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千禧时代 >

第226章

重生千禧时代-第226章

小说: 重生千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陵山县如今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发展农业是很有前途的一件事情。
  往后推,当地的农业环境就会受制于市场压力,而没有办法发展。
  这不,如今当地发展起来的一家叫海盛公司。
  现在就是隐藏在当地农业发展中的,一枚较为鲜活的旗帜。
  这家公司是99年9月成立的。
  时间往后推,成立时间大概也就是不到十个月,刚好没有赶上大葱那个项目。
  当然,不是他们赶不上,只是因为人家当时已经把利益划分结束掉了。
  所以他们扑了个空。
  再加上自身条件受影响,人脉关系又跟不上,没办法,就只能在后面猥琐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一亿八千五百多万元。
  要知道,这可是两千年。
  这个时候,国内很多家公司的资金,都是几十万,几百万。
  了不得有个几千万。
  却很少有公司刚刚开创,资金规模就上亿的大佬。
  周正很清楚,这家公司的发展模式,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它的老板叫高量。
  记得他的公司零五年的时候,还得到了世界著名的全球性最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投资。
  也是借着这股东风,这家以农业起家的公司,顺利在港交所上市。
  但实话实说,公司在前期的发展,就已经明确了他们的目标。
  主要是聚焦在果蔬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产业的能动性上。
  这一点,也是周正比较喜欢的。
  实话实说,你让他做些策划,还算是可以。
  但如果真的让他去搞这农业公司的话,他真的没有那个水平。
  既然以后要朝那个方向发展,何不这个时候就找几个榜样?
  “让你妈去当所长?”老爸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扑哧就笑了出来。
  “哈哈,你小子不是在开玩笑吧?你是钱多的烧的慌?”
  “说什么呢?周立民。瞧不起我是不是啊?
  我告诉你,我当时在大学的时候,可不比你差。
  成绩年年是班上的前几不说,年年拿奖学金,我还当过班长,有农业技术的研发经验。
  这些你知不知道?”
  老妈似乎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一样。
  迫切的说出了自己从毕业的那一些丰功伟绩。
  事实上,周正知道自己的老妈确实极其优秀,是毕业于京都农大,也就是后世的华国农大的高材生。
  试想一下,从华国农大毕业出来的优秀学生,有几个是混的差的?
  周正记得,上衣是母亲的养老院的时候他曾经和刘爷爷的奶奶说过不少话。
  听老人家讲,当年母亲大学毕业,考完研。
  就已经得到了好几个国家级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橄榄枝。
  这在他们那个专业里,那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甚至于说,当时隶属于科技部的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李宁,还专门和母亲见了一面,想让她成为研究所的一员。
  但当时她已经和老爹,两个人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当时虽然没有周正吧。
  但陈月华,却还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放着要钱有钱,要名声有名声的国家级科研所不要,和当时刚刚被分配工作的周立民,去了鸟不拉屎的陵山县。
  这个当时他们那一届学生里,产生了巨大的风波。
  以至于,往后的那些教授们。
  一遇到学生有情感问题,尤其是为爱冲昏头脑的那些女生,就会举出陈月华这个例子。
  说:“哎呦,当时小陈多么优秀的人呢,前途是一帆风顺的。可惜啊,就是被那个男的甜言蜜语给骗了,这会儿啊,还不知道在哪个穷乡僻壤待着呢!”
  这话确实说得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老教授们知道。
  他们当时上山下乡到底有多苦,不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在学有所成之后,也受到那种穷苦的日子。
  从更大层面上来讲,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
  他们需要更好的科研条件,而不是去那些穷乡僻壤,荒废他们的本事。
  “行……你最厉害。这总行了吧?不过你也知道,我说的其实不是你的科研能力。”
  周立民对于妻子的性格,算是摸得很透了,两个人毕竟生活了这么多年。
  所以,他很清楚。
  在研发方面,妻子或许很厉害,但从管理上来讲,她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菜鸟。
  “这个事,我也想过。
  所以,我打算让母亲……还有刘爷爷,去华国农大,学一段时间的科研管理……”
  让母亲学这个,他是深思熟虑的,而刘爷爷那边,老人家的科研能力没的说,但对于下属的调教,确实还欠缺很多。
  也不知道老爷子,到时候会不会去。
  “你开玩笑吧?”陈月华瞪大了眼睛,看着儿子。
  眼下的华国农大,虽说不是他曾经待的京都农大,是三个大学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
  可是,谁晓得自己当年的那些同学现在是不是还在京都的农业科研所里活跃着,她要是回去的话,那人还不得丢大了?
  另外,他的导师刘涛,当年听说就是因为和京都那边那些人的科研思路不一样。
  这才毅然决然地来到了陕省。
  可儿子现在竟然说让他把刘老师也带着,一起去华国农大学习?
  这不是触老爷子的眉头嘛。
  “嗯……您去做一些技术复习,毕竟这么长时间了,得好好学学。”
  周正舔着个脸,“至于刘爷爷嘛,他老人家的科研实力,那是国家级的,没的说。
  但是……老爷子手下的那些科研团队,有一个算一个,确实是打酱油的级别。”
  这是实话。
  周正敢肯定,老爷子肯定也知道这个问题。
  或许老爷子这个时候,还认为自己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但说白了,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学术之争。
  他们中,分歧最大的,也是最重点的,就在于一部分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他们应该留在科研发展,最密集的人群里。
  他们应该留在技术发展最厉害的京都,以及各大沿海城市。
  而像刘涛这一类的科学研究者,则认为他们应该去技术薄弱的地方。
  去帮助那些,技术发展不充分的省份,能够让他们也有发展的机会。
  所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的争议,要是真的这么说的话,谁对谁错,其实是分不开的。
  这都相当于一个哲学里的死循环。
  你对你的理论有自信心,认为这么做的话,发展起来有优势。
  就比如说,刘涛的这群人,认为他们应该学习先辈的上仙家乡的精神一样。
  去全国各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帮助一些有技术困难的地区,让它们能够有更加熟练,或是更加优秀的农业产品被研发出来。
  但是留在京都的那群人。
  他们却认为,技术发展就应该拥有最广阔的科技土壤。
  在技术人员方面,也应该优先发展顶尖科技。
  这个时候,就会有那些去条件不是很好的省份的那些技术人员。
  说那些留在京都的人,是贪恋那地方优越的生活,足够大的权力。
  反过来,京都的那群人。
  说他们这群愿意离开京都,去别的省份的人,是没本事。
  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故意这么说的,是在嫉妒他们的才华。
  但以周正后世的眼光来看。
  虽然不能很大程度上的证明,那些留在京都的人确实混得好。
  但实话实说,很大一部分的技术人员。
  从京都,或是沿海城市来到那些技术发展不是很优秀,或者是落后的很的那些城市。
  刚开始他们就被委以重任的,占了至少一半。
  但能够做出成绩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而归根结底,就在于那些技术人员。
  你让他们去搞技术吧,他们确实有两把刷子。
  但一旦让他们兼顾行政,或是科研管理方面的某些东西,那确实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也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方面。
  但科学研究人员都有一股属于自己的傲气。
  你要真是派行政人员去对他们进行管理,那帮人可受不了这个脾气。
  一个个把自己耍的像个大爷一样。
  就说这位刘涛所长,上面也不是没有考虑到,给他分配一些管理人员。
  但基本上,都和他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去,没几天时间,就被他赶回去了。
  也是因为这事。
  刘老爷子搞的那些研究,就更加的陷入僵局了。
  也是因为他的那些作风,更没有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愿意去他的研究所里工作。
  优秀人才不过去,研发自然进行的非常缓慢。
  也是因为他运气好。
  蹉跎了十几年,才好不容易一朝得志,算是迈入了那些特别厉害的科学家的行列。
  可是这想想,像他这种有脾气,又去一些比较落后省份搞科研的那些人。
  又有哪些人,能有他这样的运气,活生生的坚持不懈,十年如一日的研究那些东西,这才把一个课题搞成功的?
  上一世,周正从奶奶的嘴里了解到不少东西。
  也知晓刘所长为了研究他的课题,对于家庭兼顾的很少。
  所以这一世,既然有改变这些东西的机会,周正就不愿意去抛下这些。
  他希望刘涛所长,能够学会变通,尽早把他的科研成果弄出来。
  周振自然也抱有私心。
  毕竟自家母亲是刘所长的学生,老刘要是升官了,母亲跟着身份地位,那也是水涨船高。
  这是肯定的。
  “你这孩子,说的是什么话!?”母亲狠狠的在周正大腿上掐了一把。
  “嘶……你干什么啊妈,我又没说错。
  刘爷爷那么优秀。
  要不是跟着他屁股后面的那群人,没什么本事,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轰动的科研成果啊!”


第二百四十三章 要见家长?(第二更)
  “你这小子,人小鬼大的!”陈月华狠狠地在周正腰上捏了一把。
  也不知道母亲到底是跟谁学的这招,周总记得,她以前并没有这么做过。
  “我反倒是觉得,儿子说的对。你确实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些东西了。”
  周立民以前,之所以不对妻子教授,或是提携某种东西。
  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爬上那个位置。
  提前说这种话,没有什么意义。
  况且,他知道妻子是个什么性格,琢磨着他就算是进入这一行,能够爬的更高一些。
  妻子这方面,顶多也只能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去探索。
  眼下他搞的那个陵山贡果项目,原本的想法也是希望妻子能够在陕农所里面,挂个名。
  这样的话,她就能名正言顺的参加这个项目的研发和管理。
  往后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对他来讲就是一笔很大的政绩。
  这样的话,职务的升迁也算是有望了。
  话说,周立民一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这么长时间,妻子为了他,放弃了京都那一边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还有巨大的升迁机会。
  更重要的是,当年在京都农大,其实有很多人追求陈月华。
  那些人里面不乏家里很有钱的,或者是很有背景的人。
  但陈月华就是没有看上那些人,偏偏在这么多人里面,挑到了周立民。
  周爸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