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杨柳细腰 [金推] >

第82章

杨柳细腰 [金推]-第82章

小说: 杨柳细腰 [金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二夫人看着她,担忧的道:“皇后娘娘与明贵妃向来不和,你去跟她敬酒,皇后娘娘许会恼了你。”
  赵芯儿抿了抿唇,“左右她也不喜我,也不差这点恼怒了,只不过,连累了婶娘与宜妹妹。”
  方才,皇后娘娘看她的那种目光,她很是熟悉。近些年里,有很多人都曾这么看过她。不喜欢便不喜欢,太子与太子妃便已经记恨上了她与夫君,如今,也不差个皇后娘娘了。
  “你这孩子,说话这般见外。”
  崔二夫人嗔怪道。
  ……
  皇后娘娘日理万机,后来,也没时间再来找赵芯儿的麻烦了。
  终于,寿宴结束了。
  赵芯儿便同崔二夫人一起离开。
  谁料,今日真可谓是冤家路窄,赵芯儿在路上,又遇见了太子陆卓。
  陆卓看到赵芯儿后,细长的眸子便微微眯了起来,朝着几人走近。
  赵芯儿垂下头,同崔二夫人等人一同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不必多礼。”太子目光落在赵芯儿身上,几月未见,这小美人瞧着,比先前更加漂亮了。想到袁子琰此次成功剿匪,在父皇面前又立了一功,陆卓面色便阴沉了下来。
  那种带着侵略性的目光,叫赵芯儿心头直发慌,且心中不快极了,就像是摸了满手黏腻,却又不能擦干净的那种不快。
  陆卓盯着赵芯儿半晌,忽的冷笑一声,收回了目光,大步离去。
  崔兰宜心有余悸的问赵芯儿,“嫂嫂,你认识太子殿下?”
  赵芯儿抿了抿嘴唇,“不认识,是前头去古茗寺时,碰到过一次。”
  崔兰宜皱了皱鼻子,“那你日后离他远些,我觉着这位太子,看你的目光怪怪的。”
  赵芯儿点头。
  回了府中后,赵芯儿便觉得累极了,她半躺在躺椅上歇息着。
  包子没去过皇宫,心中有些新鲜,在旁边问:“夫人,皇宫怎么样,大不大,漂亮吗?吃的是不是特别多?”
  赵芯儿回答:“大,很漂亮,嗯,多。”
  包子又问:“那夫人,皇宫里面是不是很好?”
  赵芯儿却摇了摇头,“并不好,包子你不会喜欢的。”
  那么高的城楼,就仿佛将人围在大大的牢笼里,赵芯儿不喜欢。
  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了那位明贵妃冷淡的模样儿,听说,她出身乡野……
  或许,那位明贵妃,也是不喜的。
  赵芯儿摇了摇头,不再胡思乱想。
  包子还在问:“为什么不喜欢?”
  赵芯儿不想再说,只道:“你去将李程叫来。”
  包子不情不愿的扁了扁嘴,“好吧。”
  没多久,李程便过来了。
  “夫人,您找我?”
  李程上前,拱手行礼道。
  赵芯儿点了点头,问:“我同将军去苏州之前,交代你的事情,查的如何了?”
  李程头疼道:“回禀夫人,这……奴才并未查到。”他语气一顿,才道:“若不然,您再差包子去问一问于娘子,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信息,奴才差人问遍了那块儿,也没找到这么个人。”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李程退下后,赵芯儿也有些头疼了,同包子道:“你同我去了江苏那般久,也许久未见到你干娘了,这两日给你放假,去看望下你干娘吧,顺便再问一问,可还有其他信息。”
  包子面上一喜,“谢夫人!”
  旁边,齐嬷嬷道:“小姐,可是在找什么人?您同老奴说说,兴许老奴能帮得上忙。”
  赵芯儿:“在帮包子的干娘于娘子,找她主家的小姐,她家小姐是十六年前丢的,先前头一次瞧见我时,还以为我是她家小姐呢,且条件与我也有那么几分相似,大概同样的年纪。”说到这里,赵芯儿叹了口气,“只可惜,她注定要失望了,我有爹娘,且住得湖城与她家小姐丢的地方离的远了去,跟她家小姐没有半分干系。”
  齐嬷嬷的面色微微变了,“那于娘子可有说,她主人家的小姐是在哪处丢的?”
  赵芯儿说:“于娘子说,是在路过延安之时,将人丢了的。”
  说完,便见齐嬷嬷在愣神,像是在想着什么?
  赵芯儿看向齐嬷嬷,轻声唤道:“嬷嬷,嬷嬷?”
  齐嬷嬷回过神来看她。
  “可是想到了什么?”赵芯儿问。
  齐嬷嬷遗憾的摇了摇头:“小姐,老奴仔细想了下,也没有认识的人在延安,大概是帮不上什么忙了。”
  赵芯儿叹了口气,“嬷嬷不必自责,慢慢找便是了。”
  齐嬷嬷笑着点点头。
  时间快的很快,眨眼间,便到了秋闱放榜这天。
  祝老太太心中焦急的很,干脆将祝芷桐与祝芷雅打发了出去,叫她们出去瞧一瞧,三少爷可有中榜。
  祝芷桐寻思着,芯妹妹在家中左右也无事可干,干脆便将她也一同带上了。
  张贴告示的人一出来,众人便围了上去,赵芯儿挤不进去,干脆叫包子在前头挤,她们几个在后头,跟着包子一块儿往里走。
  祝芷桐是第一个瞧见的,她面上一喜,声音中都带了几分雀跃,“中了中了,三哥哥中了榜眼!”
  突然,她的语气一顿,“咦?这是……表兄竟然也中了探花。”


第七十六章 贵妃   身世曝光
  祝芷桐说的表兄不是别人; 正是祝府的那位表公子韩钰文。
  自从来了京城后,韩钰文也来祝府拜访过,所以祝芷桐是知晓他参与秋闱的。
  祝芷桐并不像是祝芷甜那般没脑子; 而且已经定了亲,对这位表兄的关注; 并不算多,见着他中了探花,倒是有些惊讶。
  赵芯儿对这位表少爷,就更加不关注了; 闻言也只是点了点头; 并未放在心上。
  “三少爷中了榜,老夫人应当高兴的很; 这便回去报喜吧。”
  赵芯儿笑了笑,同祝芷桐道。
  祝芷桐点了点头,便准备往回走。
  说来也巧,二人还瞧见了来看榜的赵府仆人,想来,是赵姑娘差人来的。
  祝得毅秋闱中了后,便同赵姑娘定下了成亲的日子; 二人年岁都不算小了,一月后有个良辰吉时; 干脆定在了那天。
  近日来; 圣上的身子愈发不好了。
  头两天,圣上又找袁子琰聊了一些; 不知从哪里听闻了,明贵妃为赵芯儿解围之事,又同袁子琰提了提; “明贵妃你夫人倒是性子相投,叫你夫人空闲了,多来宫中陪陪她。”
  “是。”
  袁子琰这才得知,赵芯儿在宫中被皇后为难之事,回来便问了她。
  他将衣服递给一旁的春暖,问:“先前皇后寿辰上,她为难你了?”
  赵芯儿摇了摇头,帮他理了理衣服:“算不上,只叫我多跪了会儿,很快,贵妃娘娘便来了,为我解了围。”
  袁子琰握住她的手,牵着她往屋里走:“你觉着明贵妃其人如何?”
  赵芯儿迈着步子:“别人都说明贵妃不好相处,性子冷,但是我觉着,她心地很好。”
  袁子琰低低的“嗯”了一声,“若是喜欢,你可去宫中请安。”
  赵芯儿微微蹙眉:“会不会不太好?”明目张胆的去贵妃娘娘那请安,叫皇后与太子知晓了,便不是她先前敬酒那般简单了。
  袁子琰低声道:“无事,有我。”圣上此举,又何尝不是给他下套。
  赵芯儿点了点头。
  于是,第二日赵芯儿就给明贵妃所在明珠宫递了折子,领着包子与春暖,进了宫。
  明贵妃知道她过来,其实有那么几分惊讶。
  毕竟,在朝中大臣的以及内宅夫人们的眼中,她这儿,可是龙潭虎穴一般。
  所以这会儿,瞧着跟前福了福身子的小娘子,明贵妃忍不住挑了挑眉。
  她收回目光,淡淡的道:“你来这儿,袁将军可知晓?”
  越看,越是觉着像。
  宫中人说的不错,她原便是个冷清的人,大抵是因为长得有那么几分他的影子,对这个小娘子,也多了几分怜惜。
  如今,朝中大臣避她如洪水猛兽,若是叫她家夫郎知晓,她来了自个这儿,想必回去会发难于她。
  赵芯儿点了点头,道:“回娘娘的话,知晓的,是夫君叫我来的。”
  明贵妃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先前觉着,眼前的小姑娘长得秀美,配袁子琰那个莽夫有些可惜了,如今看来,倒也般配。大抵,是同样脑子不大好使。
  “你们夫妻二人,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明贵妃端起茶,浅浅的喝了一口,对赵芯儿道:“坐吧。”
  明贵妃也猜出来了,老皇帝是在为她寻后路,所以找到了袁将军。
  对此,她心中带了几分嘲讽,自从入了宫,她便没有想过退路,何必呢。
  “是。”赵芯儿规矩的坐在下首。
  有宫女端着茶上来。
  “西湖今年新产的龙井茶,尝一尝。”
  明贵妃道。
  赵芯儿品不出茶的好坏,就小口小口的喝着。
  明贵妃看她一眼,又问,“你不怕皇后母子记恨上你?”
  赵芯儿摇了摇头,“左右先前已经得罪了。”
  明贵妃倒是有些疑惑,她那日为什么会被皇后为难,按理说,袁将军手握兵权,又颇得圣心,是皇后母子应当笼络之人。
  “哦?说来听听。”
  赵芯儿面色微微泛红,有些难以启齿。
  这等污糟之事,她说不出来,也怕脏了娘娘的耳朵。
  明贵妃一瞧她这副表情,便明白了。
  她忽的冷笑一声,重重的放下茶盏,语气嘲讽极了:“皇位落到这龌龊昏庸之人手中,迟早要完!”
  不过,完了也好。
  旁边的宫女吓得脸色都白了,“扑通”几下,全都跪在了地上。
  赵芯儿也微微错愕,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位明贵妃,竟这般敢说。
  明贵妃揉了揉眉心,颇觉无趣,“你们退下吧。”
  “是,娘娘。”
  没一会儿,宫殿内便恢复了安静。
  明贵妃又同她不咸不淡的聊了起来,“你是哪里人?”
  赵芯儿道:“回娘娘的话,臣妇老家原是湖州的,后来父母去世后,投奔了母亲母家,是在澧县的祝府之中。”
  明贵妃点了点头。
  没多久,便有宫女来报,说是太子刚从皇后娘娘那边过来,来给明贵妃请安了。
  明贵妃皱了皱眉,面上露出几分厌恶。
  她站起身,对着赵芯儿淡淡道:“你先回去吧。”
  赵芯儿听说太子来了,心里边也有点厌烦,担忧的看了明贵妃一眼。
  明贵妃嗤笑:“如今,他还奈何不了本宫。赶紧走,别给本宫添乱。”
  赵芯儿只好福了福身子,“民妇告退。”
  明贵妃摆了摆手,传了个小太监过来,叫他送赵芯儿出宫。小太监领着赵芯儿从旁边侧门走的,并未碰上太子。
  回了府中后,赵芯儿便同袁子琰说了这事儿。
  袁子琰点了点头,“这位明贵妃,倒是与传说中的不大一样。”
  既对小姑娘不错,那便圆了圣上的心意。
  几日后,朝中又发生一件大事儿。
  三皇子造反了。
  圣上子嗣单薄,未成年便夭折的皇子不在少数,如今平安长大的,便只有太子与三皇子了。
  太子查到三皇子企图谋反,在三皇子府中翻到了龙袍,听说缉拿之时,三皇子奋起反抗,直接被太子下令,乱箭射死了。
  圣上痛失一子,心中悲怆,直接便大病了一场。
  而后,身子就愈发的虚弱了,下榻都有些困难,干脆下令,叫太子监国。
  但太子斩杀兄弟之事,到底叫圣上寒了心,对他心存了芥蒂,并未将大权都交由他的手上,而是叫分权给了左相,袁子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