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48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48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联合舰队曾一度跻身于世界第一流海军的行列,很明显,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它解除了外国入侵的威胁,从而理想地保障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但是,威力强大的帝国海军一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终于导致了彻底覆灭的下场,这已成为惨痛的历史教训,这一事实和教训,应该永远存留在日本国民的记忆之中。 
  日本海军是一支纯朴正直的武装力量,它具有良好的风格,得到日本国民的爱戴。海军的全体指战员都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英俊潇洒。可以说日本海军是由出类拔萃的指战员、精良优越的战舰组成的。不幸的是,海军的力量虽然雄伟强大,但却缺乏坚决阻止军部侵略暴行的勇气,后来,竟然屈从于军部,成了其侵略计划的支持者,结果,花了70年时间建设起来的联合舰队覆灭了,甚至连人带舰都无影无踪了。然而,战士们的忠魂却是永存的。 
  至此,联合舰队的灭亡过程,笔者已向读者作了简单的叙述。但是,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联合舰队是怎样战斗的”,同时,也有必要更进一步了解“可以避免灭亡的联合舰队开战时的秘密”,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下一章分六节加以说明。   
  (一)残存军舰及其命运——美军战利品的归宿 
  在3 年零9 个月的漫长的激战中,联合舰队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现列表如下: 
  开战时254艘1;067;870吨 
  战时建造383艘858;250吨 
  合计637艘1;926;120吨 
  击沉410艘1;383;950吨 
  受伤59艘284;520吨 
  残存168艘257;650吨 
  残存舰只,除扣除不满千吨的巡逻艇70余艘、停泊的旧式潜水艇50艘、入坞中的驱逐舰两艘之外,对那些“尚有战斗能力的军舰”,现分列如下: 
  航空母舰:“凤翔”。 
  巡洋舰:“八云”、“酒勾”、“鹿岛”。 
  辅助舰船:“长鲸”、“箕面”、“圣川丸”。 
  驱逐舰:“雪风”、“汐风”、“夕风”、“宵月”、“响”、“波风”、“神风”、“冬月”、“竹”、“桐”、“春月”、“夏月”、“花月”、“杉”、“荻”、“桦”、“槇”、“樫”、“栗”、“楠”、“柿”、“莲”、“榧”、“枫”、“茑”、“董”、“椎”、“雄竹”、“初樱”、“初梅”。 
  潜水艇:“伊…14 ”、“伊…36 ”、“伊…201”、“伊…203”、“伊…400”、“伊…401”、“伊…402”、“伊…500”、“伊…501”、“伊…502”、“伊…505”、“伊…506”。 
  ( 注) 另外,还有小型摩托艇8 艘,小型运输潜艇10艘,蛟龙(60 吨潜水艇)150艘。 
  清点的结果表明,幸存的1 万吨左右的军舰只有6 艘,加上驱逐舰和潜水艇总共是49艘,这是一本多么凄惨的“军舰登记簿”啊。在这里,仅把残存的只有躯壳而无战斗力的主要军舰列表介绍如下: 
  舰种舰名所在地状况 
  战舰长门横须贺中伤 
  战舰榛名吴港重伤 
  战舰伊势吴港重伤 
  战舰日向吴港重伤 
  航空母舰天城吴港倾覆 
  航空母舰海鹰别府重伤 
  航空母舰龙凤吴港重伤 
  航空母舰葛城吴港甲板中等伤 
  航空母舰隼鹰佐世保中伤 
  潜水母舰驹桥尾鹫浸水搁浅 
  巡洋舰妙高新加坡中伤 
  巡洋舰高雄新加坡中伤 
  巡洋舰青叶吴港重伤 
  巡洋舰磐手吴港全部浸水 
  巡洋舰出云吴港倾覆 
  巡洋舰利根吴港重伤 
  巡洋舰大淀吴港倾覆 
  巡洋舰北上吴港轻度伤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幸存舰只中的多数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濑户内海。由于缺乏燃料,无法作机动航行,军舰只好停泊在岛屿后面。不料,7 月21日,又遭到敌舰载机群猛烈的轰炸,停泊中的日舰又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剩余舰只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呢? 
  潜艇方面,除有5 艘被美国接管之外,其余全部自己处理掉了——45艘中的大部被自沉到九州五岛海面,其他都沉到伊予滩、纪伊海峡、若狭湾。战舰“长门”、轻型巡洋舰“酒勾”被拉到比基尼环礁供试验原子弹去了。剩余的舰只分配给美、英、苏、中四大国,其分配情况列表如下: 
  国名驱逐舰海防舰其他小艇计 
  美国6161133 
  英国7151032 
  苏联8161034 
  中国7171034 
  上述四大国心安理得地分得了战利品。苏联没有参战苏联于1945年8 月8 日对日宣战。,只因当时( 昭和20年12月) 四大国结成联盟,从而平等地分得了战利品。遗憾的是,改变了国籍的28艘驱逐舰,至今不知已分散到哪里,在作何用。但是,中国分到的月级优秀驱逐舰(2000 吨级、速度38海里) 即使到现在,也是世界上高水平的军舰。战后,据访问台湾的人说,该舰已被拆除了鱼雷发射管( 因为24英寸的鱼雷只有日本一国能制造) ,停泊在近海海面。 
  而日本方面,真是可怜之至!为了日本的海上安全而留给日本安全厅的仅有巡逻艇5 艘( “生名”、“竹生”、“鹈来”、“新南”、“志贺”) 、辅助舰1 艘(“宗谷”)、驱潜辅助舰艇35艘、海上警戒辅助舰艇若干艘( 为50吨木制艇) 。而且,这些舰艇却在忙于运送复员军人以及处理港湾和海峡的水雷。另外,修理中的航空母舰也被用于运送复员军人,完成运输任务后,也被处理掉了。到昭和21年元旦,当和平的晨光照射到太平洋上的时候,辽阔的海面上已经没有一艘象样的日本军舰了。   
  (二)怎么会击败对手呢——日美在建造和补充舰只方面的差别》》 
  日本海军元帅加藤友三郎认为,联合舰队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战争,如果它的存在能够阻止对方国的侵略意图,那就达到了应有的目的,这是因为它的存在保障了和平。 
  然而,一旦战争爆发,联合舰队也决不应坐以待毙,在这种情况下,它则是为击沉敌舰而存在的。下表所示的战果数字就足以说明它存在的必要性。 
  战舰4艘(美2艘、英2艘) 
  航空母舰10艘(包括护卫航空母舰5艘) 
  重型巡洋舰9艘(美7艘、英2艘) 
  轻型巡洋舰6艘(美3艘、英1艘、荷兰2艘) 
  驱逐舰65艘(美56艘、英2艘、荷兰7艘) 
  潜水艇57艘(美52艘、荷兰5艘) 
  其他36艘(母舰、炮舰、小舰艇) 
  合计187艘(全部击沉) 
  需要说明的是,在奇袭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的4 艘战列舰已经修复,故不包括在此表内。另外,表中还不包括那些受重伤而需拖航的其他军舰,如果加上这些舰只,那么总数可超过200 艘。上述的统计数字和大本营在战争期间谎报的战果有很大的出入。表中的数字全部来自美英公报上公开发表的确切数字。据统计,潜艇以上的作战舰只,日本方面被击沉了340 艘,而击沉敌舰只有150 艘,战舰被击沉的比例是44% 。这一作战记录真应该用偌大的金字镶刻在日本联合舰队的墓碑上。 
  上述统计数字说明了军舰只不过是一种消耗品。与拥有战舰600 余艘、吨位达190 万吨的联合舰队最强盛的时期相比,日本现在的海上自卫队简直就好象是一种海上玩具。 
  被击沉的舰只的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教训。但同时,关于“开战后新造战舰的数量”,也不能忘记。 
  日本在战争期间建造的军舰的数量是不小的:战列舰2 艘、各种航空母舰15艘(其中有1艘未服役) 、巡洋舰6 艘、潜水母舰3 艘、驱逐舰63艘、潜艇126 艘、巡逻艇168 艘,合计383 艘,达85万吨。这一数字之大,恐怕除美、英两国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望尘莫及的。日本有理由自豪地认为,亚洲任何一个大国充其量也仅能造出这个数字的几分之一。 
  一方面在进行着殊死的战争,一方面为补充战场损失而建造了如此大批的军舰,这充分显示出10年前日本所拥有的生产力的水平。若把这种生产力运用于和平建设事业,同样能起巨大的作用。现在如果再恢复其他条件( 当然,这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日本国民所希望达到的这种生产力水平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当然,决不能因拥有如此巨大的生产力而忘乎所以,世界之大,无所不包,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其实,日本在开战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产力水平远远不如美国,这种生产力水平高低是如何表现在建造军舰上的呢?美、日两国在战争期间造舰数量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舰种\国别日本美国 
  航空母舰7艘26艘 
  护卫航空母舰7艘110艘 
  战列舰2艘8艘 
  重型巡洋舰0艘15艘 
  轻型巡洋舰6艘32艘 
  另外,美国的驱逐舰和潜艇建造数字都是日本的两倍,例如:把停战时具有作战能力的潜艇作一比较,日本是9 艘而美国是107 艘。在造舰方面,美国的建造工程速度快,能保证不误期。例如,美国新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中的7 艘及时地参加了昭和18年的战争,而日本的舰只拖到昭和19年后半期才建造完毕。而且,“信浓”号航空母舰刚刚服役,在航行途中就被击沉了。“云龙”号(2万零400 吨) 在昭和19年年底第一次出击就被击沉了( 在舟山群岛附近遭敌鱼雷袭击) ,在关键时刻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战斗作用。只要有海战,就难免有军舰被击沉,建造军舰的目的在于补充或加强自己的战斗力。海战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时机以及具有一定的量。能否及时地补充或加强自己的海上实力,决定下一次战斗的胜负。与美国相比,由于日本在建造军舰方面“速度慢而且数量少”,因而,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精神方面,都被美海军所压倒。 
  在太平洋海战中,美国采用的战术是以军舰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为基本前提而发动攻势的。当军舰数量上的对比与自己不利时,则避开战斗,一旦数量上占优势,就毅然发起进攻。例如,被称之为日美海军海上决战的马里亚纳海战( 昭和19年6月19日)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双方武装力量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舰别美国日本日方所占比率 
  大中型航空母舰15艘5艘33% 
  护卫航空母舰14艘4艘28。5% 
  战列舰14艘5艘36% 
  巡洋舰25艘13艘52% 
  驱逐舰86艘21艘25% 
  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战斗实力方面,日本大体上是以30% 的劣势参战的。就双方的飞机数量而言,日本是450 架,美国是1496架,美日双方空中力量的比例也是10:3。至于依靠作战方法和精神力量对战争发挥作用,毕竟是有限度的。由于日美双方兵力悬殊,相差太大,难怪“外围歼击战”战术也未能奏效而最终失败。 
  拿莱特湾海战中的恩加诺海面海战为例,日美两军机动舰队的空中力量的对比也是极为悬殊的,美国方面拥有1280架飞机,而日本方面只有飞机108 架,所以,“诱饵舰队”的惨败在交战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纵然是诱敌,但在兵力不到对方十分之一的劣势之下作战,根本无胜利可言。 
  总之,日本的失败应归结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三)开战及当时海军的立场——海军首脑由刚到柔 
  从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