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嫡长子 >

第139章

嫡长子-第139章

小说: 嫡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瑜说的这些道理显而易见,每个人都清楚,但是都不想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来,毕竟涉事的可是三皇子,他们不仅要看如今还要看以后,如果三皇子最后继承大统,他们这些官员有可能就是首批被怪罪的人,这样的情况下,谁敢随意说话。
  席瑜、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盛金山和于陶没有再接口,这道理他们自然懂,可以说席瑜说的句句在理,根根分明,他们心里赞同但就是不说,现在事情被提出来了还不是由他们口中说出来的,他们自然也不会反驳。
  曲将军看到席瑜提出这事来正要搭话,三皇子瑕疵必报这在整个朝中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为什么三皇子一直想营造贤王的名声一直没有大成效的原因之所在,席瑜这小子也是傻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这时候说话就应该圆滑一些,才不至于得罪人。
  “依我看……”曲将军刚要声援席瑜,接着就被陈太尉拦下来了。
  “你们先出去,这件事情我与其他两位将军商量一下。出兵一事事关重大,我们自然要慎重考虑,更不用说这些事还关联到三皇子。”陈太尉淡淡吩咐。
  曲将军一愣,看向陈太尉,两人对视一眼——
  “太尉说的是,这事儿我们要好好商议一番才行,你这个小子现在是反了天了,还想着自己做主是怎么的?”曲将军从善如流应和。
  席瑜一愣,赶紧请罪,“末将不敢。”
  陈太尉和曲将军表情严肃的看向席瑜,冲他挥了挥手,“先出去等消息。”
  席瑜心中微微有了种感觉,“末将告退。”
  于陶皱了皱眉,下意识看向盛金山,盛金山摆了摆手他才行礼告退。
  席瑜走出厅堂,因为要等三位将军商议的结果,所以他就站在门口不远处,于陶出来的时候,站在了与席瑜相对的另一边。虽然门口除了站岗的士兵就只有他们两人,但是彼此都没有说话,楚河汉界分明的很,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两个不对付。
  大概过了两刻钟,厅堂里面传来消息,席瑜和于陶对视一眼,又各自移开,抬步进了厅堂。
  “我们三个商量好了,这件事情就照席副将说的办。这自从西蒙国给了我们消息,我们尽力都没能救出三皇子,甚至到现在还不知道三皇子的丁点儿消息,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自然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不过,此次行动虽然目的是重创西蒙军,但是只一点全体将军和士兵都要遵守,那就是一旦见着三皇子或者找到三皇子的着落,一切都要以三皇子的安危为重。”陈太尉直接说道。
  话一出口,席瑜勾唇笑了笑,果然如他想的一样,两位将军就是想把盛金山以及他身后的边防军拉进阵营里面来,总之这是大家的决定,谁也不要埋怨谁。要是在此次行动中,三皇子受了牵连,只要没有确定罪魁祸首,他们都是罪人,盛德帝就算要处罚也得是他们一起受罚。
  于陶的脸色变得很不好,比他脸更臭的是盛金山,如今这种情况摆在眼前,他如何不知道自己被耍了,能笑得出来才怪。
  “这个命令就由你们二位传达,”曲将军看了看席瑜和于陶吩咐。
  “是,末将这就去召集兵将,”席瑜抱拳,战事最重时间,把握先机才能把握胜利。
  “席副将莫着急,此次行动你与于统领各带一路人马同时出城,行军作战最忌讳单打独斗,你们两个的个人恩怨先放一放,”陈太尉严肃说道。
  “是,末将受教,”席瑜恭敬的回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于陶脸色非常难看,不过还是抱了抱拳,“末将领命。”


第131章 西蒙投降
  陈太尉和曲将军的坚持; 就算盛金山和于陶不满意; 这件事情也就这样定下来了。
  席瑜和于陶同时出了营帐; 两人没有交流,尤其是于陶; 脸色难看的厉害,拳头紧紧握着; 显然非常的不甘心,不过,军令如山; 就算他心里再苦闷,也还是不能违抗军令。
  两人同时步出营帐; 一人向左一人向右; 这时候倒是默契十足。
  “席副将还真是幸运; 在家里父母兄弟为你铺路,到了军营也有两位将军为你护航,哼,”于陶开口,讽刺的意味非常浓厚。
  军营,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地方,他在军营之中呆了数年; 以性命搏军职,可以说他是摸爬门滚打,鬼门关外徘徊数次,才到了今日这个地步; 受到了盛金山盛将军的青睐,这几年来他在军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他一直以为自己终于熬出来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席瑜。
  席瑜,一个从出生就与他们这些因为朝廷征兵才得以进入边防军的人有云泥之别,仗着家世在军中胡作非为,最后灰溜溜走掉的将领不是没有,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于陶并没有把他看在眼里,不过事情越来越超出他的想象,一直到现在,席瑜的成长可以说是他在军中数十年间都从来没有遇见过的类型。
  席瑜迅速崛起,冲击的是他的身份地位,于陶怎么能甘心自己数十年的努力被毁掉,但是事情越来越超出自己的想象,现在就连其他两位将军对席瑜都是有求必应,他当如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现在对席瑜挑衅,不过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一举摧毁对方,只能逞一时的口舌之争。
  这个缘由席瑜何尝不知道,所以面对于陶的挑衅,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自从来了西蒙边防,口头的争执他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也不在乎这一句两句。不过,听习惯不代表不反击,席瑜自小可没有受过什么委屈,而于陶也不是需要他避其锋芒的人物。
  “于统领说的可真是有道理,要是您不说我都没有发现,从出生到现在,我的人生确实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在京城之中家父爱护什么都是唾手可得,就算是到了西蒙边防也有两位将军时时为我考虑,我才能平平顺顺的走到今日。”席瑜停下脚步转身对于陶说道,嘴角含笑。
  对方不就是想让他承认这件事情?那他就承认好了。席瑜其实不大明白,难道听他这样说对方就能开心一些?
  于陶紧握着拳头,目光直视席瑜,脖颈上青筋暴起,可以看得出他非常愤怒,并没有因为席瑜顺着他的话说而感到高兴,反而更是愤怒。
  席瑜勾了勾唇,看了于陶一眼转身就走,道不同不相为谋,从第一眼他就知道和这人成不了朋友,从前他是想成不了朋友,起码不成敌人,现在来讲他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因为往往成为朋友和成为对手并不是一方能决定的。
  现在的席瑜下了这个结论,熟不知几个时辰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都是后话。
  席瑜忙着整军,出击就图个出其不意,所以席瑜想在最快的时间把兵整好以备能随时出发。
  沐世规听到消息过来看情况,席瑜正在整兵,青澜倒是在,就简单的把事情跟沐世规解释了一下。
  “战场之上情况瞬息万变,刀剑无眼,照顾好你们家主子,”沐世规叹了一口气,出兵是就算是有危险也不是他能够阻止的事情,他能做的也就是轻飘飘交代几句。
  “沐老爷放心,属下明白,”青澜赶紧应道。
  “不过虽然来到西蒙边防才几个月,阿瑜已经成长了很多,在出兵一事上,已经不需要我们这些门外汉来叮嘱什么,”沐世规笑着说道,除去最初的青涩,阿瑜真的是成长了很多,一直关注着他的沐世规自然都看在眼里。
  青澜轻轻颔首,沐老爷说的这些,身为席瑜身边人他怎么会不清楚?他们更多的是高兴,自家主子一步步的成长起来,前途无量,他们这些做下人才会更有前途。
  沐世规说了两句就回了自己的营帐,现在这个时间点,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能给席瑜带去什么帮助,顾好自己就是对这些兵将最好的支持。
  “短短时间内阿瑜就从活泼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将领,这军中果然是锻炼人。”沐世规一边走一边对青佲说道,人的韧性果然无穷,想当初从彦卿那边知道阿瑜要弃文从武,他心里其实是不怎么赞同的,两家相交多年自然清楚对方的情况,他知道阿瑜武从名师,却也无法想象在京城和平的地方成长的阿瑜短时间内能否适应边防,现在看来他当初的所思所想是多此一举。
  “主子说的是,席少爷确实让人惊叹,假以时日,定然能成为陈朝军中一个让人忽视不得的将领。”青佲随声附和,虽然一直都知道席公子这个人,但是真正的共事却是此次的西蒙边防之行后,席公子短短时间内能走到这个地步,在军中的威望也逐日变强,确实不同凡响。
  沐世规点点头,前面就到了自己的营帐,转弯过去就看到营帐门口站着一人,只看背影,他们二人就认出了对方是谁,两人对视一眼,脚步加快了三分。
  “木顺,”沐世规含笑唤道,语气随意,不过拳头却不自觉地握紧,要说这件事情之中他最最遗憾的是什么,那就是木顺的眼睛,木顺跟在长子彦卿身边十多年,与他们而言这就是家人一般的存在,没想到竟然在这次行动中遭遇了这些,他心中如何平静无波?
  “木兄,”青佲也打招呼。
  “老爷,青佲,”木顺转身平静唤道,他的眼睛是被整个挖去的,留下了两个黑洞,看起来非常的骇人,为了防止感染,所以请军医用了药,此时用布包了起来,起码看着不那么吓人了。
  “出来怎么不带个人?咱们现在被安排在了军营后方,之前都没有来过。”沐世规温和问道,边说边示意青佲打开营帐的门,他站在木顺身边,迁就着木顺进营帐。
  木顺捻了捻手指,才慢慢开口,“我之前来过几次大致能知道方向。”
  “这样,那等回了京城,咱们府上几个院子多走几次你也能来去自如了,”沐世规笑着说道,语气中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木顺表情有些呆愣,他现在甚至庆幸自己眼睛上蒙着布,让人看不清自己全部的表情,“嗯。”
  沐世规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失去眼睛,木顺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想法也变得非常消极,沐世规一直担心木顺会因此做出些什么事,现在肯与他们说话,就是迈出了好的一步。
  青佲眼睛里也温和了一些,他与青睢和木顺在一块儿相处了十多年,亲如兄弟,看到木顺遭遇这些心中自然也是难受。对让木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茅坪洲自然是痛恨,每日青佲都去‘看望’茅坪洲,风雨无阻,席瑜那边自然知道为什么,不过从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管怎么说,沐顺的心态一日日变好,他们这些人也乐得轻松,都为他高兴。
  营帐之中的气氛温和的很。
  外面很快就传来了“撞、撞、撞”的声响,军队开始出城了。
  席瑜整兵完毕立刻就出发了,其实本来也不用这么迅速,虽然有很多很多的理由,但是不可否认陈太尉有一点说的没有错,战争之中一味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得讲究合作,但是很可惜,刚刚在营帐门口与于陶说的那些话让席瑜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不过在出城之前陈太位已经下令,他们两个的出发时间中间会隔上两刻钟,本来他们带的军种就不一样,席瑜的冲锋军战力强大冲在前面是最好的安排,而于陶身为统领在统筹后方和支援方面有经验,这样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