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的镜子 >

第7章

历史的镜子-第7章

小说: 历史的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辏蚣慈〉蔽锘俾簦且允露⒑媳吨⒁印F湟榔谌∈暾甙丛氯秩胂ⅲ浞乓裁恳唤鹎崛姆郑淙∫裁恳唤鸢喝姆帧F涫找曰奕占匆曰奕瘴辉拢涫找运啡占匆运啡瘴辉隆F涫橹嗜玻渲亟趵槠凭伤涑嘟鹄椋偷从谑槿痹し椿俾簦远牌淙烁婀僦恕<埔凰曛械逼趟奈寮遥扇〕侵忻癫撇幌氯那Ы穑悦窦溆稹4朔缙鹩诮辶辏还芯胶图幻瘢笫毡断ⅲ币跃剖秤胂缟鹱又锻矗ど碇N裰疲粢粤赦梦兀匏拿诺吃加诎肽昴谡偾牖丈蹋诳た瑁腚焊О凑找乐笔⊥ɡ∶褡郧髑嵯ⅲ娌⒅易圆荒苄小!ā
  
  (原载《文史杂志》第二卷,第二期,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第23节:说士(1)         
  说士   
  现代词汇中的军人一名辞,在古代叫做士。士原来是又文又武的,文士和武士的分立,是唐以后的事。   
  在春秋时代,金字塔形的统治阶级,王、诸侯、大夫以下的阶层就是士。士和以上的阶层比较,人数最多,势力也最大。其下是庶民和奴隶,是劳力者,是小人,应该供养和侍候上层的君子。王、诸侯、大夫都是不亲庶务的。士介在上下层两阶级之间,受特殊的教育,在平时是治民的官吏,在战时是战争的主力。就上层的贵族阶级说,是维持治权的主要力量,王、诸侯、大夫如不能得到士的支持,不但政权要崩溃,连身家也不能保全。就下层的民众说,士又是庶政的推动和执行人,他们当邑宰,管理租赋,审判案件(以此,士这名辞又含有司法官的意义,有的时候也叫做士师),维持治安,当司马管理军队,当贾正管理商人,当工正管理工人,和民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之又惯常和民众联在一起。就职业的区分,士为四民之首,其下是农工商。再就教育的程度和地位说,士和大夫最为接近,因之士大夫也就成为代表相同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个专门名辞。 
  
  士在政治上社会上负有特殊任务,在四民中,独享教育的特权。为着适应士所负荷的业务,课程分作六种,称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内中射、御是必修科,其他四种次之。射是射箭和战争技术的训练,御是驾车,在车战时代,这一门功课也是非常重要的。礼是人生生活的轨范,做人的方法。礼不下庶人,在贵族社会中,是最实际的处世之学。乐是音乐,是调剂生活和节制情感的工具。士无故不辍琴瑟,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正可以代表古代士大夫对于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能力。奏乐时所唱的歌词是诗,在外交或私人交际场合,甚至男女求爱时,都可用唱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诗被记录下来,保存到现在的叫《诗经》。书是写字,数是算数。要当一个政府或地方官吏,这两门功课也是非学不可的。 
  
  士不但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也受特殊的精神训练。过去先民奋斗的史迹,临难不屈,见危授命,牺牲小我以保全邦国的可歌可泣的史诗,和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理论,深深印入脑中。在这两种训练下,养成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忠。忠的意义是应该把责任看得重于生命,荣誉重于安全,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毫不犹豫牺牲生命或安全,去完成责任,保持荣誉。 
  
  在封建时代,各国并立,士的生活由他的主人诸侯或大夫所赐的田土维持;由于这种经济关系,士只能效忠于主人。到了秦汉统一的大帝国成立以后,诸侯大夫这一阶层完全消灭,士便直属于君主、于国家,忠的对象自然也转移到对君主、对国家了。士分为文武以后,道德观念依然不变,几千年以来的文士和武士,轰轰烈烈,为国家为民族而斗争、而流血、而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悲壮勇决的事迹,史不绝书。布衣白丁,匹妇老妪,补锅匠,卖菜佣,乞丐,妓女,一些未受教育的平民百姓,在国家危急时,也宁愿破家杀身,不肯为敌人所凌辱。这种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贯信念,是我中华民族始终昂然永存,历经无数次外患而永不屈服,终能独立自主的优良传统。 
        

第24节:说士(2)         
  士原来受文事武事两种训练,平时治民,战时治军,都是本分。春秋时代列国的卿大夫,一到战时便统率军队作战,前方后方都归一体。(晋名将郤谷以敦诗书礼乐见称,是个著例。)到战国时代,军事渐趋专业化,军事学的著作日益增多,军事学家、战术家、战略家辈出,文官和军人渐渐开始分途;可是像孟尝君、廉颇、吴起等人,也还是出将入相,既武且文。汉代的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都是内廷重臣,遇有征伐时,将军固然应该奉命出征,外廷的大臣如御史大夫和九卿也时常以将军称号统军征伐。而且文武互用,将军出为外廷文官,外廷文官改官将军,不分畛域。末年如曹操、孙权都曾举孝廉,曹操横槊赋诗,英武盖世。诸葛亮相蜀,行军时则为元帅。虽然有纯粹的职业军人如吕布、许褚之流,纯粹的文人如华歆、许靖之流,在大体上仍是文武一体。一直到唐代李林甫当国以前,还是边帅入为宰相,宰相出任边帅,内外互用,文武互调。 
  
  李林甫做宰相以后,要擅位固宠,边疆将帅多用胡人,胡人不识汉字,虽然立功,也只能从军阶爵邑上升迁,不能入主中枢大政,从此文武就判为两途。安史乱后的郭子仪,奉天功臣李晟,虽然名义上都是宰相,都是汉人,都通文义,却并不与闻政事,和前期李靖、李贵出将入相的情形完全不同了。经过晚唐五代藩镇割据之乱,宋太祖用全力集权中央,罢诸将军权,地方守令都以文士充任,直隶中枢,文士治国,武士作战,成为国家用人的金科玉律,由之文士地位日高,武士地位日低,一味重文轻武的结果,使宋朝成为历史上最不武的时代。仁宗时名将狄青南北立功,做了枢密使,一些文士便群起攻击,逼使失意而死。南宋初年的岳飞致力恢复失地,也为宰相秦桧所诬杀。文武不但分途,而且成为对立的局面。明代文武的区分更是明显,文士任内阁部院大臣,武士任官都督府卫所,遇有征伐,必以文士督师,武士统军陷阵。武士即使官为将军、总兵,到兵部辞见时,对兵部尚书必须长跪。能弯八石弓,不如识一〃丁〃字。一般青年除非科举无望,才肯弃文就武,这样,武士成为只有技勇膂力而无智识教养的人,在社会上被目为粗人,品质日低,声誉日降,偶尔有一两个武士能通文翰吟咏,便群相惊诧,以为儒将。偶尔有一两个武士发表对当前国事的意见,便群起攻击,以为干政。结果武士自安于军阵;本来无教养学识的,以为军人的职责只是作战,不必求学识。这种重文轻武心理的普遍化,使上至朝廷,下至闾巷,都以武士不文为当然,为天经地义。武士这一名词省去下一半,武而不士,只好称为武人了。 
        

第25节:说士(3)         
  近百年来,外患迭生,屈辱丛集,当国的文士应该负责,作战的武士,亦应该负责。七年来的艰苦作战,文士不应独居其功,大功当属于前线流血授命的武士。就史实所昭示,汉唐之盛之强,宋明之衰之弱,士的文武合一和分立,可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古代对士的教育和训练,今日应加以重视,尤其应该着重道德观念对国家对民族尽责的精神的养成。提高政治水准,使知道为什么而战和有所不为,彻头彻尾明白战争的意义。 
  
  要提高士的社会地位,必须文事和武事并重,必须政治水准和社会地位同等提高,这是今后全国所应全力以赴的课题。   
  (原作于一九四三年;后收入《历史的镜子》,生活书店(北平版),一九四六年五月;解放后再收入《投枪集》,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九月)         

第26节:史话(1)         
  史?话   
  一?元末的军政   
  元李士瞻《经济文集一·上中书丞相书》,指出当时的军政情形说:   
  承平以来,百年于兹,礼乐教纪,日益不明,纪纲法度,日益废弛,上下之间,玩岁愒日,率以为常,恬不为怪,一日盗贼猝起,甚若无睹。总兵者唯事虚声,秉钧者务存姑息,其失律丧师者,未闻显戮一人,玩兵养寇者未闻明诛一将,是以不数年间,使中原震扰,海内鼎沸,山东河北,莽为丘墟,千里王畿,举皆骚动,而终未见尺寸之效。此无他,赏罚不明而是非不公故也。 
  
  这是胡元亡国前夕的实况。也可以说是每一个朝代覆亡的前夕的共有的实况,也可以说是因为这样,才闹到国亡家破。六百年前的李士瞻很懂得军政之腐化由于政治之不修,社会风气之恶化,无纪纲,无法度,大官大贪,小官小贪。上下交征利,只顾个人生活的享受,家族姻戚以至乡党的提携引用,残民以逞,竭泽而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之不顾,一旦外寇内患交起,还是以不了了之,还是个人利益第一,自己这集团利益第一,带兵的将帅尽是政府当局的私人,自家人说得上什么军法军纪!而且所谓将帅还不是银样蜡枪头,说起来有一套,只凭一点门生故旧的因缘,弄得杀人民找大钱的机会,怎么谈得上战略战术?又怎么能谈得上军民一致,军民合作?〃失律丧师者未闻显戮一人,玩兵养寇未闻明诛一将。〃又怎么不应该? 
  
  只是可措,照规矩胡元的中书丞相必定是蒙古或者色目人,蒙古色目人不懂得汉文,这意见白糟蹋了。   
  二?撒?花   
  彭大雅《黑鞑事略》记蒙古军队抢劫情形说:〃其见物则欲,谓之撒花,予之则曰捺杀因,鞑语好也,不予则曰冒乌,鞑语不好也,撒花者汉语觅也。〃跟着宋谢太后和小皇帝被俘到北边的词人汪元量,在他的名著《水云集》里,有一首醉歌:〃北军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 
  
  撒花这一名词,可以作为今典。   
  三?两道檄文   
  元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八月朱元璋传檄姑苏,在数张士诚罪状以前,先指斥当时的胡元政府说:〃皇帝圣旨,吴王令旨:近视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忧,方添冗官,又改钞法。〃举出:一、政出权臣,二、政治腐败,三、贿赂公行,四、刑赏颠倒,五、剞贫优富,六、组织扩大,七、通货膨胀。 
  
  明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李自成檄数明廷罪状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又说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 
  
  四?黄菜叶   
  《明太祖实录》二十五:〃初张士诚用事者黄参军蔡参军叶参军辈迂阔书生,不知大计,吴中童谣云:黄菜叶,作齿颊,一夜西风来。乾蹩。〃按《明史》五行志载此谣作:〃吴王作事业,专凭黄菜叶,一夜西风来,乾蹩。〃 
  
  这两个记载把一世枭雄张士诚的灭亡,归罪于三个迂阔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