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嫡长子 >

第244章

嫡长子-第244章

小说: 嫡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沐彦卿所料相差不大,沈先生果然是带徒上门,除了他最得意门生王麟之还有两位,虽然没有共过事儿,但都不眼生。再看自家先生这边,几位师兄果然都在,看样子迎亲回府之后没多久就聚在了这边,只看气势就不一般。
  双方自然而然站在了对立面,不过内堂的气氛是意想不到的……融洽?起码看起来两位先生神色悠闲。双方莫名均衡,沐彦卿倒是庆幸阿瑜现在不在了,要是他在的话,气氛绝对不会这么和谐。
  “先生,沈先生,师兄,”沐彦卿进门先问礼。
  沐彦卿这一出声,把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如何?”孟先生出声问道,他已经听说了陈府门口的事儿,不过孩子大了就该放手,既已出现结果他不便多谈,是以他现在询问的是就整个迎亲而言。
  “学生一切都很顺利,”沐彦卿笑着回话。
  “沐大人高才,陈府门口还原庭益先生画作一事现在已经传遍了京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知道沐大人还有这一手,”一个儒雅中带着笑意的男声传来。
  沐彦卿抬头看去,是礼部的杨大人,出身豪族却一度被当作弃子,如若不是沈先生绝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跟地位,更绝的是他与沈菁身上的权力结构几乎没有关系,从不掺和进这些事儿。关于他最有名的传闻就是进入官场近二十年从不参加应酬酒席,除丧葬事外,在宴请酒席上几乎看不到这位大人的身影,今日怎么过来了?
  沐彦卿可不认为自己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
  “大人谬赞,彦卿不过讨了个巧,让画整体上还能看得过去,要说复原前辈们画作,细数京城没谁能比得上大人您。”沐彦卿恭维道,这位刘大人另外一个名片就是手工艺大师,对古物修复还原上很有一套,虽然说更重手艺,但对丹青的了解和深入剖析却是少不了的。
  “这如何能比,某几十年的精力都花费在这上了,沐大人才多大。而且既然能得到京城各界的认可,沐大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杨大人温和回道,他今日过来就是想见一见今日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沐家嫡子,成个亲拦个门就能在京城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他可不认为对方没有真才实学,孟先生这两个关门弟子,目前来看哪个都不是庸才。
  沐彦卿笑笑,没有就这个事情再说下去,能造成现在的影响也从侧面说明,他们成功了,不是吗?
  照理说在这些人跟前,沐彦卿都是应该自称晚辈的,不管是年纪还是阅历亦或是官职都应如此,但是因着孟先生和沈先生的关系,他们变成了同辈,如果实在私下里,自然什么都可,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沐彦卿私以为一切还是照着规矩走比较好。
  至于沐彦卿为何在进门外就能预料到门里的情况,一是因为他了解自家先生和各位师兄,先生少有的几次面对沈先生自然而然会露出敌意,这种的敌意倒不是真切的希望对方如何不好,更接近于一种竞争心态。
  他都能感受到,何况是跟在先生身边更长久的几位师兄,与他和阿瑜不一样,几位师兄可以说是先生一手抚养长大,虽说现在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对先生还是颇敬重。
  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要说两位先生之间的比拼主要看什么,不就是看他们成长的质量。沈先生一个学生——王麟之压了先生近十年,就现在来看,王麟之只要依照现在的势头继续走下去,以后的成就可以压过他的几位师兄。
  王麟之有得天独厚的家世,王家虽然有实权,却几近无根基,王首辅这一代才走到了各世家的前列,这也是王家得以重用的最大原因。
  时地利人和,王麟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崛起的。王麟之起点太高,与他同时期的学子都追不上,何况是后培养者。这大概是两位先生在多年前就已经预料到的事情。
  想想,同门的师兄弟,一样名满天下,却总被压一头,甚至可以预料到此后几十年都要被压一头,但凡有点血性的人哪能忍受的住,以沐彦卿对孟先生的了解,反正先生肯定是忍受不了的。
  先生平日里看起来儒雅温和,却是个有点固执的性子。再加上先生每次看见沈先生都会不由自主露出不一样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着这两位先生之间持续多年的竞争。
  沐彦卿一直在想,十多年前先生突然回京很可能是因为阿瑜,或者说有着独特身份的席瑜。
  “我记得先生在时把庭益先生的一副真迹交于你,当时我还不服气,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起码你门下还有对之感兴趣的。”沈菁沈先生笑着说道。
  沐彦卿倒是没有想到先生书房中的那一幅字竟然是师祖传下来的,不过他没有即时回答,沈先生这话面新概念是对着先生说的,他们做晚辈的只安分听着就好。
  “沈先生竟然还记得?不是都说只有受害者才会记得细节,先生当时把庭益先生的字交与我的时候,你可是拿走了其余三幅,”孟先生冷哼一声,淡淡叙述道。
  “后面先生不是也都补给你了?,那一屋子的孤本我一本都没得着。”孟先生也不甘示弱。
  “那是因为你把先生的藏宝阁都搬空了,先生没得办法才把藏书阁的钥匙交给了我。”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斗嘴,像是小孩子似的。
  沐彦卿和几个师兄交换了个眼色,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他们做晚辈的看着长辈这样争吵都觉得好笑,现在却又不是能笑出来的气氛,总之忍得有些困难。
  等两人已经说到师祖最后对谁多说了一句话的时候,沐彦卿完全体会到了两位先生之间相爱相杀的感情。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过现在显然不是插话的时机,很显然几个师兄也是这样想的,端看他们现在无念无想的神情,就知道他们轻易不可能开口。
  “少爷,”外面传来管家的声音。
  沐彦卿松了一口气,终于……


第237章 三弟回京
  这声音对沐彦卿来说无疑是天籁; 内堂的这些客人有一半以上是他亲近之人,另外一半形容起来就是往后余生会利益相伴,要是双方针锋相对; 他无疑会坚定的站在先生和师兄们这边,站在一旁为他们加油助威,要是对方出手,他也会选择义无反顾的还手。
  但是现在的情况明显不是这样; 眼前这两位老人; 因着几十年前的事情争执,或者说日常斗嘴; 他们做小辈的插话也不是不插话也不是; 或者说他们也根本插不进去话。
  从目前来看,两个老人不服对方是必然的,但要说起冲突那是没可能。既然这样,沐彦卿觉着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留在这儿,但是长辈没有说话,两位先生又忙于‘争风吃醋’他实在找不到好时机提起此事。
  所以说,管家过来的时机可太好了。
  “先生; 学生先出去了。”
  孟伯泀正忙着和自己师兄掰扯; 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自己的学生,只摆了摆手让他自便。说起来今日是完全就是自己这个学生的主场,他虽然说是待客,但是真正能进到内堂的又能有几人,他们可清闲的很。
  “是; 劳累先生和师兄们替彦卿招待沈先生和几位大人了。”说着,沐彦卿对着几位师兄笑笑就打开门快步走了出去。
  走出内堂,沐彦卿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刚刚几位师兄脸上有苦说不出的表情,让人想想都觉得乐呵,尤其这几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平常也都是说一不二的,现在却只能作为小辈,在长辈们闹别扭的时候陪在一旁,想想就觉得好笑。
  平复了一下心情,沐彦卿清了清喉咙,问管家:“怎么,有客人到了?”
  “三少爷一个人回京了,”管家低声禀报。
  沐彦卿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表情收敛,老实说被管家称为三少爷的那人已经从他的生活里被除掉了许久,他怎么也没想到会这样相遇,从三房被从京城发配到云南,他已经许久不曾关注过这家子人了。
  当然,时不时还有密信送过来,三房就算到了云南,沐世泽的手段还是一如往常,为收敛银钱可谓是不择手段,甚至与云南总督镇南王狼狈为奸,做出的那些事情沐彦卿也知道些。
  穷山恶水出刁民,在云南这样的地方,镇南王就是一霸,再加上朝堂这几年一直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就放任了镇南王一直逍遥了这些年。不过,出来混总有一日要还的,沐彦卿对他们的以后并没有什么期待。
  对于沐彦卿来说,这些年,大房已经慢慢从沐家分离出来之后,现在可以说一支独大,相信现在大家提起沐家只会想到朝堂重臣沐世规和前途无量沐彦卿,不可否认其他几房与榆钱胡同这边血缘关系不能磨灭,但是就现在而言或者说不久的将来来说,沐彦卿有自信就算三房全军覆没也牵扯不到大房。
  沐彦卿的想法里,三房有一日必定凋零,这个时间点现在来看肉眼可见。
  对于沐彦顺,沐彦卿了解的并不多,这几年他每日忙的脚不沾地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一个本就不多亲近的堂弟,时常有云南送来的密信里面提到的消息也是少之又少,不过有其父必有其子,好竹尚且能出歹笋,这世间可没有那么多出淤泥而不染,更不用说沐彦顺从来都不是那样的人。
  “他在哪?”沐彦卿皱眉,倒不是担心对方会来捣乱,今日是他的大喜之日,贵客云集,对方突然出现又要搞一些小动作的机会和几率都太低,不过对方肯定有目的,不然那怎可能独自回京。
  “老爷和夫人都忙着招待客人,三少爷先去了老宅,说是待会儿陪着老夫人前来。”
  是了,他们对三房无知无觉,老太太那边可不是这么想的,当年他和父亲费心力把三叔调出京城,算是伤透了老夫人的心,一直到现在都还心存埋怨,现在这个宝贝孙子归京最高兴的应该是她老人家了。
  “派人看着点,”沐彦卿沉吟片刻,吩咐道。
  接着就是迎客,摆席。
  沐彦卿回京时间不久,交好的友人大都是科考的同期,现在他们大都已经位,说话和为人待事的态度与曾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应了那句话——再回头已经物是人非,不过沐彦卿自己亦然就是了。
  沐家算是当下京城中炙手可热的新贵,虽然比不上各种老牌家族,不过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却是光明的,尤其席瑜现在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更是增加了沐家的砝码。谁人不知沐家大少爷与亲王席瑜自小一块儿长大,情同手足,可以说如果席瑜即位,沐彦卿再不济也会是宠臣,而看沐彦卿如今的势头,可不单单是成为宠臣这么简单。
  而这些年沐家确实实属清流,与各方都不走的都不亲近,此次成亲礼算是一个契机,让其他各方走近沐家的契机,所以凡是受到请帖的家族大都派了合适的人过来了。
  宾客比沐彦卿想象中的要多,所幸沐家早有准备,不用担心客人来了没有席面,不过待客确实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经历就是了。
  到了这时候,几位师兄才终于被放出来,帮衬沐彦卿待客,有了这几位的帮忙,沐彦卿轻松了很多。
  临近吉时,老夫人郑氏才太快了过来,作为长孙沐彦卿自当亲自接待,也是在这时候他才见到了沐彦顺。
  怎么形容呢?纵然人生阅历丰富,已经不会再因一些事情大惊小怪,看到沐彦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