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嫡长子 >

第240章

嫡长子-第240章

小说: 嫡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叮嘱沐彦卿到陈家绕了些远路,不过也是很快就到了。
  迎亲队伍一路行来,路上也见了不少凑热闹的人群,虽然时辰还早,还是有很多行人跟着迎亲队伍前行,尤其吵着闹着捡糖果拾铜钱的孩童,把气氛推进到高峰。
  陈家门口也十分热闹,这是陈太尉去世后,陈家的第一桩大喜事,纵然实际关系并不如看起来那样融洽,但是整个陈家还是全体动员,在外人看起来还是一个囫囵的家族。
  沐彦卿隔着老远就看见红绸黑漆大门口站着的陈府几位主子,陈宇柒最前面正中央,身后还着陈家几位爷,以及朝堂上素有才名的几位大人和孙康,还有几位气度不凡的儒生扮相的书生。
  再看周围,乌泱泱的,大都穿着儒袍,头戴四方安定巾,不出意外,应该都是读书人。
  啧啧啧,单单是进门第一关,兄长就想让他脱层皮啊,沐彦卿默默感叹,其他倒可以不在乎,兄长这边可着实难办。
  “陈大统领准备如此充分,这第一关还真不好应付,”席瑜感叹道,这打眼看去哪个可都不好惹。
  “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你也不差的,”沐彦卿调侃,他倒没有太多担心,一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二来要是只有他们,这事还真不好说,毕竟他们现在只能见招拆招,处于完全被动的位置,不过现在阿瑜在,相信兄长和他身边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不会太过为难他们……
  吧?
  沐彦卿不怎么自信的安慰自己,就算中间出了差错也无碍,兄长总不能让他误了吉时,顶多就是他们这边丢人些。为了抱得美人归,要是真到了这一步也是没办法的事,沐彦卿歉意的看向身边几位师兄,要是因他拉低了京城众位学子对孟先生徒弟的评价,他只能事后再去先生跟前请罪了,总归大家一定都懂的。
  马停,沐彦卿利落下了马背,他身姿挺拔,今日穿上婚服,朗眉星目,更显英挺俊朗。因着身后还跟着几个气度不凡的男子,一路走来更是惹得关注无数。
  “兄长,几位叔伯,”沐彦卿走近行礼,如果说现在站在跟前的是他的岳父陈太尉,他无疑要行大礼,然岳父不幸身亡,面对大舅哥,他自然不用行跪拜礼。
  陈宇柒微微眯眼,看向沐彦卿身后一身莽服的席瑜,思索着自己要不要上前见礼,他作为女方家长,在今日有诸多特权,但总归规矩在那。
  陈宇柒算是这边身份最高的人了,他这样想,他身后站着的诸人自然也是这样想,就是孙康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过沐彦卿上前见礼,他们还有些踟蹰。
  “诸位大人不要多礼,本王今日前来纯属是为了庆贺彦卿大婚之喜,这些虚礼都暂且放一放。”沐彦卿礼毕,席瑜方才上前一步摆手笑着说道。
  沐彦卿也随声附和。
  “既然这样,那哥几个就不客气了,沐大人科举状元出身,我等颇仰慕你之才名,接下来就请大人多多指教了,”说话的是孙康,按理说像这样的场合,他作为姝儿嫂子娘家兄长是不合适第一个开口的,但谁让人家有经验,想当初兄长去孙家迎亲之时,这人可是以一己之力把他们迎亲队伍挡在府门口半个时辰之久,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沐彦卿记得他大舅哥当年还曾感叹过迎亲之艰难,当时他就在想等到他亲迎至门,又当是何情况,现在就是检验结果的时候了,很显然,他大舅哥已经没有了当年自己迎亲时候的局促,现在全是作为女方家长的运筹帷幄,所幸他从来没有寄希望于大舅哥。
  “好说,”沐彦卿痛快点头,女家拦门是传统,具体是考验诗书琴画,还是射御书数,自然都由他们把控。不过眼下更多的选择应是前者,他毕竟是文臣,就算当下环境经常说男方求娶女方,但这个‘求’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具体来说这拦门也有拦门的技巧跟艺术,在双方都心情愉悦的前提下,怎么闹都可,如果是一方把另一方直接压在脚底□□,那可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这一点看陈家今日拦门人都是文臣就能看出其中的意味。
  “沐大人师从孟先生,又是陛下亲赐的状元郎,学问自然毋庸置疑,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不为过,这简单的作文写诗,可过不了我们这关,”孙康笑眯眯说道。
  “孙家兄长请赐教,”沐彦卿俯身请教。
  孙康显然很满意沐彦卿的态度,他拍了拍手,随即就看到几个腰间还系着红绸的侍从抬着几张桌子,走出来后面还跟着几个黑檀木盒。
  “此乃前朝旧画,看似简单,却难模其精髓,我找了几个名画师皆是如此,今日就让我们看看沐大人的手笔,”孙康笑着说道。
  孙康这话一说,引发了外围人群激烈的讨论,显然都知道这幅画作的真面目。
  沐彦卿有些好奇,他久不在京城,虽然京城发生的诸多大事迹他都没有错过,但像这种谁手上多一幅画的事儿他确实不了解,如果他真的连这些细枝末节都能知道,那就真的令人忌惮了。
  等侍从把桌案摆正,把香盒内的画一幅幅的展示出来,沐彦卿终于知道为何孙康会说名画师都难以模其精髓了。


第232章 迎亲(二)
  “这次你可是小人之心了,”席瑜低声感叹; 看到眼前这种情况; 如果他还看不出陈家或者说陈宇柒的目的何在; 那他真是枉生这些年了。
  沐彦卿眼神深沉; 听到席瑜这样说同意的点点头,“大概是的。”
  从他到陈府门口之时就注意到了; 如果仅仅是热闹热闹,这里不会聚集这么多读书人。民本思想传承千年还会继续传下去,那是一个朝代赖以生存的根本; 但要说一个朝代的话语权更多的掌握在谁手里,那无疑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涵盖的面很广; 大到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小到只是一个教书匠; 眼前这些年轻人,谁又能知道五年后十年后他们不是呼风唤雨的那个,所以莫欺少年穷这五个字用在读书人身上最适合。
  读书人质量也最能代表一个朝代的水平,读书人兴则家国兴盛,如果一个朝代最大限度的驳斥教育; 那这个朝代只会走向灭亡。总而言之,不论在哪一个的朝代,读书人的地位总是毋庸置疑的。
  沐陈两府联姻请来读书人本属于正常,不说沐府,陈府是这些人在成名成才之前很 好的去处,能成为陈府的拥客,能败在陈宇柒的门下受其庇护; 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好的归宿。不过今日这些人却没有以宾客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围观者的姿态。
  “我们师兄弟多年不聚一次,看来这次为了小师弟不得不费些心思了,”席瑜笑着说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显然就是冲着他们师兄弟来的,他们师兄弟承继了先生的性格,寻常不显山不露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怕事,尤其现在可是小师弟逢坎,他们做师兄的是义不容辞。
  显然,席瑜的想法正合其他几位兄长心意,“听闻孙家大公子是沈先生的学生,又得孙阁老手把手教导,以他的水平尚且不能复原,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今日四师弟没过来倒是遗憾,要是他在怎么说都得比寻常名师更应手些。”说话的是徐不秙,他今日是作为沐彦卿的礼相。
  这话一出,其他几人都点头,孟先生的四弟子擅长作画世人罕知,他们师兄弟倒是清楚的,沐彦卿和席瑜年少随先生去保定,还曾见过这位师兄作画,可以说画技包括想法都很成熟。近几年颇受尊崇的画师‘竹青先生’就是他作画时候的别称,熟知内情之人了无,可以说有他在这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不过很遗憾他如今还在孟府。
  “师兄莫要长他人志气,您还是想想要是我们几个对上沈菁的学生都没有赢,回去您该怎么跟先生交代吧,先生可不管比的是什么,他老人家向来只看重结果。”方进插嘴。
  “……”师兄弟几个一阵静默。
  今日的新郎官沐彦卿脸上也有一瞬间的木然,呃……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咦——”人群中发出一声疑惑,声音中是掩饰不住的惊讶。
  师兄弟几人这才回神抬头看去——
  陈府的仆人小心翼翼端来几幅画轴,摆在了香案上。这几幅画应该是一个系列,色系和笔触上有些类似之处,这是沐彦卿一眼扫去得出的结论,不过也仅仅是猜测,毕竟已知条件实在有限。只因孙康让人拿出来的这几幅画,或多或少都有损坏,应该是保存不当年久未维护的缘故。
  只看一眼,沐彦卿就理解了孙康为何说无人能描其神韵,对于画师而言,照着原画补足空缺部分需要一定的功力,甚至比自己新做一幅画要来的困难。
  只是现在让沐彦卿为难的是他们当如何?这补足画作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须得细细琢磨,关于做这幅画的作者关于这幅画要表达出来的思想,这些都需得提前了解。而且根据每个人的鉴赏水平不同,对一幅画的理解也多有不同,这个评判标准也不一而足。就是现在,此时此刻,沐彦卿相信自己和几位师兄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时间,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和功能性方法就不一样,虽然他们师承一处。
  沐彦卿刚刚已经猜到了陈宇柒此举的目的,现在更加巩固了自己想法,只是这样真的不会耽误他的吉时?沐彦卿有些无奈,他原想着就算在陈府的大门口被为难也没什么,娶妻娶妻,把别家姑娘抬到自己家,对于男方来说怎么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只是没想到这为难还真是为难。
  有个妹控的大舅哥还真是受罪,不过还是得上,谁让自己要抢人家妹子,沐彦卿认命。
  自从这几幅画抬出来,周围人情绪高涨,并且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沐彦卿环顾周围,冲孙康拱了拱手,“孙兄请赐教,是要我们如何?”
  周围逐渐安静下来。
  “当众补足这幅画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孙康笑眯眯的说道。
  听到孙康这样说,沐彦卿就知道后面肯定有反转,果然他这想法刚落就听到,“我好说话的很,就请沐大人为这幅画题诗一首,如何?”
  未知全貌,就要题诗,明显难度更上一层楼,不过除了面面相觑的迎亲一方,其他围观者都是连连叫好,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身后传来席瑜的轻笑,颇有幸灾乐祸。
  沐彦卿无奈,然后抬头看向陈宇柒,兄长哎,就算——也不用这样坑妹夫,真的,他一点都不闲。
  然后,沐彦卿看到陈宇柒对他笑了笑。
  得,在没有把人家妹妹抬回家之前,一切都得是人说了算,能怎么办,上呗!
  他还等着拜堂娶媳妇呢。
  “陈大统领还真是了不得,”身后传来席瑜的感叹声,引得沐彦卿轻轻点了点头,确实了不得。
  一位了不得的兄长。
  “学问上孟先生乃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乃我辈之楷模,今日孟先生弟子尽数在这,不妨都试试,”孙康的声音再次传来。
  引得周围年轻书生连连附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孟先生和沈先生齐名,但因其弟子不丰,想要凑齐他膝下的几个弟子向来不容易。如果不是趁着沐彦卿今日大婚,还真没有这样的机会,有生之年能见到孟先生几个弟子探讨学问也算是值得了。
  他们本来没想着这几位会陪着沐彦卿过来迎亲,毕竟身份地位都在那摆着,虽然说沐彦卿是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