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25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25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如果巨舰在白天遭到那些穿过云层的敌机的袭击,就要反复进行曲折航行,以闪避鱼雷的攻击。这样,巨炮就无法瞄准目标。在此种情况下,日本夜间决战的传统作战法又占据了主要地位。留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之例说明了“夜袭的成功在于参战官兵的勇猛”。明治28年(1895 年)2月2 日,日本水雷战队突入威海卫击沉4艘军舰的夜袭特攻战就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夜袭特攻战的成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栗田决心继承先辈的传统,依靠全体将士之勇猛,在最后的战场上决一死战。   
  (五)舰队孤军作战——不得已进行神风特攻战 
  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舰队能够有机会展开“百日练兵”,真是天助神佑。昭和19年10月18日,为了在今后的战争中挽回濒于衰亡的日本帝国的命运,大本营向重新振作起来的联合舰队下达了发动有名的“捷一号作战”的命令。 
  “捷一号作战”的概要是,当美军向菲律宾群岛发动进攻时,日军将从海空两个方面发动攻势,全歼进攻之敌。主要作战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4 点: 
  (1) 陆基航空兵部队要在大约700 海里处搜索敌人,并不断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消耗作战,一旦敌舰队接近,再协助陆军飞机将敌军歼灭在近海水域。 
  (2) 舰队集中在婆罗乃( 婆罗洲北部) 待机,根据情报决定出击与否,目的在于捕捉并歼灭海上敌人的护航舰队和其他船队。 
  (3) 万一出击迟误而敌人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 
  (4) 小泽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将从濑户内海出发南下,把敌机动部队诱至北部海域,以此掩护栗田舰队突击。 
  在具体的兵力安排上,上述第(1) 作战任务由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大西中将指挥,驻菲律宾) 和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福留繁中将指挥,驻台湾) 来承担。第(2) 、第(3) 作战任务交给栗田中将的主力部队来完成。 
  恰巧,当时第六基地航空部队在10月12日到17日的5 天时间内,与空袭台湾的美机群展开了一场殊死激战。据报道,日机取得可喜战果。然而,实际上,不仅无战果可言,反而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一台湾近海空战的失利,对增援菲律宾作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其详细经过,在分析小泽舰队失败原因时详述) ,那么,被寄以希望的驻菲律宾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的实力又将如何呢? 
  当大西泷治郎中将走马上任时,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仅仅才剩有150 架飞机( 在特鲁克和帕劳遭敌空袭,分别有325 架和203 架被击毁,可见日机损失之大!) 。而且,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大西中将是山本大将的心腹,是日本海空军的权威人士。据分析,他是不会赞同“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但是,结果却与估计时相反,大西中将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挥泪同意进行肉弹特攻战,“神风待攻队”就这样诞生了( 这种特攻作战是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上而下按命令执行的) 。于是,那些年轻的飞行员脖子上围着白围巾,抱着为国捐躯的必死信念扑向决死的战场。 
  实际上,“神风特攻队”是从冲绳战役开始才取得一定程度的战果的,而作为莱特湾海战的一翼所进行的特攻战,由于战况对日本不利,加之初次进攻缺乏经验,未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当时,如果不采用神风特攻这一非常手段,栗田舰队就得不到空中支援。实战表明,就连这支敢死队也无能为力。因此,栗田舰队是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浴血苦战的。 
  在舰队出击之前,还发生了一个严重事件,即联合舰队被迫把仅有的32架侦察机全部交付给基地航空部队使用。当时,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的力量相当薄弱,搜索侦察能力更是弱得可怜,因此,作战规划上第(1) 要点上的“要在大约700 海里处搜索敌人”的设想,对它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700 海里,恐怕连200海里也难以保证,这样,作战的第(1) 设想无疑将要落空。而唯一可以救急的就是这批有熟练技术的舰队搜索机。如果能充分发挥这批搜索机的作用,把获得的情报迅速通报给舰队,想必也不会失掉战机。另外,在舰队交战中,也应该将搜索机派往战场上空,听从舰队司令的命令和指示,至于舰队方面,考虑到航行在敌潜艇出没的海域,很难从事海上收容工作,又考虑到有遭敌机轰炸被击毁的危险,因此,也同意与基地航空部队共同使用。于是,搜索机群先行进驻圣何塞基地( 民都洛岛),也就是说,32 架搜索机并不只是应大西中将的要求才转移到陆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这支机群也应该听从栗田司令官的指挥。但后来在实战中这一构想未能实现。 
  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远航出击,这在现代战术上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好比是瞎子走路一样。为此,整个舰队卷起了风暴般的不满情绪。如果要保证上百名瞎子在银座大街上安全行走,就必须有明眼的正常人带路,否则,上百盲人在大街上就会产生混乱乃至发生危险。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不正是和失去带路人的瞎子一样吗? 
  因而,舰队官兵非常气愤地说:“说不定战舰被敌潜艇击沉了,我们还蒙在鼓里呢!”32架飞机默默地同弥漫着愤懑情绪的舰队告别了,闪光的机翼下留下了离别的悲哀。果然,在大舰队出击的第二天凌晨,旗舰“爱宕”号首先遭敌潜艇袭击,中雷后仅20分钟就沉入海底了。接着,重型巡洋舰“摩耶”在4 分钟内被炸沉,与此同时,“高雄”也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基地。真是出师伊始,便遭祸灾,谁能说这与调走全部搜索机没有关系呢?当时,一名落水的参谋一边在巴拉望岛海面划游,一边气愤地说:“我们被敌潜艇干掉了,可事先竟然丝毫也没有察觉到!”   
  (六)不满情绪蔓延全军——放弃“八·四舰队”以来的训练 
  现在,让我们综观一下“捷一号作战”的各项具体计划。作战方案中的第(1)要点,即基地航空兵的情况,前面已有叙述。对于作战方案中的第(2) 要点,将士们普遍认为这是主力舰队应该采取的方案,无人表示异议。对于第(4) 要点,同样也没有什么意见,一致认为对主力舰队进行掩护作战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如果小泽舰队进展顺利,将对栗田舰队的作战大有裨益。然而,第(3) 点却引起整个舰队官兵的不满,对此指挥官甚感恼怒。在这里,不妨再重复一下作战方案中第(3) 点的内容,即“万一出击迟误而敌军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在瓜达尔卡纳尔激战中,曾反复10余次发生小型舰队夜间“突入作战”的战例,但是,此次的“突入作战”与瓜岛争夺战时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一次,日本主力舰队要倾其全力在光天化日之下突入敌人港湾之内一决雌雄,这的确是世界海战史上闻所未闻的作战方案。开始,舰队官兵对此只是嘲笑,继而则暗暗地咒骂起来。 
  作战方案中的第(2) 要点是联合舰队的基本使命。为了实施这一命运攸关的夜间决战,舰队进行了3 个多月的猛烈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夜间突入敌港湾的歼敌作战进行了充分训练,这就是“对敌港湾进行突入袭击,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展开猛烈的炮击,然后迅速脱离战场”的作战方针。此作战方案亦可称其为“敏捷杀入”。决战中,“大和”、“武藏”的18英寸的大炮只消齐射两三次,海湾内的敌人阵角必将大乱,然后再择机迅速脱离战区,这就是“突入作战”的精髓之所在。但是,如果执行作战方案中的第(3) 要点,在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敌港湾,长时间地袭击敌船舶和登陆部队,这哪里是什么“突入”,简直是“静坐”,而“静坐”是为提高工资而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决不是舰队作战所应采取的方式。 
  总之,与敌运输船团相拼杀,是主力舰队作战史上所没有记载过的。突入港湾作战更是如此。1910年,日本海军把自己假想的作战海面转移到太平洋( 在这以前,由于把俄国作为假想敌国,海战演习地点从东中国海转移到日本海方面,俄国舰队被全歼后,日本自然而然地又转向太平洋的东大门) 。假设英国或者美国舰队一旦从太平洋发起进攻,日本将与之决一死战。以此为前提,加强了海上主力舰队的力量,日以继夜地进行艰苦的训练。 
  在日本,今天能记起“八·八舰队”这一名称的人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以创建“八·八舰队”为前提的“八·四舰队”却多为人知。在世界三大舰队的势力比较表和年鉴照片上是这样记载的:称英国的主力舰队为“大舰队”,称德国的主力舰队为“公海舰队”,称日本的主力舰队为“八·八舰队”。美国和法国为争取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而竭尽全力,但其实力远远达不到世界“三大主力”舰队的水平。 
  所谓“八·四舰队”,即指拥有战列舰8 艘、战列巡洋舰4 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84艘、潜艇60艘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威风凛凛的大舰队。世界上的军事评论家曾赞誉它为力量均衡的标准舰队。 
  日本海军正是在拥有这一舰队的情况下,在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海面上日以继夜地进行作战演习的。早在1922年,在华盛顿裁军协定诞生之际,日本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就采取了发挥单舰作战能力和以高超技术取胜的方针。并勇于革新创造,每年都在造舰技术和海上训练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在战略上主张“进攻防御”和“消耗作战”。因此,在运用水雷战斗队进行奇袭作战以及提高主力舰巨炮的命中率方面,绞尽了脑汁,倾注了心血。而且,为了加强近海作战的优势,在造舰设计时,最大限度地缩减舰内居住位置,挖掘一切潜力,集中一切力量,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速度和增强炮火威力方面。 
  20多年来,日日夜夜,主力舰队官兵所进行的训练都是以舰面炮战和舰队海面机动为中心的训练,至于杀入敌港湾内进行所谓的“突入作战”的演习,不仅一次没有做,甚至连这种战术的名称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年来,搜索并袭击敌运输船队是属于潜水艇和驱逐舰的作战范畴,而不是主力舰队所肩负的使命。这也就是说,“捷一号作战”命令中所采用的战术是在联合舰队的官兵闻所未闻,更未曾进行过演习的状况下提出来的,是在最后决战中强行推行的一种作战方式。 
  更何况,当时谣传说作战命令的重点是盲目进入莱特湾歼敌。因此,全军上下,官兵们的不满情绪犹如大海的怒涛。再者,在赤道附近,在高温与寂寞的锚地度过100 天强化训练的战士们,在煎熬之中神经受到很大冲击,恐伯也是引起不满情绪的原因之一。   
  (七)长官训戒众将士——出击前“爱宕”舰上的夜宴 
  虽然全军弥漫着不满情绪,但是舰队的指挥官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实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他们为决战的到来,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入地研究战术,反复地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