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538章

策行三国-第1538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头浴火而生的凤凰。微风拂动战旗,凤凰展翅欲飞,昂首欲鸣,火焰也跟着摇曳,仿佛活了一般。
  围绕着三艘双体楼船,又有十艘楼船,分成左右两列,护卫着中间的楼船。十艘楼船上都挂了绣有巨鲨的战旗,这是大吴水师的标志。又有南海水师的铃铛战旗和东海水师的巨鲸战旗。巨鲸也就罢了,铃铛上绘了怪脸,增加了几条缨络,猛一看,更像是挥舞着触手的怪物,透着一股暴戾和杀气。
  铃铛是安东大都督甘宁的标志。这个锦江贼,如今成了大吴的安东大都督,依然不舍本色。
  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的楼船之外,则是数百艘巨大的商船围成的半圆。每一艘船上都有两面旗,一面旗上大书“奉旨承办登基大飨”八个大字,一面旗上画着各家商号的标志。船上装饰不如战船那般统一,却各有特点,看起来是各家都拿出了最漂亮的船,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
  原来这是登基大飨晚宴的场所。
  数百艘楼船以石头城上的皇宫为圆心,依次向外展开成三道圆弧,像三道波纹,一道比一道大,一道比一道厚实,第三道圆的外面就是一眼看不到边的百姓住宅。
  太初宫容不下万人聚餐,孙策便将登基大典后的大飨晚宴转到了玄武湖上。
  玄武湖是中军水师的驻地,为了方便水师操练,地方很大,别说万人聚餐,就算再多些也搁得下。除了水师的楼船之后,虞翻又与海商会的巨贾们联络,借来了大量的商船,在玄武湖里摆起了船宴。
  这也算是江东以水师称雄,纵横四海的标志,海商们自然双手赞成,全力拥护,不仅提供了船,还提供了厨子、侍者,连食材、酒水、果品等一系烈的物资都包揽了,倒也省了宫里不少钱。
  在虞翻的统筹下,船宴分为三个部分:核心区是以中军水师的三艘双体楼船,供皇帝、皇后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及家眷用餐;其次是南海、东海水师的十艘楼船,安排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和各地上计吏、贤良、诸学堂代表。最外围是由各家海商提供的数百艘商船,供万民代表用餐。
  站在宫墙之上,俯瞰玄武湖,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公卿大臣和百姓代表感慨不已,尤其是与另一侧简单的宫室一比,任何人都能体会到新登基的大吴皇帝克己节俭的决心、藏富于民的诚意和睁眼看世界,开拓海外的万丈雄心。
  不少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发出由衷的惊叹。
  贺纯便是其中一员。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早就听说,虽说京都终将迁到洛阳,但建业的地位并不会因此下降,作为出海的基地,建业将成为陪都,继续负责与出海相关的业务,将来还有可能成为太子继位前熟悉政务的演武场。
  毫无疑问,这对江东——尤其是会稽——来说,是个莫大的利好消息。
  兴奋之际,贺纯很想和身边的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转身一看,却发现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根本没有注意他。老不要脸的王晟更是拍着城砖,连声赞叹。
  看着眼前盛况,许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文若,我不担心陛下穷奢极欲,却担心他穷兵黩武啊。这阵势……”
  荀彧笑了。“子将放心吧。陛下有雄心是不假,却更有耐心。他从来不奢望毕于功于一役,他更愿意指引方向,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若非如此,又怎么会让蜀国苟延残喘?”
  许劭微微颌首,松了口气。“若能如此,那自然再好不过。”
  “况且你看这些船,战船不过十余艘,商般却有数百艘,数十倍于战船,可见陛下心中自有分寸,绝不会本末倒置。”
  听荀彧说得深沉,许劭转头瞥了荀彧一眼,本想打趣荀彧几句,却又觉得荀彧所言有理。种种迹象表明,孙策也许年轻,却有着与他年龄不相衬的稳健。他有雄心不假,但他的雄心却不止于一身,甚至不止于一姓,他考虑得更开阔,眼界更远,比所有人都远。
  “孟子云:五百年自有圣人出,或许,他就是那个应运而生的圣人?”
  荀彧笑笑。“这可不知道。我倒是知道,他自己是不认的。”他顿了顿,又道:“或许,他算是真正的士,窥破三重境的士。”
  许劭扬了扬眉,甩甩袖子,向前走去。“那我看不破他,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哈哈。”
  荀彧也笑了,跟着许劭向前走去,只是眉宇间闪过一丝遗憾。刘协与孙策一席谈,便能放手而去,甚至不愿意回长安,以布衣身份安葬在定陶,是不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此说来,他很可能是离士之三重境最近的那个人,只可惜被我和刘晔耽误了。
  “文若,我有一言,沉吟至今,今日想问问你。”
  “子将有何指教,直言无妨。”
  “你是不是对长安故主一直心怀愧疚?”
  荀彧犹豫了片刻,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是我误了他。”
  “不是你误了他,是大汉气数己尽。”许劭转过身,盯着荀彧的眼睛。“四百年沉疴,岂是一时能起死回生。你看看那些老臣,哪一个能推陈出新?不让他们靠边站,什么样的新政都无法推行。文若,他将你留给新朝,是不想耽误你啊。你若一味沉湎于愧疚之中,才是违背了他的遗愿,辜负了他心意。”


第2419章 人民的呼声
  石头城的西北两面正对长江。正值冬季,虽然风不大,却有些凉,孙策担心老人们的身体,没敢多留。
  江面上是连绵十余里的水师大营。三大水师齐聚建业,玄武湖又成了大飨夜宴所在,水师只能在江边扎营,浩浩荡荡,气势也颇为惊人,又引起了一片惊叹。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之间,江东居然建起了这么多的巨型楼船,难怪海商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无数双目光投向了黄月英、秦罗。她们虽然是女子,却是当今对造船最在行的人。尤其是黄月英,主攻海船,这里的楼船基本都出自她的设计、改造。
  没人敢在这时候打趣孙策,却不妨碍有人调侃黄忠,说他的中护军是沾秦罗的光。
  黄忠的妻子胡夫人有些不高兴。胡夫人才是黄忠的正妻,秦罗只是妾,不能作为配偶出席登基大典,用的是她自己的身份。秦罗因造船有功,不仅成了太学木学堂教授,还被封为县君,食邑一千五百户,比黄忠本人还高五百户,比她这个正妻有面子。要不是她们姊妹关系一直很好,她几乎没脸出席大典。
  不过话又说回来,黄忠能在汉中支持到现在,秦罗造的船的确帮了不少忙,否则早就支撑不住了。黄忠虽然功劳不够突出,却也未败,所以才能官拜中领军,封千户,而她也如愿得到了诰命。
  稍稍看了一下江面,下了城墙,穿过面积不大的后花园,向玄武湖走去。
  天色已晚,玄武湖上的楼船亮起了灯,桅杆上的大红灯笼隔着整个玄武湖都能看到,船檐下的灯笼略小,像珠帘一般,点缀着楼船,明亮的灯光从窗户里照出来,船舱里的人影、宴席隐约可见。
  更远处,玄武湖沿岸的民宅也亮起了灯,虽不像楼船这样整齐、清晰,却也错落有致,如同夜空里的繁星,又如散乱的明珠,璀璨夺目,让人心旷神怡,顿生寥阔之感、玄远之思。
  臣民们再次感叹了一番,就连孙策本人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他虽然是这座城的统治者,却没有仔细看过这一幕美景。人民的力量真是伟大,只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他们便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活力,创造出让人惊叹的成就。
  玄武湖对岸,一家专卖海鲜的酒楼上,祢衡倚窗而立。随他出游的胡姬满头珠翠,眼神如星,白晳的面庞被窗外的红灯笼映得通红,娇艳动人。可是祢衡的注意力却不在她的身上,而在远处的皇城。
  天色已晚,城上亮起了灯,从灯的数量和移动方面来看,新登基的天子应该到了,即将登船赴宴。
  “大人,你为什么不去参加大飨?”胡姬腻声道,媚眼如丝。
  “一群人假客气,还不如在这儿喝自在。”祢衡在胡姬脸上捏了捏。“怎么,你觉得我官儿不够大?”
  “岂敢,岂敢。”胡姬娇笑着。“我只是听说大王,不,现在应该叫他陛下了,是江东最英俊的郎君,却一直没机会亲眼见一见。若是大人能带我看一眼他,那该多好。”
  祢衡眉毛微挑。“你胡说什么呢?如今江东最英俊的人就在你面前……”
  胡姬瞥了祢衡一眼,掩唇而笑。祢衡也觉得无趣,讪讪地嘀咕了一句。“还是圣人说得对,好色者众,好德者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话音未落,一旁突然有人高喊。“那是陛下要登船赴宴了么?”
  这一声喊,原本就很热闹的酒楼里顿时响起一片,无数人向窗口涌了过来。祢衡一不留心,险些被人从窗口挤下去。他奋力反抗,却被人挤得动弹不得。
  正在这时,有人大喝:“退后!退后!注意安全,不得挤踏!”接着,挤在祢衡身边的几个人被人拽了回去,祢衡压力大减,这才松了一口气,忍不住骂道:“你们挤什么挤,这么远,你们看得清吗?”
  “看不清也要看。”一个兴奋得刺耳的女音在祢衡身后响起。“这样的盛事,一辈子也许就这一回了。”
  “没错,必须要看。”
  楼上楼下,响成一片,亏得酒楼里早有准备,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维持秩序,避免出现事故,才算控制住了局面。楼下的街道上更是如此,从中军抽调的将士背对玄武湖,站成一排,不让围观的百姓越过栏杆,以免坠入湖中。缇骑策马来回轻驰,一遍遍的大声提醒百姓退后,不要拥挤。
  祢衡在楼上看得清楚,不禁暗笑,臧霸这个执金吾这次亏大了,不仅没机会参加大飨,还要担惊受怕,这几天怕是要瘦几斤才行。
  就在祢衡想着看臧霸笑话的时候,湖中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开始还听不清楚,隐隐约约,后来声音越来越响,是离岸不远的商家楼船上的人在欢呼。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祢衡撇了撇嘴,嘴角还没还原,身边的人也跟着大喊起来。“吾皇万岁,万岁!”祢衡翻了个白眼,心道你们就是喊破了喉咙,玄武湖对岸的皇帝陛下也听不到啊。真是一群愚民。
  但百姓们没人在意祢衡的心情,他们扯着嗓子大喊,开始还有些杂乱,后来便喊成了一条声,声浪滚滚如雷,惊天动地。祢衡侧耳一听,莫名有种错觉,似乎整个建业城都在欢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策站在城上,看着臣民在自己面前俯首,在数百艘战船上躬身下拜,听着雷鸣的“万岁”欢呼声,一时沉醉,莫名的有种错觉,很想举起手来挥一挥,喊一声“人民万岁”。
  原来做领袖的感觉这么过瘾。
  孙策转头看看张纮、虞翻。张纮、虞翻不约而同的摇头否认。“陛下,这可不是我们安排的,是百姓由衷感激陛下恩泽,发自肺腑。”
  孙策想了想,也觉得不像是故意安排好的。最开始好像只有一个声音,后来有人应和,也是各喊各的,不太协调,有人喊“陛下万岁”的,有人喊“吾皇万岁”的,直到最后万人齐呼,形成了气势,才统一成“吾皇万岁”。若说有人安排,这安排的水平也未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