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鲁迅卷7 >

第45章

鲁迅卷7-第45章

小说: 鲁迅卷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拾谷虹儿画选》,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二辑。内收拾谷虹儿作品十二幅,并附有画家自己的诗和散文诗十一首。拾谷虹儿(1898—1979),日本画家。
  作品有为画集《睡莲之梦》、《悲凉的微笑》、《木偶新娘》等。
  〔2〕 《Modern Library》 《现代丛书》。美国出版的历史、科学、文学及艺术等论著和作品的丛书。A。V。Beardsley画集,比亚兹莱画集,原名《比亚兹莱的艺术》。比亚兹莱,参看本书《〈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3〕 水妖(Nymph) 希腊神话里住在山林水泽中半神半人的少女。下文的地碉(Pan),应作潘神,希腊神话中的畜牧神。爱好音乐,常带领山林女妖舞蹈嬉戏。
  〔4〕 指叶灵凤等人。参看本卷第197页注〔36〕。
               哈谟生的几句话〔1〕
  《朝花》〔2〕六期上登过一篇短篇的瑙威作家哈谟生,去年日本出版的《国际文化》〔3〕上,将他算作左翼的作家,但看他几种作品,如《维多利亚》和《饥饿》里面,贵族的处所却不少。
  不过他在先前,很流行于俄国。二十年前罢,有名的杂志《Nieva》〔4〕上,早就附印他那时为止的全集了。大约他那尼采和陀思妥夫斯基气息,正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十月革命后的论文中,也有时还在提起他,可见他的作品在俄国影响之深,至今还没有忘却。
  他的许多作品,除上述两种和《在童话国里》——俄国的游记——之外,我都没有读过。去年,在日本片山正雄作的《哈谟生传》里,看见他关于托尔斯泰和伊孛生的意见,又值这两个文豪的诞生百年纪念,原是想绍介的,但因为太零碎,终于放下了。今年搬屋理书,又看见了这本传记,便于三闲〔5〕时译在下面。
  那是在他三十岁时之作《神秘》里面的,作中的人物那该尔的人生观和文艺论,自然也就可以看作作者哈谟生的意见和批评。他跺着脚骂托尔斯泰——
  “总之,叫作托尔斯泰的汉子,是现代的最为活动底的蠢才,……那教义,比起救世军的唱Halleluiah(上帝赞美歌——译者)来,毫没有两样。我并不觉得托尔斯泰的精神比蒲斯大将(那时救世军的主将——译者)
  深。
  两个都是宣教者,却不是思想家。是买卖现成的货色的,是弘布原有的思想的,是给人民廉价采办思想的,于是掌着这世间的舵。但是,诸君,倘做买卖,就得算算利息,而托尔斯泰却每做一回买卖,就大折其本……不知沉默的那多嘴的品行,要将愉快的人世弄得铁盘一般平坦的那努力,老嬉客似的那道德的唠叨,像煞雄伟一般不识高低地胡说的那坚决的道德,一想到他,虽是别人的事,脸也要红起来……。“
  说也奇怪,这简直好像是在中国的一切革命底和遵命底的批评家〔6〕的暗疮上开刀。
   至于对同乡的文坛上的先辈伊孛生——尤其是后半期的作品——是这样说——
  “伊孛生是思想家。通俗的讲谈和真的思索之间,放一点小小的区别,岂不好么?诚然,伊孛生是有名人物呀。
  也不妨尽讲伊孛生的勇气,讲到人耳朵里起茧罢。然而,论理底勇气和实行底勇气之间,舍了私欲的不羁独立的革命底勇猛心和家庭底的煽动底勇气之间,莫非不见得有放点小小的区别的必要么?其一,是在人生上发着光芒,其一,不过是在戏园里使看客咋舌……要谋叛的汉子,不带软皮手套来捏钢笔杆这一点事,是总应该做的,不应该是能做文章的一个小畸人,不应该仅是为德国人的文章上的一个概念,应该是名曰人生这一个热闹场里的活动底人物。伊孛生的革命底勇气,大约是确不至于陷其人于危地的。箱船〔7〕之下,敷设水雷之类的事,比起活的,燃烧似的实行来,是贫弱的桌子上的空论罢了。诸君听见过撕开苎麻的声音么?嘻嘻嘻,是多么盛大的声音呵。“
  这于革命文学和革命,革命文学家和革命家之别,说得很露骨,至于遵命文学,那就不在话下了。也许因为这一点,所以他倒是左翼底罢,并不全在他曾经做过各种的苦工。
  最颂扬的,是伊孛生早先文坛上的敌对,而后来成了儿女亲家的毕伦存(B。BjoC?颍睿螅铮睿玻浮场K邓疃牛稍咀牛猩N蘼凼ぐ苤剩脊嶙⒆鸥鲂院途
  瘛J怯凶帕楦泻蜕竦咨凉獾蔫┮坏氖恕5一匾淦鹂垂亩唐∷道矗床⒚挥锌垂
由髌纺茄纳畹母杏T谥泄笤疾⒚挥惺裁匆氡荆患堑糜幸黄小陡盖住返模
  辽俜宋寤亍?
  哈谟生的作品我们也没有什么译本。五四运动时候,在北京的青年出了一种期刊叫《新潮》,后来有一本《新著绍介号》,豫告上似乎是说罗家伦〔9〕先生要绍介《新地》(New Er-de)。这便是哈谟生做的,虽然不过是一种倾向小说,写些文士的生活,但也大可以借来照照中国人。所可惜的是这一篇绍介至今没有印出罢了。
  三月三日,于上海。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十四日《朝花》周刊第十一期。
  哈谟生(K。Hamsun,1859—1952) 又译哈姆生,挪威小说家。
  曾当过水手和木工。著有长篇小说《饥饿》、《老爷》等。
  〔2〕 《朝花》 文艺刊物,鲁迅、柔石合编。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创刊于上海,初为周刊,共出二十期。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改出旬刊。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出至第十二期停刊。周刊第六期登有梅川译的哈姆生短篇小说《生命之呼声》。
  〔3〕 《国际文化》 日本杂志,大河内信威编辑,一九二八年创刊,东京国际文化研究所出版。该刊一九二九年一月号《世界左翼文化战线的人们》一文,将哈姆生列为左翼作家。
  〔4〕 《Nieva》 《尼瓦》。俄语^JNH(田地)的音译,周刊,一八七○年创刊于彼得堡,一九一八年停刊。它是十月革命前俄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并附出《文丛》,印行俄国及其他国家作家的文集,其中包括《哈姆生全集》。
  〔5〕三闲成仿吾在《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七年一月)发表的《完成
  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6〕革命底和遵命底的批评家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写的《〈农夫〉译后附记
  》中,谈到文坛上对托尔斯泰的批评时说:“今年上半年‘革命文学’的创造社和‘遵命文学’的新月社,都向‘浅薄的人道主义’进攻”。
  〔7〕 箱船 应译作方舟,即《圣经g创世记》中诺亚的方舟。
  〔8〕 毕伦存(1832—1910) 一译般生,挪威作家。著有剧本《新婚》,小说《索尔巴肯》等。
  〔9〕 罗家伦(1897—1969) 浙江绍兴人,《新潮》的编者之一,后成为国民党政客。按《新潮》杂志没有出过《新著绍介号》,在第三卷第二号“一九二○年世界名著特号”中也未见罗家伦介绍《新地》的预告。又,文中的New Frde应作德语Neue Erde,或英语New Earth。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1〕我们进小学校时,看见教本上的几个小图画,倒也觉得很可观,但到后来初见外国文读本上的插画,却惊异于它的精工,先前所见的就几乎不能比拟了。还有英文字典里的小画,也细巧得出奇。凡那些,就是先回说过的“木口雕刻”。
  西洋木版的材料,固然有种种,而用于刻精图者大概是柘木。同是柘木,因锯法两样,而所得的板片,也就不同。顺木纹直锯,如箱板或桌面板的是一种,将木纹横断,如砧板的又是一种。前一种较柔,雕刻之际,可以挥凿自如,但不宜于细密,倘细,是很容易碎裂的。后一种是木丝之端,攒聚起来的板片,所以坚,宜于刻细,这便是“木口雕刻”。这种雕刻,有时便不称Wood-cut,而别称为Wood-engraving了〔2〕。中国先前刻木一细,便曰“绣梓”,是可以作这译语的。
  和这相对,在箱板式的板片上所刻的,则谓之“木面雕刻”。
  但我们这里所绍介的,并非教科书上那样的木刻,因为那是意在逼真,在精细,临刻之际,有一张图画作为底子的,既有底子,便是以刀拟笔,是依样而非独创,所以仅仅是“复刻板画”。至于“创作板画”,是并无别的粉本〔3〕的,乃是画家执了铁笔,在木版上作画,本集中的达格力秀〔4〕的两幅,永濑义郎〔5〕的一幅,便是其例。自然也可以逼真,也可以精细,然而这些之外有美,有力;仔细看去,虽在复制的画幅上,总还可以看出一点“有力之美”来。
  但这“力之美”大约一时未必能和我们的眼睛相宜。流行的装饰画上,现在已经多是削肩的美人,枯瘦的佛子,解散了的构成派绘画了〔6〕。
  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
  “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
  附带说几句,前回所引的诗,是将作者记错了。季黻〔7〕来信道:“我有一匹好东绢……”系出于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8〕,末了的数句,是“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君放笔为直干”。并非苏东坡诗。
  一九二九年三月十日,鲁迅记。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朝花》周刊第十二期,并同时印入《近代木刻选集》(2)。
  《近代木刻选集》(2),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三辑。
  内收欧美和日本版画十二幅,一九二九年三月出版。
  〔2〕 Wood-cut木刻。Wood-engraving,木口雕刻。
  〔3〕 粉本 原指施粉上样的中国画稿本,后用以泛称绘画底稿。
  〔4〕 达格力秀(1892—1966),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
  〔5〕 永濑义即(1891—1978) 日本版画家。作品有《母与子》等。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2)附记》。
  〔6〕 指叶灵凤等人对苏联构成派绘画生吞活剥的模仿。构成派,参看本书第347页注〔8〕。
  〔7〕 季黻 许寿裳(1882—1948),字季黻,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鲁迅的同学和好友。先后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职。抗战胜利后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台湾编译馆馆长。一九四八年二月在台北被刺。
  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8〕 杜甫(712—770) 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代诗人。著作有《杜工部集》。文中《戏韦偃为双松图》应作《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诗中“请君”应作“请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