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千禧时代 >

第3章

重生千禧时代-第3章

小说: 重生千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让重活一世的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去后悔现在做的决定。
  诚实的说,传媒行业的发展,他虽然没有赶上具体框架的建立,以及初代行业模式的构架。
  但是,他经历了从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传媒模式应运而生的新媒体,从刚开始的不受重视,到显露出实力,遭受到传统媒体的打压的过程。
  再到新媒体强势崛起,逼迫传统媒体不得不转型。
  以及,在后世生活的那几年,他没有注意到的网络媒体乱象。
  为公司的发展埋下了的畸型化种子,结出了臭果子,影响了一个行业。
  心里沉默的思索着,上一世的老路,他打死也不能再走了。
  周正应该很庆幸,他学习的不是别的行业,而是传媒。
  这个行业,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够接触到各种三教九流的人群,为他的行业眼界扩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如此!
  包括在前世很长一段时间,他还不断在学习新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系列技能。
  他始终坚信,信息化对媒介的传输和作用,有举重若轻的作用,不能轻视,必须严格对待。
  以后。
  互联网大佬之一的雷钧,说过这么一句话。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而对于2000年,互联网带动的传媒业变革和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风口。
  必须承认,现在的传统媒体,辉煌和荣耀还在持续着。
  不像是在后世,如一个耄耋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一丝回光返照!
  传统媒体的发展,将在接下来,至少七八年的时间,继续进步。
  直到被新媒体打个措手不及,日渐萎缩才开始转型。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80年代初期,报纸行业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也是在当时,出现了第一次的办报高潮。
  同期,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也被催生出来。
  但这个时期,办报业催生下来的产业模式,却都是国有企业在扛着。
  具体产生的特点就是: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
  一九七八年,《人民日报》牵头,要求新闻出版单位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所走的路子,无非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下,传统媒体行业,也想捞钱。
  这要放在以往,那根本是难以想象,也没有可能。
  在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间段里,从国家成立时期,那些以前号称民族企业的个人或团体,也就经历过短暂的一段私企喘息。
  再之后,国有化的浪潮,将无法记数的私有企业,转化为国企。
  也就是这个点,在传媒行业中,国家对新闻出版行业的管理,依旧是并不涉及自主创收。
  也就是说国家财政会贴补钱,帮助那些报社运营,他们压根就不用为钱发愁。
  但这样做,对于行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就像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根本激发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一直到八五年,报刊的自办发行,终于被推上日程。
  从邸报就开始发展的国家报业,在经历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模式后,终于改变为自办发行。
  这算是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的一个巨大变革。
  可以认定的是,对于新闻出版行业来说,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化,迈入的关键性的一步!
  此后,也就不到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推动着国内新闻行业,向国际化的路程,不断进发!
  一直到90年代初,国内法律政策上,对于新闻办报的开放性,力度是空前巨大。
  当然开放力度的空间巨大,由此,也产生了一定时期的“历史颓废期”。
  在这个时期,报业发展的思想,有些偏左,行为,太过激进。
  直到,国内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以法人资格办报的规则,才被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也宣告着以往的那些办报产业,作为新闻发展“副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一时间段,传统报业的多种经营,从起步进入到发展时期,从京都到地方,开始以点带面,迅猛的扩张。
  以报业为中心的经济实体,也成为这个时期的典型。
  总的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业报刊的多种经营活动背后,其实就是国内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尝试。
  对此隐性政策,有人曾戏称为:“早春激情”下的“集体试水”。
  只不过,结果确实让人惋惜。
  资本经济的现实,给了很多创业者一个大嘴巴子!
  很显然,哪怕投入极高的热情,干劲十足,也掩饰不了收效甚微,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行业现实。
  在这一时期,多少立下宏图大志,希望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大捞一笔的商人们,其实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回报。
  在那个年代“试水”的,很多也都被埋在了“浪花”里。
  扬帆起航的,有是有,但只能被后世,当作典型例子来提起,不具有一定的行业普遍性。
  只是,不经历风雨,哪来见彩虹?
  值得历史纪念的传媒行业发展中,有一件里程碑式意义的事。
  那就是在90年代以来,国有化的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了自身问题,开始积极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的经营探索。
  集团化,是这个时间点的热词。
  只是,这一次的探索,会在后世的各大传媒巨头公司里,被当成最重要的行业转折。
  多少新闻传媒人,会把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奉为圭臬!
  1999年1月,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广省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再往后,南方日报集团紧跟其后,各个报业集团犹如雨后春笋,迅速的在华夏这片大地,建立起自己的大本营。
  值得承认,集团化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水”,它为后世的报业发展,还有转型,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机,或者可以说是发展机遇。
  让它们不至于,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新媒体冲击下,不堪一击的拜倒下去,连回首来一榔头的机会都没有。
  终于。
  国内传媒业的好日子,来了!
  2000之前几年间,它们已经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等多种方式,开始整合内部资源。
  在经过前期的失利后,它们已经积累下了足够的行业经验,更摸清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这一时间段,人民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文化。
  有了面向市场,实行统一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他们开始不断在经营模式上进行探索。
  渐渐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的功夫,它们居然办出了属于自己特色性质的报纸,就算是在国际上,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也使得,它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且得到国家和行业的承认和支持。
  ……
  半夜。
  对着天边皎洁的明月,周正拿着随便抄起的洗脸盆,把他刚写下的好几张草纸,缓缓的放进去。
  墙角一侧,上面一处破檐上,放着一小盒“龙游牌”火柴。
  在这个已经拥有打火机的年代,对于穷的裤兜里扣不出几个钱的学生而言,“洋火”还是主流!
  有些生疏的拿着火柴,把红色的火柴头,轻轻的对准引燃板。
  噗,一丝火苗出现,映照出他年轻的那张脸。
  “叮!”
  一声轻微的响动下,火柴应声,落入脸盆,纸张很快就被引燃,冒出熊熊火焰!
  本是学校发的,质量不太好,燃烧起来的味道很难闻,味冲!
  这个年代,阿姨查寝的严厉程度,是因学校而异的。
  不然宿舍几个也不敢逃出去上网,夜不归宿。
  只是在这个时间段烧纸,怎么说也算是有些风险。
  可就算是再有风险,东西也得烧啊!
  哪怕有那么一丝机率被发现异常,对他来讲,也是灭顶之灾!
  火焰燃烧尽头,望着月光下被燃尽的纸灰,周正嘴角挂着笑,他已经想明白,接下来该干什么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必须把脑子里的知识,在最快的时间段里变现。
  这样才能搭上媒介集团化的高速列车,去冲击很快就要转变的报纸、广播、电视业。
  而他现在所处的大学时期,值得对他所处的行业,有所搞头的事。
  虽然不多,但总的来说,也有那么一两件!
  如此,也就足够了!


第四章 筹划《生活报》
  清晨!
  几个舍友拖着熊猫眼回来,还顺道给他带来份早餐。
  这让折腾了一晚上,已经饥肠辘辘的周正,非常感动!
  随即,他们是不约而同的爬上了架子床。
  有几个让中午给顺道带一下饭,就这么沉沉的睡了过去,来弥补昨天的“亏空”。
  至于周正,他脑子里虽然有了些想法。
  但想要将它们弄出来,就必须要了解现在的信息,具体说,就是要得到一份,精确到一个月份的政策和消息。
  想要了解国家政策,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传媒。
  报纸、广播和电视,身为传统媒体的三巨头,身份和地位,在这个时代毋庸置疑。
  当然,处于现在的时间段中,及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也开始慢慢被提上日程。
  其中的代表性产物—手机,价值尤其开始得到攀升。
  只是,现在的手机,对于大学生而言,虽不是那么陌生。
  但因为其昂贵的价格,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旧那是遥不可及。
  只是,周正心里很清楚。
  作为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手机就是移动通信的代表,也是今后好几十年间,新媒体发展的必要承载体。
  自1984年,摩托罗娜创造了全球第一款移动电话,这成为了人类进入移动通讯时代的开端。
  再往后的,若基亚、摩托罗娜,爱丽信等公司,开始将触手不断延伸,并创立了塞班公司,推出了塞班系统。
  也就是在这一年,被誉为“疯子”的MOTO,又以过硬的技术推出了全球第一款GPRS手机。
  只是,说一千,道一万。
  哪怕他知道。
  这个特殊的时期,是移动通讯工具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
  他没有资本,缺乏对这个行业的深度了解。
  最多也就是知道,在这个世纪交汇的年代,手机会摆脱最初仅仅以打电话为主的功能,而转向多元化的内容。
  只是,既然在这个时期,手机还是高档奢侈品,那他觉得,就不要再有什么念想。
  哪怕以后要涉及这个行业,也得从现在开始,来收集资料!
  这不,又绕回来了!
  回归传统媒体,他需要得到准确的消息。只是首先,就得把电视给pass掉。
  虽说国家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彩电,但就算是发展了二十年,这东西依旧是大件。
  顶多也就是在什么新媒体广播室给搞一个放着,当做门面。
  其他地方,想要见到那东西的身影,可不是那么容易。
  “嗯?”
  他眼珠子转动着,瞅到了老刘桌子上,放着一个插着天线的黑色长条盒子。
  “半导体?”
  半导体,也就是俗称的广播。
  要说这个时候的广播,经历过了草创年代,娱乐性是大大的增加。
  再加上,人民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