美军的监视。
  相反,解放军长期以来却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仍希望通过过去的战法抗衡美军的绝对火力优势,结果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导致灾难性的惨痛局面。首先,在缺少远距离预警和指挥手段的条件下,中国空军要取得制空权的难度非常大。而地面陆军的一举一动又都完全暴露在美军的电脑屏幕上,还不等部队队进入可能的打击距离,就遭到美军空中、海上和地面多方向的饱和攻击,当年美军被突然出现的满山遍野我军战士吓破胆的场面已不再复显,中国军队的任何战略部署都会被美军迅速发现。即使少数部队躲过了侦察,达成了战术的突然性,但是由于美军可以迅速呼叫实时空中火力打击,而不是15分钟甚至半小时之后的“火力送行”,部队仍然将不得不在战术目标达成之前就面对美军的绝对火力优势而损失惨重。在美军的这种不接触作战模式情形下,解放军唯一可能的反击手段就是数量有限的导弹部队和远程火炮,而这些又是美军重点精确打击的对象,仗打到后来美军的空中打击和远程打击越来越猛烈,而解放军的空中掩护和反击力量却越来越少。到最后地面部队几乎完全裸露在暴露在美军的毁灭性火力下,如果不是靠北朝鲜遗留下来的那些废弃地下防御工事的掩护,127师也很难在第一线坚守这么长时间。
  望着对面空旷寂静的谷地,曲海内心沉甸甸的,虽然对面的敌人可能远在几十公里以外,但他肩上的重任一点也不轻松。他知道,只要美军愿意瞬间即可在直武飞机的运送下直接降落到自己的主峰阵地上,现在美军没有动静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另有所图,对这一点他始终坚信不疑。他直觉感到:面对采取全新信息化作战模式的美军,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角色已经与美军发生危险的对调:我军处于战争迷雾的包围下,而美军则可以灵活地调动穿插于我军的软肋,对54军发动致命的一击!
  想到这里,曲海忧心如焚,他暗想:这种光是被动挨打的仗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否则不仅127师,可能整个54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龙劫 第三章 核战恐慌
    本章节总字数:2710

  
  尽管心里有所准备,但是一出沈阳火车站,冯克还是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阴沉的云层笼罩着城市的上空,凛冽的寒风碎雪像小刀一样刺刮着人脸,往日宽敞的沈阳火车站广场如今变成了人的海洋,十几万等待乘车的人密密麻麻地拥挤在火车站广场,喧嚣嘈杂的哭叫声、吵闹声以及广场高音喇叭的发出的防空警报声汇聚成一曲疯狂的协奏曲,让人们感觉到似乎世界末日将要来临。
  一听到火车进站的消息,焦急等待中的人们开始骚动,拖家带口,搬着行李箱向进站口的方向挤去。当前一个方阵中的人刚刚涌进火车站,等待在后一个方阵围栏中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填补空缺,军警们粗暴地用警棍抽打着那些企图翻越安全隔离栅栏的人,维持着进站秩序,可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涌动的人潮中被挤伤踩伤。
  坐在汽车内,透过车窗玻璃望着广场上那片人头攒动的海洋和一张张男女老幼绝望的面孔,冯克心情沉重,紧缩双眉。随着美军加紧在朝鲜战场上的部署和攻势,每天都有大量的伤病员从朝鲜运送回国,受战局节节失利影响,在东北地区流传开了一个恐怖的小道消息:军队准备在中朝边境部署核导弹,以阻止美军的入侵。这个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引起巨大的恐慌,原先还信心十足准备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民,一听说自己的家园将沦为核战场,一种被国家欺骗抛弃了的感觉顿时让人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智。每天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不论部队还是地方,人们运用各种交通工具,动用各种关系拼命想早日逃离东北。这几天已经有数百万人涌入内地,这使得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国家运输系统和物资供应系统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制止这股盲目的核恐慌难民大潮,军委任命冯克为特派员,带领一个工作小组火速前往东北协调工作。
  刚才在广场上看到的那一幕幕混乱凄惨的景象,让冯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关于在东北地区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军委不是没有考虑过,早在日军登陆江浙地区时,原国防部长雷伯雄就曾力主牺牲一些沿海城市,用战术核导弹解决日军的登陆部队,但在国家主席程光的坚决反对下这个方案最后流产,为此一些军界的鹰派人物暗中讥讽程光是妇人之仁,如果不是军界元老俞飞也坚定地站程光的一边,竭力弹压,这些人说不定还敢发动兵谏。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东南沿海战局吃紧,为防止美军从地面入侵中国,军队内部的核武派又渐渐变得强硬起来,主张在东北部署战术核导弹以打击美军的入侵,御敌于国门之外。没想到这个方案还在讨论之中,消息却流传到了东北,并在当地引起了滔天波澜,因核战争的恐慌所引发的难民风潮,几乎打乱了中央在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