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 >

第58章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58章

小说: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去了五个春秋,她是否依然健在?我惦念着。此时,我完全溶进了《伊
豆的舞女》的委婉而含蓄的抒情世界里。
也许是自然美、人情美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这一晚我净是做着绿
色的梦、美好的梦。夜半醒来,迷迷蒙蒙,听见滴滴雨声,增加了一种说不
出的甜美的感受。清晨起来,打开格子门,走出阳台,凭窗凝视。昨晚以为
是秋雨,却原来是一片湍湍急流声,如今像滂沱大雨,又像瀑布倾泻,以山
壁为背景,回声之大,恍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啸。加上秋虫啁啾鸣啭彼伏此
起,不绝于耳,构成一曲绝妙的大自然交响乐。我们住在二楼的房间,这道
湍溪从窗下淌流,有如一条白色游龙,忽而急速泻下,忽而缓缓淌去,粗细
有致。溪中多石,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流水淌过,水石相搏,做成一股磅
礴的气势,发出更响的更微妙的流水声,多么迷人啊!
日本近代唯美派诗人北原白秋曾以《溪流唱》为题赋,专门赞颂过伊豆
的此番美景。我沉吟着北原的诗,抬眼望去,伊豆山峦与昨天乍到时所见迥
异,它以鲜明的轮廓展现在眼前,在晨光照耀下,山峦、绿林远近层次分明,
呈现出墨绿、深绿、浅绿、嫩绿、碧绿,并不时变换着颜色,泛出熠熠的闪
光,与翻腾而过的碧绿溪水相连,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绿色的生机。我陶醉
了。经老先生提醒,我才匆匆盥洗,吃早餐,赶忙踏上新的旅程。
下一站是汤野,也是川端康成与舞女有缘重逢的地方。小轿车在天城路
向南行驶,中途参观了“昭和森林”,这里有一座雅致的博物馆、文学馆。
文学馆里设有川端康成、井上靖这两位大文豪的陈列室,还摆有其他受过伊
豆孕育的作家的陈列品。我们还参观了伊豆半岛最大的瀑布“净莲瀑布”,
之后匆匆地爬上天城岭。道路虽经新修拓宽,但山路还是弯弯曲曲,贴近天
城岭,满山遍谷万木苍苍,林木中有桧、榛、栋、栌,松、毛竹,还有许多
叫不上名字的。其中尤以被誉为自古以来与日本人“共存”的杉树居多。杂
木林婷婷如盖,漫空茏翠。在秋风吹拂下,枝桠轻轻摇曳,树叶沙沙作响。
这些当年的“见证人”仿佛在向我低语着当年川端在天城山这二十多公里的
山路上追赶舞女,与舞女一行结伴旅行的故事。
到了天城隧道北口,我们下了车。小说主人公“我”小憩的茶馆已经无
影无踪。现今北口一侧修筑了一座很有意义的文学碑,成块碑石成半拱形,
中间留下一条明显的自然沟痕,象征着主人公“我”同舞女之依依惜别。碑
石左边雕有川端康成的头像,右边刻有《伊豆的舞女》开头一句话:“山路
变得弯弯曲曲,我心想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
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立碑者独具匠心,因为只有这段文字
最能充分表达川端当时急于要见舞女的心境,仿佛连雨点也在催促着他去追
赶舞女似的。这碑、这话,确乎增添了这座文学碑的抒情性。
为了照顾长谷川先生的腿脚不灵便,我们乘车穿过了天城隧道。我还记
得,上回访问这里时,是撑着伞徒步“走进黑漆漆的隧道,冰凉的水滴滴达
达地落下来。前面就是通向南伊豆的出口,露出了小小的亮光”,我们那时
的心情,仿佛就踏着川端和舞女的足迹走过来似的。如今安然坐在车厢里,
也就没有这种感受了。
出了隧道南口,就是南伊豆了。顺崖边围着一道白色护栏的山路行驶不
远,通过河津七瀑布环形天桥,它高高悬在山谷之中,环行上下三圈,从一
座山飞越到另一座山,蔚为壮观。据说,修建这座三层环行天桥,耗资四十
五亿日元。驶过这天桥,转眼间就到了汤野。当年川端和舞女是翻山越岭,
沿河津川的山涧下行十余公里才能到达这里的。
在汤野,我们本想在川端投宿过的福田家歇息、用餐,碰巧老板娘上东
京去了,全天歇业。女招待看我们是远道而来,将我们让进店堂,用茶水招
待。我偶然抬头,发现壁上挂着一幅字轴,书写着“天上人间再相见”几个
字,落款是川端康成,没有记明年月。我问长谷川先生是哪年书写的?他说:
大概是晚年吧。可见川端康成的多愁善感,对舞女的情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
推移而有所消减。尔后,在女招待的向导下,我重巡福田家。这座纯日本式
的楼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部分扩建,但全楼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庭园精巧幽美,布局雅致匀称,加上满院樱树,颇具日本庭园的特色。对着
门厅处立了一尊姿态优美的舞女塑像,旁边辟了一泓池水,放养了十余尾鲤
鱼,有红有黑,也有红白、黑白相间,色彩绚丽。时而将身子挺出水面,时
而又成群向我脚边簇拥而来,勃勃有生气。日语里,“鲤”与“恋”是谐音,
包含着充满恋情的意思。院里左侧立着一座川端文学碑,据长谷川先生介绍,
这是最早建立的一块碑,显得十分古朴。像这样的川端文学纪念碑和塑像,
在伊豆还有好几处。然后,女招待引我上二楼参观一间靠边的房间,对我说:
“这是川端先生年轻时住过、晚年时常来写作的地方。”她透过窗户,伸手
指点隔着一条小河的斜对岸的一间小屋说:“那就是当年舞女一行巡回艺人
泊宿过的小客店旧址。”川端所描写的夜雨听鼓声一段经历,就是在这里发
生的。那时候,缠绵的雨引起了他对舞女的无限情思,夜雨中他听见鼓声,
知道舞女还坐在宴席上,心中就豁然开朗;鼓声一息,他就好像要穿过黑暗
看透安静意味着什么,心烦意乱起来,生怕舞女被人玷污,表示了他对舞女
关注之深沉,爱护之真切。汤野这家小客店曾经被大火洗劫,如今建筑物已
面目全非,但风韵犹存,仍然飘荡着一种令人爱恋的氛围。
从汤野到川端与舞女分手的下田港,还有一段路程,因为要赶乘四时许
的国铁伊东山手线电气列车返回东京,只好割爱不去了。伊东山手线是沿伊
豆半岛东部海岸而行,面临相模湾。我早就读过德富芦花的名文《相模湾落
日》、《相模湾夕照》,久已向往相模湾黄昏之美。如今有机缘亲临其境,
也可以弥补未能到下田这件憾事之一二吧。
我们是从河津站上车的,为人细心的长谷川先生安排我靠窗而坐,好让
我尽情饱览一番相模湾的落日景象。列车一驶出车站,眼前便出现了波光粼
粼的海面。放眼远眺,海天一色,相连之处,烟霞散彩,舞女的故乡大岛忽
隐忽现地突现在海面上,罩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使它像舞女一样更富有迷
人的魅力。车行至真鹤,迎面一片红霞,太阳开始西沉了。相模湾此时的景
色美极了,真如德富芦花所描绘的:天边燃烧着的朱蓝色的火焰,逐渐扩展
到整个西天。一秒又一秒,一分又一分,照耀着,照耀着,仿佛已经达到了
极点。天空剧烈燃烧,像石榴花般明丽的火焰,烧遍了天空、大地、海洋。? 。
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
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地沉落下去。
此刻这派格外迷人的暮景,无穷地变幻着它的色彩,充满着自然的灵气,
我不觉完全沉醉其中,与伊豆的山与水,与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融合
为一体。可以说,这种与自然、文学的契合,达到了忘我之境地。黄昏的景
色在窗外移动着。我的思绪也随着窗外流动的景物飘然远去,但却没有消
逝? 。
二 雪国的诱惑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这是川端康成的名篇《雪国》开首的名句,它的美,川端文学的美,深
深地吸引着我。记得多年前曹禹先生出访东流之前,让我介绍几篇当代日本
文学佳作。我试推荐几篇,《雪国》便列其中。诚如曹禺当时赐教云:“昨
日始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虽未尽毕,然已不能释手。日人小说确有其风
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的几篇中,十分显明。”
多年来我一直盼望访问《雪国》的舞台。最近为研究日本古典名著《源
氏物语》访问日本,终于实现了这个祈盼已久的愿望。
《雪国》的舞台是新泻县越后汤泽。埼县的至友矢野玲子女士知道我喜
爱川端康成文学,尤其是《雪国》,便邀我们赴汤泽一游,并亲自由其夫君
矢野进驾车相伴前往。那天天空下起蒙蒙秋雨,车子驶上关越高速公路约莫
三十分钟,进入群马县境,时而蜿蜒行走在蒙上烟雨的山间,时而又笔直地
飞驰在平原上。沿途路经许多名川大山,诸如绿悠悠的荒川、利根川,碧森
森的子持山、大峰山、迦叶山,并且穿越无计其数的长长短短的隧道。车窗
外烟雨纷飞,整个车窗就像镶嵌上一幅幅不断变换着景物的山水画,其美无
比。此时,《雪国》那段车窗玻璃上女人的实影和窗外自然景物的虚影之重
叠、变幻的美文,不由地浮现在我的脑际: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
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
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人世的象征的世界。
如今这段受到称赞的美文,正把我们带去《雪国》的诗一般的抒情世界。
由于途中在吉冈町小憩,行车近两个半小时方才穿越川端康成所说的县
界,即群马、长野、新泻三县交界的长长的关越隧道,据说全长一万零九百
六十二米,新开凿于崇峻的谷川山。以前火车是绕山穿行于清水隧道,如今
在这旧隧道旁已新修筑了三条公路、铁路隧道,余两条叫新清水和大清水,
四条新旧隧道几乎是平行的。驶出关越隧道的出口,便是越后汤泽。如是冬
季,就会展现出一派雪景。可现在是初秋时节,还没有川端所描写的那番雪
国的景象。但隧道南北的气象却完全迥异。隧道南侧仍是飘忽着蒙蒙烟雨,
隧道北面这侧却是万里晴空。据同行人介绍,这是因为越后汤泽四面群山环
绕,受到地势影响的缘故。冬天之成雪国,原因也在此。
汤泽虽是个小地方,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八百余年前源赖纲的家臣献给
越后弥彦神社的地图上,就已经记载着汤泽的名字。源氏战国时代,这里是
古战场。川端康成写作《雪国》时下榻的高半旅馆,也具有八百年的历史。
那时候,汤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高半便成为从东北到关东的驿站。如
今散布着众多的有名温泉浴场和滑雪场,夏冬季节游人如梭。川端从1934—
1936 年三年间,多次来这里搜集素材、体验生活和创作《雪国》,都有意躲
开这两个时间,而固定在春秋两季。听当地人说,川端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原
因,就是这个时候,《雪国》主人公驹子的原型——松荣不像旅游旺季那么
忙,让她有更多时间陪伴他。
荣松原名小高菊,出身贫农家庭,一家九口,生活无着,她十一岁那年,
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被卖到汤泽当艺妓。川端了解到这个受损害的少女的辛
酸生活和不幸命运,在心中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