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退出体育圈后我成了厨神 >

第325章

退出体育圈后我成了厨神-第325章

小说: 退出体育圈后我成了厨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已经是世锦赛赛程的第七天,中国田径国家队此行的参赛选手; 大部分都已经结束了自己的比赛; 在4、5、6日的最后三天赛程中; 中国队方面仍旧需要关注的重点项目; 就只剩下4号王深的男子跳高决赛,以及5号、6号两天的男子4x400米预赛以及期望中的决赛了。
  没有比赛的压力; 有不少选手也跟着一块儿到现场做了全无压力的观众,就是明天有跳高决赛的王深; 这会儿也跟到了现场,看起来一派轻松的样子。
  3日的赛程里,对于国内的观众; 看起来情感最复杂的就是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的决赛了。
  原本今天白天还闹哄哄的舆论,在苏白的发言; 以及邱文‘我们不是刷新了全国纪录吗’的茫然疑问下,让不少原本觉得自己还挺正义的观众都羞惭地低下了头。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今晚在网络上讨论相关话题的人都少了不少; 直等到男女混合4x400米的决赛结束; 最终的冠亚季军亮相之后; 网络上才有人感慨了一番。
  原本,昨天的预赛; 各个强国队伍的成绩就已经足够惊人了; 等到今天的决赛之后,观众们才又一次意识到,这些世界顶级的强队究竟是个什么水准。
  今晚的男女混合4x400米冠军,已经直接打开了3分10秒的大关; 前5名选手,成绩全部都在3分12秒以内,8支队伍中,最后一名的成绩是3分15秒73。
  观众席上,姜文涛在看完这8支队伍的最终成绩后,眼里带着一丝的羡慕与感慨。
  羡慕的主要还是这些国家选手的天赋,黑人选手在短跑方面,确实太占便宜了。
  听着姜文涛的感慨,边上的竞走教练突然笑着冒出了一句话:“没关系,姜主任你看,长距离竞走项目,他们也还挺羡慕我们的。”
  噗。
  这话一出,蹲在后头伸长了耳朵听八卦的邱文先笑了出来,然后一把被张子义捂住了嘴,迅速摆出了一副正襟危坐的假模样。
  姜文涛回头没好气地瞪了一眼邱文,然后也自己笑了起来。
  竞走项目组的教练老翁说得没错,看看这次女子20公里竞走,包揽金银铜,其他国家哪个队伍不羡慕的?
  不过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哎呀,老翁,虽然竞走项目上,咱们是有优势的,但是这次男队的发挥不算太好啊……”
  竞走组的翁教练听到这话,好脾气地笑了笑,但是话里还是维护自己队员的意思:“还好还好,总体还是在水准上的。”
  姜文涛也并没有真就要批评什么的想法,听到翁教练的话后,也笑笑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向上。
  倒是看完比赛回程的路上,苏白想了想,又发了条微博。
  【一步一步,我们正在前进。】
  他并没有做什么额外的承诺,只是一句很平静的叙述,但是回顾这一天多以来的舆论风波,他的这句话恰恰又像是一个完美的回复。
  中国队的400米短跑项目,确实正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他们踏踏实实,心中有着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并不需要外界过多的担忧与质疑。
  第二天,10月4日,多哈世锦赛第八个比赛日,在今天的赛程中,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王深将要参加的男子跳高决赛了。
  两天前,王深在男子跳高资格赛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可谓是相当出色,当时王深轻松越过2米29高度,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的姿态,还印在不少人的脑海之中。
  再加上去年亚运之后,王深一改过去在各个大赛决赛上的颓势,在今年的亚锦赛上,王深更是将他的pb刷新到了2米35的高度,包括在牙买加田径挑战赛上也是以2米33的成绩,轻取东京奥运参赛资格。
  可以说,在叶文浩可以再度追上他的成绩之前,他目前算是坐稳了国内跳高项目一哥的宝座了。
  面对这样的王深,国内的田径迷们因为男女混合4x400米的舆论事件而压抑了两天的心,又在今天再一次点燃了起来。
  田径王国的论坛上,跳高项目的爱好者又开始谨慎地讨论起了今晚的跳高赛事上,王深究竟是否具备夺牌的机会和实力。
  而在多哈现场观战的苏白等人,此时感受到的赛场氛围,也与前些天截然不同了起来,原因无他,今晚的这一场男子跳高决赛,其中不仅有备受中国观众关注的王深,同时也有卡塔尔的天才跳高选手阿布达拉。
  在今年初的亚锦赛上,阿布达拉虽然败给了王深,但是在今年的一场钻石联赛上,阿布达拉跳出了2米36的成绩,这个成绩,是截至目前位置本年度的世界最好成绩。
  前天晚上的预赛上,阿布达拉与王深并不在同一个预赛小组,而他在前天晚上的预赛中,也同样是以百分百的一次性过杆率,拿下的第二预赛小组第一名。
  今晚的这场决赛,对于阿布达拉来说,是他在本国举办的世锦赛上夺金的一个绝佳机会,现场的这些观众们也是如此期盼的。
  而对于阿布达拉来说,他当然也深深地记得当初在亚锦赛上,在同一个赛场上打败了他的王深——如果能够在今晚的赛场上,击溃这个当初在亚锦赛上打败了他的对手,那就是一个最完美的收尾了!
  “今晚的这场男子跳高决赛中,阿布达拉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对手,但是除了阿布达拉之外,来自白俄罗斯的跳高名将斯特拉特索以及两位俄罗斯的中立选手杜纳瑟夫和德米特列夫,都是今晚需要高度注意的对手。”
  体育频道的直播间里,邵敏一和李森刚刚解说完赛场上的400米栏决赛,直播的画面穿插到了男子跳高组的准备区处,两人也见缝插针地开始介绍起即将开始的男子跳高决赛。
  今晚的跳高决赛,作为世界最顶尖田径赛事的决赛,与此前国内观众们看过的赛事最直接的不同,就是横杆初始高度的不同。
  此前的亚锦赛,横杆初始高度在2米,后来,王深参加的国际田联挑战赛牙买加站的跳高比赛,当时的横杆初始高度也就是2米05。
  今晚则不同,主裁判在看过手里这些选手的预赛成绩之后,抬手就将横杆的初始高度定位在2米19。
  体育频道的直播间里,原本还有些稀稀拉拉的弹幕,在看到2米19的初始高度之后,之前还有些空的公屏上迅速地刷过了好几排整齐划一的感叹号。
  【妈呀,上来就是2米19这么凶的吗?】
  【其实也有道理,这12个选手,全部都是预赛成绩过2米29的牛人,你让他们从2米开始试跳的话,那要么就是他们浪费体能,要么就是一连串的申请免跳,实在也没什么必要?】
  【……虽然知道这个道理没有错,可是看到开场就2米19,感觉有些腿软。】
  直播间的弹幕上,观众们还在稀稀拉拉地感慨着2米19的这个横杆高度,赛场上,男子跳高的选手已经直接登上开始准备起跳了。
  登场序号第一位的,是来自古巴的阿吉拉各斯,眼前2米19的高度,显然并不能给他造成什么障碍,在示意裁判起跳之后,他从助跑起跑线上快速起跑,在一个完美的弧线助跑之后,轻松地踏上起跳板,顺利腾空然后轻松越过了2米19的横杆。
  完美的一次性过杆!
  现场的观众们毫不吝啬地给予了阿吉拉各斯热情的掌声,这纯粹是来自于他们笃定的自信——毕竟他们的阿布达拉选手,可是当前本年度世界最好成绩的拥有者,又怎么会畏惧这些选手的挑战呢?
  从阿吉拉各斯开始,决赛的12名选手陆续起跳,所有选手都在2米19的高度上保持了一次性过杆。
  “这就是世锦赛男子跳高决赛上应有的实力了。”邵敏一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
  这个赛场上的任何一位选手,放到普通的赛事上,都有着夺金的实力,只要他们状态良好发挥稳定,2米19这个高度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任何阻碍。
  体育频道的网络直播间里,观众们在看到这个成绩之后,原本还有人在好气说——【既然2米19对选手们来说无法造成障碍,那大家为什么不选择免跳?这样不是更节省体能吗?】
  这个问题乍看好像还挺有道理,结果,很快,观众们就眼睁睁地看着,2米19的高度之后,裁判非常果断地直接将横杆升到了2米24。
  哦豁!
  _(:3)∠)_
  发出那个疑问弹幕的观众,瞬间就哑火了。
  2米24这个成绩,什么概念呢?
  当初的亚锦赛上,在过了2米23这个高度之后,赛场上就只剩下5名选手了,如果是2米24的话,很有可能可以再筛掉其中的一两个人。
  而在今晚的世锦赛跳高决赛上,2米24的高度,这才只是场上的第二跳而已。
  两相对比之下,观众们对于世锦赛男子跳高决赛的含金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横杆上升到2米24之后,赛场上的这些选手虽然不至于担心,但是他们的状态显然都变得更加慎重了一些。
  排在第一位登场的阿吉拉各斯又一次来到了赛场上,这一次的起跳前,他略微地深呼吸了一下,让自己的状态更加沉着稳定一些,然后迈步开始助跑。
  当他在缓冲区域轻松地翻身而起时,阿吉拉各斯轻松地向现场观众的方向挥了挥手——迎来的仍旧是热情的掌声。
  观众席上,苏白看着赛场上的这些选手们,表情慎重:“今晚的这些选手,整体状态都非常地兴奋、放松。”顿了顿,他道:“王深的状态也不错,不过现在要看的,就是这些选手各自的状态稳定性和面对强敌的应战心态了。”
  今晚这场比赛是个硬仗,这场仗不好打。
  2米24这个高度上,场上的12名选手,其中有10名仍旧保持着完美的一次性过杆,另外两名选手中,一个在第二次试跳时成功过杆,只有一位选手,或许是因为过度紧张,最终三次试跳全部失败,成为了第一个被淘汰的选手。
  随着淘汰选手的出现,赛场准备区上,有部分选手皱起了眉头,显然是因为眼前的情形感受到了压力。


第234章 跳高决赛(中)
  2米24之后; 第一位淘汰选手退场,紧接着,横杆又一次升高。
  这一次; 现场的裁判看起来没有那么丧心病狂了; 他只是将2米24的横杆高度; 抬升到了2米27。
  放在普通的比赛中; 这已经是一个足以决出前三甲的高度,而此时; 现场的参赛选手还有11人。
  2米27的第一轮试跳之后,仍旧有6人保持了百分百的一次性过杆率; 王深、阿布达拉、斯塔拉特索都在其中。
  从2米19到2米27,这才是第二次升高横杆,比赛的进程分明才是刚开始不久; 可是眼下的这个高度却一点也不‘初级’。
  电视机前,之前追着看过亚洲六国田径联合对抗赛和亚锦赛的观众们都还有点儿懵——不是才刚开始不久吗?这比赛进度怎么跟拉了快进进度条似的?
  在2米27的高度; 虽然有5位选手没能一次性过杆,但是在第二次试跳的时候,其中3人都顺利地越过了2米27的横杆; 只剩下美国队的克莱伊和意大利的加罗佐; 他们在前两次的试跳中; 似乎都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助跑到了最后严重失速; 以至于到了横杆前的时候; 助跑的加速度完全无法转换为帮助他们起跳的势能。
  第三次的试跳,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在调整这种状态,不论是克莱伊还是加罗佐,他们俩的状态都有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