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知味记 >

第231章

知味记-第231章

小说: 知味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面前已调好了调料。林小竹的眼力极好,虽然站在这里有些远。也能看出他面前的那些调料,有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京葱白、姜丝、萝卜丝、尖椒丝、朝天椒、榄角碎、酸藠头、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盐、胡椒粉,足有十八种。这些调料,一样都不可少,少了鱼脸就缺少鲜美的感觉。而在调料旁边,还放有一个小碟。上面放着柠檬叶丝,是等会儿要放在鱼脍的表面,跟着蘸调料一起入嘴的。这样吃,鱼脍便会有一股清香。
而倭国人这边,敢于自吹自擂,倒也有几分真本事。那矮小的倭国人刀功并不比夏山差,一片片鱼片摆放在盘子里,如孔雀开屏。而桌上的调料跟夏山相比,简单得多。只有绿色芥末和酱油。
她轻轻摇了摇头,道:“即使做到最好,也不比夏山强多少。”
她的刀功在山庄时就比夏山强,因武功大进的关系,现在比以前强上不少。但夏山常年呆在南海国,凭着他对厨艺的追究程度,相信他对于鱼这食材,绝对了解得非同一般。每一种鱼有多少刺,纹理如何。应该在哪里下刀。鱼片片出来之后,应该在什么时候吃口感最佳。他应该最是清楚。
袁天野听了,有些失望。只得像大家一样,将目光投到夏山身上,希望他能把那小倭国人踩在脚下。
“放心吧,夏山一定能赢。”林小竹看着夏山,脸上慢慢绽放出笑容来。
自他们进来到现在,夏山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便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似乎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人看他,也丝毫没有为倭国人的话语所动。他一直凝神贯注,他的眼中只有那条鱼。
而相比之下,那倭国人的情绪就激动得多。他一直嘴里念念有词,大概心心念念想要为他的倭国争光。
两边这么一比,高下立见。
虽然两人刀功差不多,一会儿调料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烹饪其实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厨子的心情好与坏,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情感,都能通过食物表达出来。这就像妈妈用爱心做出来的菜,要比大饭店里的厨子做出来的菜更有温暖的味道一样。此时的夏山心里眼里只有那条鱼,只有那道菜,他专心致志地做着这道菜,心手合一,有如天人合一,这样做出来的菜必然能达到极致的美。这又怎是那心情浮躁的倭国人能比得上的呢?
不一会儿,两人都已把鱼片完了,跟调料一起,都放到了大盘子里。那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将两盘鱼脍都端了过来,放在众人面前,笑道:“这是倭国的渡边先生和南海国的夏山先生做的鱼脍,大家都来尝尝。至于哪个更鲜美,我想大家都会凭良心说话的。请!”
林小竹一见这样行事,便有心着急起来。夏山做的调料繁复,吃起来是有一定讲究的。不会吃的人,一定吃不出那个味道来。
她正要开口提醒,夏山便已走上前来了,微笑道:“我来为大家蘸调料。”说完,便左右各拿了一双筷子,先把油、盐、胡椒粉拌一下,然后把葱、芝麻等配料倒下去拌几拌,再放油、盐、胡椒粉拌几下,再下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等脆口配料拌几下。然后告诉大家,进食时要把拌匀的鱼肉和配料一同挟进口中。
林小竹松了一口气,跟袁天野走上前去,先取了倭国人的鱼脍进嘴,尝过之后,又走到夏山面前,道:“有劳,给我一份。”
夏山倏地抬起头来,望着林小竹,再看到袁天野,一脸的惊喜:“公子,小竹,你们怎么来了?”话声刚落,他便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一笑,“看我,尽说傻话,小竹当然是来参加比赛的。”说完赶紧夹了两片鱼脍,用柠檬叶裹了,跟调料一起递了过来。
“你先忙,一会儿再聊。”林小竹接过鱼脍。退到了一旁,将位置让给他人。又遥遥对着站在后面的苏小舒微笑着点了点头。
细细地品尝着夏山与倭国人渡边的鱼脍,林小竹抬起头,问袁天野:“怎么样?感觉如何?”
“夏山所片的鱼脍,更细嫩鲜美,这大概跟他片鱼片时的手法和时间的把握有关。但调料太多,我不大喜欢。而倭国人大概是心境的问题,鱼片片得不大好。但他的调料,更能让人品尝出鱼脍最原始的鲜美。”袁天野道。
林小竹点了点头。袁天野这说法,极为中肯。
袁天野说这话,大概是故意让人听到,说得还挺大声。正在品尝的人中,有些点点头。表示同意;有些则反对道:“我觉得这调料就很好,比起倭国的强很多。而且倭国人跟夏山大厨比的是片鱼片的功夫,而不是调料。”他转向渡边,“怎么样?我们南海的大厨比你强吧?”
渡边尝了一口自己的鱼脍,又尝了一口夏山的,一声不吭地退了下去。而另外几个倭国人,唧唧咕咕地把他埋怨了一通。
穿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似乎并不在意,笑道:“南海国的夏山大厨鱼脍手艺出色。但渡边大厨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夏山大厨。也没逊色多少,是吧?来来,大家尝尝。觉得尝一片不过瘾,有请那边坐,自有小二招呼大家,让大家吃上美味的鱼脍。”
林小竹这才打量了一下这个店铺,发现这竟然是一家卖鱼脸的店。很显然那穿石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正是这里的老板。而他发起的渡边与夏山的比赛,则是招揽客人的手段之一。她顿时哭笑不得。拉了袁天野到外面。等着夏山出来。
不过是一条鱼。很快就分完了。不一会儿,夏山便跟苏小舒从店里出来。恭恭敬敬地对袁天野行了个礼。
袁天野见他们并没有像上次一样,看到林小竹激动得把他这个主子都忘了,温和地道:“行了,不必多礼。”
“啊,小舒你……”林小竹忽然发现苏小舒梳了妇人的发髻,不由指着她的头,睁大了眼睛,“你们成亲了?”
苏小舒羞涩地看了夏山一眼,点了点头。
“真是太好了。”林小竹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么多年,苏小舒终于求得正果,打动了夏山的心。
她又问:“夏山是参加比赛的,小舒你呢?”
“我就是陪他来的。”苏小舒笑道,满脸的幸福。
“噢!”林小竹促狭地拉长声音。
“走吧,咱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说话。”袁天野道。
旁边便有一家茶楼,四人进去,找了一个雅间,这才坐了下来。
大家不过是分别了七、八个月,这七、八个月对于林小竹和袁天野来说,很是漫长,出了很多的事,也做了很多的事。但对于生活平静的夏山和苏小舒来说,除了感情得到了突破,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可说道的。而无论是林小竹的经历,还是夏山、苏小舒的感情,都是不能拿出来明说的。更何况还有袁天野坐在那里,让夏山和苏小舒感觉压力很大。大家也就闲聊了几句,便分别告辞了。夏山他们住在南海国的驿馆里,倒也无需林小竹牵挂。
时间很快就到了比赛的日子。
袁天野一早就被请走了。他虽然没有担任评委,但作为一国的王爷,理应受到隆重的接待。而有他安排,林小竹并不要操心。只管坐着他安排的马车,到参赛现场进行抽签。她的运气也无所谓好坏,抽到了第二十七号,被工作人员带到了用木板隔成的一间小隔间里。
虽然是决赛,却也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淘汰最后三十人。
在隔间里呆了一会儿,林小竹便收到了大赛的题目——圣上思及百姓多艰,希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也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希望厨子们能用最少的钱,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来。
最少的钱,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林小竹想起自己在深山时候的生活,想起当初从北燕国一路向南时,在路上见到的那些贫苦的人们。他们吃着最粗砺的食物,干着最辛苦的农活,她能深深体会得到老爷子出这道题的苦心。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最美味,也花钱最少呢?
其实要说花钱最少,这个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可衡量的。比如各种野味,比如山间蘑菇和竹笋,比如房前屋后的水果……那都是自给自足的,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所居住的环境里有,那便是大自然的赐予,不存在花钱的问题。但是,她能做这些食材来做菜吗?
答案很显然,不能!因为它们虽然来自大自然,却是可以卖钱的。每个贫困的农户家中,粮食、鸡蛋、各种水平土产,那都是用来换钱的。靠着这些,换取一点油盐等日常用品。


第四部 美食连锁 第三百一十六章 方便携带
这一次比赛在时间上不像原来那样限定时间,相反,它限定时间,你想用多久来做这道菜都行。但时间的长短却计入分数。用时越短,时间方面的分数越高。
考虑了一会儿,林小竹将自己今生和前世所知道的食物在脑子里快速地过了一遍,便决定做一样食物蜂窝土豆。
土豆在前世的历史中,是由明朝传入我国,然后在国内气候比较冷的地方大量栽种。而在轩辕朝,土豆跟红薯、玉米都已出现。不过跟红薯和玉米不同,它早已经在北燕国和西陵国进行了大量的栽种,便是东越国也有不少的地方种植。也就是说,除了稻米、小麦这些粮食,土豆的栽种面积已占了轩辕朝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算是极为常见的、既可作粮食又可做菜肴的食材。
当然,土豆虽然种植普遍,却也跟白米、面粉一样,是可以换钱的食材,跟地边的野菜和她曾在深山里吃的菜糠团子这种基本上不用花钱或花钱极少的食材,还是不同的。但林小竹觉得,万事不可走极端。四海升平,大部分的农民还是能吃饱肚子的。而在吃饱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手中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来,便是轩辕老爷子的期待。
而蜂窝土豆,她认为便是农民能吃得起却又极美味的食物。
做出了决定,她便出去领食材——这一次的比赛,跟前两次规定食材的规矩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打算,向比赛主办方提出食材要求。当然,要食材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那便是:如果你要的食材是主办方没有的,那便说明这食材太过稀少而珍贵,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可以重新提出换另一种食材。
林小竹要的食材太过平常,所以很快便把土豆、鸡蛋、面粉和生粉,盐、白糖、油领了回来开始动手制作蜂窝土豆。
土豆去皮,切成豌豆大小的粒,先用清水漂起;鸡蛋磕入大碗内,调散后加入面粉、生粉和精盐揉成团,接着再加入清水调成较稀的面浆,最后在面浆里加入土豆粒。
将油烧至六成热,左手端盛放面浆的碗,右手将面浆中的土豆粒捞出,先慢慢将其撒入油锅中成一个圆圈,然后边炸边用手淋入少量面浆直至锅中堆积的酥层形成一个“蜂窝”。再用右手蘸上碗中的面浆,张开五指将面浆洒在锅中“蜂窝”上,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面浆洒完。待锅中“蜂窝”炸至成形酥脆时,捞出沥净油,稍后再将“蜂窝”移入圆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本来蜂窝土豆,酥香爽口,甜而不腻,极为可口。如果将主料换成嫩玉米粒即可制成“蜂窝玉米”。而且咸甜随意,既可撒上白糖成甜味,也可撒上椒盐成咸味还可撒上辣椒面、花椒面等做成麻辣味。
本来为了省钱,是可以作成椒盐味的,但林小竹还是觉得做得甜味最为正宗,便没有省这点钱。
做完这道菜,也不过是花了一盏茶的功夫。林小竹在引导员的指引下,将自己这道菜放到了评委面前。而看那摆放成菜的台子上,已摆放了四、五道菜了。
“会写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