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第3章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第3章

小说: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50分,一辆小轿车驶抵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一位中等身材、微微驼背的瘦削男子,年近花甲,在一位年岁相仿的妇女陪同下刚刚下车,枪声骤响,那男子饮弹而倒,鲜血喷涌,急送医院,才一个多小时,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此人便是“四巨头”之一的廖仲恺。那妇女是他的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乃孙中山的倚柱,国民党内左派领袖。用当时中共广州临时委员会委员罗亦农的话来说: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健将,中山先生死后,中国国民党中真能继续中山先生的遗志,实际上领导革命群众实行革命的首领。”   
  刺客的子弹,使“四巨头”变成了“三巨头”。   
  一名受伤的刺客,当场被捕,据传与胡汉民有瓜葛。   
  当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党、政、军紧急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委员,付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胡汉民受廖案牵连,被排斥在外。于是,形成了汪、许、蒋“三巨头”局面,蒋介石头一回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之中。   
  经审查,刺廖乃由朱卓人、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主谋,内中有的是胡汉民旧部下,也有的僚属许崇智。   
  于是,8月25日,蒋介石下令,拘捕胡汉民。   
  于是,9月19日深夜,蒋介石派兵包围许崇智司令部,迫使许崇智去沪“养病”。许崇智身为军事部长兼粤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原本手下兵强马壮,称雄广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一声抢响,死了廖仲恺,抓了胡汉民,走了许崇智,一下子使原先的“四巨头”少了3个。“渔翁”蒋介石崛起,取而代之,把许崇智的部队归于自己手下,成为国民党内手握重兵的最有实力的人物——蒋介石在这次政治大格斗中,头一回显示了他具备商人的精明和军人的铁腕。   
  正是在此时此际,毛泽东来到广州。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卒,毛泽东手中只有一支笔。跟蒋介石相比,毛泽东一介书生,无权无势。   
  虽说毛泽东失去了他在中共中央的职务,不过,他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于是,他来到那刚刚响过枪声的地方——国民党中央党部,在那里住了下来。   
  毛泽东擅长写作,自然最宜于做宣传工作。倒也凑巧,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一职正空缺,便安排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可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毛泽东是一位著作高手。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手中的笔杆子变得异常忙碌。虽说此前他曾发表过100来篇文章,但是他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为《毛泽东选集》首篇,表明他自以为这是他的思想日渐成熟的开端。   
  毛泽东为1925年10月中、下旬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宣言。   
  11月下旬,又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   
  12月初,毛泽东主编国民党中央的《政治周报》。发刊词出自他笔下,《共产章程与实非共产》等杂文亦出自他的手笔。   
  在毛泽东到达广州不久,他的妻子杨开慧携岸英、岸青两子也来广州,同住于东山庙前西街38号。   
  就在毛泽东忙于起草宣言、主编刊物之时,蒋介石正忙于东征——征讨广东军阀陈炯明。蒋介石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指挥,而总政治部主任则是27岁的中共党员周恩来。   
  那时,周恩来刚刚回国——离别祖国4年,1924年9月初自法国来到广州,他先是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旋即脱下西装,穿上军装,被派往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周恩来跟校长蒋介石共事。蒋介石颇为欣赏周恩来的才干,只是暗地里叹息:“可惜,这个浓眉大眼的周恩来是共产党!”   
  蒋介石率3万之众东征,依然国共合作,请周恩来出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   
  1925年10月1日,东征军出师。10月14日,首战大捷,一举攻克陈炯明老巢惠州城。紧接着,蒋介石挥师乘胜追击,到11月底,荡平了陈炯明部队。班师归羊城,蒋介石名声大振!   
  在蒋介石顺风顺水的时候,中国国民党“二全”大会紧锣密鼓,准备召开:一是根据《党章》规定,一年一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二是西山会议派们那么一闹,另立中央,广州不能不开“二全”大会,对他们进行“弹劾”。   
  毛泽东积极参与国民党“二全”大会的筹备工作,成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五委员之一。毛泽东还执笔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   
  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高高扎起了绿色松柏门楼,门楼两侧写着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央党部大礼堂内,高悬孙中山遗像,旁置“奋斗”两个大字。1926年1月4日上午8时半,礼炮轰鸣,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抛撒着纪念品。9时,中国国民党“二全”大会在中央党部大礼堂开幕。大会主席为汪精卫,大会秘书长则为共产党人吴玉章。毛泽东坐在代表席上,他的坐位为15号。   
  到会代表的156人,中共党员约占有100来人。   
  蒋介石今非昔比。在国民党“一全”大会时,他连代表都未曾当上。这一回,他不仅是代表,而且在1月6日下午,向大会作军事状况报告。蒋介石成了“东征英雄”,他慷慨激昂地宣称:“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   
  蒋介石报告毕,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此时,代表李子锋站了起来,提出一动议:“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同志致敬,勉其始终为党为国奋斗。”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在全国代表大会为一位并非领袖的人物起立致敬,尚是首次。国民党左派人士詹大悲(在“二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看不下去,给大会主席团写了一信,要求从大会记录上删去李子锋的动议。不过,当年蒋介石呼声甚高,成了国民党的一颗政治新星,倒是由此可见一斑。   
  两天之后——1月8日下午,毛泽东步上主席台,作《宣传部两年经过状况》报告。   
  在1月18日下午,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上台讲话。当时的会议记录上,这么记载着:   
  一、甘乃光同志报告商民运动决议案。   
  二、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部审查委员会决议案。   
  主席(引者注:即汪精卫):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三、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   
  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行,付表决。(通过)   
  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头一回同台报告,这也是毛泽东、蒋介石、汪精卫头一回同台亮相——12年后,3人分别成了共产党、国民党、日伪政府3方首脑,形成鼎足3分中国之势。   
  国民党“二全”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252张选票中,有3张废票,即有效票为249张。内中汪精卫、谭延锴、胡汉民、蒋中正均得248票的最高票。   
  毛泽东则以173票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七 爆发“中山舰事件” 
  毛泽东毕竟是农民的儿子,他熟悉农民,热心干农民运动。他在担任国民党的代理宣传部长之后,又兼任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1926年3月17日的广州《民国日报》报道,昨日决定开办第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选定广州番禹学宫作为讲习所所址,毛泽东为所长。   
  正当毛泽东忙于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蒋介石却在3月17日的日记中,写下愤懑不已的话:   
  “所受痛苦,至不能说,不忍说,是非梦想所能及者。政治生活至此,何异以佛入地狱耶!”   
  也就在3月17日这天,周恩来从汕头回到广州。机敏的周恩来,马上发觉蒋介石神色不对,而且跟国民党右派人物接触频繁。因为他与蒋介石共事已久,颇知底细。   
  周恩来当即把蒋介石动向异常的消息,告诉张太雷。那时,张太雷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并担任苏联顾问翻译。周恩来要张太雷马上把这一情况转告苏联首席军事顾问季山嘉。季山嘉听罢,并没有当成一回事。   
  历史证明:周恩来的观察力是那般的敏锐,判断是那样的准确,而他发出的“预警讯号又是那么的重要!   
  翌日——3月18日傍晚,广州文德楼,正在寓所的李之龙,忽地接到一封由专人送来的重要公函。   
  29岁的李之龙,湖北沔阳人,15岁9时便加入了国民党。19岁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1921年,24岁的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他奉命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兼秘书。不久,他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一期学生。后来,他调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受周恩来直接领导。1925年10月,他担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他原本在海军军官学校学习过。1926年2月,海军局局长、苏联人斯米洛夫回国,由他提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参谋长兼中山舰舰长,授中将衔。   
  此刻,李之龙接到要函,全文如下:   
  敬启者,顷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2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等因,奉此,相应通知贵局,速派兵舰2艘开赴黄埔为褥。此致海军局大鉴。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驻省办事处启   
  三月十八日   
  函中提及的“校长”,便是蒋介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亦即黄埔军校,不久前改用此名。“教育长”则指邓演达。来人乃海军局作战科科长邹毅所派。   
  接公函,李之龙照办,当即写了两份命令,一份给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一份给宝璧舰舰长。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当年陈炯明叛变时,孙中山便避难于此舰。孙中山去世之后,为了纪念他,此舰改名中山舰。   
  中山、宝璧两舰接李之龙命令,便启锚驶向黄埔。   
  19日清晨6时,宝璧舰在一片朦胧中抵达黄埔。1小时后中山舰亦驶抵黄埔。   
  既然两舰是“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而驶往黄埔的,抵达黄埔后立即向校长蒋介石报告。蒋介石不在黄埔。于是,两舰向教育长邓演达报告,而邓演达竟不知有调两舰来黄埔之事!   
  此事如此蹊跷,后来经调查,才知是误传命令:   
  原来,有一艘上海商船在黄埔上游遭劫,请求救援。于是,3月18日下午4时,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主任孔庆睿便命令管理科科长赵锦雯派舰一艘,前往援救。赵锦雯又把任务交给科员黎时雍去执行。黎一经了解,黄埔附近无舰可派,便打电话到广州,请该校驻省办事处办理。电话是办事处股员王学臣接的。王学臣又打电话,请示办事处主任欧阳钟。不巧,电话语音不清,欧阳钟没有听明白是何人指示,也就猜想一定是教育长的指示。派舰1艘,也被误听为派舰2艘。欧阳钟知道,此事只有请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下命令,才能调动兵舰,而单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