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194章

策行三国-第1194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砹颂烀椤
  从孙策开始,核心决策层对这个五年计划都非常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连一向喜欢冒险的郭嘉都建议保守一些,回建业休整一年,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能顺利完成。
  总体来说,大部分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也大多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即使有不如预期的,差距也不是很大,最后一年加把劲,完成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明年应该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当然问题也有,其中就包括粮食的生产。
  粮食生产涉及到三个问题:耕地面积、亩产、消耗量。这几年江南兴修水利,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几乎每年都能增长两三成,但亩产却很难迅速提高,即使投入不少,还是很难立竿见影。至于消耗,那就更让人头疼了。大量的北方移民来到江南,固然提供了劳动力,也增加了大量的消耗,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精耕细作又不能立刻见效,消耗量却在迅速增加。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影响正常的租赋收入,可要想迅速提升也不是易事。存粮有限,支出就必须加以控制,尤其是向外主动进攻。
  按虞翻的计算,现在保持防线没什么问题,一旦主动进攻,运输导致的消耗就将成为一只饕餮,迅速吞噬掉这几年的积储。归根到底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尽量不要投机,一两场小规模的胜利只会增加消耗,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孙策明白虞翻的意思,将报告收好,稍后再细看。他问了虞翻一个问题:以目前的海运条件,能不能从交州大量贩米?
  虞翻说,解燃眉之急可以,但总体上从交州贩米不合算,不能作为常规手段。现在从交州引进了一些稻种和其他作物,正在试种,如果能成功,最多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粮食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孙策点了点头。虞翻的意思很明确,反对涸辙而鱼,希望能按部就班的发展,尽可能减少阻力。对江东来说,眼前的发展机会千载难逢,他们当然希望走得更稳健一些,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与虞翻长谈一番后,见虞翻神情疲惫,孙策安排他去休息。虞翻告辞而去,孙策也走出舱室,凭栏而望。清冷的江风从身后吹来,吹得头顶的大纛猎猎作响,吹得他打了个寒战。
  身后伸出一双手,将一件大氅披在孙策肩上。孙策回头一看,见是甘梅,不免有些意外,眼神一扫,又见袁权的身影在拐角处一闪而没,心中明白,多了几分暖意。他张开大氅,将甘梅裹在里面。甘梅白皙的脸皮上泛起微红,却不扭捏,坦然地接受了孙策的亲昵。
  “听到了些什么?”
  “嗯……”甘梅歪着头,想了想。“没听到什么,但猜到了一些。”
  “怎么猜到的?”
  甘梅无声地笑了起来。“在家时的姊妹们有书信来,多少会提及一些。只是闺中之言,不登大雅之堂,不敢打扰大王视听。”
  孙策点了点头。有袁权主持内务,有袁衡为表率,他的妻妾虽多,而且一个也不笨,却没人敢明目张明的插手政务,纵使有什么要求,最多也是旁敲侧击的提两句。甘梅更是其中代表,连旁敲侧击都很少有。
  “你的小姊妹们都说些什么?”
  “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大王麾下有哪些年青当婚的俊杰,她们可都到了适婚的年龄,都想寻一个少年英雄做夫婿,将来妻凭夫贵,好做诰命夫人。”
  孙策莞尔。“你可曾有合适的推荐目标?”
  “有是有的,但婚姻不仅仅是门当户对,还要看双方是不是有缘。丹阳人本有蛮风,即使是女子也不愿为人附庸,又得大王尊重女子,自然要亲眼看一看才能最终决定。妾思量着,等新年拜会时,找个机会让她们见一见,挑中了谁,双方看入了眼,再说也不迟。”
  “有道理。”孙策微笑着,又问道:“谁最受欢迎?”
  甘梅掩着嘴笑了起来。“远在天边。”
  孙策微怔,随即又明白过来,忍不住笑道:“那可不行,我身边已经有你们了,再多就会有大臣进谏了,说我好色荒淫什么的。”
  “妾明白,所以推荐了大王身边的人。大王猜猜,最受欢迎的人是谁?”
  孙策思索了片刻。“朱然?”
  “朱义封是我丹阳英俊,自然是受欢迎的,但最受欢迎的却不是他,而是吕子明。”
  “吕蒙?”
  “是的,他在丹阳任职时,就有人见过他,后来听说他去了中原,屡立战功,关注他的人就更多了。十人中便有五六人将他列为最佳夫婿的。”
  孙策哈哈大笑。“蒋钦也不差啊,他也在丹阳任过职,怎么没人选他?”
  “蒋公奕原本也是好的,只是他为人俭朴,嫁给他怕是要吃苦,所以肯嫁他的人不多,只是偶尔有人问起,意愿也不是很强。相比之下,还是陈叔至更受欢迎一些。只是陈叔至由丹阳太守转沈督的亲卫骑司马,好多人以为他是犯错被贬,怕他前程有限,所以有些犹豫。”
  孙策挑了挑眉。他问甘梅这些,自然不仅仅是家长里短,儿女情事,甘梅来找他说这些也不仅仅为此,婚姻是加强联络的最佳方式,如果丹阳的世家、豪强与他身边的人结成婚姻,参与感增强,抵触情触相对就会少得多。丹阳出精兵,文化素养相对不足,与武人更容易沟通,将目标放在他身边的将领身上再自然不过。
  他原本以为丹阳人会最钟意朱然,毕竟朱然也是丹阳人,谁知道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他们最钟意的居然是吕蒙这个汝南人。究竟是少女情怀,还是家族利益,倒是有些难以判断。百姓道听途说,消息往往不准,有所误判也是很正常的事。这些都是参考,不足为凭,具体情况如何,还要进一步确认。甘梅久不回乡,只凭书信来往,很多事也浮于表面。
  “你有多久没和那些小姊妹见面了?”
  甘梅想了想。“两年多了,还是大王封王之前回去过一趟。”
  “石臼湖、南湖哪个风景更好?我们去看看。”


第1980章 似是而非
  甘梅默然,安静如白玉美人。
  孙策颇为惊讶。他本以为甘梅就算不会像黄英那样喜形于色,至少也要表示一下喜悦之情,完全没想到她会是这个反应。
  “不喜欢?”
  甘梅一声轻叹。“大王屈尊枉驾,给足了妾面子,妾自然是喜欢的。只是丹阳人与蛮夷共处,向来只知好勇斗狠,不懂得什么华夏衣冠的大道理。他们怕是体谅不到大王欲建千秋功业的雄心壮志,还以为大王是力不能克,外强中干,虚有其表,会有所慢怠。万一以为大王是兵力不足,要去丹阳征兵,又不知会说什么蠢话。妾虽不敏,却不愿意看到乡人出丑,贻笑大方,是以担心。”
  孙策眉梢轻扬,哑然失笑。甘梅话虽不多,却是个识大体的人。这话说得很委婉,却也周全,既提醒到位,又不伤他的面子。这段时间他的确有点志大才疏,力不从心,被甘梅看在眼里。
  “放心吧,我知道会怎么面对他们。”孙策轻轻地搂了搂甘梅的肩膀。“我连天子、袁绍都不在乎,还会被他们看扁了?”
  “这是自然。”甘梅低下了头,抿嘴浅笑。“只可惜,唯英雄能识英雄,天下能识大王的人太少了。袁绍号为盟主,荀彧枉称王佐,都不识大王,何况丹阳边鄙之民。好在大王宽宏,不会与他们计较,否则不知道要砍多少首级。”
  孙策忍不住大笑,一时扫尽颓丧,意气风发,尽显慷慨之气。他爽朗洪亮的笑声吸引了船上将士,不少人看了过来。孙策泰然自若,顾盼自雄,甘梅却有些羞涩,挣脱了孙策怀抱,匆匆回舱去了。孙策有些扫兴,挥挥手,命将士们各归本位,轻拍栏杆,品味着甘梅刚才说的话,一时竟有些啼笑皆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又何必在乎草丛里觅食的鸡是怎么想的。
  “凤鸣九天,方显霸王气象。”郭嘉摇着羽扇,从后面转了出来,慢悠悠地走到孙策面前,拱手一拜,笑嘻嘻地说道:“大王还是多笑笑比较好,要不然臣等都不好意思说笑游戏了。”
  孙策笑着摇摇头。他也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压力太大,身边的人都受了影响,不敢太放肆,气氛多少有些压抑。“志大才疏,德浅能薄,不得不战战兢兢。”他说的是实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渐渐融入这个时代的同时,面对这个时代的精英,他的确有些智商余额不足的怯怯。郭嘉是他的心腹,又最善察颜观色,想瞒他是瞒不过的,最好的办法是亦真亦假,将假藏在真中。
  “大王谦虚了。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原本就不是等闲下愚所能理解的。”郭嘉摇着羽扇,半真半假。“臣自诩有小智,亦曾修戒定慧,略知大王志向,也时常觉得大王奔逸绝尘,难以企及。”
  孙策忍俊不禁。“戒定慧?我看你连戒都没修好,定与慧怕是更遥不可及。”
  郭嘉哈哈一笑,扬扬手。“来世缥缈,且修今生。浮屠戒律太多,我自问没那份定力,还是修房中比较实在。酒已经戒了,若是再戒色,岂不是了无生趣?浮屠嘛,谈谈就行了,不必当真。”
  孙策心中微动,知道郭嘉绝非信口一说,必是有感而发。他就在隔壁,自然听到了他与虞翻所说的话。“你这么想?”
  “大王面前,岂敢弄舌。臣将《般若经》翻了几遍,已觉不新鲜,说来说去,不出儒道之学。依臣之见,这浮屠虽说高深,有些启发,终究不如庄子来得通透。再加上那些清规戒律,真能忍受的怕是没几个,大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郭嘉一声轻笑,挤挤眼睛,低声说道:“等严浮调来,大王不妨问问他是不是守戒,便知端的。”
  孙策会意,点头答应。他虽然不清楚如今的浮屠教究竟有多少戒律,但郭嘉说得这么肯定自然是有把握的。他掌握着细作营,对浮屠信众的了解也最多,绝不会说空话来安慰他。虽然佛教最后还是本土化成功,毕竟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威胁也许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迫切。
  有时候知道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却也容易因此心生恐惧,反不如踏踏实实的走路来得从容。
  ……
  平原郡,大河西岸。
  袁谭裹紧了大氅,眯起了眼睛,打量着对面的高唐城,剑眉紧蹙。
  北风呼啸,冷得像刀子一样,虽然穿着厚厚的大氅,袁谭还是觉得浑身冰冷,手脚更是冻得没了知觉。出来之前,郭图曾经建议他坐车,被他拒绝了。坐车出行曾经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改变,但他心里清楚,要想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恪守车马礼乐绝非明智之举。马车再好,终究不如策马奔驰来得方便。
  两军交战之际,一切以效率为先。
  大河已经断流,只剩下干涸的河道,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策马冲到高唐城下,将高唐团团围住。徐琨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援军一直没有来,主力部署在历城和菅县,济水以北的几个县都在放弃之列。
  取高唐应该不难,可是取青州却有些难度。孙策对青州非常重视,在这里安排了两个都督,一个是有姻亲关系的徐琨,一个是江东系的沈友。徐琨也就罢了,没什么突出的战绩,沈友却是攻取青州的主将,又曾协助孙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