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公主是个病美人 >

第63章

公主是个病美人-第63章

小说: 公主是个病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院使的话很婉转,但皇后却听出了他的眼下之意。
  皇帝身体已经到了极限,若想短暂的恢复过来,用了猛药必会伤身,甚至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如果只是温补之药,那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除了皇帝什么都不管,静心休养,假以时日总能好转。
  但大敌当前,百姓身处水深火热,皇帝劳心劳力多年,怎么可能突然放任不管。
  可如今的情况,又容不得他再情绪激动,再吐血一次,谁知道还能不能再醒过来。
  皇后幽幽叹息:“你们斟酌吧,一切以皇上身体为重,不能有一丝大意!朝政的事就先不要拿到皇上跟前来,免得皇上又再着急,伤了身子。”
  “是,娘娘。”陈院使领了命,恭恭敬敬的退下。
  皇后起身往床边去,不料皇帝睁开眼,虚弱的开口:“让太医用温补的药吧,朝堂上的那些事……都交给老五处理……”
  皇后闻言眼中划过惊诧:“皇上的意思?”
  皇帝形容枯槁,面色灰败,气息也粗重:“诏书……在裳儿那里,明日一早宣读,立储君,太子监国……”
  皇后心里五味杂陈,她没儿子,谁当太子对她来说都没太大的冲击,就是心疼皇帝会忽然做出这个决定。
  皇帝手臂抓住皇后的手,有些颤抖:“这江山朕坐了快三十年,也是时候交给太子了……”
  皇后反握住他的手,酸涩道:“皇上春秋鼎盛,再过三五年也不迟啊!”
  “不了,朕的身体自己清楚。”皇帝摇摇头:“好好温养着,我还想看着咱们女儿风风光光的大婚呢……”
  这一句话仿佛牵动了无数情丝,皇后到底受不了了,伏在皇帝身边哽咽哭泣:“你别说这些话了成吗?你跟我都要好好的,咱们要一起看裳儿出嫁,再等她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含饴弄孙了……”
  皇帝颔首:“放心吧,就算油尽灯枯,也总要熬到女儿嫁人那一天!”


第79章 册立太子
  赵如裳一整夜睡得不踏实; 天还未亮就听说皇帝不好的消息,想要去看看,又在途中被拦下。
  她知道是父皇母后不想自己担忧; 但皇帝病重,哪有可能不忧心的。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紧赶慢赶的往太极殿去; 却见皇帝床榻前站了一个官员; 她认识,是司天监监正。
  她一愣; 皇帝躺在床上,虚弱的朝她招招手:“裳儿过来……父皇有话要和你说。”
  赵如裳收起心思,依言坐到皇帝身边,握住他的手:“父皇,您说。”
  “司天监今儿算到几个吉日,你来挑挑?”皇帝面色有些憔悴,带着病中的苍白; 青筋泛起的手举着一张红笺。
  皇帝所说的吉日; 自然是指她大婚的日子,赵如鼻尖酸涩,接过红笺看清上面的三个黄道吉日。
  八月二十; 腊月初二; 还有来年的正月二十八,都是经过司天监根据她和裴渊的生辰八字,反复推算的良辰吉日。
  皇帝道:“父皇想着明年二月实在太久了; 父皇这身体也不知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腊月日子好,接近年关; 时间也还充裕,礼部也能好好的准备大婚事项。”
  “父皇别说丧气话,等天暖和了,您的身子自然也就康复了。”赵如裳垂下眼,看了看上面的几个日子,低声说:“就八月二十吧,挺吉利的!”
  皇帝一顿:“会不会太仓促了,半年时间都不到,总不能委屈你啊!”
  赵如裳压下心里沉重的酸楚,挤出一抹笑:“儿臣想早点嫁人了啊!”
  皇帝想了想,还是点了头:“也行,日子近也好,父皇好好养病,定要看到你出嫁那日。”
  对于女儿的要求,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的,私心里他自然也希望她能和驸马早日成亲,至少在自己闭眼之前能把女儿放心交到驸马手中。
  赵如裳何尝不知道皇帝的心思,虽然她尽量说服自己父皇只是一场小病,会有痊愈的那一日,可心里下意识的还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皇帝这两年的身体已经逐渐虚弱,尤其今年更是病重,赵如裳儿从一开始的惶惶不安中逐渐安定下来,慢慢接受最疼爱自己的父皇,终有一日离自己远去。
  即使这样,她依旧还是担忧皇帝,比起能满足他心愿,大婚提前些时日又何妨,她嫁的,始终是裴渊一人。
  “好在你的公主府已经修建好了,府上需要的东西,朕就让礼部安排去,等会就下旨。”
  赵如裳一一应了,皇帝说了一阵话,就有些疲乏了,有气无力地说道:“朕之间交给你的诏书,你拿出来,今日早朝,由你亲自去朝会上宣读!”
  赵如裳一惊,脱口而出:“这不妥啊父皇。”
  哪有立储诏书由公主来宣读的,皇帝虽然重病无法上朝,可朝中有诸多重臣还有礼部的人,哪里轮得到她出面。
  “大朝会十日一次,文武百官皆到,你去走一趟,让他们都认识认识你,将来太子继位,朝中若遇着什么事儿,至少还能看见你这位长公主乃中宫嫡出,金枝玉叶,天下无双,无人敢欺你……”
  皇帝良苦用心,话说到这个份上,赵如裳如何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她脚下的每一条路,都是皇帝除去一切杂质与荆棘,尽心尽力为她铺垫好的。
  是对皇后的看中,也是对她的疼惜。
  赵如裳红了眼,蓄满了晶莹的泪水:“都听父皇的。”
  皇帝立刻召来礼部尚书写下圣旨,又叫他带着赵如裳上了大朝会。
  赵如裳一身常服,妆容浅淡,风姿绰约,从丹陛走上来,瞬间便吸引了文武百官的视线,稍有怔愣后便窃窃私语起来。
  皇帝昨夜生病的消息已经传到各处,通常这样的情况是会取消朝会的,但大臣们不知道为何皇上今日没来,朝会却要如期进行,而深居简出的宜嘉公主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大朝会上。
  直到礼部尚书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的拿出圣旨,宣读了公主大婚的时日,那紧随吉日后的一长串赏赐和安排,直叫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一把岁数还没见过这么夸张的准备一场皇室嫁娶。
  就是当今皇帝身为储君大婚之时,都不曾有过如此排场,仅是圣旨所表达的情况,宜嘉公主的婚仪规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她身为公主应有的位分。
  一些官员虽有微词,但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进言反驳,只等礼部尚书宣读了圣旨,纷纷行礼道贺。
  然而事不算完,礼部尚书把圣旨交到公主手里,公主却看也没看一眼,从随身悬挂的荷包里取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白鹿纸。
  这种纸是宫廷御用,皇帝御书房里最多,大臣们眼尖认出来了,探着脖子看了看,隐隐从背面看出一方红印。
  赵如裳身姿单薄,这一年经过裴渊的悉心调养,已经丰盈了不少,看起来不是从前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她站在高处,乌发飞扬,永远是万众瞩目的人上人。
  “我手中的,是父皇亲手所写诏书,父皇病中不能来,诏书内容由我宣读!”赵如裳扬声开口,在偌大的广场上起了回声,一字不漏钻进了耳朵里。
  文武百官们一头雾水,皇上立了什么诏书需要公主来宣布?
  只片刻的疑惑,脑中灵光一闪,几乎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宜嘉公主手上拿的,莫非是立储诏书?
  先前一直没听见动静,朝会上也从未听皇上提过要立储的事,久而久之文武百官们也就不多过问了,除了御史为了社稷国祚时不时的谏言几句,一切全都凭皇上自己的意思。
  今儿没有防备的,皇上就要宣布立储了,实在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几位皇子,皆是神色微妙。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辰王韫琪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深肖朕躬,著授韫琪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赵如裳一字一句念完,掷地有声,珠圆玉润似的震慑人心。
  几家欢喜几家愁。
  文武百官皆被这突如其来的立储诏书惊吓得不轻,尤其听清了那个名字,朝堂之上若有的人都变了,一半是难以置信,一半是欣喜若狂。
  党争暗流汹涌,皇子们为吸纳心腹,自然会想尽办法收买人心,只是各有各的方式方法,皇帝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权衡对立,对天子来说并非坏事,这也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帝王之术。
  庄王辰王分门别派,暗暗较劲,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庄王为长子,生母在世,外家势力雄厚,还有一母同胞的弟弟隋王相辅,一直就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但辰王之母位极贵妃,仅次于皇后,哪怕红颜早逝,却因救命之恩,让皇帝念念不忘,这些年单从对端静的纵容,就看得出他对辰王兄妹俩的在意,哪怕这样的在意,可能只是看在死去的万贵妃面子上,也足以对庄王造成威胁。
  立储诏书不经官员商议,不由礼部草拟,皇帝悄然写好了交到宜嘉公主手里,在今日公之于众,并不符合历来的规矩。
  但那一纸诏书实实在在的摆在面前,皇帝亲笔所写,加盖私印,绝不会是做假,比起繁复冗长的规矩之下立储仪式,这轻飘飘的一张纸更加让人感到震撼。
  庄王惊得差点没背过气去,辰王短暂的失神后,眼角眉梢浮上笑意,片刻后恢复沉稳冷静的模样,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儿臣接旨!”
  然后便是文武百官回过神来,纷纷跪拜这位在内忧外患,纷乱动荡之时册立的太子。
  皇帝病重,除了必要的朝政大事,都该由太子处理,尤其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辰王立为储君,实则顶了巨大的压力。
  欢喜庆贺的时间都没有,太子便投身进各种复杂的朝事中。
  另一方面看来,也是皇帝有意考验,太子顿时如履薄冰,忙得焦头烂额。
  太子册立暂时没能举行册封大典,偏偏面前又摆了一大堆事,皇帝倒是撒了手安心养病,他忙得三五天都回不了府上一趟。
  好在这样的提心吊胆的日子持续到三月末,边关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经太医和各方民间大夫夜以继日的治疗病人研究药方,总算找到遏制瘟疫蔓延的方法,虽然药效未达最好的要求,但至少到了可控的程度。
  败仗带来阴云,好歹随着初夏时节的热气逐渐消散。
  与此同时,周家少夫人诞下一名男婴,产期与预算的日子延后了大半月,好歹在四月第一天终于母子平安。
  皇帝病情有了起色,赵如裳放下心来,偶尔听礼部的人前来商议大婚事宜,一面又忙着准备给小侄子准备贺礼。
  小侄子洗三这日,赵如裳要选婚服的绣样脱不开身,正巧周家也不打算操办,便让人把礼物送去,结果回头收到消息。
  安义伯一家今日去了周家,已经定下了安义伯世子和周敏溪的婚事,择日便要上门提亲了。
  作者有话要说:  此处借鉴康熙立储诏书


第80章 公主之尊
  赵如裳一愣; 不由得生出担忧来。
  周敏溪以前没见过那个安义伯世子,以她的性格,真会见过他一面就一见钟情; 开始妥协了吗?
  她想起上回厉王进宫时,让她转告周敏溪的话。
  周敏溪若成亲; 他必会祝福于她; 上门喝一杯喜酒。
  要多大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